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波多折的情路

從「卡斯納」到「默克爾」

默克爾原名叫安格拉·多羅特婭·卡斯納,她從政以後,陪伴她風風雨雨近30年的「第一先生」,全名是約阿希姆·紹爾。如此看來,默克爾的姓氏從何而來?

其實,早在默克爾上大學期間,就有過一段婚姻。她從第一任丈夫——烏爾裡希·默克爾那裡,繼承了「默克爾」這個姓氏。

關於默克爾的第一次婚姻,並沒有太多可以敘述的東西。安格拉·卡斯納與烏爾裡希·默克爾,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婚姻失敗的夫妻一樣,在熱戀時被愛情迷住了雙眼,跟風式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直到激情冷卻之後才發現,他們只是在正確的時間遇見了錯誤的人,於是好聚好散。

1974年,也就是默克爾來到萊比錫大學的第二年,她認識了比自己大1歲的烏爾裡希·默克爾。烏爾裡希同樣是物理系的學生,與她同級,在平行班級,來自弗戈蘭,是工廠主的兒子。他的出身雖然看起來比默克爾好一些,但也並不是正宗的工人階級。

同命相連。這也許正是兩個人相互吸引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默克爾所在的物理系大多數都是男生,想必她再也不可能像中學那樣默默站在人群後,充當背景牆。

大學時代總是伴隨著各種難以料想的激情四射,年輕的默克爾與烏爾裡希在熟識之後,很快擦出了愛情的火花。要知道,這可是她的第一次戀愛——中學時代,默克爾屬於「沒被親吻過的一族」。後來默克爾自己也承認,在感情方面相比同齡人,她是較晚熟的。

戀愛中的默克爾與烏爾裡希,像所有情侶一樣,享受浪漫的愛情,甚至會終日泡在愛情蜜罐裡。在歐洲著名大學之間的物理系學生交流項目中,他們還一起去了莫斯科和列寧格勒。默克爾和烏爾裡希充分享受著愛情的甜蜜,他們一起參加聚會,一起去物理系每星期舉行兩次的迪斯科舞會上跳舞,每次都玩到體力耗盡時才肯離開,甚至直到第二天上課時還感覺昏昏沉沉的。

他們在閒暇時間到處旅行,雖然可去的地方不多,可就算逛馬路,只要兩人在一起,就比什麼都重要。兩人都很喜歡在戶外行走,尤其偏愛鄉下的田園風光。週末,兩人則攜手參加系裡組織的舞會或是去看電影、歌劇,享受二人世界。

兩個人有很多相同的興趣愛好,這也是他倆能在一起的原因。同學、朋友的聚會,也是週末常有的放鬆方式。他們還經常把對方帶到自己的家庭聚會中,認識並經常探望雙方父母,這讓兩人的感情越來越穩定了。

在同學、親友眼中,默克爾和烏爾裡希是一對幸福的熱戀情侶。默克爾在大學裡的好朋友依然記得那天收到的小卡片,上面寫著:我們要結婚了。在1977年9月3日那一天,只想通知一下最親愛的你們。

是的,默克爾在她大學畢業的前一年就結婚了,嫁給了給予她「默克爾」姓氏的那個男人。

婚禮的前一晚,默克爾先舉行了一場慶賀活動,邀請了雙方的至親和各自的好朋友,總共也才二三十人。他們在萊比錫大學的同學洪池和萊因哈德·伍爾夫特也參加了那場慶祝活動。後來洪池回憶,那晚大家都帶了很多用舊的碗和盤子,希望可以在現場砸碎,製造出狂歡節的氛圍。不過,他們的狂歡行動顯然沒能實施,因為在瓦爾德霍夫的森林裡,任大家怎麼摔,都難以發出聲響。

婚禮當天則更是簡單。默克爾是一名基督教新教徒——畢竟她的父親是基督教的牧師,婚禮理所當然在教堂舉行。雖然烏爾裡希不太願意去教堂,但在默克爾的堅持下,他們最終還是去了她家鄉滕普林的一間小教堂。默克爾一直喜愛素雅的藍色,婚禮上她穿了件藍色婚紗。按照新教徒的結婚宗教儀式,他們按部就班地走完了所有程序。此後,她隨了丈夫烏爾裡希的姓氏。

結婚時的默克爾只有23歲,大學也尚未畢業,但周圍的親友、同學並沒有覺得奇怪,因為當時東德人普遍都比西德人結婚早。受大環境的影響,默克爾那麼早結婚也算是符合潮流了。

其實還遠不止這個原因,東德的大學生就業政策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那時候的東德規定:大學畢業生3年內有義務服從組織的安排,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而結婚後則可以兩人在一起工作,並且分配一間房屋。這意味著,默克爾與烏爾裡希不結婚的話,畢業很可能不在一起工作,這不是這對當時處於熱戀期的情侶願意看到的結局。

在當時就業、工作壓力大的情況下,為了穩定安家,這種規避的方法不失為一條大家都易於選擇的路。按照政策,默克爾和烏爾裡希分到一間簡陋的房間,衛生間還要和其他房間的人共用,但相比之下已經不錯了——其他沒結婚的同學只能住在四人宿舍裡。

畢業後,默克爾夫婦搬到了柏林市中心瑪麗恩大街,依然是一套簡陋的房屋,但至少不用和別人共用衛生間了。在這裡,他們的房租是20東馬克,生活靠的是每人每月190東馬克的獎學金,日子雖然清苦,好在充實。

房子距離柏林牆不遠,默克爾每天都要沿著柏林牆走到畢業後工作的場所——柏林科學院,烏爾裡希也把自己的工作從洪堡大學調到了柏林科學院,默克爾在物理所,烏爾裡希在光學所。

剛到科學院物理所工作的日子並不好受,默克爾沒有朋友。為了結識更多同道中人,她參加了物理所的自由德國青年團,擔任起文化方面的委員。物理所的青年團活動可不僅僅是讀書、看戲劇之類,還會組織去旅行。相對於默克爾在外組織活動,攻讀博士學位,烏爾裡希則更喜歡待在家裡,修理舊房子、做家務等。就這樣,兩個人一起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他們不知,這一時期兩人共同埋下了離婚的種子。

後來,烏爾裡希甚至不再與默克爾一起參加物理所的旅行,陌生與隔閡在兩人之間漸漸出現。

4年後,即1981年,默克爾的婚姻破裂了。這件事看似發生得很突然,烏爾裡希甚至感覺有一點兒意外:「有一天,她突然收拾起她的東西就搬出去了,也沒跟別人商量就自己做出了決定,但是最後我們還是和平地分了手。經濟上,我們兩人都是獨立的,也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分,她拿走了洗衣機,我拿傢俱,其中有幾件至今還保留著。」可實際上,如果兩人之間的關係真的是親密無間、相敬如賓的話,默克爾當然沒有理由輕易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樁婚姻宣判死刑。

默克爾和烏爾裡希正式離婚是在1982年,他們沒有孩子。雖然離婚在以無神論為主導的民主德國比較容易被接受,但滕普林的牧師家庭顯然對他們的大女兒如此「輕率」地結束自己的婚姻感到難以接受。後來,默克爾也對自己那次失敗的婚姻做了反思,她說:「事實上,我們之間並不合適,我們之所以結婚,是因為大家都結婚了。這在今天聽起來很愚蠢,但當時我確實沒有以必需的認真來對待這件事。4年後我們分了手,是我搞錯了。」

默克爾並不諱言住房和工作問題也是兩人當初倉促決定結婚的原因之一。「民主德國的早婚和住房緊張有關,已婚的人可以得到一些優惠政策,而且只有結了婚,兩個人才有可能在同一個地方找到工作。」默克爾直率地說:「我的前夫和我當然是相愛的,在戀愛的時候,我們也曾規劃過共同的前程。但在民主德國就是這樣,只有結了婚才有共同的住房和工作。這些事掩蓋了很多問題,促使我們草率地做出了決定,這就是我現在看起來對自己的第一次婚姻無動於衷的原因。現在想來,我們當時真的不應該那麼快結婚,而是應該再等一等。」

在默克爾眼中,第一次婚姻並非無足輕重,但也不見得多麼難忘。不過,現已再婚並有了一個兒子的物理學家烏爾裡希·默克爾,卻始終對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評價積極:「在那些共同相處的歲月裡,我們時常一起旅行,我們兩人都熱愛大自然。我們還一起參加朋友聚會,一起去看電影、看話劇。我們倆都很重視和家庭的聯繫,所以常去看望雙方的父母。毫無疑問那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在這位德國現任女總理的一生中,烏爾裡希就像一個匆匆的過客,他們曾真誠地相愛,但卻在錯誤的時間倉促地選擇了跟風式的婚姻,於是這次婚姻有了一個平淡如水的失敗的結局。

現在看來,除了「默克爾」這個姓氏之外,烏爾裡希並沒有在默克爾的人生中留下更深的烙印。

《默克爾:一切夢想終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