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濃,蘇家院落中的燈光一一熄滅,但巢谷的屋子仍有昏暗的燈光映出。巢谷獨自一人坐在屋內,呆呆地看著油燈中的燈花。忽覺肩頭被人一拍,巢谷陡然心驚,轉頭便見師父吳復古笑呵呵地看著他。巢谷慌忙起身,歡喜地說:「師父!您如何來此的!」吳復古手捻銀鬚,意味深長地看著自己的徒弟,說:「徒兒呀,為師近在身邊,你卻感念不到,難道心有旁騖嗎?」巢谷被師父說中心事,臉一紅,只好苦笑撓頭。
深夜幽靜,月色如洗,村外的荷塘裡,敗荷片片,兩隻翠鳥在殘莖上哀哀而鳴,更顯蕭索。月光下,蘇軾與小蓮沿路走來。
蘇軾不時看看小蓮,終於鼓起勇氣,正欲說話,小蓮卻先搶了話頭,說道:「哥哥,上次在姐姐墓前,你讓姐姐問小蓮,何以兩年不曾下樓,何以兩年不曾與哥哥說話。」蘇軾默默點頭。小蓮接著說:「其實小蓮不必回答,哥哥也懂得其中緣由。哥哥之所以問,蓋因擔心小蓮。」蘇軾道:「我想你也知道。你又何苦這樣對待自己?」小蓮看著蘇軾,低聲說:「哥哥不必擔心小蓮,小蓮答應哥哥,自今日起,小蓮每日都下樓,與家人共餐,與哥哥說話,教導邁兒讀書。哥哥,以為如何?」
蘇軾驚異地看著小蓮,暗自思忖,恍然大悟,皺著眉頭說:「小蓮,你,你這是要逼迫於我……」小蓮停下腳步,說:「哥哥料中了小蓮的意思,但小蓮絕非逼迫於哥哥,丁憂期滿,閏之妹妹家也早定了喜期,哥哥該與閏之妹妹完婚了。」
聽到小蓮這幾句話,蘇軾開始激動,大聲說:「小蓮,你知道,此婚非我所願。我一向心無矯飾,非我所願之事從不委曲求全。」小蓮繼續說服蘇軾:「哥哥,閏之妹妹乃是姐姐的堂妹,也是大家閨秀,怎麼就讓哥哥委屈了呢?再說父親遺命,朝廷之選,吳復古道長之媒,哥哥當娶閏之妹妹。」
蘇軾禁不住憤慨地高聲說道:「是,天下人都以為我當娶閏之,我娶了她則合乎禮法,皆大歡喜。可是小蓮你呢!天下人唯獨將你忘了,你怎麼辦?!難道我娶了閏之,就可以正禮法,明道德,天下太平了嗎?我若娶了你,禮法就亂,道德就壞,天下就禍亂滔滔了嗎?」
小蓮說:「哥哥,你何以將閏之妹妹說得這般不堪,哥哥待閏之,該像當初待王弗姐姐一樣才對。哥哥方纔所言,更是意氣用事。哥哥豈能為兒女情長之事,謬怪天下人。哥哥有青雲之志,若因為區區一個小蓮而負氣消沉,心無社稷,小蓮則成為天下人心中的罪人,受萬人唾罵!小蓮沒有逼迫哥哥,現在是哥哥逼迫小蓮,逼迫天下人問罪小蓮,也逼迫小蓮以死謝罪於天下人!」
蘇軾頓時如醍醐灌頂,領悟了她的良苦用心,感動之際卻又不禁心下大痛,低聲道:「小蓮!我,我不能負你……」小蓮此時也熱淚盈眶,她低著頭,竭力不讓淚水落下,唯恐蘇軾看見更加傷心,她滿含深情地說:「小蓮一零落女子,不足哥哥掛齒。哥哥並未負小蓮,小蓮已明白哥哥的心意,這心意此刻已藏在小蓮的心中,足夠溫暖小蓮的一生一世。」說完這些,便再也不能抑制,淚水如斷線的珍珠般落下。月光淒清,照著這瑩瑩珠淚,在夜色中劃過一道哀美的曲線,滴落到塘邊秋草上,細長的草葉也似俯首而泣……
蘇軾眼眶濕潤,只覺胸中千萬言語無法說出,低聲叫道:「小蓮!」小蓮接著說:「哥哥,本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遇到你,我已感謝老天垂憐,再有所求就成了貪念。小蓮是個知足的人。哥哥什麼都不必想了,今後小蓮就是你的親妹妹。」
蘇軾呆立無言,愛憐又絕望地注視著小蓮。良久,他轉頭看著月光下的滿塘殘荷,悵然若失地吟詩道:「芙蓉成碧海,冰姿不染埃。秋氣失顏色,芳魂似抱柴。」吟畢,淚如雨下。小蓮聞詩淚眼矇矓,輕輕和道:「抱殘冰姿改,芳顏最易衰。畢竟風骨在,霜節逸塵埃。」
月輝清冷,籠罩著無語的荷塘和這對傷心的兒女……
經過小蓮勸說,蘇軾終於依照父親遺命,與王閏之成婚。
夜幕降臨,賓客們漸漸散去。在紅燭的映照下,新房窗戶上貼著的大紅喜字顯得更加可愛喜人。蘇軾獨臨窗前,默默不語。新娘王閏之斟上一杯酒,來到蘇軾身旁,見蘇軾心不在焉,皺眉遲疑片刻之後強顏一笑,說:「今宵是新婚之夜,夫君,咱們飲杯酒吧。」蘇軾從沉思中被喚回,微微一怔,說:「哦哦,當喝,當喝。」說著便接過酒杯,一飲而盡,渾然不知這交杯酒的習俗。王閏之心下一涼,愈發疑惑,她輕呷一口酒,關切地看著蘇軾,說:「夫君有心事?」蘇軾忙說道:「沒有沒有。」這卻是欲蓋彌彰,王閏之更加擔心,問道:「我不如姐姐?」蘇軾忙搖手說:「不,不。」既不是懷念姐姐的緣故,憑著女性的敏感,王閏之低頭沉吟:「那夫君心裡還有誰放不下嗎?」蘇軾被說中心事,不禁「啊」了一聲,急忙向妻子說:「閏之,我心裡很亂,不知說什麼好,望你見諒。」便不再言語,呆立窗前,身子也遮斷了燭光,使大紅喜字籠罩在他的身影之下。當初得知自己將嫁給蘇軾時,她心中充滿了歡喜和希望,不想新婚之日,夫婿卻是如此冷淡,王閏之看看窗上那大紅的喜字,難過地低下了頭。那紅燭之淚一滴滴地沿著燭身滑落……
月光暗淡,霧氣瀰漫,小蓮的閣樓上燭光閃爍,顯得更加清冷孤淒。小蓮在燭下剪著紅喜字。蘇軾和王閏之新房的紅喜字都是她親手剪的,新婚儀式已經結束,新人已雙雙進入新房,她也不知道自己還剪這些喜字做什麼用。也許她覺得喜字很好看,也許她認為可以剪去自己心頭的無邊愁思。而她的眼淚終於控制不住,一顆一顆掉落到手中的喜字上,在紅紙上浸染開來……
對面蘇軾的新房燈光悄然熄滅。小蓮抬頭遙望明月,淚光閃爍。
採蓮走了進來,小蓮趕緊擦拭臉上的淚水,勉強笑著說:「表姑,你忙了一天,怎麼還未休息?」採蓮關切地說:「小蓮,我是擔心你……」小蓮笑笑,說:「表姑,哥哥大婚,小蓮心中高興,卻有什麼讓你擔心的。」採蓮見她有意迴避,只好說:「我,我就是覺得……覺得你無父無母,一個人……」聽到這裡,小蓮再也控制不住,伏在採蓮的身上,劇烈地抽噎,將心中所有鬱結傾情發洩。
庭院寂靜,巢谷看著小蓮房間的燈光呆呆出神,深深地歎一口氣。而吳復古正隱身在不遠處看著他,撚鬚沉吟,為徒兒憂心不已。
這天,神宗正在看王安石的奏章,奏章痛陳大宋之積弊,條條切中肯綮,鞭辟入裡。神宗讀到精彩處,不覺拍案大聲叫好。這時,張茂則進殿稟道:「陛下,王珪在外求見。」神宗渾然不覺,仍專注於閱讀,繼續說道:「好,此處也甚有道理。」張茂則見狀,只好提高聲音:「陛下,王珪求見。」神宗終於聽到有人求見,但神思被打斷,微微皺起眉頭,有些不悅地問:「誰?」張茂則躬身答道:「陛下,王珪求見。」一聽是王珪,神宗眉頭緊皺,不耐煩地擺擺手,說:「不見,不見,沒看見朕在看奏章嗎?」張茂則低聲道:「是,陛下。」腳步輕輕地退出去傳告王珪。
眼見王安石極獲神宗皇帝青睞,胡宿、呂誨二人自是不甘於心,更不安於心。於是跑到王珪家中,打探王珪的口風,也希望能夠與之商議對策。
王珪將他二人迎進正堂。胡宿和呂誨頹喪而坐,唉聲歎氣。王珪卻視而不見,命管家上茶。片刻間,管家便端來沏好的茶水,王珪笑著對胡宿、呂誨二人道:「二位大人請喝茶,這是上好的西湖龍井。」一直緊皺眉頭的呂誨只好微笑著端起茶碗,掀開蓋子,聞了聞,欲飲又止,將茶碗放於桌上,頗為憂愁地說:「茶是好茶,卻沒心思喝啊!」不想,王珪卻又聽而不聞,只是撚鬚深思。
胡宿見狀,頗為無奈,只好深深歎氣,說:「當今聖上的眼中只有一個王安石,不光不見你王大人,對韓琦、歐陽修、范鎮、曾公亮等一干老臣也都是冷眼相待。」似乎很為王珪等人抱不平。
呂誨忙緊接著說:「看來新政變法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雖然韓琦和歐陽修力主延緩施行,但皇上如今唯王安石是聽,旁人再如何勸諫也都無濟於事了。」
聽二人如此說,王珪起身踱步,漫不經心地說:「韓琦與歐陽修是主張延緩,還有一個司馬光,他是大張旗鼓地反對變法,皇上卻對他留有餘地,此一著耐人尋味。」胡宿見王珪終於肯說話,而且見解獨到,微笑著問:「王大人,那依你看,我等該如何應對呢?」
王珪仍是低頭沉思,並沒有看到胡宿諂媚的笑容,但聽到他的問題後,終於停下腳步,微微仰頭,仍是捻著須,低聲說:「變法有違祖制,不敬天道,我等豈能苟同。但當今聖上決意推行變法,已是不爭。故而無論進退,都非萬全之策。以老夫的意思,最穩妥的還是作壁上觀,藏而不露,伺機而動。」胡宿、呂誨二人恍然大悟,不住地點頭,歡喜地說:「王大人所言極是。令我等茅塞頓開!」
置身事外,遠離鬥爭核心,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害,卻又時刻觀望,伺機而動,三人繫於一心者全在自身利益。既然目的和方法已然明瞭,所談論的便也從廟堂政事瞬刻間轉移到歌管樓台、煙花柳巷。
這天,王安石正在書房奮筆疾書。他的兒子王雱腳步輕緩地走進屋中,來到父親書桌前,剛要說話,突然不住地咳嗽氣喘。王雱從小就體弱多病,中了進士也沒能出仕做官,一直居家將養身體,幫父親處理政事,近來正撰寫《三經新義》,由於用力太過,咳嗽氣喘的老毛病又犯了。
聽到王雱的咳嗽聲,王安石抬起頭來,關切地看著王雱說:「雱兒,不要太累,你小小年紀,就要寫《三經新義》,實在有些操之過急了,慢慢來,多注意身體啊!」王雱有些無奈地回答說:「唉,我中了進士,卻因這不爭氣的身子不能做官,若再不寫點書,人生還有什麼意思!」說著,又咳嗽起來。王安石看著兒子,一時無語。
吳夫人在屋外聽到兒子咳嗽的聲音,忙走進來,愛憐地看著兒子,轉頭對王安石抱怨說:「都是你自小逼著雱兒讀書,看看,把他累成這個樣子,中了進士又有什麼用!」王雱忙扶著母親坐下。王安石笑笑,疼愛地看著兒子,說:「雱兒從小體弱多病,請過多少郎中,也請過不少和尚道士,始終不見效果。怎能怨我!況且,讀書又豈是為了功名?為了功名而讀書,不讀也罷!」
王雱忙寬慰母親說:「母親,怎麼能怨父親呢!我的兩個叔叔安禮、安國,也都是當世才子,且都身體康健,想來上天不能只鍾愛我王家一家,所以我就……」說著又禁不住咳嗽起來,竭力抑制住後接著說:「雖有小才,卻無健體了。」見王雱如此達觀,王安石十分欣慰,笑著說:「不妨,所謂歪脖子樹耐倒,只要精心調養,也可得享年命。據說商朝的彭祖年輕時就身體虛弱,後來善於養生,成了長壽之祖。」
王雱本是為政事而來,他聽說前日朝會上父親遭到群臣的圍攻,而歐陽修遲遲不為神宗皇帝起草任命父親擔任知制誥的詔書。王雱向父親問起其中緣由。王安石不假思索地斷定,大臣們對變法不理解,所以竭力反對;也遺憾地承認,改革涉及國計民生,是件大事,人們在大事上的意見,一時難以改變。但他堅定地說:「只要皇上決心已定,誰又能阻擋?」決意與神宗皇帝一起突破大臣們的重重阻攔,推行變法。
見父親如此樸直、慷慨,王雱心中激動,有些不忍地說:「父親差矣!」王安石一愕,問道:「如何差矣?」王雱低聲說:「如無眾臣支持,皇上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上靠皇上一人,下靠父親一人,必定孤掌難鳴!」
王安石猛然醒悟,霍地站起,大聲說:「對啊!那……以雱兒的意思?」王雱也站起身來,激動地說:「韓琦、歐陽修、司馬光既然一起反對你,你為何不尋找同道?」王安石一怔,遲疑著說:「那……那不成了結黨?」
王夫人再也忍耐不住,說:「什麼結黨?你就知道直來直去,有些地方,雱兒可是比你有見識!」王安石擺擺手,說:「夫人不要干預政事。」王夫人不屑地說:「哼!我稀罕你的政事,我看那天下事不過如做飯縫衣一般罷了。」王安石略微沉吟,高興地說:「夫人之言大有道理,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統千軍如縫衣衫』,夫人之言是至理啊!」王安石說完大笑,王夫人和王雱也笑了起來。
王雱向父親解釋說:「為公乃是同道,為私才是結黨。父親為了改革大業羅致人才,怎可謂之結黨。況且歐陽修就寫過一篇《朋黨論》,極力為所謂『朋黨』辯誣,孩兒可是深受啟發啊!」
王安石樸直無機心,凡事躬身親為,一己擔當,從來沒有想過聯結同道,聽了王雱的解釋,他大聲說:「雱兒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接著,王雱向父親推舉蘇軾、呂惠卿、章惇,他說:「蘇軾在鳳翔租土地、建村落、改募役、廢刺義勇,名震天下。他贊同變法,幾年前就與父親論過變法事宜。呂惠卿現知隨州,曾為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深得當今皇上信任,多次與父親書信往來,論及父親的鄞縣新政,十分贊同。章惇有膽有識,當年就曾和蘇軾一起反對太學體,如今是商州的知縣。任上不拘一格,有許多新政,頗有政績。在變法上,也必與父親志同道合。三人都可謂父親的同道中人,如果奏請皇上,將他們調入朝中,必將有助於變法大業。」
聽著王雱一一道來,王安石不住地點頭讚許,說:「雱兒如若當政,必能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接著又有些憂心地說:「我就盼著蘇軾、蘇轍兄弟倆早日回朝,他們一來,變法必成。只是我早已給蘇軾寫過一封書信,信中詳陳變法大計,卻久無回音,不知何故?好在他丁憂將滿,即日就該回京師了吧。」
蘇家乃當地望族,蘇軾又是名滿天下的才子,想當初王弗去世後有多少王公大臣欲將女兒嫁與他?王閏之自與蘇軾訂婚起就滿心歡喜,充滿希望,近日終於成婚,自是異常高興,雖有些許不如意,也深埋到心底,新婚的喜悅寫滿臉上,光彩照人。
此刻,她興趣盎然地在院中漫步,忽然聽到遠處斷斷續續地傳來男童的讀書聲,便循聲來到一座閣樓前。樓上傳出朗朗的誦詩聲:「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王閏之知道這是蘇邁在誦讀唐詩,於是拾級而上,推開房門,見蘇邁正坐在桌邊誦讀,問道:「邁兒,你怎麼在這裡誦讀唐詩呢?」蘇邁回頭見是王閏之,高興地叫著「姨娘」,撲向王閏之。王閏之也走上前去,蹲下身去,抱起蘇邁。
小蓮自跟隨蘇軾回到眉州,便一直住在這裡,每日教導蘇邁讀書。今天,小蓮教完蘇邁《蜀相》,為了不打擾他的誦記,所以遠遠地坐著,擺弄些針線女紅。這時,小蓮站起身,說:「看邁兒和夫人多親!」
王閏之這才發覺屋內還有別人,她轉過身來,看到小蓮清麗脫俗,目光澄澈,心中一震,說:「你就是小蓮吧。」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王閏之說:「喔,早就聽人說起過你了。今日初見,妹妹果然清麗絕俗,真是名不虛傳。」小蓮慌忙道:「夫人這麼說,實在折殺小蓮了。夫人國色天香,花容玉貌,豈是粗陋如小蓮所能比的。」這個「比」字,正觸動王閏之的心事,她語氣中夾帶著醋意,說:「小蓮何必自謙,先生不也誇讚小蓮嗎?」聽到王閏之如此說,小蓮一愣,一時無法回答。
正在這尷尬的時候,蘇邁忽然對小蓮說:「蓮姨,今天學的詩,我都背下來了,我可以出去玩了吧?」看到小蓮點頭,他又對王閏之說:「姨娘,你帶我去玩鞦韆吧!」「好!好!」說著,王閏之抱起蘇邁,便往外走。小蓮送二人到樓下。
蘇邁拉著王閏之來到院子裡的鞦韆下。王閏之將蘇邁抱到鞦韆上,扶著他蕩了起來,也時不時地問他一些問題,蘇邁一一回答。後來,王閏之問道:「邁兒——是蓮姨好呢,還是我這個姨娘好?」蘇邁想一想:「都好。不過,蓮姨日日教我唸書,我很怕她!我不怕你!」
王閏之笑了笑,說:「小鬼頭。那——你父親和你蓮姨好嗎?」蘇邁沉思一會兒,說:「他們倆,不好,他們倆平日又不見面。蓮姨從前成天都不下樓來,也不同我們一塊吃飯,都是我端飯給她吃,蓮姨這個人,不怕餓。」王閏之略微沉吟一下,低聲說:「問心無愧,又何必躲躲藏藏呢?」
在這鳥語花香的院落中,蘇邁樂呵呵地蕩著鞦韆,王閏之卻暗自思忖,新婚那天蘇軾的反常情狀又浮現在她的眼前。
第二天中午,採蓮將午飯準備好後,招呼蘇軾、王閏之、蘇轍、史雲、小蓮、蘇邁等人坐下。蘇軾瞟一眼小蓮,見小蓮神色淡然,便埋頭吃飯。
王閏之看著飯桌上的菜食比平日裡豐富精美些,微微皺眉。採蓮見狀,說:「閏之,快吃呀,不知飯菜可合你口味。小蓮,你也夾菜吃呀。」小蓮笑道:「表姑今日把我當外人了。」說著夾了些菜到碗裡。
王閏之卻放下碗筷,說:「表姑,今日飯菜怎麼不同於昨日?」採蓮說:「閏之,今日吃飯的人多,我就加了幾個菜。」王閏之正色道:「表姑,你也知道,相公,還有子由兄弟,俸祿微薄,咱家也不是什麼望族大戶,吃飯的人卻多,就該省用足財,節儉過日。閏之如今入門蘇家,掌管家中用度,包括這一日三餐,衣食住行。這樣吧,表姑,以後這三餐由我來安排,統一賬目。」小蓮聽見這話,臉一紅,頓覺週身不自在。蘇軾緊皺眉頭,一臉不悅。採蓮說:「閏之,家中用度自然由你來管,今日多幾個菜,也是為了大伙高興。」王閏之說:「都是家中人,又不是逢年過節,也不必鋪張浪費嘛。」採蓮頗覺得尷尬。蘇軾生氣地放下碗筷,拂袖而去。
王閏之猝不及防,想以笑遮掩卻不能,委屈地放下碗筷,眼圈微紅。
蘇轍忙放下碗筷,追趕出去。
蘇軾走到院落中,看到弟弟趕來,他歎息一聲,說:「好個糟糠之妻,倒是會精打細算過日子!她這麼說話,在小蓮聽來,倒像是寄人籬下,奪我們口中食糧。唉,竟至如此不顧周到。」蘇轍勸慰道:「哥哥莫怪嫂嫂,她也是為了這個家好。再說,小蓮姑娘最明事理,不會介懷的。」蘇軾聽了弟弟此話,低聲說:「娶了這糟糠之妻也好,我可安身立命,決心在這眉山做我的陶淵明。『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見蘇軾還是如此消沉,蘇轍憂慮地說:「哥哥,切不可這麼說,國事朝政,振興大宋,皆需要哥哥呀!小小眉州,只會荒廢哥哥的宏才大略,望哥哥三思。丁憂期滿,哥哥就該……」蘇軾閉上眼睛,揮手止住弟弟,說:「子由,我知道了。我想一個人在這月下靜一靜。」蘇轍只好躬身道別,說:「萬望哥哥三思。」說罷,歎息離去。
茫茫夜色中,吳復古彷彿從天而降,突然出現。他回頭望望蘇家宅院,正欲離去。巢谷卻倏爾現身,阻住了師父的去路,他笑著說:「師父,這次您休想丟下我。您就讓徒兒同您走吧。」見徒兒跟得這般緊,吳復古笑著稱讚徒兒本事增強了不少,接著告訴他不能離開子瞻,他還有許多事要做。巢谷卻執著地說:「師父,徒兒這次怎麼也要跟你走。」原來,這些日子,巢谷一直心有雜念,不能安心練功,他想跟隨師父離開蘇家。吳復古無奈地搖頭歎氣,說:「那為師就再住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