在《點石齋畫報》的畫面裡,收費公廁門口有挪著褲腰進出的方便人,門內置櫃檯一張,櫃檯後立一口叼雪茄煙的洋人,正在向如廁者收錢。透過窗柵欄,可見幾個人正在坐式馬桶上方便。
年少時聽大人說,在上海(指市區)上廁所要付錢,當時感到很希奇,也有點不太相信。考上中學後父母獎賞去上海玩一次,有意尋訪公廁,果然收錢,且是先付錢才准入內,這下算是信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外來打工仔的源源湧入,旅遊觀光者也絡繹不絕,大中城市及旅遊景點的收費公廁與時俱增,可用「星羅棋布」四字形容。雖然要掏錢如廁,但畢竟能為人解急,所以還是受人歡迎的。
這種堪稱便民之舉的收費公廁,最早見於何時何地?瀏覽檔案報刊時,偶然間有了答案。據《湖南檔案》載,我國收費的公共廁所,最早出現在清末光緒十四年(1888年)的澳門,還曾刊登在《點石齋畫報》上。
恰好圖書館有一套《點石齋畫報》,還真看到了。《點石齋畫報》是上海大報《申報》的副刊,以「畫」為主,大多是新聞題材的繪畫,每月三期。光緒十四年八月的一期上,刊登了一幅名為《圊稅新章》的圖畫,正是收費公廁。
《辭海》云:「圊,廁所,古代又稱圊溷。」這幅《圊稅新章》圖,是根據一篇關於澳門設置收費公廁的新聞報道畫的,文字說:「近日葡人在澳門地區創立大便公鈔,列廁於市,派人看守,凡士商賜顧者,每人須納一文錢,否則以閉門羹相待。」
並說,「相聞前月下旬,由澳署議定將舉行」。可知收費公廁出現在澳門的時間,約為光緒十四年的七月下旬。
畫面裡,收費公廁門口有挪著褲腰進出的方便人,門內置櫃檯一張,櫃檯後立一口叼雪茄煙的洋人,正在向如廁者收錢。透過窗柵欄,可見幾個人正在坐式馬桶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