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革新運動之領袖歐陽修

一、生平事跡

歐陽修,字永叔,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生於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卒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是北宋時期卓越的文學家和史學家,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

他出身小官僚家庭,父親歐陽觀做過幾任低級的地方官吏。歐陽修四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鄭氏帶著他投靠當時在隨州(今湖北隨縣)任推官的叔父歐陽華。

鄭氏是一個有志氣的女人,她出身江南名族,知書達理,勤儉持家,又注意對子女的教育。丈夫死後,家境貧寒,買不起紙筆,她就用蘆葦稈畫地教歐陽修識字,還經常把歐陽觀的為人講給孩子們聽,叮囑他們遇事不要隨聲附和,隨波逐流,這對歐陽修的影響是很深的。

歐陽修學習很刻苦,家貧無錢買書,他就去向別人借書來讀。他特別喜歡讀韓愈的文章,有一次他在一個姓李的人家裡,看到六卷《韓昌黎先生文集》,高興極了,立刻借回家中誦讀,一口氣讀到深夜,竟忘記了吃飯和睡覺。他正因為好學,後來才成為四海聞名的大文學家。

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二十四歲的歐陽修考中了進士。第二年,任西京留守推官。北宋的西京,即今河南省洛陽市。當時西京留守是西昆詩派的代表人物錢惟演,同在錢惟演幕下的還有尹洙、梅堯臣。歐陽修和他們一道,寫作古文,唱和詩歌。梅堯臣詩「清麗、閒肆、平淡」的風格,尹洙文「簡而有法」的特點,對歐陽修的創作都有一定的影響。

歐陽修開始踏上仕途,對當時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嚴重危機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指出土地兼併和徭役繁重等弊端,要求實行「寬簡」的政治。所謂「寬簡」,就是盡可能不要生事擾民。他主張革新政治,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政治改革運動。三十歲時,朝廷發生了宰相呂夷簡與范仲淹之間的政治鬥爭,范仲淹等人被誣為朋黨而遭貶,歐陽修為之辯解、抗爭,遭到呂夷簡等保守派的排擠和打擊,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後官職有回升,曾擔任龍圖直學士、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知諫院(諫官)等職。

至慶歷五年(1045),又被人誣陷。事情是這樣的:歐陽修有個外甥女,長得聰明俊秀,常住在他家。左丞相夏竦等人便借此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狀,說他同這個外甥女有曖昧之事。仁宗聽了很惱火,便派人來調查。誣告他的人又私下買通了查證的密使,終於給歐陽修定下了「罪名」,將他由諫官、知制誥貶為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縣)知州,在滁州他自號醉翁。歐陽修的外甥女本來是個孤女,他把她撫養成人,誰料政治風浪將他推到了「罪人」的處境,成為他貶滁州的直接原因。

但他由於政治上、文學上的才能受到朝廷的重視,在貶官不久,即得到起用。仁宗嘉祐五年(1060)拜樞密副使,嘉祐六年(1061)官居參知政事(副宰相)。

隨著政治地位的提高,歐陽修晚年趨於保守。王安石變法時,他站到了反對「新法」的守舊派一邊。

神宗熙寧三年(1070),歐陽修懷著對變法的不滿情緒,請求出知蔡州(今河南汝南),並自號「六一居士」。他的一位朋友曾問他為何要叫「六一」,他解釋說:「我有藏書一萬卷,收集三代(指夏、商、周)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再加上我這樣一個老頭就生活在它們中間,這不就是六個『一』嗎?」(見所著《六一居士傳》)可見他這時的政治熱情已大大衰退了。

熙寧四年(1071),他多次上書要求退休,因而在同年六月以太子少師告老,退居於穎州(今安徽阜陽),第二年七月便去世了,終年六十六歲,謚號「文忠」。

二、創作成就

(一)文學方面

1.散文

在歐陽修的文學創作中,他的散文數量很大,成就也最高。他一生所寫的散文,有數百篇。這些散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議論文、記敘文、抒情文。

(1)議論文

他的議論文,除了集中的政論、史論文外,還包括其書信、序跋、贈序、雜文裡的議論文。

其中政論文,大都立論明確,切中時弊,筆鋒犀利,戰鬥性強。《朋黨論》通過區分小人之黨與君子之黨,有力地回擊了保守派對革新派的攻擊。《與高司諫書》嚴正辛辣地駁斥了高若訥之流對范仲淹的誹謗和誣蔑,深刻揭露了他們自私自利,阿諛奸猾,「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的嘴臉。史論文如《五代史伶官傳序》,通過對後唐莊宗李存勖從強盛到衰亡的史實的具體分析,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論,文筆曲折,議論精闢,而且抒情意味很濃,被茅坤稱為「千年絕唱」。

(2)記敘文

他的記敘文,除了山水遊記,還有不少描寫亭園和記事記物的雜記。這類散文大都寫得情文並茂,如詩如畫。《真州東園記》從今昔對比方面來寫園中的景色,生動傳神,歷歷如繪。《峴山亭記》著重結合峴山亭的古跡,圍繞著一個「名」字和一個「思」字抒發議論,手法別緻,妙得神韻。《豐樂亭記》、《醉翁亭記》等則是描寫自然形勝的山水遊記。其中以《醉翁亭記》最為著名。在這篇文章裡,作者以細緻的藝術筆觸,生動地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景色,以及他和滁人的遊樂。作者被貶後寄情山水的特殊心情寄於字裡行間。在描寫上,本文不僅生動傳神,而且概括力極強。文中第二段的景色描寫,尤為人稱道: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這段文章,一句概括一個特定時間和季節的景色。寥寥幾筆,作者就讓我們領略到醉翁亭周圍朝暮多變、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畫一般的景色。全文語言生動貼切,句子駢散相間,長短錯落,讀起來音節抑揚頓挫,忽起忽落,給人一種美的感覺。

他的一些墓誌銘、神道碑、墓表等,主要也屬於記敘文的範疇。如《瀧岡阡表》,是為他父母墓道撰寫的碑文,全文以敘事為主,兼有懷念、悼念、紀念之意,寫得紆徐曲折,真切感人。

(3)抒情文

他的抒情文,感情澎湃,語言婉麗,寄慨遙深。如《祭石曼卿文》,為祭奠友人之作,文中三呼曼卿(名字是延年),感情沉痛,如泣如訴,感人至深。他還有一些贈序,抒情色彩也很濃。如《送楊置序》,表達對朋友失意的同情和勸勉,並為之鳴不平。

另外,他的《讀李翱文》也可看作抒情文,著重抒寫作者憂時傷世之情。

在歐陽修的抒情文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秋聲賦》。這是一篇散賦,主要寫由秋聲、秋景引發的人生感慨,文筆優美,音調鏗鏘,尤其是突破了傳統舊賦的對仗和律體,標誌著賦體走上了散文化的道路。蘇軾的前、後《赤壁賦》,就是步歐陽修《秋聲賦》的後塵創作的。其中描繪秋色秋聲的一段文字尤為精彩:

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

在這裡,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從色、容、氣、意、聲等方面生動地刻畫出一幅肅殺的秋的圖畫,用筆十分精當。

總之,歐陽修的散文,無論議論、敘事,寫景抒情,都寫得簡潔明暢,從容不迫,具有「紆餘委備,往復百折」(蘇洵《上歐陽內翰書》)、疏朗自然等特色。在前代作家中,他特別重視對韓愈散文的學習,但並非機械地模仿,而是在吸收韓文特長的基礎上,創造出了自己的風格。

他以卓越的創作實踐活動,扭轉了宋初以來綺靡晦澀的文壇風氣,促使北宋中葉出現了一個散文創作的高潮,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宋代古文運動」。這個運動,在歐陽修的發動和領導下,經過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等古文家的共同努力,獲得了與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的輝煌成就。而在這一革新運動的過程中,歐陽修不僅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贏得了當時文壇領袖的盛譽。

2.詩歌

歐陽修詩歌創作的成就不及散文,但也不乏佳作。他的詩,也學習韓愈,具有韓詩雄健的氣勢,而又避免了韓詩造語險怪和生僻的不足,像他的散文一樣能做到平易曉暢,清新流麗,一洗「西昆體」的浮艷詩風。誠如葉夢得《石林詩話》所評:「歐陽文忠詩,始矯昆體,專以氣格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暢。」

他有一些思想性較強的詩,如《食糟民》、《邊戶》、《明妃曲和王介甫》等。另外,他還寫了不少清新秀美、情景交融的小詩,如《畫眉鳥》、《戲答元珍》、《豐樂亭游春》等。《戲答元珍》詩云: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這首詩,題又作「戲答元珍花時久雨之什」,寫於景祐四年(1037)作者貶官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時。詩寫作者被貶之後的抑鬱心情,但通篇情與景融為一體,寫得清新自然,曲折有致,於失意愁怨之中飽含著樂觀與自信,是歐陽修律詩中寫得較好的一首。據說,作者對這首詩也很自負。

但歐陽修知識淵博,加之學習韓愈的「以文為詩」,有些詩過於散文化,忽視了形象思維的運用,缺乏詩味,對後世不免產生不良的影響。如他於慶歷六年(1046)在滁州寫的《題滁州醉翁亭》詩,其文學價值和藝術效果就遠不如直接用散文的形式寫出的《醉翁亭記》。

3.詞

除散文詩歌外,歐陽修也擅長寫詞。他的詞有二百四十多首,但與其散文、詩歌相比,題材範圍比較狹窄,多言戀情游宴、傷春惜別之類。這與當時人們對詞的看法有關,認為詞是「艷科」,不登大雅之堂,只不過是「娛賓」、消遣的工具而已。所以歐陽修也一反在詩歌散文中的莊重、拘謹面孔,把那些不宜在詩文中表現的風流蘊藉的情調,一股腦兒寫進了詞裡。不過,他的詞已擺脫花間派鋪金綴玉、脂香粉膩的習氣,在馮延巳詞的影響下向清雋一路發展,詞風與晏殊接近,因而詞家常晏、歐並稱。但從具體詞作來看,他們雖同出一源,受馮延巳影響較深,卻又存在著不少差異。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修得其深。」這所謂「深」,大概是指歐陽修所反映的思想感情要比晏殊詞真摯和深沉一些。這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歐陽修詞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踏莎行》,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這是一首抒寫離情別緒的作品,不僅在結構上渾然天成,而且寫出思婦心隨人去的動人情景,這比晏殊一味用眼前的落紅歸燕襯托思情要更深一層!《蝶戀花》詞也是千古傳誦之作: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首詞寫深閨思婦的愁苦心情,似乎也比晏殊的詞更加委婉含蓄,真切細膩,因此也更富韻味。末兩句以眼前景寫內心情,更臻妙境。毛先舒對此有所評析:「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鞦韆,此一層意也。」(《古今詞論》引)這種寫法,可謂「深婉」之極。

歐詞比晏詞為勝,不只在感情沉摯這一點上,而且在內容上比晏詞也有所開拓,不僅有十三首描寫穎州西湖美景的《採桑子》,有兩套共二十四首描寫時序節令、民情風俗的《漁家傲》,而且還有不少述懷、詠史之作。可見,在詞的發展史上,歐陽修比晏殊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對後世的影響也更大。前人說他的詞「疏雋開子瞻(蘇軾),深婉開少游(秦觀)」(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是符合實際的。

(二)史學及其他

在史學方面,歐陽修與宋祁合修《新唐書》。《新唐書》中的紀、志、表都是歐陽修寫的,列傳部分由宋祁執筆。當時,朝廷怕風格不一致,特命歐陽修擔任主筆,並兼做最後的校勘審定工作。但歐陽修十分尊重宋祁的意見,遇到問題總是和他共同研究,從不凌駕於他人之上。《新唐書》編成後,仍然將列傳部分署了宋祁的名字。後來宋庠丞相知道後,大為感慨地說:「自古文人相輕,唯獨歐陽修與眾不同。」

除了與宋祁編修《新唐書》外,他還獨自編寫了《五代史》,為了區別於宋初薛居正監修的《五代史》,後稱「新五代史」。

在目錄學方面,他也很精通,曾參與編撰《崇文總目》,寫了《敘釋》,實即圖書分類法。

他對金石、考古也頗感興趣,收集整理文獻文物,寫成了我國第一部金石考古著作《集古錄》。

在文學批評方面,他著有《六一詩話》,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評論的「詩話」形式。

總之,歐陽修是一個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能在散文、詩、詞、史傳以及文學批評等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就,與他那嚴謹的治學態度是分不開的。相傳歐陽公作《畫錦堂記》,已經把稿子交給來求的人,而那人回去已經走得很遠了,他猛然想到開頭兩句「仕宦至將相,錦衣歸故鄉」,應加上兩個「而」字,改為「仕宦而至將相,錦衣而歸故鄉」,立刻就派人騎快馬去追趕,好把那兩個「而」字加上。(引自朱光潛《藝文雜談》,黃山書社,1986年)加上兩個「而」字,由原句的侷促而變得舒暢,由原句的直率而變得抑揚頓挫。到了晚年,他為了整理自己的文集,竟對平生所作的文章重新逐字逐句反覆錘煉推敲,往往一篇文章要修改數遍至十數遍,有的甚至改得原字一個不剩。他的繼配夫人薛氏見他很勞累,便勸阻他說:「何自苦如此,當畏先生嗔耶(為什麼這樣折磨自己,是怕老師生氣嗎——引者注)?」歐陽修回答說:「不畏先生嗔,卻怕後生笑(不怕先生發怒,卻怕青年笑話——引者注)!」(見明·顧元慶《簷曝偶談》)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1.脫脫:《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中華書局,1977年。

2.胡柯:《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見《歐陽文忠公文集》卷首,《四部叢刊》本。

3.蘇澈:《歐陽文忠公神道碑》。

4.華孳享:《增訂歐陽文忠公年譜》,收入《昭代叢書·丙集補》,道光間刊本。

5.楊希閔:《歐陽文忠公年譜》,收入《十五家年譜叢書》,光緒間刊本,揚州古籍書店1958年重印。

6.黃進德:《歐陽修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二)作品

1.《歐陽文忠公集》,《四部叢刊》影印元刊本。

2.《歐陽文忠全集》,《四部備要》本。

3.《六一詞》,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

4.黃畬:《歐陽修詞箋注》,中華書局,1986年。

5.黃公渚:《歐陽永叔文》(選注本),商務印書館,1933年。

6.杜維沫、陳新:《歐陽修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7.施培毅:《歐陽修詩選》,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

8.陳新、杜維沫:《歐陽修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三)其他

1.張華盛:《歐陽修》,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

2.郭正忠:《歐陽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3.宋柏年:《歐陽修研究》,巴蜀書社,1995年。

4.黃一權:《歐陽修散文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5.曾棗莊:《歐陽修詩文賞析集》,巴蜀書社,1996年。

6.陳必祥:《歐陽修散文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唐宋文學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