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內在精神就是激發人類對於真善美的渴望。這個世界上除了真善美,還有什麼更值得人類追求的東西嗎?
真就是真知;善就是完善的人格、積極的價值觀,以及對眾生的寬容;美在於內心的喜悅,在於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當你聽到一首歌曲,或者讀到一段詩歌,或者看到壯麗的景色時,內心被觸動,這就說明你擁有了欣賞美的能力。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敬畏教育的這種內在精神和力量。如果中國的教育失去了內在精神,中國的未來將會何等不堪。一個失去了精神和靈魂的民族,就是行屍走肉,就會淪為物質和肉體的奴隸。
中國新一代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無疑是失敗的:家長過於關注孩子是否擁有優厚的物質生活,老師過於看重學生的分數,孩子缺乏來自師長的人文關懷、精神氣質培養和心靈陶冶。在中國的教育中難以尋找到悲憫眾生的情懷和寬容精神的蹤跡,正因為教育本身的缺陷和功能的蛻化,才會出現「我爸是李剛」的無知與野蠻,才會出現藥家鑫開車肇事後連續8刀將人刺死這樣缺乏良知的殘忍與罪惡。這些極端事例都是中國教育失敗的縮影,無不反映出中國教育缺乏人文關懷:既缺乏真,缺乏善,也缺乏美的教育。甚至整個中國的體制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缺乏真善美的。
然而,中國教育的諸多缺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待中國的政府體制和教育體制的完善,但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不能因為世界上存在黑暗,我們就不去追求光明,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或是逃避責任。在黑暗中點起一根蠟燭,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和別人前進的道路。每一個老師,都應該把自己變成燃燒的蠟燭,點亮學生前行的道路,讓學生理解世界。任何拒絕的理由無非是逃避責任的借口。如果你不作為,作為一個老師,你本身就沒有了精神和靈魂,那麼你教導出來的學生同樣沒有精神和靈魂。如果我們所有的學生都沒有精神和靈魂,那麼我們整個民族就沒有精神和靈魂。
中國學生為什麼不快樂
學校對於孩子的成長負有重大責任,這一成長不僅僅是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是作為人的全面發展。
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光是從小學到高中畢業甚至到大學畢業這十幾年的學生時代,但是中國現在的教育體系把本來應該是最幸福的小學、中學和大學時光,尤其是小學和中學時光,變成了孩子們長大後最不堪回首的歲月。
現在的孩子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幾乎沒有快樂,除了考試可怕、老師嚴厲以外,幾乎沒有留下別的印象。這是誰的罪過呢?
當然可以說是中國高考制度的罪過,但也可以說這是老師並沒有領悟教育真諦的結果。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的成長,學習知識本身應該是一種快樂。但是我們的教育已經把學習變成了一種痛苦不堪的經歷,老師們把它當作痛苦,學生們把它當作痛苦,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陷入痛苦的漩渦中不能自拔。
在我的心目中,追求知識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沒有什麼比自己的成長更加讓人感到開心和滿足,但是我們的學生沒有體會到這種開心。原因之一是教育體系的問題,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老師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傳遞知識,讓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學習成了孩子的一種負擔。真正的成長,不僅僅是學業水平與能力的提升,而且是整個人的學習熱情和對未來的期待的提高。
一個老師的熱情可以帶動一個班的熱情,作為老師要把自己的熱情融進教室,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你對教學的熱愛與激情。
老師影響著一代學子的成長,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學生成長,首先必須是老師的成長。人對於知識、智慧、學習的追求,本身完全可以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任何一個老師如果有本領把追求知識的過程轉變為快樂的體驗,寓教於樂,那麼這個老師注定是偉大的。有的老師一輩子都沒教導出一個出類拔萃的學生,難道說學生天生弱智?答案是否定的,而是因為老師沒有激發出孩子內心那種追求未來的渴望和熱情。問題的癥結首先在於老師自身。
如果一個孩子成功了,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也就提升了。現在,一家一個孩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一切,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孩子的發展和成就息息相關。我的身邊出現很多這樣的例子:如果孩子成績不好,孩子考試考砸了,孩子誤入歧途了,孩子吸毒了,孩子墮落了,一個家庭再有錢、再有社會地位都沒用。我那些有錢的朋友跟我說:「俞老師,你看我孩子已經這樣子了,你如果能把他培養成才,我把全部家產捐了都行。」但孩子已經基本定型了,即使父母把錢全部捐了,也不一定能夠糾正過來啊。如果孩子不成功,有錢、有地位的家庭也不會幸福。
如果國家和政府為老師著想,那麼老師肯定會為學生著想;如果政府不為老師著想,那老師就不得不為自己著想了,那為學生著想的老師就少了。通過老師的努力讓學生在課堂裡得到快樂的成長體驗;通過政府為老師著想,再讓老師為學生著想。如果這些做到了,中國的教育一定會是另外一番興旺景象。
分數決定一切,這就是中國
考試成績上不去,學科成績上不去,什麼都是白搭。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我考過了北大錄取分數線,所以才上了北大。分數決定一切,這就是中國,我們在短期內是改變不了的。那通過什麼方式提高學生分數呢?通常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通過嚴格要求、反覆練習、打疲勞戰,甚至是訓斥打罵的方式。但是誰都知道這不是最好的方式。第二種方式是通過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夢想飛揚。這種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分數。
採用第二種方式的學校和老師擁有先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相反,採用第一種方法,通過威脅甚至侮辱的方式來強迫學生學習的老師和學校則是觀念落後、手段粗暴的。學生作為一個人,不管學習成績怎樣,他的人格是需要被保護和尊重的。對學生嚴格要求沒有錯,只要你對學生的愛是真心的。對學生的愛有真心和假意的區別,對學生的批評也有真心的批評和侮辱的批評的區別。你不要以為孩子們傻,他們的心透亮得很。
我在小學、中學的時候都有老師罵過我,但真心為了我好而罵過我的老師我一直心懷感激。但如果老師侮辱過我,我會記恨一輩子。我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老師到今天我想起來還覺得不舒服。有一天,這個數學老師下班以後從我們村莊路邊走過。當時我們一群孩子在玩,有一個小孩子問,誰敢叫老師的名字,結果我就大膽地喊了一下這個老師的名字,這個老師看了我一眼就走了。我以為老師沒有看到,沒想到我的聲音比較特殊,被老師記住了。第二天去上學,這個老師讓我在她辦公室裡幾乎站了一天一夜,不給我吃,不讓我喝,從此我對數學和數學老師深惡痛絕。但是如果這個老師換個方式,把我叫過去跟我講道理,比如告訴我叫她名字她會覺得很親切,但畢竟我是學生,她是老師,以後還是繼續叫她老師的好,然後問我這樣行不行啊。要真是這樣,我會心平氣和地接受老師的教誨,以後會更加尊敬師長。
中國有些老師習慣性地通過侮辱「抹殺」學生,這不是身體死亡,而是甚於身體死亡的精神死亡。這些老師在無意之間不遺餘力地讓一批又一批中國孩子的靈魂和精神走向死亡。很多老師總以為擺出一副老師面孔罵學生幾句,學生就會聽話。其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你要尊重學生,把學生心中的激情點燃,把他們追求未來的夢想激發出來,讓他們打心眼裡尊敬你。你這個老師還會難當嗎?各位老師真要認真想一想,怎麼樣讓自己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如果學生喜歡上了你,他自然就喜歡學習了,成績也就必然提高了。我們常常發現,學生喜歡哪個老師,哪門課的分數就會上升。相反,學生討厭哪個老師,哪門課的分數就必然下降。
除了提升學生的學科成績和考試能力以外,老師要認真思考如何做到學生以下三個方面能力的培養:第一,鼓勵學生的夢想,提升學生的自信。第二,健全學生的人品和人格體系。第三,把學生變成一個自信、誠實、樂於助人、熱愛生命並喜歡學習的人。以上三點每一個老師只要認真去做都能夠做到,做不到你就不適合當老師。
此外,老師還有最後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眾所周知,教育四大要素是德、智、體、美。美學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環節。作為老師,除了提升學生的成績,另外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升學生對於美的感知能力,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社會之美等。老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孩子發現並享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將這份探尋美的願望和審美能力傳遞給我們的學生。美,教育者的內在精神,才是教育的真正要素。中國教育的改變要從點滴做起,從老師做起。把你那個班教好,把孩子們對美好的感知能力培養出來,把他們的自信激發出來,把他們的夢想啟迪出來,把他們的學習成績提高上來——這就是老師的人生,這也是老師的境界。
面向未來的教育: 著重培養情商和逆商
面向未來的教育,首先是讓學生認識自我,培養並提高學生的智商、情商和逆商三大商數,而不僅僅是開發學生的智力。目前中國的教育僅僅完成了智商中考試能力的開發,甚至連學習能力都談不上,在13億中國人中脫穎而出的高考尖子、大學尖子至今還沒有拿出問鼎世界級別的研究成果。
我們中國人從來不缺乏獲得頂級成就的能力,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不在少數,可惜大多在國外。究其原因,中國的教育體制、機制性障礙是導致學生學習能力發生偏差的重要原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情商和逆商的開發被忽視,三大商數的開發呈現出不平衡發展態勢。
什麼叫情商?情商就是讓別人信任你、喜歡你的能力。被人信任的前提是具有講誠信的人品、人格,待人誠懇,這樣才值得被人信任。同時,學會分享,互相幫襯,也是情商至關重要的內容。逆商就是具有面對困難、面對挫折、面對失敗時的抗打擊能力和自我鼓勵能力。我們往往把對孩子的逆商教育當作是對孩子的侮辱教育、挫敗教育和打罵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是通過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們從失敗中站起來勇往直前。我們對孩子要不斷鼓勵,讓孩子在鼓勵中獲得成就感。
總而言之,三大商數決定了一個人的終生成就,其中智商只起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作用,情商和逆商所起的作用更為顯著。
如何真正實現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教育?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商數的培養之外,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實行心情教育。縱觀山巒疊翠、沐浴晨光雨露、欣賞漫天繁星就是心情教育。我第三次備戰高考時的英語老師上課講授充滿熱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對我們進行心情教育。江邊言說故事、參觀名人故居、爬山消遣等表面看來不過是浪費時間,但實際上我們在這種氛圍中學會彼此相處、學會排遣雜念,我們擁有愉悅的心情,學習激情與效果在無形中得到提升。孩子的心情教育,家庭的心情教育,加上學校的心情教育,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形成良性循環,這樣才能實現完善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中國的心情教育現狀不容樂觀。現在的很多中學囿於各種限制,沒有魄力,也沒有能力放手推行心情教育。我曾經與幾個重點中學探討過為什麼不組織學生去春遊。各個學校顧慮的是這類活動難免會發生意外,而一旦有意外,學校與家庭之間將會水火不容。因此,在目前狀態下,家庭過多干涉、學校不敢作為,導致心情教育無法推行開來。相比較而言,國外的心情教育與中國存在明顯的差距。國外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挑戰項目,比如野外徒步20天,沒有任何現代化設備,鍛煉學生的野外基本生存能力。項目啟動之前,家長需先簽生死協議書,如果一旦發生意外,學校不負任何責任,家長也深知個中利害。這種在國內看來不可思議的項目在國外卻運行得非常順利。這是源於國外整個社會和學校教育配合一致。
第二,實行鼓勵教育。培養孩子的成就感,讓他們收穫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孩子們的優勢並不一定會自動展現在你我眼前,需要我們努力挖掘他們的潛在能力和優點。如果任何一位老師不能夠從學生的身上發現他的特長和優勢並加以鼓勵,作為一位老師則難以稱其為合格的老師,因為這等同於你放棄了孩子,扼殺了孩子的成長空間。說得嚴重點,這也意味著你放棄一個家庭,扼殺了一個家庭的未來。
我們常常談鼓勵教育,實際上每一個孩子或多或少是有優點的,即便是髮型、服飾、笑容這些看似與學習無關的方面,同樣值得鼓勵,我們無須吝嗇我們的語言和鼓勵。學習僅僅是值得表揚的其中一個方面而已。
第三,培養孩子嚮往偉大、走向偉大的信念和能力。我們看到,有的人一輩子碌碌無為,有的人一輩子志向遠大、成就輝煌。其實,無論是偉大的人,還是平庸的人,日子都是瑣碎的。瑣碎的日子就像水泥和沙石一樣,既可以砌成偉大的建築,也可以最終一事無成,永遠是一堆水泥和沙石。人與人的差別也是如此。對於學生來說,出身不是自己能夠選擇的,但是歸宿卻是自己抉擇的,以何種姿態行走,獲取多大的成就,這是自己能夠抉擇的。所以,個人的成就雖然離不開先天條件,但是最主要還是取決於後天的努力。而我們老師就是學生後天努力的最大動力。
有一句英文是這樣說的: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點燃我們作為老師內心的火焰,也點燃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學生內心的火焰。
中國孩子的前途還是靠分數說話比較靠譜
我的女兒今年15歲,剛好處在一個最為關鍵的成長年齡階段。當我們面對教育的時候,我們到底要培養孩子什麼?是培養他們以高分考進北大清華,還是教會他們其他很多更重要的東西?這些是家長和孩子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是老師出身,一旦進入某個人群中間我就要去分析這個人群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現在我在企業家人群中比較多,我就會去分析阿里巴巴的馬雲、百度的李彥宏、蒙牛的牛根生、匯源果汁朱新禮、聯想的柳傳志等人為什麼能夠成功。我除了和他們思想溝通交流以外,還會在一起開會、吃飯、聊天。我會利用這些機會觀察他們擁有哪些有別於常人的特質,是因為他們受的教育太好了,還是因為他們身上有其他的特徵能夠使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功?這些特徵反過來就能應用到我們對孩子的培養上去。
我的另一個朋友圈就是政府領導,比如說我有一次到了江陰後,與當時的市委書記朱民陽、當時的教育局局長屠湘如等一些江陰的領導開會、聊天。大家都知道中國政府跟學校的關係是緊密相關的,會提供資源支持。有的是精神上的支持,比如在各種場合誇某個學校,雖然政府一分錢不用出,但是這所學校就會感到很有信心。有的時候是物質上的,像南菁高級中學這個新校區,政府正在投入4個億建設。
我跟政治人物打交道,也會分析他們為什麼能成功。中國政府是一個大平台,一個人一旦在政府做了領導以後,他能動用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做貢獻或破壞社會的力量都很大。領導是因為名牌大學畢業才能做領導嗎?胡錦濤是清華畢業的,李克強是北大畢業的,我們好像可以說他們和名牌大學有關。但溫家寶是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前身)畢業的,不能算是真正的名牌大學。這意味著什麼呢?
大學的教育和一個人將來的成功有一定的關係,但不一定是決定性的。如果說名牌大學就必然出優秀的政治家,那中國的所有政府領導都應該被北大清華包了。然而事實是,北大清華也就那麼幾個人在當政府領導。這樣分析以後,再回到教育的根基上來,難道分數就必然決定孩子一輩子成功嗎?好大學就必然讓一個人最後成功嗎?我的答案是半否認半肯定。如果說高分數考大學就決定了終生成功的話,那麼也就意味著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分數。但是我們又發現並不是這樣,還有另外一些因素可以決定這些人的成功。
我們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肯定不僅僅是抓分數,但現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不管怎麼改都還是在往分數方面引導。中國的高考制度就是分數引導系統,我發現領導們都在抱怨高考制度。我跟教育部的領導也反覆探討過這個問題,高考為什麼不能改得更加好一點?
我是一個改良主義者,不是革命主義者,對高考改革我不主張把高考推翻了重來,甚至於把高考整個體系都破壞掉,我主張高考是要堅持的,高考的模式可以進一步合理化,高考以外的其他輔助高考的手段,包括特長生招聘,像北大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都是對高考的補充。
我們不能完全否定高考,也就是廢除高考,只要高中向大學推薦,或者說各個大學自己招生就能把學生錄取,這需要中國社會達到一個完全講誠信不講人情的水平。但中國2500多年來,誠信體系就從來沒建立起來過。沒有建立意味著什麼呢?一是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會作弊,在清朝科舉考試懲罰得那麼厲害,只要發現作弊就被滿門抄斬,但是清朝每年科舉都有作弊現象。現在也是,對高考作弊的懲罰也很厲害,但依然有作弊現象 . 在中國人的心中好像作弊並不是一個道德問題,這種看法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培育出了一個超級人情社會,既然是人情社會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這就是我和你認識了,那麼我們就能夠互換資源,而且常常會破壞規矩互換資源。在西方社會,你跟我認識跟你佔有的資源完全無關。
美國總統小布什當初曾經推薦自己朋友的孩子到耶魯大學去讀書,結果耶魯大學校長給小布什寫了一封信,堅決不接受這個孩子。因為這個孩子不符合耶魯大學的錄取標準,而且還把小布什罵了一頓,說你作為總統,對孩子沒有判斷力,你就把這樣的孩子寫信推薦過來,有損你這位總統的名譽和形象,讓美國人民對你這個總統的判斷能力產生懷疑。而這封信居然登在了美國最流行的報紙上面。但是在中國,要是某個領導寫一封信給校長說我要推薦某個人過來,校長就該反覆掂量份量了,因為在中國,上一階層對下一階層的命運有決定權。
中國學校的校長都是行政化校長,這樣就得聽從上級領導,否則烏紗帽不保。我們已經講了10年以上的學校去行政化,從大學到中學,非但去不了,行政化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今天考評,明天調研。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把行政化去掉了,你什麼身份都沒有了,在社會上你是什麼人呢?現在的校長已經不以當校長為一種認可了。在蔡元培那個時代,你可以說我是社會著名學者,我是大學教授,或者說我是大學校長,那個校長是被全體教授推薦出來的,本身就是一個超級身份。但是現在,我和校長們談過這個問題,他們說一方面他們想去行政化,一方面他們不想去行政化,因為他希望自己也是個部級幹部或者局級幹部。
以上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為了說明:中國孩子們的前途,還是靠分數說話比較靠譜。高考制度本身已經是中國能夠找到的比較公平的一個制度了。所以我不希望高考取消,只希望高考進行局部的改造。我一直認為中國的高考,應該一年考兩次,由學生自己選擇兩次考試最好的分數,去聯繫學校或者由學校錄取。這樣的話,孩子們可以相對輕鬆一點。
除了分數,我們的孩子還應該具備這些特質
一個人分數之外的品質是在中小學的時候養成的,這個時候養成的品質是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一個結果。
我是農村孩子,所以天然善於吃苦、不怕被打被罵,因為農村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父母一看到孩子不行,拿起來就一頓打。尤其是我們那個時候,兄弟姐妹比較多,好像打死一個沒事兒,所以拿著竹子、棍子追著打。這種情形在農村比比皆是。當然現在也不行了,因為現在農村大部分家庭也是一個孩子,捨不得打。中國的文化傳統,是典型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筷子頭上出孽子」。
但是,那時候農村孩子有心理毛病的很少,儘管我從小就是被我母親打大的,但我心理比較健康。因為打罵背後沒有對你的歧視,打罵背後沒有對你的羞辱,打罵背後我知道了父母的辛苦,體會到父母的艱難。因此從小我就明白,要是不努力學習不努力幹活,父母打罵就是應該的。當然我不是鼓勵老師、父母去打罵孩子,只是想說當時的那種環境,潛移默化地鍛煉人,遇到失敗、遇到挫折、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你都不會怕,還願意去嘗試。所以就有了像我們這樣連續參加高考三四年,身心還是很健康的人。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現在的教育我們應該注重什麼呢?教育除了分數以外,我覺得要從孩子身上看到成功的特質。我認為孩子應該有以下幾個特質:
首先,培養孩子內心的美感。
快樂健康的心情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生命的熱愛、對社會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這叫真正的心情。我給家長演講的時候曾經說過,我們的家長都很忙,但是我們總有悠閒的時候,請問你們閒的時候幹什麼呢?帶著孩子去吃麥當勞、肯德基當然很好,帶著孩子去歡樂谷坐坐過山車也很好,但是這些都不是培養孩子的方法。
我想請問家長中間有多少人曾經在月圓的晚上,帶著孩子坐在湖邊上或者開闊的農村原野,看看月亮?有多少家長曾經帶著孩子,躺在一個沒有城市燈光污染的草地上看滿天的繁星,並且告訴孩子們銀河在什麼地方,牛郎織女星分別是哪一顆,北極星是哪一顆?請問有多少家長在週末的時候,除了帶著孩子到農家園去吃土雞以外,還帶著孩子去辨識各種各樣的農作物以及學習它們的生長週期?請問你們的孩子有多少人認識路邊上的野花叫什麼名字?家長都會說,這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現在的環境已經是一個被社會和城市把人的美好心情犧牲掉的狀態。如果不這麼做,孩子對生命的熱愛、自然的熱愛,內心的美感怎麼產生?一個對生命和自然沒有美感的人,他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賺錢機器,就是害人機器。原因很簡單,他不熱愛自然不熱愛社會,就培養不出這樣的心情,他也不可能對生命珍惜,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必然不珍惜別人的生命。
我想要說明的是,孩子的分數既然不能決定他一輩子的成功,那麼我們除了給他分數外,還應該給他什麼東西。
現在的教育有一個誤區,就是老師只關注和表揚班內前10名的同學,因為能給他帶來收益。為什麼?學生進了北大清華 , 老師獎金拿得多,而後面的同學就處於被放棄狀態。
我覺得優秀的老師是鼓勵全班最後10名學生的老師,這個全班最後10名的同學,他們不一定是笨的,只不過是沒被鼓勵;如果被老師給放棄了,自己也就開始放棄自己了。這些學生自我推動力相對較弱,所以一定需要老師在後面推一把,尋找他們身上的優點,激發他們對生命的熱愛。
生命就是給人一種信心,給人一種感覺,給人一種美好。
鼓勵孩子是有方法的,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美國的一個物理學家回憶自己怎麼變成物理學家的故事。他物理考試第一次考了8分,就想放棄物理學習。但是這個老師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想鼓勵學生把物理學下去。但是普通鼓勵是不管用的,對於特殊的學生有特殊的鼓勵方法。通常滿分是100分,及格分數是60分,這個老師就對這個學生說,再考一次,如果下次考試你考到了9分就算你及格。這個學生想,不就加一分嗎,然後就再考一次,考出來了28分。但考了28分老師也沒法表揚,當著全班同學說某某同學考了28分,大家鼓掌?這樣一來就會把孩子給侮辱了。老師很聰明,當著全班同學做了一個減法,請大家把這一次考試和上次考試相減一下,然後把剩下的分數告訴老師。上次考了95,這一次又考了95的,一減剩下了0分……這樣一減下來全班只有這個同學得了20分。老師把所有同學的剩餘分數往黑板上一寫,只問了一個問題:請問從上次考試到這次考試,我們班的哪位同學進步最大?全班同學異口同聲說是某某。20分,相當大的長進啊!所以,一個老師的鼓勵,給學生所帶來的是心靈上的震撼和對未來的憧憬,從此這個孩子就愛上了物理。
處在中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他就會喜歡這門課,所以應該讓學生評估老師。我後來發現學生是有判斷能力的,他絕對能判斷出這個老師有沒有人性,這個老師會不會鼓勵人,這個老師知識豐富不豐富,在這個老師身上能不能學到東西,絕對不是說天天講笑話的老師就能讓學生得高分的。在新東方就是實施的這套體系,讓學生打分。學生不喜歡的老師不能進教室,理由很簡單,我不喜歡你憑什麼跟著你學,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老師不合格,帶出的學生當然不合格。
其次,培養孩子對書的熱愛。
中學教育不僅是為高考,而是為了把孩子們培養成一個知識全面、心情愉快的人。
搞教育的人應該都知道,孩子讀課外書籍是一件好事,看我們怎麼引導。當你發現孩子在你上課時讀課外書籍的時候,應該首先檢討一下自己,你的課為什麼不能吸引學生呢?學生為什麼要讀課外書籍呢?分析出了原因,就用恰當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我看到一個孩子在讀課外書籍,我上課時不會去說這個孩子,但我下課後肯定會把孩子找到辦公室。我能做的事情是什麼?先買幾本世界名著放在桌子上,孩子來了以後我就先送他一本,比如《靜靜的頓河》《戰爭與和平》《紅與黑》等等,並說老師也喜歡讀世界名著,但是咱們能不能商量一下,如果你在上課的時候讀課外書籍,我不管你的話,那別的學生也可以讀課外書籍,如果全班同學都讀課外書籍的話,那麼老師就沒法教課,老師一點點自己的尊嚴都沒有了,所以能不能請你上課的時候還是聽我講課,下課以後你怎麼讀課外書籍都行。如果你還想讀世界名著,你可以到老師這來借,或者讓老師來給你推薦也可以。如果這樣,你想這個學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一輩子會尊重你。他上課的時候肯定不會再讀課外書籍,老師講的任何一句話都會聽,說不定最後還培養了一個文學家或者作家。
一件簡單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們現在的問題是,老師除了自己的學科以外,自己都不讀書,看到別人讀書還恨別人,更不鼓勵學生去讀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籍。但是高中三年,除了學科成績以外,孩子是肯定要讀一些課外書籍的,不一定一星期讀一本。但是一個月讀幾本世界名著難道會對學習有妨礙麼?
我女兒現在是初三,在國外上學,她上的語文課是沒有教科書的。一學期4本世界名著,一直要讀到高中畢業。一學期4本,一年8本,她現在正在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背完了就是上課討論,老師分析,他們就是這樣的教課方法。4年下來,讀40本左右的世界名著,每本名著都是老師引導著學生學習。中國沒有這樣的體系,如果我們鼓勵孩子稍微讀一點兒這樣的世界名著,會對孩子的心情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個不愛讀書的人,他最後能成功嗎?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但不要忘了愛因斯坦把世界上所有的名著都讀完了,而且愛因斯坦還是世界上著名的小提琴手之一。教育永遠不是單項好就行,而是綜合性的。我們為什麼不鼓勵孩子們讀書呢?現在走進一些圖書館,放世界名著的地方都有灰塵,沒有灰塵的都是放教輔、教科書的地方。這是教育的偏向,但是我們校長是有能力糾正的,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第三,教育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有尊嚴的學生生活。
在學校裡,讓每一個學生、老師有尊嚴地活著,是可以做到的,因為學校關起門來就是一個平等的地方。校長自然要管理老師和學生,但是校長更多地是用愛心來管理,一起共同成長。尊重每一個學生的選擇,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尊重每一個老師的人格,用人性的方式來進行交流。我最怕的是老師和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時候訓斥、怒罵、指責、侮辱。很多老師侮辱了學生後,自己卻不知道。如果家長不會說話,老師不會說話,學生跟著一起不會說話,一說話就傷人,一說話就不尊重人格,請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讓每個人都有尊嚴地活著?所以,這也是我們討論的教育質量的問題。
我覺得教育質量的問題不是成績的問題。
每一位校長和老師對如何提高成績都是頂級專家。我們做老師的,要培養孩子的心情,培養孩子充滿詩意、熱愛生命的精神,培養孩子不管遇到什麼艱難挫折都對未來有信心的勇氣,培養孩子熱愛讀書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感到生長在這個社會裡是有尊嚴地活著的,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內容。
用愛和激情點燃孩子內心的火焰
在我心目中,農村老師無比重要。因為農村孩子的出路,他們未來是否有理想、是否願意奮鬥、是否有奮鬥能力,全部依賴於農村老師的教育。農村的家長一般來說只能教孩子人品,只能讓孩子把農民那種樸實勤勞的性格帶出來。現在大量的農村孩子的父母幾乎都不在身邊,他們成了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看著。這樣一來,本來應該家庭完成的教育就會有缺失,使得農村孩子的成長更大程度上依賴於老師。我們的老師主要是在為這些農民子弟服務,為他們的前途提供幫助。
如何來鼓勵這些孩子?如何解答這些孩子從學習到生活、再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如何讓這些孩子最後考出優秀的成績,使他們能夠跟城裡的孩子同台競爭,讓他們的未來有一條出路?因此,農村老師身上所擔的責任比城裡的老師要大很多。
農村老師與城裡老師的差距也就是城鄉教育的差距。城裡的老師有很多優勢:第一,城裡學校的教學條件好,學生能享受到比較安逸和舒適的學習環境。第二,城裡孩子的家庭條件比較好,有足夠的時間和條件來安心學習。第三,城裡的老師本身所得到的教學支持和教學培訓比較多,所以更加容易把先進的方法運用到學生身上。這些差距使得中國的教育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反差:農村和城市的教學水平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而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的前途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最終讓人們質疑教育的公平性。
我曾經在全國政協會上提案說,凡是面向農村學生進行教學的老師,工資應該比城裡老師多出百分之五十,這樣才能使農村老師安心在農村開展教學工作,也才能吸引有才能的老師到農村來。所謂農村老師,不一定要住在農村,你可以住在城鎮,但是你教的是農村孩子,你要安心地教農村孩子。這個方案如果實施,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是現在的農村老師大部分都會安心在農村工作。第二,城裡教學水平高的老師中會有一部分人願意到農村來教書。儘管工資不能作為判斷要不要留在農村教書的唯一標準,但一定是重要的考慮因素。老師的靈魂必須是崇高的,但是如果老師們沒有足夠的錢去應付必要的生活支出,對精神追求時就會有難度。兩袖清風還願意獻身教育的老師在中國有很多,但是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老師都這樣。我一直認為,越是貧困地區或農村地區的老師,越應該享受國家更高的福利待遇和薪酬待遇。長此以往,農村的教學水平就能夠不斷改進。
我幾乎每年都在講農村的教育問題,因為我本人就是一個農村的孩子,如果當年沒有上大學,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也不可能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一個農村孩子是可以有廣闊天地的。這個廣闊天地只能來自於教育。作為一個農村孩子,如果沒有考上大學,他就不可能有後來的一切。
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話能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所以,我會要求新東方的老師不管在班裡碰到什麼樣落後的孩子,都應該鼓勵他。農村孩子考上名牌大學的比例是很低的,難道是因為農村孩子腦袋笨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農村孩子沒有得到與城市孩子一樣先進的教學資源。中國的教育水平目前存在較大的城鄉差距,有的城市的示範中學,一投資就是兩三億,而農村的中學,連一百萬的投入都很少見。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老師要做什麼?不是抱怨。既然我們要對孩子們的前途負責,我們就要努力把這個責任承擔好,讓我們手下真的出現一兩個、三四個,甚至五六個特別優秀的孩子,讓他們能夠從農村走向世界,然後再回來改變家鄉、改變中國。
在這點上,我覺得每個人都不要去低估自己的力量。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待在農村一輩子會有什麼機會?但是你鼓勵農村孩子哪怕上一個大專,哪怕到北京最差的大學去學習一趟,他就有可能碰到不同的機會和機緣。
有尊嚴是談家庭教育的基礎
家庭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比較同意錢文忠的話,家庭教育在中國是一個死結。
家庭教育是社會的細胞,我們希望這個細胞是健康的,但是當這個社會有重病的時候,健康的細胞會非常難受。我一直認為現在的中國,不管是從教育角度還是從其他角度來看,都是一個有病的軀體。有病的軀體並不是說這病治不好,而是需要努力診斷病因,對症下藥,才能讓得病的身體一點點好起來。唯有這樣,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才能健康起來。
網上曾經流傳最多的一句話叫「我爸是李剛」。保定某一個區公安局副局長的兒子在大學校園內駕車肇事造成傷亡之後不道歉,還囂張地說「我爸是李剛」,天真地以為公安局副局長的兒子就可以傷害他人性命了都不負責任。這是誰的錯?是他爸的錯,還是孩子自己的錯?兩個人都有錯!但再往深裡說,這個錯不一定在他們身上,而是在整個中國的機制身上。
中國的機制是官本位,這造成了中國社會對上不對下,所有的行政體系不斷地強化必須對上面負責不用對下面負責這一點。這種現象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也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缺乏相互尊重,導致人的尊嚴不斷喪失。
中國社會很少有人會過得有尊嚴。你說政府官員有尊嚴嗎?表面上是有的,實際上是沒有的,因為只要有上級,並且上級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發號施令,這個人就不會體會到尊嚴的感覺。中國的體系和文化不是給人尊嚴的體系和文化。我們國家前總理溫家寶說過,要讓每一個中國人有尊嚴地活著,這談何容易?
如果一個社會沒有對尊嚴的尊重,沒有對人格平等的尊重,談家庭教育真的是沒有基礎的,就像某個人生了大病後要讓某一個細胞健康是不可能的一樣。
除了官本位的問題,我們也看到了很多關於中國富二代的負面報道,比如飆車、撞人等等。富二代的問題怎麼出現的?首先是富一代出了問題,富一代中有些人是通過和政府權錢交易變得富有的。由於交易本身就是違反商業道德和不公平的,所以帶來的後果是這群人富有以後過度膨脹。既然錢是用不正當手段或者不公平交易、失去尊嚴換來的,他就想把失去的尊嚴找回來。有的煤老闆一擲千金買幾十輛奔馳,其背後的動機就是想通過炫耀財富顯示自己的尊嚴。他們把錢給了孩子,但是沒有教給孩子什麼才是有尊嚴的生活方式。
現在社會的亂象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是因為中國從一個農業社會迅速轉向商業社會所帶來的結果。這一轉變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我想告訴大家是好事。我們之所以沒有辦法應付現代社會的發展,是因為中國社會轉型太快了。我們一下子從農業社會——從30年前我根本走不出村莊,到今天走向了全世界。現在大馬路上你能認識幾個人?你知道隔壁住的是誰?不知道。這個轉變西方用了200年,我們只用了30年。但是社會發展需要體系和制度的同步發展,社會才能穩定。這個穩定,其實是社會結構和體系的穩定,而不是靠嘴巴講的穩定。
商業社會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我們不可能回到農業社會。未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依靠的是商業文明。商業文明體現了什麼特徵呢?商業的本質是交易,買賣雙方都合算,交易才能進行,商業就是大家合算,雙方平等,這是第一要素。第二要素是契約精神。第三,交易意味著信息透明。如果我要買一個東西,我要到處比較價格,我要跟某個機構簽合同進行業務之間的合作。所有這一切會帶來什麼?就是我們所嚮往的誠信體系和公平體系的建立。誠信體系和公平體系的建立是一個社會的基礎,這個基礎建立以後,家庭教育一大半問題就解決了。知道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東西後,也就知道我們要遵循的價值體系是什麼了。
中國發展速度如此之快,面對現代社會,家長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
儘管現在社會有很多亂象,但是我們有充分的信心認為中國社會一定會走上透明的、公平的、平等的時代。無論誰都擋不住這個趨勢。我們逐漸會發現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不管社會如何變遷,很多本質的東西是不會變的。善良和勤奮永遠是好的,而且善良和勤奮是可以後天習得的。我們家長教孩子的時候應該教給他們什麼樣的價值觀?是教他們鼠目寸光有便宜就占、不誠信地獲取資源,還是教他們真正有用的一輩子的價值觀?我相信李剛把自己的兒子給毀了,因為自己的價值觀不好影響到了自己的孩子。即使在現代到處都充斥著欺騙的社會,人們依然欣賞誠信、善良、樂於助人、開朗、有團隊合作精神的人。作為家長,教育孩子請往後再看十年二十年,這個社會希望什麼樣的人成為社會主宰?讓我們的每一個家庭細胞都健康,直到把疾病擠到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待,那麼中國社會必然就會健康起來——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對待孩子要嚴厲,我一點也不反對,但嚴厲的背後必須是愛,如果沒有愛怎麼打都是不管用的。老師和父母對孩子的嚴厲都應該以愛為基礎,當你批評一個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有尊嚴的人來看待?我們守住這個底線就行了。我跟新東方的老師說,對孩子嚴厲是可以的,但是尊嚴這條底線不能破。如果老師用戒尺打了孩子,孩子還能喜歡你,這就表明你這個老師做到位了。核心的東西是愛,關愛和人性的尊嚴、善良永遠是任何一個家庭教育的主題和要遵循的原則。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說如果一個孩子10歲前有兩種狀態,這個孩子一輩子不會差。一種狀態是玩瘋了,最後能高興到忘掉一切的地步。第二個就是有規矩,玩瘋了還得有規矩這是不容易的,家長放鬆讓孩子充滿想像地去玩兒,但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是不能碰的,比如偷竊行為。
能否教出好孩子和父母的知識結構無關
家庭教育能否教出好孩子,跟父母本人的知識結構沒有任何關係。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給孩子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我出身農家,我的父母都不識字,母親是婦女隊長,父親是木工,兩個人都喜歡幫助人,而且他們會要求我們一起去幫,這也讓我從小耳濡目染,養成了樂於助人的性格。我們一家人在村裡的人緣都很好,我也經常將自己的小人書、水果糖分享給小夥伴們,我的領導力應該就是那時候培養的吧 !
幫助別人的背後是別人也會幫助你,甚至可能是更多的幫助,只不過可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在北大讀書時,宿舍裡打水和打掃衛生最多的是我,但我像我的父親一樣習慣了不去計較。所以創辦新東方後去找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同學,希望他們回來一起做新東方時,我的這幫同學幾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理由只有一個:俞敏洪在我們心中一直是一個好人,如果幹成功了,我們一定可以利益共享。
一定要培養出孩子對某種東西的超級愛好。
父母一定要培養出孩子對某種東西的超級愛好和渴望,只要是這個愛好有點正能量的,父母就不能去干預,哪怕這種愛好影響了他的學業。這也是我自身的體會。我母親給我買了許多小人書,這促使我愛上了文學,因此我的語文成績非常好。但由於小時候調皮被數學老師關在辦公室餓了一天,我就因為厭惡數學老師進而厭惡數學,高考數學才考了4分。
雖然我母親只是希望我能做個農村小學教師,但我的堅持,讓我最終考上了北大。在孩子生命中培養出他最最重要的渴望,是孩子對於生命以及生命爆發的無限嚮往,進而迸發出對某種事物追求的激情,這會令他們不甘於現狀。而一旦認命了,你的人生就從此結束了。
我現在也很注重培養自己孩子的讀書習慣,我家裡上萬本書,每一層都是書架,在這種環境中,孩子不讀書往哪兒跑?關鍵是家長自己也得真正讀書,孩子才會讀書。
教育好了父母,就教育好了孩子。現代社會有一個問題是,大部分的父親與孩子的接觸遠遠不夠。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研,讓學生做出選擇,假如發了大水,船上有9個人及東西,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小狗、電腦等,船行到途中因某些問題,只能留下三樣,其餘只能扔進水裡。孩子留下來的除了自己,第二樣通常都是媽媽,最終把爸爸留下來的只有20%。出現這樣的結果的原因是爸爸在孩子心目中沒有留下深刻的認識。
父親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甚至是每年要有一定量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這樣做會培養孩子對父親的依賴感,孩子能從父親身上學到獨立的精神。女孩能通過父親瞭解男人是什麼樣子,男孩能從父親身上學到怎麼去當男人。
教孩子從小學會承擔責任
愛人在家裡帶孩子,每次兒子摔倒或者撞在傢俱上,開始號啕大哭時,愛人總是用腳跺地或用手拍打傢俱,一邊跺腳一邊打還一邊說:「打死你,打死你,再叫你欺負我們小寶寶。」兒子看著媽媽的表演,慢慢就不哭了。這是一種引導孩子推卸責任的行為。通過這種引導,孩子從小就形成了把一切責任和後果推給別人,自己不承擔任何過錯的習慣性思維。於是,摔倒了是地的錯,撞上了是傢俱的錯,學習不好是老師的錯,相處不好是鄰居的錯,工作不好是老闆的錯……最後所有的錯都可以算到別人身上,所有的抱怨都可以發洩到別人身上,唯一沒有錯的就是自己。
很多人從小就養成了這種習慣性思維,因此我們很少看到周圍的人有主動認錯的習慣,很少聽到有人說:「對不起,這是我的錯。」由此這帶來的最直接的後果是很多人嚴重缺乏責任心和承擔責任的勇氣,最後導致人們喪失了反思能力:既然不是我的錯,我就不用承擔責任;既然不是我的錯,我就不需要反思。
反思是一種自我反省行為,只有在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時才會反思。一個人沒有反思能力無關緊要,受害的只有他自己。一批人沒有反思能力就會互相指責,互相拆台,鉤心鬥角,到最後摧毀合作的團隊,摧毀大家共同奮鬥的事業。「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的說法,從側面說明了中國人缺乏團隊精神,缺乏承擔責任的能力。如果一個民族缺乏反思能力,這個民族就是缺乏勇氣的民族,就是接近墮落的民族。在報紙上曾讀到,歹徒在長途汽車上侮辱婦女,一車人視而不見;或者掉下河的人已經快要淹死,會游泳的人非要讓人掏錢才肯下河相救,這不禁讓我渾身冒冷汗。
因此,教會孩子們從小承擔責任,從小勇敢地面對生活,是中國父母和中國教育最重要的任務。這一任務比純粹教給學生知識要重要一百倍。一個沒有勇氣承擔責任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識,也只配做奴才,絕沒有資格當主人。
兒子在練習走路的過程中,還在不斷地摔倒,不斷地撞到傢俱上;但我已經禁止我愛人再以跺地、打傢俱的方式來安慰孩子,取而代之的是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自己承擔後果,並且使用讓他變得勇敢的語言:「寶寶,自己爬起來!看,你一定能自己爬起來。寶寶不要哭,寶寶真勇敢,撞疼了也不哭,寶寶是最厲害的男子漢。」兒子在淚眼中,終於自己爬了起來,重新邁出了還不夠穩健的步伐,但從這步伐中,我欣慰地看到了他新增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