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事跡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他約生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卒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是晚唐的傑出詩人。
他早年受天平節度使令狐楚的賞識,引為幕府。令狐楚是當時著名的駢文能手,特別善寫奏章。在他的指點幫助下,李商隱很快成了著名的駢文(即四六文)專家。
李商隱和令狐楚的關係很密切,他在大和七年(833)和大和九年(835)兩次赴京應試,都是令狐楚資助的路費。但這兩次都未錄取。直到開成二年(837)經令狐綯在主考官高鍇面前竭力獎譽、推薦才中進士,但未授官。這年冬天,令狐楚病死,李商隱失去憑依,只好另謀出路,到涇州(今甘肅涇川)加入了涇源節度使王茂元的幕府,後來又與他的女兒結了婚。
據說李商隱在此之前(十六至二十歲)曾有兩段戀愛插曲。一次是和一位洛陽姑娘談過戀愛。這位姑娘名叫柳枝,他們見了一次面,相約三天後再相見。可惜的是,李商隱因行裝被朋友先行帶走而無法踐約。後來李商隱再去尋找時,柳枝姑娘已被「東諸侯取去」。詩人後來在《柳枝詩序》中也簡略地記述了這次失敗的戀愛經過。另一次是他「學仙玉陽(在今河南省濟源縣西)」時曾與入道的女宮人發生過戀愛,但由於宮禁森嚴,難以相見,所以也未能成功。這在他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聖女詞》、《重過聖女詞》等詩篇中,亦可窺見一斑。牛黨據此說李商隱的私生活「詭薄無行」(輕薄隨便),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李商隱和王氏婚後,生活過得很愉快,但在政治上很不得意。當時,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十分激烈。令狐楚父子屬於牛黨,王茂元則被視為李黨。李商隱本人雖並無黨派門戶之見,但他入王幕、為王婿後,令狐綯等人極為惱火,說他「背恩」、「無行」,並在政治上加以排擠。從此他不自覺地被捲入了朋黨相爭的漩渦,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令狐綯為相後,他一直受到排擠、壓抑,算是倒了一輩子的霉。
開成四年(839)任秘書省校書郎,調弘農(河南寶靈)尉。
會昌二年(842)任秘書省正字。其後,除大中十一年至十二年(857-858)短期任鹽鐵推官外,其餘時間均為人幕僚,足跡遍及桂州(今廣西)、梓州(今四川)、徐州等地,終身潦倒,抑鬱不得志。四十五歲卒。
後輩詩人崔玨《哭李商隱》說:「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這是對他悲慘一生的恰當的寫照。
二、創作成就
在晚唐,李商隱和溫庭筠以辭章齊名,號為「溫李」;又和杜牧以詩歌齊名,號為「小李杜」。但在詩歌創作上,李商隱的成就超過杜牧,堪稱晚唐詩壇「巨擘」(馮浩語)。李商隱的詩,現存六百多首,有《李義山詩集》三卷,注本以清代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較為詳備。
他的這些詩,除了部分應酬之作外,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
(一)政治詩(116首)
1.反對藩鎮割據
藩鎮割據是唐代中葉以後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對此,李商隱十分關注,寫了不少反對藩鎮割據的詩篇。如《隋師東》通過一次平叛戰爭的記述,指出問題的癥結在於朝政腐敗、賢人失位,認識是比較深刻的。《韓碑》是一首長篇七古,作者除了讚頌韓碑外(韓碑,指韓愈寫的《平淮西碑》),還另有政治寄托。七律《井絡》、《籌筆驛》,則是借歷史上割據必歸滅亡的史實,警告藩鎮收斂野心。
2.反對宦官專權亂政
這些詩,大都寫於大和末年震動朝野的「甘露之變」以後。
文宗即位後,想做一番事業,重用宰相宋申錫。宋申錫資望較淺,力單勢孤,後被宦官排斥,誣告謀反,貶開州。文宗又信用李訓、鄭注,其實這兩個人都是投機家,以為誅宦官,合帝意,有利可圖,急於成事。於是在大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日,李、鄭兩人預先在左金吾大廳埋伏武士,並上朝奏稱廳後石榴樹上夜降甘露,以誘使宦官仇士良等前往觀看,乘機殺掉,計劃相當周密。可仇士良這傢伙很神,他去的時候,正好一陣風過,掀開帷幕一角,發現有伏兵,便立即逃回殿上,搶先動手,劫走文宗,並派出禁軍大肆捕殺朝官,李訓、鄭注連同未曾與謀的宰相王涯都被殺了,造成了「流血千門,殭屍萬計」的浩劫,史稱「甘露之變」。從此,宦官權勢更大,文宗被軟禁,自稱受制於家奴,連周赧王和漢獻帝兩個亡國之君都不如。
針對這一重大事件,李商隱作有《有感》(五言排律)、《重有感》(七律)等詩,直斥這些幽禁文宗、屠殺士民的宦官為「兇徒」,並痛加抨擊,表現了不尋常的才識膽略。
3.寓政治諷刺於詠史懷古,即詠史詩
這些詩,大都把矛頭指向皇帝。皇帝有一些通病,如好色,不喜聽政,昏庸無能,喜遊獵,好神仙,求長生。李商隱的政治詩,有不少是通過詠史的形式來諷刺皇帝求仙和荒淫誤國。《瑤池》是諷刺唐武宗的,《富平少侯》是諷刺唐敬宗的。其他如《北齊》、《南朝》、《馬嵬》等篇,也都是指斥時事的,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最高統治者。
可見,李商隱的詠史詩,並不是為詠史而詠史,而是借古諷今,借史實影射現實的。
4.反映人民疾苦
在這些詩中,值得一提的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這首長詩,寫詩人從興元(今陝西漢中)回京途中所見的荒涼景象,真實地反映了晚唐社會民生凋敝的情況,具有一定的史詩價值,可與杜甫《詠懷》、《北征》媲美。
(二)詠懷詩(約220首)
這類詩抒寫個人政治抱負、政治失意,生活窮困潦倒,表現抑鬱悲憤,甚至感傷情調。如他的名篇《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這首登臨抒懷之作,寫於唐文宗開成三年(838)。當時詩人二十六歲,應博學宏詞科考試,因受到朋黨勢力的排斥而落選,客遊涇川,寓居其岳父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中。詩從安定城樓及城外景色,寫到兩位懷才不遇的古人,又聯想到自己的抱負和志趣。最後,巧用《莊子》中一則寓言,對排擠壓制他的人加以痛斥和諷刺。王安石特別稱賞「永憶」一聯,認為「雖老杜(杜甫)無以過」。另如《宋玉》、《夕陽樓》、《風雨》、《天涯》等篇,都有這方面的內容。這些詩,在客觀上反映了封建社會裡有才華的詩人的共同的不幸遭遇。
(三)愛情詩(無題詩)(116首)
李商隱寫了不少「無題」詩,那些以開頭二字為題的詩,實際上也等於無題。這類詩既有艷情,也有寄托,內容比較複雜,因而引起後世研究者的許多猜測議論。
筆者認為,李商隱的無題詩,絕大部分是愛情詩,另外還有一些已標明題目的愛情詩。
李商隱在二十三歲左右與柳枝有戀愛關係,後來柳枝被一個官僚霸佔,詩人寫有《柳枝五首》,表達了他的懊喪之情。二十一歲和二十五歲之間又與一位姓宋的女道士戀愛,未果,事後念念不忘,因而寫了一些與女道士相思、相愛的詩篇,如《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等。
他與王氏婚後,夫妻感情很好,總的來看,在戀愛問題上,李商隱能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不見得輕浮。如《夜雨寄北》寫得就很動人: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此詩題一作「夜雨寄內」,是李商隱於大中二年(848)留滯巴蜀(四川)時寄給妻子的一首抒情小詩。當時他的妻子在長安,位於巴蜀之北,故曰「寄北」,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妻子的深摯的思念之情,語淺情濃,一向膾炙人口。
王氏死後,詩人還寫了一些悼亡詩。如《房中曲》:「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識。」寫得悲痛欲絕,感情纏綿深沉。
李商隱的無題詩,大多寫得晦澀曲折。可能是由於封建社會中,這種感情不便明言,有的背景也不可考,有的可能有寄托。每首詩所寫情事不同,情況不一,不可一概而論。
(四)詠物寫景詩(約50首)
這類詩寫得細緻妥帖,形象鮮明。如《霜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斗嬋娟。
詩以奇特的想像描繪出一幅秋令月夜降霜圖。一二句為實境,三四句進而寫幻境。全篇虛實相濟,極富生趣。《晚晴》、《樂游原》更是寫景抒情的名篇。前一首通過對初夏晚晴明麗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獨特的感受,表達了珍重晚晴的人生態度。其中「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二句,尤為人傳誦。後一首寫夕陽西下時登臨古原的感受,寓有家國之憂、身世之感,其內容之豐富,意境之高深,令人歎服!
在藝術成就上,李商隱無體不備,各體都精,最擅長於七律、七絕。
他的詩,想像豐富,構思細密,情辭俱美,格律嚴整,工於比興,巧於用典,富有創新。律、絕更為突出。葉燮在《原詩》中認為李商隱的七律「寄托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而無其匹」。
他的政治詩受杜甫影響,開合頓挫,托興深遠。
當然,他的詩也有明顯的缺點。有的過於工巧,失之纖麗,用典太多,晦澀難懂。對此,元好問曾有「但恨無人作鄭箋」(可惜沒有人像漢代鄭玄給《詩經》作箋那樣給李商隱詩作注)的責難。
詩雖忌直白而貴含蘊,隱晦卻絕不是好詩。後來北宋的「西昆詩派」吸收了李商隱詩愛用冷僻典故的短處,對後代詩歌的發展產生了不好的影響。所以魯迅先生說:「玉溪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魯迅1934年12月致楊霽雲的信)
最後,附帶提一下他在駢文方面的成就。李商隱是晚唐駢文的代表作家,他與溫庭筠、段成式三人寫的駢文,號「三十六體」(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名)。他的駢、散文今存共三百五十多篇,其中散文二十篇。《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說他的駢文「婉約雅飭,於唐人為別格」,散文則古樸奇特,接近韓愈文風。如《李賀小傳》,被人稱為「文章中異觀」(見清王之績《鐵立文起》),是值得重視的一篇敘事散文。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1.劉煦等:《舊唐書》,中華書局,1995年。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3.張宋田:《玉溪生年譜會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4.岑仲勉:《玉溪生年譜會箋平質》,見張禾田《玉溪生年譜會箋》附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5.楊柳:《李商隱評傳》,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
6.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中華書局,1980年。
7.董乃斌:《李商隱傳》,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二)作品
1.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馮浩:《樊南文集詳注》,德聚堂本。
3.錢振倫、錢振常:《樊南文集補編箋注》,同治望三益齋本。
4.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
(三)其他
1.鐘銘鈞:《李商隱詩傳》,中州書畫社,1982年。
2.董乃斌:《李商隱的心靈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