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 王朝雲

與黃州時的處境相比,蘇軾此時日子的艱苦有過之而無不及。詹范雖多方周濟,終有照料不周之處。蘇軾本來就怕會給詹范惹來麻煩,故而即使陷入飲食不繼的困境,也不好意思開口求助。黃州時還有雪堂可以落腳棲身,住在這合江樓卻總不得安生。這日,廣南路安撫使來,也要下榻在合江樓,詹范心中暗恨不已,卻只得再把蘇軾「攆」出去。

詹范特地帶了一小壇嶺南桂酒,來到合江樓與蘇軾對飲。詹范主動給蘇軾斟上一杯,請他品嚐。蘇軾飲了一口,覺得美味異常,又飲了一大口,笑著對詹范讚道:「老夫自來惠州,最愛這桂酒,此酒微甜而不上頭,益氣補神,飄飄欲仙,實在是人間仙露。」詹范給他滿上,笑道:「蘇公喜歡就好,喜歡就好。」

蘇軾又飲了一口,細細回味半晌,放下酒杯,一臉微笑地點點頭,忽然對詹范說:「詹太守,說吧。」詹范一愣,心知沒逃過蘇軾的法眼,十分過意不去地「咳」了幾聲,忐忑不安地將來意說了,又連連打恭賠罪。

蘇軾擺手坦然笑道:「你我已是朋友,不說這話。無所謂,再搬一次就是。」詹范這才放下心來:「我怕蘇公心有不快,如此我就安心了。等他們一走,蘇公再搬回來。」蘇軾舉起杯,慨然道:「不說這個了。來,飲酒。」

詹范走後,蘇軾把朝雲、蘇過叫來,再次搬到嘉祐寺去住,路上與他們商議蓋房子的事。蘇軾覺得此生北徙無望,只怕要在惠州終老,須作長期打算;寄居在合江樓終非長久之計,搬來搬去麻煩不說,還讓詹范為難;不如像在黃州時那樣,自己蓋房子,住得心裡踏實,也好安心撰著詩文。朝雲、蘇過自無異議。

在嘉祐寺中安頓好,蘇軾便去找翟秀才,問他哪裡有能蓋房的地可買。翟秀才建議他把房子蓋在白鶴峰上。山下有片絕地,主人一家已死絕了,官府把地收了回去,但價錢再低也沒人敢買。蘇軾向來不信邪,便想買過來種成橘子園。

蘇軾又去找詹范。詹范陪安撫使一行在合江樓飲酒,席間聽說他們明日就離開惠州,嘴上假意挽留,心裡十分高興。宴罷,正要跑到寺中告訴蘇軾,見蘇軾過來說蓋房子的事,長歎一聲,心想這樣也好,就說以極低的價錢賣給他,問他敢不敢要那塊絕地。蘇軾豈有不敢要的,二人當即說妥。

蘇軾回來一說,朝雲怕那塊絕地對家裡有妨礙,又說地裡有太歲。蘇軾不以為然地擺手道:「我歷來不怕什麼鬼邪。有,他們也得讓路。小小太歲,何足掛齒。照迷信說法,他才九品官,奈何不得我。」蘇過、朝雲都笑了起來。

一家人籌劃已定,蘇過就去僱人在白鶴峰上挖地基。翟秀才來幫忙,蘇軾與他一起一邊和泥巴,一邊說笑。翟秀才揩揩汗,笑道:「蘇大人,房子一蓋好,我們就成了鄰居。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大人在此,不會孤獨。」

蘇軾頷首道:「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定居有好鄰,持家有賢內,出外有好友,此乃人生之幸也。」翟秀才感慨地說:「這都是緣。人這一生,該辦什麼事,該走多少路,該識哪些人,似乎差一點都不行。大人到此,我這窮酸秀才一生無憾矣。」

蘇軾笑道:「我也無憾。老兄弟,以後須改口了,不要再大人大人的,那樣太見外,叫老兄即可。」翟秀才到底不敢和他稱兄道弟,想了想說:「你是咱大宋的文壇宗主,永遠是我們讀書人的先生,就叫先生,如何?」蘇軾笑了笑,擺了擺手。

這時,朝雲來送飯,對蘇軾耳語幾句。原來,自從那日在東南郊外見了被貶之人的遺骨,朝雲心中不忍,一直記掛著讓他們入土為安。蘇軾聽了連連點頭,便把此事跟翟秀才說了,道:「我還有點錢,你能否替我雇幾個人,挖一個墳,把這纍纍白骨合葬了。屍骨不全,也只好如此了。」翟秀才一口應下:「先生仁及亡魂,實屬積陰德之舉。學生乃當地之人,更是責無旁貸。放心,三日內即可辦好。」

果然,兩日後墓已修好。蘇軾剛搬回合江樓,就和翟秀才去祭拜。蘇軾親自上好水果供品,點了三炷香,執香三拜,將香插在墳土上。望著裊裊升起的輕煙,蘇軾從袖中取出祭文,緩緩念道:「有宋紹聖二年,官葬曝骨於是。是豈無主,仁人君子,斯其主矣。東坡居士銘其藏曰:人耶天耶,隨念而徂,有未能然,宅此枯顱。後有君子,無廢此心。陵谷變壞,復棺衾之。」念完,深鞠一躬。

翟秀才燃起冥幣,歎道:「原來這地方,每到夜晚,磷火不斷,沒人敢來。時下好了,這些孤魂野鬼可以安息了。先生做了一件積陰德的大好事。」蘇軾心想自己就算終老此地,還有蘇過為他殯葬,而這些人落得個曝屍野外,實在可憐,故而滿懷同情地長歎道:「誰無父母,誰無妻兒老小!但願這裡不再有曝屍枯骨。」

這日,蘇軾在白鶴峰上,朝雲過來說詹太守有事找他。蘇軾便猜只怕又是搬家的事,也不以為意。趕到家中,見詹范一臉難色地坐在那裡,心知猜得八九不離十。蘇軾爽快地請他有事直說,詹范只得說:「新任廣東路提點刑獄要來惠州巡視,又要住合江樓。」蘇軾不以為意地笑笑:「不就是再搬次家嗎,你別為難。」

詹范一臉苦笑地說:「這搬來搬去,都三次了。也奇了怪了,自從蘇公來後,這一貫養尊處優的各路要員們接二連三地來此。這次來的提刑我也沒見過,聽說姓程,叫程之才。」

蘇軾聽了大吃一驚:「是誰?」詹范見蘇軾臉色不對,忙道:「是程之才。你們認識?」蘇軾長歎一聲,將四十年前的舊怨告訴了詹范。詹范「啊」了一聲,驚得有些結巴起來:「那章惇把程大人派來可就……可就大有文章了。」

蘇軾心知,這是章惇等人的借刀殺人之計。樹欲靜而風不止,蘇軾一心想終老此地,求個安寧,但章惇深知這位老朋友的影響深入人心、牢不可動,因此一直念念不忘。章惇此時位居宰相,一年前卻是待罪的貶官,深知朝中人事瞬息即變,生怕蘇軾哪天死灰復燃,於是想出這一妙計,用這致命一擊使他一蹶不振,徹底打消重返朝廷的念頭。

聽了蘇軾這番分析,詹范急得站起來踱來踱去,連連拍著額頭:「這如何是好呢?」想了半天,試探著問道:「大人是否……」蘇軾知道他的意思,擺手道:「若在當勢之時,先去登門和好,未嘗不可。如今失意之人,焉能行此苟且之事。況且,當年錯不在蘇家。我若苟合,先父焉能安息九泉?」詹范默然無語,憂心忡忡。蘇軾反勸道:「聽天由命。俗話說得好,死豬不怕開水燙。」

第二天,程之才住到合江樓,他早聽說蘇軾住在這裡,便問詹范為何不見人。詹范驚慌地說:「大人,蘇子瞻已經搬走,您就不要……不要為難……」程之才痛苦地閉上眼,歎了口氣:「你誤會了,我的意思是請他搬回來住。」詹范吃驚地望著他,只得說:「我這就去告訴蘇大人。」

蘇軾聽說此事,雖不知吉凶,卻十分坦然,於是當下主動去合江樓見程之才。程之才的確並無惡意,而是真心悔過。他沉痛地說:「過去,愚兄年輕氣傲,不懂道理,以致釀成慘禍,至今追悔莫及。幾次想主動找到你和子由,求得你二人原諒。若能盡釋前嫌,兩家幸莫大焉。」蘇軾喟然而歎:「塵封往事,還提它幹什麼!不管誰對誰錯,都過去這麼多年了。有結必有解,再計較這些還有什麼意義?難得兄台有長者胸懷,我與子由還能說什麼呢!」

程之才很是高興:「子瞻有如此胸懷,我就放心了。」他早知章惇推薦他來此提點刑獄,是想利用蘇、程兩家不和來迫害蘇軾。但「姑表親,姑表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他與蘇軾本是同根生,怎能做此親痛仇快之事。本想拒絕來廣東任職,但又一想,他來還能給蘇軾遮風擋雨,不然章惇還會派別人來加害,這才走馬上任。

蘇軾深謝他的一番好意。程之才搖頭歎道:「千萬不要這樣說,愚兄是在補過。在這裡需要些什麼,儘管說。愚兄只想求你一件事。」蘇軾忙道:「兄台下令即是,何來『求』字一說?」程之才頷首道:「能否給你的外曾祖寫篇碑文呢?」蘇軾道:「謹遵兄命,分內之事。」

二人緩緩走在江邊,一路說說笑笑。江畔青草依依,藍天綠樹倒映在悠悠碧水之中,一群白鷺飛過。

過了幾日,詹范陪著程之才、蘇軾遊覽白水山。白水山上長滿了形態各異的巨大榕樹和許多熱帶樹種,整座山都是蒼翠欲滴。知名的不知名的、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遠處的近處的山鳥,爭著鳴唱,宛若天籟。

望著那飛流直下的瀑布,蘇軾欣喜不已,便問程之才對此有何感想。程之才道:「心胸蕩然。不知賢弟有何高見?」蘇軾凝望著瀑布,緩緩地說:「水落故能跌蕩,人挫愈能奮強。水靜則如處子,蕩則如狂夫,入湖則為蕩子,入江則為壯士。而瀑布者,乃天下唯一剪不斷之布,亦是大寂寞之人的萬丈白髮。」程之才笑讚道:「尋常之景,入賢弟之耳目則為大道,出賢弟之口則為妙詩奇文。與弟相處,得道不遠。」

蘇軾俯瞰合江,見江上沒有橋,心想百姓來往甚是不便,便問詹范為何無橋。詹范道:「蘇公有所不知,建橋需很多錢,而州府稅錢皆繳上衙。上不撥款,則橋自難建成。」蘇軾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次日,蘇軾便和詹范商議募錢修橋之事,並執意帶頭把原本就所剩不多的家底捐了出來,詹范只得收下。程之才聽說了此事,回廣州任所前捐了一千緡。但修橋要很多錢,這些還遠遠不夠,蘇軾整天為此犯愁。

因蓋新房花費甚巨,修橋又幾乎把家底掏空,這天剩下的一點錢用完,又沒米了,晚飯只好糊弄過去,一家子餓著肚子。蘇軾自我解嘲地說:「人說一覺解千愁,依我看,一覺也可忘百餓。這沒有東西吃,睡覺是最好的辦法。」

朝雲服侍他睡下,端燈走向桌邊,拿起佛經輕聲誦讀起來。蘇軾知她以此法忘饑,忍不住坐起來,滿懷歉疚地說:「自從你來我家,就沒過一天好日子。黃州的苦日子過完了,這惠州的苦,又不知何時是個盡頭。讓我說什麼好!」朝雲過來扶住蘇軾,看著他靜靜地笑道:「先生,夫妻一體,何來此語?」

蘇軾輕輕握住她的手,動情地看著她,忽而抖擻起精神:「好!起來寫我的《易傳》,陪著你。」說罷,起身走到桌前,攤開紙,奮筆疾書起來。寫了一會兒,抬起頭來揉揉眼,自言自語道:「《論語傳》已完成,著寫《易傳》用時最多,如今六十四卦也已過半,就差《書傳》了。」

朝雲看著他笑笑不語,坐到對面讀經。蘇軾邊寫邊問朝云:「天女維摩,自入佛門,有何感受?」朝雲道:「只要心中存佛,入不入佛門,都是一樣。哎,方才先生叫我什麼?」蘇軾瞇著眼,剔掉筆尖的脫毛,笑道:「天女維摩。你就是我蘇家的天女維摩。」朝雲忙問是何意思。蘇軾解釋道:「維摩又稱維摩詰,是佛之化身。唐代譯成無垢,即一塵不染之意。唐代詩佛王維字摩詰,即從維摩詰而來。」

朝雲放下佛經,凝視著蘇軾:「得先生這般愛稱,朝雲縱是死也知足了。」蘇軾聽了不由得一驚,心知不祥,忙正色道:「不許胡說。」隨即笑道:「蘇東坡被貶南荒,上天卻賜了一個天女朝雲。天不滅我,奈何奈何?!人們動輒哭天,不無道理!」朝雲佯嗔道:「看你!」

讓他們高興的是,沒過多久,新居終於落成。新居屹立在白鶴峰上,十多間新房錯落有致,竹牖青青,槿籬疏疏,柴門北向,與合江樓相映成趣。新栽的柑橘林和山上原有的荔枝樹鬱鬱蔥蔥,掩映得新居幽雅超然。蘇軾帶著朝雲、蘇過興致勃勃地來到新居,把房前屋後、屋裡室外都細細看了一遍,滿意地說:「咱們又有自己的家了。此家築成,我們就算是惠州人了。」

書齋裡竹書架、床櫃等都安排停當,蘇軾給書齋起名為「思無邪齋」,取「《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之意。正堂起名為「德有鄰堂」,取「德不孤,必有鄰」之意。蘇過笑道:「他人起堂名皆是三字,唯獨父親要取四個字的。」蘇軾道:「名投志趣,不在乎字多字少。北歸無日,為父權當自己是一個屢舉不第的惠州秀才,又有何不可?隨遇而安,則為大安。」

蘇軾又命朝雲把他那些字畫收拾一下,明日要到街上去賣。他在黃州時即使家無隔宿之米,也堅守不為衣食賣字畫的信條,但這回合江橋因為沒有錢一直未曾動工,也只得破此例。

次日,聽說蘇軾要到府衙前的大街上賣畫,早有人等在那裡。人們紛紛議論:「蘇大人的字大宋第一,我父親盼了許久,無論如何也要得到一幅。」「蘇大人的畫也獨具風格。」「蘇大人從不為衣食賣字畫,這可都是為了修橋。」「真是個大好官,偏被貶到這地方來。」

詹范和幾位官員陪著蘇軾走過來。蘇軾擺出字畫,片刻之間就被搶著買完。蘇軾將交子和銅錢交給詹范,詹范數了數,共三千緡。蘇軾沉思片刻,道:「還有欠缺,再想辦法。」

蘇轍夫婦也聽說了蘇軾捐錢修橋的事。蘇轍已被再貶為少府監分南京,在雷州居住。雷州離惠州不遠,蘇轍著實希望與哥哥離得更近些,以實現當年「同歸林下,風雨對床」之願。此時,蘇轍一家正在往新租的家中搬運東西。史雲提議,把皇宮賜給她的首飾、金幣都捐到惠州,幫蘇軾建橋。

蘇轍讚道:「夫人有此義舉,善莫大焉。子曰,『道不遠人。唯天下至誠,當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史雲笑道:「我可沒想那麼多道理。我只是想,寶器不宜多,應該像哥哥那樣多為百姓做善事,以求蒼天保佑夫君,保佑兄長和孩子們。」蘇轍笑道:「我與哥哥都貶到這南部海州來,離觀音菩薩越來越近,但願我等化個菩薩身。」

錢終於湊夠,蘇軾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晚上,蘇軾憑窗遠眺,只見滔滔江水泛著月光,聽著流水之聲,一時陷入沉思。朝雲進門問道:「先生在想什麼?是為建橋一事擔憂嗎?」

蘇軾歎息道:「晚年得一朝雲,足矣。建橋一事,錢款籌措完成,已不用過憂。我被貶南荒,連累四學士流落天涯,已經許久沒有他們的音訊,時時輾轉思念。」朝雲心中也充滿憂愁,勸道:「先生不必自疚,即使不為先生所累,當世的賢人學士又有誰不在四海飄零?」

蘇軾搖搖頭,歎了口氣,道;「朝雲,再為我唱一曲《蝶戀花.花褪殘紅》吧。」朝雲站起身來,清了清嗓子,卻一個字也唱不出來。轉而低頭哭泣,淚如雨下。蘇軾忙問怎麼了。朝雲泣道:「我一想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兩句,心中感念,就不能自已。」

蘇軾強笑道:「你啊,剛誇你兩句,卻忽然感傷起來,這可不是平日的你。」朝雲拭淚笑道:「先生可以悲秋,我就不能傷春嗎?」蘇軾柔聲道:「『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都是我的錯,當日塗抹這首婉詞,如今惹得朝雲落淚,此詞該廢。」

朝雲忙道:「不可,先生諸詞之中,我最愛這一首。」蘇軾凝視著朝雲,眼中含淚:「原來的你生性開朗,萬事無憂,如今卻多愁善感起來。除了他們四個,你也是為我所累!」朝雲伸手替他拭去淚水,望著遠方:「此時不知四學士怎樣了,也在想著先生吧。」

四學士的性情,蘇軾最為瞭解。黃庭堅老成,晁補之心寬,張耒能耐寂寞,身處逆境,都能自遣;唯獨秦觀最是性情中人,蘇軾最擔心的就是他,生怕他經不起如此打擊。

黃庭堅被貶在西南的戒州,住在一處破棚子裡。這天夜裡,電閃雷鳴,暴雨如注,棚子內四處漏水,躲也無處躲。他索性坐在竹椅上,望著忽明忽暗的夜雨夜空,閉目誦讀當年寫給蘇軾的一首詩:「青松出澗壑,十里聞風聲。上有百尺蓋,下有千歲苓。自性得久要,為人制頹齡。小草有遠志,相依在平生。醫和不並世,深根且固蒂。人言可醫國,何用太早計。大小材則殊,氣味固相似。」

晁補之和張耒被貶去監鹽酒稅,晁補之在處州,張耒在筠州。當地鄉親們知道他們是蘇內翰的學生、無辜被貶的好官,都對他們格外尊敬,很為他們不平,主動來幫他們的忙,讓他們倍感溫暖。一有空,他們或是教當地的孩子們識字讀書,或是學蘇軾想盡辦法做好事,以回報這些淳樸的老百姓。如此,日子倒也過得去,只是心中著實記掛遠在嶺南的蘇軾,擔心這位六十一歲的老人受不了那裡的苦。

此時秦觀被貶往郴州,他最是多愁易感之人,一腔愁悶無以排遣,只得日日在酒樓買醉。不多時日,已是面容憔悴。這天夜裡,又來酒樓喝酒,一直喝到酒客散盡。他搖搖晃晃地端起酒杯,來到窗前,只見郴江泛著粼粼月光,顯得那樣冷清,想起遠隔千里的家人、恩師與諸友,不由得潸然涕下。他望著江月,自言自語:「先生啊先生,你時下還好嗎?」

店家過來勸道:「秦學士,您喝多了,要保重貴體。自您貶到這郴州來,幾乎日日大醉,這樣下去,如何得了?」秦觀苦笑道:「店家,多謝關照。你去忙吧。但求常醉,不省人間事。」店家無奈地下樓,口中嘟噥著:「多好的一個人兒,怎的被貶到這鬼地方?人人都道當官好,不如林中一小鳥……」

此時江霧已起,直向酒樓撲來,秦觀恍然一驚,愁緒使他詩興大發。他悠悠念道:「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念罷,淒然一笑,醉倒在窗邊。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蘇軾正遭遇到晚年最大的打擊。這天,蘇軾又去建橋的工地,和翟秀才檢查石料。翟秀才贊蘇軾一心為民,德化一方。蘇軾淡淡地說:「這算不得什麼。民樂吾樂,民憂吾憂。民便吾便,民累吾累。一人生命苟活於世者,小生命也;一人生命與天下百姓生命融為一體,才是大……」一語未了,一個小和尚飛跑過來,驚慌地說:「蘇大人,不好啦!你家夫人中了瘴氣,昏死在路邊,現正在嘉祐寺中救治。你快去吧!」蘇軾登時慌了神,手中的石料也忘了丟下,不顧一切地拔腳就往嘉祐寺跑。

蘇軾踉蹌著衝進禪房,撲過去抱著朝雲。朝雲已是奄奄一息,見他進來,無力地一笑,喊了聲「先生」含淚道,「朝雲無福再陪你了,來世我還伺候你。」又看著蘇過:「你多保重,不要喝這裡的生水。先生的書稿在箱子裡,保管好。」

說完這句,朝雲已是氣若游絲。蘇軾早已如心被剜去一般,哭得氣噎腸斷。朝雲艱難地抬起手,想替他拭去眼淚。蘇軾緊緊抓住她的手,貼在自己臉上,生怕手一鬆開她就會飛走。

蘇軾痛哭道:「雲兒,你有什麼話就說吧,我一定辦到!」朝雲忽然紅光滿面:「先生,你叫我什麼?再叫一遍!」蘇軾附耳連聲輕喚:「雲兒,雲兒……」淚水一滴滴落在朝雲臉上,朝雲笑著斷斷續續地說:「我死後,埋在豐湖邊的小丘上。」蘇軾痛苦地閉上眼,點頭說不出話來。

《有一種境界叫蘇東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