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事跡
恩格斯在談到文藝復興時曾說過:「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的確如此,在筆和劍並用的文藝復興時代,出現了但丁、莎士比亞;在理性的光芒照耀著的啟蒙時代,出現了伏爾泰、狄德羅和盧梭。而李白和杜甫正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出類拔萃的代表。
李白,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祖居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的奉安縣),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亞。唐武後長安元年(701),李白出生於中亞的碎葉城,據考證碎葉在今吉爾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當時屬於安西都護府管轄。李白五歲時隨同他的父親遷居四川。李白說他年輕游揚州時,「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據此,人們推測他的父親李客可能是個富商。
李白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四川度過的。他從小好學,攻讀了各種書籍,還喜好擊劍,後來遊歷了四川很多名山大川。
二十五歲,李白為尋找政治出路,出川遠遊,開始了長達十六年以安陸為中心的漫遊生活,足跡遍及半個中國,此後再沒有回四川。
天寶元年(742),李白四十二歲,由道士吳筠的推薦,詔入長安。當時李白正在南陵(今安徽南陵),他以為自己「奮其智能,願為輔弼」的抱負就要實現了,臨行前興高采烈,他在《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中唱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初到長安,確也顯赫。太子賓客賀知章,一見大奇,號之為「謫仙」,特別是讀到他的《蜀道難》時,更是讚不絕口,忙解金龜換酒,與白盡醉。傳說唐玄宗召見他時,「降輦步迎」,並親手為他調羹,太監高力士為他脫鞋子,貴妃楊玉環為他捧硯台。但李白並沒有得到重用。這時唐王朝的政治日趨腐敗,唐玄宗已不再勵精圖治,他滿足於過去的成績,迷惑於昇平繁華的表象,以為天下無事,偏信奸相李林甫、宦官高力士,寵幸貴妃楊玉環。楊玉環原是他兒子李瑁(壽王)的妃子,長得面如桃花,春眸似水,體態美妙,顧盼動人。玄宗竟然不顧父子關係,違背人倫,強佔兒媳。當時楊妃還不滿十八歲,玄宗已是五十八歲的老頭子。楊妃進宮後,玄宗深居宮中,沉醉聲色,整天伴同貴妃歌舞宴樂,很少過問朝中大事。他召請李白,只叫他擔任「翰林供奉」,除了代皇帝起草文書,就是陪皇帝宴游,寫些點綴太平和宮廷生活的詩文,實際上是個御用詞臣的角色。這使得李白大失所望。
有一次,唐玄宗和楊貴妃到興慶宮沉香亭觀賞盛開的牡丹花,本來已有李龜年的歌舞班子侍候,李龜年是當時最擅長歌唱的人,當他拿著檀板正要領班子唱時,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於是派小太監去找李白來填寫新詞。李白這時已獨自跑到長安街上喝酒了。小太監好不容易才找到他,只見他喝得酩酊大醉,叫也叫不醒,推又推不動,只好用冷水潑面,才稍醒了一些,便連忙把他抬到宮苑。玄宗見李白奉詔而來,非常高興,便吩咐左右準備筆墨紙硯,叫李白填樂詞。李白酒意尚未全醒,提筆一揮而就,文不加點,寫出了三首《清平調》,由當時的名歌手李龜年當場配樂演唱,楊貴妃聽了非常高興,玄宗也因而更加愛重李白。但高力士因受李白脫靴之恥,懷恨在心。有一次,楊妃正拿著李白填寫的這三首《清平調》在吟唱,高力士上前進讒言說:「老奴以為妃子深恨李白,為何對這三首詩如此喜愛?」他見楊貴妃還不明白,便指著其中「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兩句說:「李白用趙飛燕來比您,趙飛燕雖長得很美,但荒淫誤國。這太蔑視您了。」貴妃聽了頓時氣得滿臉通紅。
由於高力士、楊貴妃等的讒言誹謗,不到三年,李白就被玄宗以「賜金還山」為名逐出長安,開始了「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的第二次漫遊生活。
在漫遊期間,李白在洛陽與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會面,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的深厚友誼,傳為文學史上的佳話。李、杜交誼,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如聞一多先生說,我們應該打三聲大鼓來慶賀二位大詩人的會見(見《唐詩雜論》)。
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
這場叛亂主要是由安祿山發動的。安祿山是柳城(今遼寧朝陽)「胡人」,本姓康,叫軋犖山。後因其母親改嫁突厥人安延偃,他才改姓安,名安祿山。他原先是幽州節度使張守珪部下的一名蕃將,張九齡當宰相時,見他長得鬼頭鬼腦,看樣子就不是個好東西,如果不是楊貴妃替他講情,張九齡就把他殺掉了。後來逐漸被升為平盧(治營州,今遼寧朝陽)節度使。為了進一步討好玄宗,他屢次誘騙奚、契丹部落宴會,用毒酒灌醉後屠殺,並把酋長的頭割下來獻給朝廷,詐稱「大捷」(其實是「大敗」),騙得了玄宗的寵信。他長得癡肥,玄宗曾指著他的大肚子,開玩笑說:「此兒腹中有何物,竟大到如此地步?」安祿山回答說:「沒有別的東西,只有一顆赤心。」玄宗聽了非常高興,便讓楊貴妃收他為養子。實際上,安祿山和楊貴妃早有關係,在一次宴會上,當著玄宗的面,他們倆就眉來眼去,這就更助長了安祿山的囂張氣焰,給他招兵買馬、伺機叛亂創造了條件。
天寶十四載(757)十一月,安祿山一切準備就緒,「率蕃、漢之兵十餘萬,自幽州南向詣闕,以誅楊國忠為名」發動了叛亂。這次叛亂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第二年春天,李白避亂到宣城,秋天,又隱居江西廬山。這時肅宗之弟永王李璘以討伐安史叛軍為名,率兵自江陵東下,經潯陽(今江西九江),慕李白之名,三次派人上山聘請李白參加幕府。當時李白正想為平叛救國出力,因而應聘到了永王幕中,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卻墮入了李唐王朝父子兄弟之間的權力之爭。原來永王起兵並沒有經過肅宗的同意,而是想與肅宗(他哥哥)爭奪皇位。不久,肅宗向永王大舉進攻,永王兵敗身死,李白為此也被扣上「從璘附逆」的罪名,關進了潯陽監獄。他本來是要殺頭的,後幸得郭子儀(天下兵馬副元帥)的力救,才免於死刑。後來,又被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東)。一年多後,肅宗宣佈大赦,李白才得生還。這是李白政治活動的第二次失敗,是他一生中遭到的最大一次打擊。
此後,李白又開始漂泊、漫遊,曾一度轉輾於宣城、金陵一帶,窮愁潦倒,妻子宗氏當了女道士,晚景十分淒涼。但他報國之心,始終未變。到六十一歲時(唐玄宗上元二年),李白聽說太尉李光弼率師百萬東討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還決心投身行伍,「冀申一割之用」,因年邁體弱,中途病還,第二年就死在安徽當塗。
李白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也是奇特的一年、偉大的一生。他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自幼就「通詩書,觀百家」,還學劍術,好任俠,游神仙,接受了多方面的教育和影響,形成了他思想的複雜性。龔自珍《最錄李白集》說:「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表現在政治思想上,他常以歷史上的管仲、諸葛亮、謝安等這一類人物為自己的傚法對象,輔佐帝王,為國立功,因而懷有「解世紛」、「濟蒼生」、「安社稷」、「安黎元」的遠大抱負。他非常自負,「天生我材必有用」,認為自己有才,能「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政治失意後,李白又隱居醉酒,求仙慕道,消極頹廢。這就形成了他思想中入世和出世、積極和消極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功成身退」。李白和當時一般文人不一樣,他不走科舉道路,而是建立了社會聲譽,然後「自布衣一躍而為卿相」。他還這樣說過:「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贈韋秘書子春》)因而,「奮其智能,願為輔弼」,積極用世,是他思想的主流。這條思想主線貫穿於李白一生的活動及其詩歌創作之中,也是他所以成為偉大詩人的關鍵因素。
二、創作成就
李白一生寫有大量的詩篇,雖然歷經流離,「十喪其九」,流傳至今的還有九百九十多首,有《李太白詩集》,注本以清人王琦《李太白詩集注》較為詳備。
他的詩歌,內容極為豐富多彩。他用詩歌抒寫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關懷國事、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嚮往自由、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當時社會現實的黑暗和統治階級的腐朽,描寫了祖國的壯麗山川。但由於歷史的矛盾和時代的局限,他有些詩歌也反映出求仙出世、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消極頹廢的思想情緒。
在藝術上,李白的詩歌,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想像豐富、奇特。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他大膽地運用誇張和比喻,使其詩氣勢磅礡,感情奔放。如,用「白髮三千丈」(《秋浦歌》其十五)的藝術誇張來比喻自己政治失敗後的悲憤和愁思之深,用「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風行》)來形容北方天氣寒冷。還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將進酒》)、「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登太白山》)、「夜宿峰頂寺,舉手捫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題峰頂寺》)等等,都是歷來傳誦的誇張名句。
他詩歌的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明淨、華美、豪放,不見雕琢,真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古朗月行》)。另外如《長干行》、《秋浦歌》、《靜夜思》、《贈汪倫》、《巴女詞》等,都富有民歌風味。
在詩歌形式上,李白各體皆長,而尤擅長七言歌行。被稱為「奇之又奇」的《蜀道難》就是他樂府歌行的代表作:
噫吁戲,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這詩當作於開元、天寶間。詩中,作者以雄健奔放的筆調,運用神話傳說和誇張的手法,極寫由秦入蜀道路的奇險難行,歌頌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並表示了詩人對當時政事的隱憂。這首詩的出現,使當時詩壇為之震動。賀知章因此稱李白為「謫仙人」。又如《行路難》、《梁甫吟》、《將進酒》等,都表現了詩人巨大的藝術天才和豐富的想像力。杜甫稱讚李白的詩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正說明了李白浪漫主義詩篇的藝術魅力。
他的五、七言絕句「逸氣凌雲,天然秀麗」(沈德潛),也給我們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七絕如《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詩是李白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被謫巫山至瞿塘峽遇赦東歸時所作。詩中不僅描繪出從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急流的典型形象,而且強烈地表現了詩人江行愉快的心情。本來使人聽了下淚的猿聲,在當時的李白聽來,也不那麼淒苦了。
五絕的代表作可推《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寫思念故鄉的名篇,似脫口吟成,質樸無華,然形象逼真,境界美麗,耐人尋味。無怪乎曾以二十個字高居「最受歡迎的十大唐詩」榜首(見周嘯天《唐絕句史》)。
他的詩集中七律最少,這與他生性放達不羈有關,不願為格律所束縛。
總之,擁有「謫仙人」、「詩仙」稱號的李白,是時代的驕子、盛世的歌手。他的詩歌,不僅奏出了盛唐藝術的最強音,而且對後來的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如唐代的李賀、韓愈、杜牧,宋代的蘇舜欽、王令、蘇軾、陸游,元代的元好問,明代的高啟、楊慎,清代的屈大均、龔自珍等,無不受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影響。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1.劉昫等:《舊唐書》卷一九《李白傳》,中華書局,1995年。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二二《李白傳》,中華書局,1975年。
3.安旗:《李白傳》,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年。
(二)作品
1.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全三冊),中華書局,1977年。
2.郁賢皓:《李白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三)其他
1.安旗:《李白縱橫談》,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2.裴斐:《李白十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3.安旗:《李白詩新箋》,中州書畫社,1983年。
4.詹瑛:《李白詩文系年》,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5.劉夜烽:《李白及其詩歌》,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
6.陶新民:《李白與魏晉風度》,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