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冠稱元服,衣曰身章。 曰弁曰冔曰冕,皆冠之號;曰履曰舄曰屣,悉鞋之名。 上公命服有九錫,士人初冠有三加。 簪纓縉紳,仕宦之稱;章甫縫掖,儒者之服。 布衣即白丁之謂,青衿乃生員之稱。
【註釋】 (01)冠稱元服:冠為帽子,戴在頭上,頭為元首,所以冠就為元服。 (02)身章:身體的象徵和標誌。《左傳·閩公二年》:「衣,身之章也。」 (03)弁:古時的一種官帽,通常配禮服用。赤黑色布做的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後泛指帽子。 (04)冔:殷代的冠名。 (05)冕: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禮帽。 (06)履:本義為行走,後用來指鞋子。 (07)舄:古時最尊貴的鞋,多為帝王大臣穿。 (08)屣:一般的鞋子。 (09)上公:周代官爵分為九個等級,稱九命,三公(太師、太傅、太保)的等級是八命,被加封為諸侯時,加一命,稱為上公。 (10)九錫:君王賜的九種物品。三加:士人行冠禮先行戴緇布冠,再戴皮弁,最後戴爵弁,稱為三加。 (11)簪:簪子,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 (12)纓:繫在脖子上的帽帶。縉紳:同「搢紳」。 (13)章甫縫掖:孔子穿戴過章甫冠和縫掖衣,因此用章甫縫掖來指代儒生。章甫,古代冠名。縫掖,一種衣服。
【譯文】 冠是戴在頭上的服飾,稱為元服;衣是穿在身上的文采,稱為身章。冕、弁都是帽子的名稱;舄、履都是鞋子的名稱。士人成年行冠禮,要換三次帽子,稱為三加。上公的命服有九等,皆君主所賜叫做九錫。 簪纓、縉紳都是仕宦享有的榮光。章甫、縫掖皆為讀書人所穿的衣服。 布衣就是白丁、平民的稱呼;青衿乃是生員、秀才的名稱。
【原文】 葛屨履霜,誚儉嗇之過甚;綠衣黃裡,譏貴賤之失倫。 上服曰衣,下服曰裳;衣前曰襟,衣後曰裾。 敝衣曰襤褸,美服曰華裾。 襁褓乃小兒之衣,弁髦亦小兒之飾。 左衽是夷狄之服,短後是武夫之衣;尊卑失序,如冠履倒置;富貴不歸,如錦衣夜行。 狐裘三十年,儉稱晏子;錦幛四十里,富羨石崇。
【註釋】 (14)葛屨履霜:穿著夏天的草鞋在霜雪上行走。葛屨,草鞋。 (15)綠衣黃裡:把低賤的綠色穿在外面,把高貴的黃色穿在裡面。 (16)弁髦:小孩的頭髮垂下來時,就要戴弁帽,稱為弁髦。 (17)左衽:衣襟開在左邊。 (18)短後:後幅較短的上衣,便於行動。 (19)石崇:晉代富豪石崇與王愷斗富,點燃蠟燭當柴燒飯。王愷為遮蔽風塵,在大路上用綾羅作四十里步障,石崇則以五十里與之相抗。王愷拿晉武帝賜給的有一尺多高的珊瑚樹炫耀,石崇看後,隨手用鐵如意將它擊碎,接著搬出自家的珊瑚樹,高三四尺者有六七棵之多。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侈汰》。
【譯文】 葛屨是夏天穿的單鞋,如果冬天穿著夏天的單鞋去踩霜踏雪,那便是儉樸吝嗇得太過分了,所以才會受人嘲諷。綠是雜色為賤,黃是正色為貴,如果拿綠色衣料作面,黃色衣料做裡,便是貴賤倫常的顛倒,故而會受到譏笑。 上身的服裝叫做衣,下身的服裝叫做裳。衣的前幅稱作襟,後幅稱作裾。 華麗的衣服大都由綺羅紈素所做成的,所以華服稱為綺紈。破舊的衣衫大都是縷縷分垂,所以敝衣喚作襤褸。襁褓是嬰兒的服裝,弁髦是孩童的帽子。衣襟開在左邊的是夷人的衣服,後幅短的上衣便於行動,是武夫穿的。 凡是不講尊卑次序的人,好比用帽子上的布去補鞋子一樣不分上下;富貴得意的人,不回到家鄉去,好比穿了華麗的衣服,在黑夜中行走,別人不知道他的榮耀。一件狐皮袍穿了三十年,晏子的儉樸為人所稱道;石崇與王愷比富,列錦幛五十里,其豪富讓王愷羨慕。
【原文】 孟嘗君珠履三千客,牛僧孺金釵十二行。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綺羅之輩,非養蠶之人。 貴著重裀疊褥,貧者裋褐不完。 卜子夏甚貧,鶉衣百結;公孫弘甚儉,布被十年。 南州冠冕,德操稱龐統之邁眾;三河領袖,崔浩羨裴駿之超群。 虞舜製衣裳,所以命有德;昭侯藏敝褲,所以待有功。
【註釋】 (20)孟嘗君:名田文,戰國時齊國宗室大臣,戰國四公子之一,曾養食客數千人。 (21)牛僧孺:唐穆宗、唐文宗時宰相,字思黯,安定鶉觚(今甘肅靈台)人,在牛李黨爭中是牛黨的領袖。 (22)金釵十二行:指妻妾眾多。 (23)重裀疊褥:坐墊和褥子重重疊疊。裋褐:粗布衣服。 (24)卜子夏:名商,字子夏,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家貧,衣服上打滿補丁,像掛著很多鶉鳥。 (25)公孫弘:漢武帝時大臣,很儉樸。 (26)德操:漢末司馬徽,字德操,善於知人,曾稱讚龐統為「南州冠冕」,即南州人士的領袖。 (27)三河:河東、河南、河內的合稱,相當於今河南洛陽黃河南北一帶。 (28)崔浩:北魏人,字伯淵,清河郡東武城(今山東武城)人。他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了積極作用。後人稱其為「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 (29)裴駿:字神駒,北魏河東聞喜人。他弱冠時即通涉經史,官至北魏中書博士。 (30)命有德:表彰有德行的人。 (31)昭侯藏敝褲:《韓非子·內儲說上》載,韓昭侯曾命人將一條破褲子收起來,等待賞賜給有功之士。
【譯文】 孟嘗君門下有三千珠履客,牛僧孺多姬妾,堂前的金釵排列了十二行。價值千金的皮袍,不是一隻狐狸腋下之毛就能縫製而成的。身著綺羅綢緞者,都是富貴人家,而不是養蠶的人。富貴者的衣被鋪蓋,用的都是重重疊疊的毯子褥子。貧窮的人有的連裋褐粗布的衣衫都不完整。 公孫弘非常節儉,一床布被蓋了十年。子夏家貧衣著破爛,到處打著補丁已經百結了。 裴駿智能超群,魏太祖曾向崔浩誇裴為三河領袖。司馬徽稱讚龐統才華出眾,為南州士人的冠冕。 虞舜制定衣裳的圖案顏色等級,賜命於有德之人。魏昭侯收藏破褲,等待著賞給有功之人。晉文公提倡節儉,不同時穿兩件皮衣。
【原文】 唐文宗袖經三浣,晉文公衣不重裘。 衣履不敝,不肯更為,世稱堯帝;衣不經新,何由得故,婦勸桓沖。 王氏之眉貼花鈿,被韋固之劍所刺;貴妃之乳服訶子,為祿山之爪所傷。 姜氏翕和,兄弟每宵同大被;王章未遇,夫妻寒夜臥牛衣。 緩帶輕裘,羊叔子乃斯文主將;葛巾野服,陶淵明真陸地神仙。 服之不衷,身之災也;縕袍不恥,志獨超歟。
【註釋】 (32)三浣:唐文宗曾對臣下說自己穿的衣服已洗過三次,眾臣皆賀他節儉,柳公權卻說:「皇帝應該考慮大事,不應考慮洗衣服這樣的小事。」 (33)衣不重裘:不穿厚的皮衣,表示節儉。 (34)更為:更換。 (35)婦勸桓沖:東晉時的桓沖不喜歡穿新衣服,妻子以「衣不經新,何由得故」勸他,乃受。 (36)王氏之眉貼花鈿:傳說東晉韋固曾遇到月下老人,老人告訴他姻緣天定。韋固問:「我的妻子在哪裡?」老人說:「現在只有三歲,城北賣菜陳氏的女孩子就是。」韋固前去察看,見那個女孩子很醜,就讓奴僕用劍刺傷女孩子的眉心。十四年後,相州刺史王泰將養女嫁給韋固,王氏女子眉心總貼著花鈿,韋固問其中緣由,王氏回答說:「我原是郡守的女兒,父親死在任上,小時候乳母靠賣菜養我,被賊人刺傷,傷痕還在。」 (37)服訶子:戴著胸衣。楊貴妃曾被安祿山抓傷了乳房,就繡了一件胸衣罩在上面。 (38)翕和:相處融洽、諧和。 (39)王章:漢代人,家貧,曾病臥於牛衣中,哭著與妻訣別,妻子說:「城中的人,誰能比得上你,為什麼不振作起來,反而哭呢?」於是王章發憤圖強,漢成帝時王章被征為諫議大夫,後為京兆尹。 (40)緩帶輕裘:形容穿衣閒適、斯文。 (41)羊叔子:晉羊祜,字叔子。任荊州都督時,穿著斯文,人稱斯文主將。 (42)葛巾野服:陶淵明歸隱後常頭戴葛巾,身穿山裡人的衣服,被人稱為陸地神仙。 (43)服之不衷:穿的衣服與身份、環境不合。 (44)縕袍不恥:穿著舊袍子而不覺得羞恥。《論語》中說,子路穿著縕袍,站在穿皮裘的人中間,不覺低人一等,孔子讚他志高。
【譯文】 唐文宗的衣服洗了三次仍在穿。晉文公不穿厚皮衣。 衣服鞋子不穿到有破損,不肯換新的,所以世人稱頌堯帝儉樸;新做的衣服不穿用,哪裡有舊衣可穿呢!這是桓沖的妻子勸桓沖的話。 王氏眉心貼著花鈿,是因為被丈夫韋固刺傷;楊貴妃曾被安祿山抓傷了乳房,就繡了一件胸衣罩上。 姜家兄弟和睦每晚都睡在一起,同蓋一條大被。王章未得到君王的賞識之前十分貧困,寒冷冬夜睡在草編的牛衣上,夫妻兩人,在牛衣裡哭泣。 羊祐鎮守裡陽,不著戎服緩帶輕裘,世人稱為斯文主將;陶淵明棄官隱居,葛巾野服對菊飲酒真是陸地上的神仙。 衣服如果穿得不合自己的身份,會招來殺身之禍;身著破袍而不以為恥,其志向的確超越眾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