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淡泊 得心真味

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閒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觀心證道,無如此三者。

澄澈:河水清澈見底。

真體:人性的真正本領。

沖夷:沖是謙虛、淡泊,夷是夷通、和順、和樂。

人只有在寧靜中心緒才會像秋水一樣清澈,這時才能發現人性的真正本源;人只有在安詳、閒暇中氣概才會像晴空白雲一般悠閒舒暢,這時才發現人性的真正靈魂;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內心才會像平靜無浪的湖水一般謙虛和順,這時才能獲得人生的真正樂趣。要想觀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沒有比這種觀人之方式更好的了。

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志士都崇奉「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這兩句名言,表現出一種儒家的風範。

東漢黃憲,字叔度,汝南人,當時著名人物郭泰,到汝南去拜訪袁奉,相見後,就連車子都未停穩,交談一會兒就離開了。而去拜望黃憲,則是整日交談乃至住了兩晚。別人問郭泰這是為什麼?郭泰講:「袁奉的氣質才學,就如同流水一樣,雖然清澈卻很容易酌取。而黃憲的氣質才學,如同千頃碧波一樣深廣,平靜安定時不會清亮透徹;攪亂鼓蕩時又不渾濁,真是深不可測。」讚揚黃憲才學十分高深。朝廷屢次以孝廉的名義徵召他做官,黃憲都拒絕,所以獲得了徽君的美稱。太尉陳蕃、周舉對黃憲的人品才學很欽佩,常常說:「一月之間不與黃憲交談,淺俗的念頭就會萌生。」

老子和莊子都認為虛靜是萬物的本性,因而恬靜的生活是一種符合人的本性的生活,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的境界就是一種最高的境界,亦是人性的真正本源。

自然規律的運行無休無息,萬事萬物因此而生成;成聖成王之道的運行也無休無息,所以天下人心歸順。如果能瞭解自然規律,通曉成聖成王的道理,並明白上下古今四方的變化,都是遵循各自的天性。那個人的心境和行為就能歸於平靜。平靜是天地的「水平儀」,恬靜是個人最高的精神境界,是古代高尚之士精神的休息場所。心神寧靜便空明,空明便能充實,充實便是完備。心神空明既像征寧靜,由寧靜後再行動就無往而不得,無往而不宜。同時,心神寧靜便是無為,無為恬靜自然就安逸和樂,安逸和樂的人就不受憂患災難所困擾。當一個人內心非常安逸時,就能出現從容不迫的神態,這時考慮任何事情,就容易發現事理的奧妙,也就是最能找出「識心之真機」。

《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