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春風得意進入國民黨高層

榕樹的長鬚低垂,一條長長的廣州老街越秀路從樹下穿過。街邊的人行道上方是騎街樓,這種便於躲雨的舊房一望而知是20世紀上半葉的南洋建築風格。在越秀中路與文明路交叉口,行人可以看到高高的圍牆抱著一個偌大的院子。這裡原本是清朝廣東舉行科舉考試的貢院,1912年改為廣東高等優級師範學校。這所學校後來與廣東農業專門學校、廣東政法專門學校合併,以孫中山的名字命名,自1926年起稱中山大學。在茂密的木棉樹和古榕樹掩映之下,有一座鑲著白邊的淡黃色磚木結構的禮堂。前半部為辦公樓,兩層,後半部為禮堂,一層。從正面看過去禮堂呈「山」字形,在兩層樓正中上方「戴」了一頂高高的「方帽子」,四面有鐘,人稱「鐘樓」。

禮堂的正門用拱形圓柱廊裝飾,張燈結綵,洋溢著節日的氣氛。這裡被選定為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

就在蔣介石到達廣州後的第四天——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一全」大會在這裡隆重開幕。

孫中山選擇1月20日這天開幕,因為「二十」即「雙十」——武昌起義在1911年10月10日,亦是「雙十」。正因為這樣,那天上午9時,當孫中山穿著有七顆紐扣、四個口袋的中山裝登上主席台發表演說時,便如此說道:

革命黨推翻清朝,第一次成功是在武昌。那天的日期是雙十日,今天是民國十三年的1月雙十日,所以這個會期同武昌起義的日期,都是民國很大的紀念……

孫中山發表演說之際,他的身後懸著中國國民黨黨旗——青天白日旗。大會剛開幕,他領著代表們向黨旗三鞠躬。這黨旗是在1894年孫中山創立興中會時,由會員陸皓東設計的。那藍色象徵青天,正中為白日,向四周射出叉光。最初,叉光的數目多寡不一,由孫中山定為十二叉光,既像征十二干支,又表示十二時辰。黃興以為青白兩色之旗不美,後來孫中山建議加上紅色,變成「青天白日滿地紅」,紅、藍、白三色,象徵自由、平等、博愛。在孫中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決定用「青天白日滿地紅」之旗作為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旗後來則被定為中國國民黨黨旗。

主席台下是一排排深褐色木長椅,前排為臨時中央執行委員坐席,後面為會議代表坐席,再後面是列席代表坐席。正式代表對號入座,座位上貼著代表的姓名。

開幕式那天,一百六十五位代表和六位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出席大會。代表們對號入座,第三十九號席上,坐著湖南代表毛澤東,他顯得興高采烈。

蔣介石也坐在會場裡。他不是代表,只是列席會議。他顯得沮喪。

這是毛澤東和蔣介石人生軌道頭一回交叉,同聚於一個屋頂之下。雖說在此之前,他們都已知道對方,卻未曾謀面。不過,這一回,毛澤東和蔣介石只是彼此見到對方而已,並無交往。國共兩黨的大旗,由孫中山、李大釗高擎著。

孫中山在開幕式上,剛剛發表了長篇演講,隨後就按議事日程,討論組織主席團。

一百四十號廖仲愷站了起來:「提議主席團人數五人,由總理指派。」

這一建議得到眾多代表附議,孫中山便宣佈:「現由本席指定胡君漢民、汪君精衛、林君森、謝君持、李君守常為主席團主席。」

大會以絕大多數票通過。於是,中共領袖李君守常,李大釗,坐上了大會主席台。

翌日上午的大會,提到了「毛君澤東」的大名。那天會議是由國民黨元老林森主持的。林森以濃重的福建口音宣佈國民黨章程審查委員會十九位委員名單,其中提及「毛君澤東」。大會通過之後,毛澤東便成了章程審查委員會委員。

「毛君澤東」是一位活躍的人物。早在大會開幕的那天下午,「三十九號毛澤東」便就大會第七項議程「組織國民政府之必要」作了發言。當時的會議記錄上,記錄了他的話:「此案為『組織國民政府之必要』,並未說明怎樣組織政府暨何時組織政府,請主席以此標題付表決。」

此後,這位「三十九號毛澤東」又多次在大會上發言,顯示了他的外向型性格。

蔣介石則只是坐在一側,靜靜地聽著。他似乎並未意識到,這個一日湖南話的青年,後來竟成了他一生的政治對手。

大會的高潮是在1月30日上午,選舉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毛澤東名列於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之中,而「蔣介石」三字不見蹤影。

中央執行委員共二十四人:胡漢民、汪精衛、張靜江、廖仲愷、李烈鈞、居正、戴季陶、林森、柏文蔚、丁惟汾、石瑛、鄒魯、譚延闓、覃振、譚平山、石青陽、熊克武、李守常、恩克巴圖、王法勤、於右任、楊希閔、葉楚傖、於樹德。

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十七人:邵元沖、鄧家彥、沈定一、林祖涵、茅祖權、李宗黃、白雲梯、張知本、彭素民、毛澤東、傅汝霖、於方舟、張葦村、瞿秋白、張秋白、韓麟符、張國燾。

在中央執行委員中,有:名中共黨員:譚平山、李守常、於樹德。

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中,中共黨員達七名:沈定一、林祖涵、毛澤東、於方舟、瞿秋白、韓麟符、張國燾。

其中林祖涵(林伯渠)當時系中共秘密黨員,尚未公開身份(他在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21年經陳獨秀、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十名中共黨員成了國民黨中央執委及候補中央執委,既表明了國民黨「一全」大會確是國共合作的大會,亦表明了中共的政治活力。

國民黨比之中共,歷史久而人數多,在召開「一全」大會時,國民黨員已達八千二百一十八人。但是,國民黨組織大而鬆散,連孫中山也不得不說:「本黨雖有主義,亦曾為革命而奮鬥,但民國以來,內有軍閥,外有列強,交相侵凌,歲無寧日,其故實由於本黨組織之缺乏,訓練之不周……黨的內部,漸形渙散。」

中共成立不過兩年多,黨員不過五百,卻顯得小而精悍,組織紀律遠勝於國民黨。即便是出席國民黨「一全」大會,亦規定「出席此大會的同志們在每次會議之前,須秘密集會」,以便「主張一致」。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地位,遠遠不如「跨黨分子」毛澤東。那時的毛澤東,既是中共中央執行委員,又是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夠「紅火」的。

1963年,蔣介石回首那段在黨內沒有地位的不愉快的日子時,曾這麼說及:「我是二十一歲入黨的,直到二十七歲,總理才對我單獨召見。雖然以後總理即不斷地對我加以訓誨,亦叫我擔任若干重要的工作,但我並不曾向總理要求過任何職位,而總理亦不曾特別派我任何公開而高超的職位;一直到我四十歲的時候,我才被推選為中央委員。」

1924年1月30日下午3時50分,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禮堂裡傳出洪亮的三呼「中國國民黨萬歲」的口號聲,宣告了這次歷史性的大會結束。

翌日,毛澤東出席了中國國民黨一屆_中全會(即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各地執行部,毛澤東被派往上海執行部工作。

蔣介石呢?他也被安排新的任命。孫中山急急催他來粵,不是要他出席國民黨「一全」大會,而是另有任職: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宣佈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以蔣介石為委員長,委員七人,即王柏齡、鄧演達、沈應時、林振雄、俞飛鵬、張家瑞、宋榮昌。28日,孫中山指示,以位於廣州東郊、珠江黃埔長洲島上的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原址,作為新辦的陸軍軍官學校校址——由於位於黃埔,從此亦稱黃埔軍校。

原來,孫中山從多年的失敗之中,痛感國民黨必須有一支自己的有力的軍隊,決定興辦陸軍軍官學校。在孫中山眼中,蔣介石原本在日本學軍事,是一位將才,因此只在軍事上倚重蔣介石,並未把他作為一位政治活動家——正因為這樣,在遴選「一全」大會代表時,「忽略」了蔣介石。孫中山希望蔣介石專心辦軍校。

蔣介石不屑於區區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長一職(此時他尚未意識到這一職務對於掌握軍權的重要),摜紗帽了。2月21日,蔣介石向孫中山及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遞交了辭呈。未等批復,他就打道返鄉,回老家溪口去了。

也就在這時候,毛澤東也離開了廣州去上海。毛澤東住在上海閘北香山路三曾裡的中共中央機關裡,一面做中共中央局的秘書工作,一面又做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工作。

毛澤東和蔣介石這兩顆中國政壇新星在廣州短暫地同處了一個多月,一個掛著笑臉,一個哭喪著臉,離開了那裡……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