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一直認為:最好的產品就是營銷,最好的服務就是營銷。
雷軍創辦小米有幾點經驗。第一,要下功夫把產品做好,用完美主義的精神把產品做好。第二,要相信用戶,相信用戶口碑。一個超級忠誠的用戶,能帶來非常多的用戶。第三,把用戶當人看,不要把用戶當作數字看。因為每個人自己都是用戶,把人們想的單純一點後,你會發現,事情其實就是那麼簡單。只要下功夫了,能做好,用戶是買賬的。
所以,小米做的其實是「熟人」生意。小米做好產品,一筆隱形激勵是粉絲帶來的尊榮感,這也是小米粉絲文化產生的獨特化學作用。當初小米手機剛出來的時候,小米員工到餐廳去吃飯,別人一看到小米手機就說:你從哪裡弄到這個手機?我們為什麼老是弄不到?有時餐廳的服務員甚至老闆都要衝出來說給我搞一個吧,我這頓飯就給你免單或者以後你們過來就可以打折。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代工廠商英華達的管理層跟小米合夥人說,我們所有的工人有一個要求是不是能夠滿足一下?所有的工人都希望能夠買到一台小米手機。這些天天在做手機的人怎麼會大規模買小米手機?小米方面的工作人員就問為什麼。工人的理由是,自從我做了小米手機以後,我覺得我是重要的,因為不管是七大姑八大姨都會打電話過來:聽說你在做小米手機,能不能給我搞一台。這種感覺是很爽的。
雷軍做傳統軟件業的時候很關心銷量,做手機的時候雷軍不這麼想了,他覺得質量和口碑是第一位的。要是產品不穩定,那會是場災難。不要說維護用戶的口碑,光退換貨就整慘了。所以在初期的時候,雷軍覺得小米第一步是建立自己的高性價比和高性能的形象,第二個在用戶口碑上建立用戶的忠誠度,用戶忠誠度越高,寬容度也越高。至於小米銷售多少,雷軍並不是很擔心,雷軍關心的是買小米手機的前1000個,前1萬個用戶,他們是不是滿意,因為他們滿意了,銷量就會大,他們不滿意,再大量也賣不出去。雷軍說:「當真的去瞭解一個用戶的時候,你會發現,那個數字跟數字不一樣,一個高度滿意的用戶,能帶來十個用戶,一個無比忠誠的用戶,最少能給你帶來一百個用戶。」
當然,用戶滿意的前提首先是產品質量。對於把小米手機的產品做好,雷軍很有信心。雷軍覺得其實這一輪的智能硬件的核心思想是電腦化,智能手機越做越像電腦。雷軍也一直就把智能手機當電腦來做,當雷軍做智能電視的時候,也是把智能電視當電腦來做。在雷軍看來,手機未來整個發展路徑就是兩條,第一條電腦化,第二條可連接,還有一個趨勢就是這些硬件會越做越高品質。所以,全社會不缺少商品,但是缺少好產品。缺少又好又便宜的產品。所以,小米的目標是做又好又便宜的產品,並且沿著三個方向走,就是電腦和可連接,還有高品質。
雷軍對小米質量自信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不追求利潤。關於這個,黎萬強用小米的生意模式來回答:「小米追求的不是利潤,小米是互聯網的經濟模式,一定是微利的,規模大的,並且是可持續的。」除了手機,小米配件也開始發力。繼小米盒子、藍牙音箱之後,他們又推出其自有品牌小米活塞耳機。除了這些,小米還有多款硬件產品在研發當中,很快也會有所發佈。「從長遠看,小米賺錢不靠手機,而是靠增值業務。」黎萬強所指的增值業務有兩方面:一是配套的硬件;二是軟件及雲端的內容、服務。
2012年,小米全年收入126億元,其中有6億元來自於配件產品,軟件、服務的收入還沒有起來,所以增值業務佔到總收入的5%左右。黎萬強預計:「依目前的增長看,軟件單月很快就會達到2000萬元的收入。」這樣算下來,增值業務會佔小米總收入的6%左右。
性能強悍卻價格實惠,這是小米手機深得廣大網友追捧的重要原因。對於低廉的定價,雷軍表示,小米手機這是實實在在的成本定價,這種定價原則極具吸引力。
除了用接近成本的價格作為最終的售價外,雷軍還表示小米和一般的商業公司不一樣。其他商業公司的員工為了完成老闆定下的如今年100億元、明年300億元的要求而非常痛苦,小米則會每一個月或兩個月就有動態的銷售指標,讓員工更容易去達成。
有人說,小米的勝利首先是一個品類的勝利,就是開創一個新的品類——互聯網手機。雖然好多人在追隨,可能好多人其實並沒有理解這個品類的真正意義。
以手機起家的小米,收入結構開始調整,向一個更加地道的互聯網公司演進。
但在這種演進過程中,雷軍又通過對公司考評標準等方面的調整,讓整個小米公司更多的關注服務。
雷軍說:「互聯網公司就是量化管理和數字管理,量化管理後就出現了問題:我們只關心日活躍度和月活躍度,只關心GDP的增長,不關心人。用戶一安裝你的應用,就讓它每天自動喚醒,每天背後啟動,這都是為了幹什麼?為了日活躍度,因為投資人都看重日活躍度。但假設用戶是你的朋友或者活生生的人,你能忍痛那個手機半天就沒電了嗎?」
雷軍覺得這種KPI(企業關鍵績效指標)是有問題的。小米沒有KPI,雷軍說一定要放棄KPI,一有KPI,小米也變成偷偷自啟動,偷偷喚醒,偷偷聯網,不是小米有多高尚,是因為雷軍想明白一條,小米是不是真正把用戶當朋友,這是雷軍在努力的方向和自己辦小米的一點體驗。
現在,雷軍最關心的問題有三個:第一,產品是否做好;第二,用戶是否滿意;第三,在做產品的過程中簡化庫存的壓力。所以他訂貨一直相對保守,不追求市場份額、不追求賣了多少台,更不追求營業額和利潤。他追求的是用戶滿意度,雷軍在公司講得最多的話是,我們真的要向美國的服務業學習——你服務好了,就有人給20%的小費,如果服務不好,別人就不會給小費。
雷軍說:「很多人認為,一個產品若想被用戶所認可,得到口碑相傳,就得多露面、廣宣傳。但我認為,最好的營銷,就是做好產品,做好服務。在今天浮躁的移動互聯網世界裡,你可以靜悄悄地進去,做出超出用戶口碑的東西。」
有人說,未來主宰世界的是操作系統,設備會越來越不值錢。不過,雷軍把問題想得更透徹,他說,做操作系統不難,難的是建立操作系統上的生態系統。顯然,以小米手機為中心的健康的生態系統,已經在雷軍那裡初具規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