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天下
每一代人都是時代的產物。
我們討論80、90後與我們相比較的弱點在什麼地方,上網搜一搜會看到評價說,90後是腦殘或者是火星來的,其實這都是廢話。
我們想想50後幹了些什麼?50後的境遇比80、90後糟糕很多倍。50後,尤其是早期的50後,是紅衛兵一代,打砸搶的事情都幹過,當然也有被打砸搶的。我們生活的時代的每一代人都打下了自己的烙印,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事業和責任。現在中國的企業中最重要的很多人物不都是50後的嗎?每一代人都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會推動時代的進步。
我是60後,60後過得比較平淡,沒有參加那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也沒有現在80、90後的新銳生活和瀟灑自由。平淡本身就有問題,其實我挺羨慕80、90後的生活。如果我們討論80、90後的問題時,站在了60、70後的價值觀上,我們是站在了相對成熟的角度上來看他們的日常行為、生活方式、道德水準和價值觀。這是典型的「九斤老太」心態——看年輕人不順眼。
60、70後也有很多問題,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缺點一點都不比80、90後少。現在我們60、70後成了政治和經濟生活中唱主角的,就自認為我們比年青一代更強大,這是不妥的。新東方人的平均年齡也就是25歲左右,這群年輕人已經成了為新東方貢獻價值的主體。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天下,我不是為80、90後說好話,他們身上有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我們可以解決的,但我們也無須過多地擔心,因為他們會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解決這些問題。
跟我們相比,80、90後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比我們強,比如信息的接受能力、對社會的感知能力和對世界的瞭解,包括他們擺脫傳統歷史負擔的能力。這些其實都是很重要的能力。另外,他們運用現代技術和現代信息手段為自己獲取優勢的能力也比我們60、70後強得多。我們常常說80、90後對中國的傳統缺乏傳承,但是他們的詩歌背得比我們少嗎?文化是一個無形的浸潤過程。他們的弱點體現在某些方面,他們在責任心、成熟度方面確實比我們這一代人晚熟一些。
我們從小就學會了吃苦,有責任心,洗衣做飯都是自己來,這些特點我認為都是好的習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80、90後吃不了苦、懶惰、自己不會洗衣做飯,就說他們比我們這一代人差很多。新一代人其實並不一定非要學做飯和洗衣服這些技能的,因為有時在飯店、食堂吃飯比自己做飯還要便宜,關鍵是可以利用省下來的做飯時間做更有創造性的事情。
社會結構在改變,社會服務體制在改變,我們不能要求80、90後和我們一樣。這些孩子成長上有滯後的因素,比如對他人的心智感知水平、對社會的責任心、對他人的寬容度、團隊合作精神等。另外,他們對於社會的黑暗現象和社會傳統的忍受能力可能會比我們差一些。我們在18歲已經開始走向成熟,我們進了大學就很懂事,知道需要忍辱負重;現在的孩子要大學畢業以後才開始真正理解做人的不容易。同時,由於他們擺脫傳統,輕裝上陣,所以一年換兩三份工作對80、90後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抱怨80、90後不好管,其實關鍵在於我們怎樣設立靈活的工作環境。面對80、90後的員工,企業不要用傳統的思維去管理他們,不要單純用紀律去壓制這些孩子,而是要根據年輕人的特點調整工作環境、工作氛圍和工作方法,要發揮他們的靈活性和創造力。
在評價80後、90後之前,請回答我一個問題:「在你們心目中,成功的定義是什麼?走向成功最需要的特徵和品質是什麼?」
中國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是不明確的,因此導致了社會成員走向成功的路徑不明確,也導致了我們向孩子們強調道德責任和價值體系時不明確。中國社會有那麼多的不良風氣和潛規則,社會成員走向成功到底需要什麼特質?我們教育下一代時根本都不知道應該如何教育,社會體系中沒有一套成型的東西,我們自己也沒有,要求孩子們有更加高尚的東西是不可能的。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為孩子們做出榜樣,而不是挑刺,我們做不到的不要去要求孩子們做到。
平等、誠實、善良、寬容、公正——這些普世的價值觀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會得到最高擁護。如果一個人擁有了這些東西,就擁有了人生的核武器。如果一個人想要成功,就把自己變成一個人人都相信你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值得大家信賴的人,你就可以信賴這個世界。你不背叛世界,世界就不會拋棄你。
80後,我為你唱讚歌
1980年,我踏進北大的校門,那年我18歲。
今天,在1980年到1989年之間出生的那一大批人,被稱為80後。想想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剛剛出生或者還沒有出生的人,現在已經長大成人,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自己老了。儘管從年齡上來說,四十多歲還不算老,做事情還算精力充沛,想問題也算頭腦靈活,但站在80後面前,直接的感覺就是自己老了。
80後真是後生可畏,潛力巨大。他們已經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嶄露頭角。從體育到音樂,從文學到科學,都已經出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些人甚至在世界上已經名聲斐然,在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80後成為中國或世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必然會為中國和世界各個領域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媒體和社會曾經一度認為80後不僅僅會自己垮掉,也可能會成為使中國垮掉的一代。
80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被父母寵愛,以自我為中心,養成了被認為是自私的個性,不太顧及別人的利益和感受。這種個性如果存在於某一個人身上,對這個人的危害確實很大。但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如果變成了一代人的共同特點,在整個社會中就會變成一種推動社會變革和進步的力量。
80後的這一代人,最大的缺點可能是以自我為中心,互相之間的相容性不夠。但也恰恰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敢於坦率直言他們的利益和需求,為了使彼此之間避免傷害,他們一定會尋找一種新的透明的社會分配機制和交往機制,達到讓其中大部分人都滿意的狀態,這個過程也許要經歷一些混亂和痛苦,但最終一定能夠達到有秩序的狀態。中國現在法律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和80後進入工作領域之後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進行的努力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80後的一代人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環境中長大。
改革開放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向世界開放,開放的結果必然是互相流動,這主要體現在西方文化、社會習俗、甚至飲食習慣流進中國來,而中國人開始走出去,去留學、考察、觀光、做貿易。我們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中國學生出國留學是西方社會「收割」了中國的人才,但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就知道這種觀點是多麼錯誤。清朝閉關自守了近200年,也沒有看到出了多少英雄人才,反而被西方社會打得沒有還手之力。中國近百年的進步和發展,反而常常和留過學的人連在一起,從詹天祐到錢學森,從孫中山到鄧小平,他們都是在海外受過教育的人,回到中國,為祖國帶來了新科技和新思想。
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融合的刺激下,正在以強勢的上升態勢發展,就在西方文化進入中國的同時,中國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應用。而且中國人民對於世界的心態十分開放,因此可以預料,未來世界上文化最繁榮、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一定是在中國。
以上所描述的一切需要什麼樣的人來完成呢?恰恰是80後。
80後沒有太多的歷史負擔,從而可以輕裝上陣,在變革自己的同時變革社會,比起我們更加容易走向世界和接納世界。也許剛開始時我們會看到泥沙俱下的狀態,因此生出很多擔心,但這正像大江奔流,一定會濁浪滾滾,但一旦流入寬廣的大海,必將會出現藍天碧海的局面。
80後是喜歡問為什麼並懷疑一切存在的一代,他們在尋找這些存在背後的合理性,如果發現不了合理性,他們就會按照自己的理性來重建秩序。向權威挑戰幾乎成了80後的一個典型特徵:用超女來覆蓋傳統端莊的正統歌手,用退學來對抗積極好學的學生形象,用自我來顛覆隱忍退讓的社會態度,用創業來否定陳舊的擇業觀……所有這一切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同時,又不得不羨慕他們。
大家都害怕80後沒有吃苦精神,面對失敗不能承受,可是我看到很多80後,在創業失敗後卻一甩頭輕鬆走開,又開始了新的創業歷程。他們甚至不允許自己看上去像個失敗者,常常在老闆炒他們魷魚之前,他們就炒了老闆的魷魚,表面上的薄情恰恰證明了他們在輕裝上陣、快速前進。
儘管我作為老闆之一也被80後炒過魷魚,但我仍然要對80後唱讚歌。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我正在失去的青春活力,看到了另一種未來的大氣和輕鬆,看到了我們缺少的挑戰精神和創新精神,看到了中華民族未來的新秩序和新文化。
我也不否認80後身上有很多缺點,有些缺點就個人而言甚至是致命的、無恥的。比如他們中間有些人自私、脆弱、浪費,甚至無恥地啃老,但這樣的情況在哪一代人身上沒有或多或少地存在呢?
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經過洗禮、淘汰,我相信80後整體上會比我們過去的任何一代人都更加健康向上地成長和發展。
畢業了為什麼找不到工作?
我的中小學時代正趕上「四人幫」時期,什麼書本知識都沒學到,導致我現在知識還很貧乏。但我們當時學習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考試,上大學是工農兵學員,只要貧下中農推薦就行了,所以我們就用很多時間去參加勞動,天天和貧下中農打交道,養成了很好的個性和勞動習慣,我還變成了插秧能手。當然,缺點是到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時,以我們的知識水平根本就不可能考大學,所以我是一邊幹農活一邊複習考試的。
中國大學生畢業後30%找不到工作,是他們的專業知識不合格嗎?
肯定不是。
每年到新東方來應聘當老師、當工作人員、當管理人員的大學生有很多,但新東方最多能留下五分之一。考查一個人是否能成為合格的僱員,不僅僅要考查他的專業知識,還要考查他的人品、人格,考查他的動手能力,考查他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說話的語氣和面部的表情,也是考查的重要因素。一個人所學的知識儘管很多,但卻缺乏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就會出現很糟糕的局面,就會找不到工作。
我舉個例子,有一個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的中國學生回到中國去工作,被一家很有名的中國企業所用,給了很好的待遇。但兩個月後,他就被該企業辭退了。我問該企業的老闆為什麼要辭退他,老闆的理由是:太書獃子氣,書本知識濃厚,實踐經驗不足,毛病挑出一大堆,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這個人沒有在中國社會進行過任何的實際操作,沒有在成長過程中經受過風吹雨打,最後產生的結果是整天用哈佛理論和案例套那個企業,把那個企業說得一無是處。老闆也被他批得天天睡不著覺,老覺得自己太落後,該挨打,該槍斃。當然老闆不會槍斃自己,那就把他「槍斃」掉。他在公司,覺得每個人都很落後,每個人都很愚昧,結果弄得大家都心驚膽戰的,最後聯合起來對付他,把他給「驅逐」了出去。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交不到沒有缺點的朋友的。你身上有缺點不可怕,很多缺點實際上對你來說是有好處的,因為你有了缺點,才會顯得更可愛,任何一個人走到你的面前才會覺得你親切。一個人最可怕的是在指出別人缺點的時候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就像這個商學院的畢業生,在指責別人的同時,自己正在犯著一個最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就是他容不下身邊的任何一個人。那麼別人還能容得下他嗎?
我們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現實社會就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你得學會先接受這些毛病,再去想辦法改正這些毛病。中國社會正在變革之中。10年前,我們談論著理想和未來;現在,我們談論最多的是創業和工作。你聽到最多的就是怎麼找工作,怎麼活,找到了什麼工作。在中國,根據自己能力的不同和個性的不同,每個人都應該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離開校園後要隨身攜帶5種能力
我把社會所需要的能力分成了幾種,分別是:天然能力、勞動能力、技術能力、研究創新能力、管理和領導能力。
這幾種能力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任何一種能力都是人類世界所不可缺少的,一個人可以擁有以上各種能力,也可以只擁有一種能力,都能使自己活得很好。擁有一種能力還是幾種能力和一個人的生活質量沒有任何必然聯繫。
首先是天然能力。
天然能力就是天生帶來的一種能力,比如你身高兩米以上就能夠去打籃球,嗓子很好就能夠去唱歌。長得漂亮也是一種天然能力,世界上就有很多美人運用自己的美貌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開發自己的天然能力,利用自己的天然能力,就能使自己更快獲得成功。但一個人的自然能力是需要天賜的,光靠後天的努力是不行的。
說到外表和容貌,我還要多說一句,請記住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要以外表來判斷人。
一個人外表美麗或英俊自然是一件好事,使別人第一眼對你有個好印象。但最終人們是不是喜歡你和尊重你,不是用外表來判斷的,而是根據你的氣質、風度、思想、學識和智慧來判斷的。人類相互之間的興趣和尊重來自於內心世界的偉大和由此產生的諒解能力和領悟能力。
就女孩子而言,也許外表一開始會重要一些,所以要更注重一下自己的打扮,但最後也是以氣質和心靈服人。中國的很多女孩子都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其實你稍微打扮一下,有點兒自信,開朗一點兒,見到人就微笑,就是最迷人的女孩。如果你老是板著臉,老是斜著眼看人,老是不打扮自己,頭髮亂七八糟的,衣服亂七八糟的,誰會喜歡你呢?這個世界永遠喜歡乾淨、整潔和漂亮的人。所以自然能力也包括了對自己修飾打扮的能力。但不管你怎樣注意,外表都不可能一輩子當飯吃。像我們這樣的人,就只能靠勞動能力或技術能力來養活自己。
其次是勞動能力。
勞動能力和技術能力相差不遠,勞動能力意味著你在什麼技術都沒有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活下去的能力。比如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地區,10億農民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靠種地活著,在不需要太多農業科技的前提下,種地就是簡單的勞動,勞動了就能活,不勞動者不得食,這個道理很簡單。
在新東方,我最尊敬的人之一就是在新東方打掃衛生間的一個人。他所打掃的四個衛生間,幾乎看不到一點兒髒東西。在打掃衛生間的幾個人中,他的工資最高。
勞動能力的背後是認真精神和敬業精神,這些東西加起來就會使你擁有一份美好的工作,擁有一份愉快的心情。哪個老闆都不會開除一個工作做得很好的人。不管做什麼工作,一個人的工作只有做到別人所沒法替代的程度才能算是工作成功了。如果你現在去某個飯店打工,能做到你所服務的幾個桌子,每個桌子都乾乾淨淨,每個顧客都很滿意,服務周到、盡善盡美,老闆能不要你嗎?顧客能不給你小費嗎?你去廚房切菜,能切得非常利落,老闆能不給你更高的工資嗎?這種簡單的勞動能力理論上每個人都應該有,但一定有人從來沒有認真地勞動過,因為懶惰是人的天性,需要通過人的自覺努力才會克服。
第三是技術能力。
世界上工作的分工越來越細,很多工作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參與工作的人有一定的技術能力。並不是你有了技術就必然能找到工作。只有你的技術比別人更高明的時候,你才能找得到你想要的工作。你的技術好了以後,剩下來就是你願意為誰工作的問題,而不是人家給不給你工作的問題。
新東方招電腦系統的管理員,負責整個新東方大樓的電腦系統維護。我們的薪酬在同類工作中很有優勢,所以來應聘的人很多。我們的考核方法是故意把幾個計算機弄出幾個問題,然後讓應聘的人去解決問題,看誰能第一個把障礙排除。經過幾輪淘汰後,最後留下的那個人肯定是技術最好的。然後我們再看看這個人個性是否隨和,是否有合作精神,是否敬業,然後就錄用了。所以,一個人的技術水平越高,就越能得到工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前面我們說到做飯,實際上廚師就是技術工作,廚師做到了家,尤其是做中國菜,那就是一門藝術。即使是藝術,有時也只能算是一種技術。比如在紐約街頭繪畫的人,他們並不是在創造藝術,而是在依靠自己的繪畫手藝吃飯。我認識的一個彈鋼琴的人,鋼琴彈得十分熟練,手放在鋼琴上根本就不用想,如行雲流水一般。但我只把他的這種能力看作一種技術,因為他沒有創作過任何偉大的鋼琴曲,只是在不斷重複別人所創造出來的曲子。但他靠這個技術走到哪兒都不會餓死,到任何一家五星級飯店去彈鋼琴,一晚上200元人民幣,一個月照樣能掙6000元人民幣。所以擁有一門非常熟練的技術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保證。
什麼是天才?天才就是你把一件事做到無比熟練的程度,以至於全世界沒有任何人能超過你的時候,你就是該領域的天才。中國古代有個故事,說的是一個木匠做輪子,什麼尺子都不要,用斧子劈里啪啦一削,圓圓的輪子就出來了。趙王看得很入迷,不知道這種得心應手的技術是怎麼來的,就問這個木匠是怎麼回事。這個木匠說,就是這樣幾十年砍出來的。趙王就問他: 「你這樣的技術能否傳授給你的兒子呢?」木匠說:「永遠不可能的,因為這已經到達了『道』的境界,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所以就沒法傳給兒子了。」如果我們能把一門技術學到「道」的境界,那該有多好啊。即使達不到「道」的境界,也至少要達到熟練的境界。掌握生存技術,擺脫貧困之苦,對我們的生命是十分重要的。
我自己就曾意識到,我原來的生活之所以貧困,是因為我沒有技能。我在北大從1985年開始教書,一直教到1991年。但我那時的英文水平其實很糟,反正在北大上公共英語,也沒有人來評判我的英語水平。後來我為了掙錢,在外面培訓部教書時,發現自己不受學生歡迎,才意識到我的英語水平和教學水平有多差。我的口語幾乎是說不出來的,說出來也沒法聽。所以我就下了狠心拚命學習,把自己的英語水平提高了很多。在此基礎上,我專攻詞彙,終於在詞彙方面有了一技之長。我在新東方開始教書,就是從教詞彙開始的,教詞彙記憶法。所以教GRE,我如魚得水。GRE考的就是詞彙,一萬個單詞怎樣在三個月內背下來,這是我最基本的教學內容,也是我謀生吃飯的根本。自從我的教學受學生歡迎之後,我的生活質量有了本質的改變。我在北大教書時,每次出去買菜都會買死掉的魚,因為死魚的價格比活魚便宜一半以上。但有了一定的經濟收入後,我的眼睛就投向了活魚缸。買完活魚回家,給自己的家人做個鮮美的魚湯。從此家庭生活就開始改變了。可見,擁有一門技術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是創新能力。
研究、創新能力就是用自己擁有的技術去解決別人還沒有解決的問題的能力。它和技術能力的區別是:技術能力是一種熟練的重複,而研究、創新是一種創造。如果陳景潤只是重複別人所演算過的數學題,就是技術,如果他演算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研究、創新。我們都在鑽研,但我們不少人都在重複別人的技術,把別人做過的事情再做一遍,這是模仿。創新能力是一種很偉大的能力,因為它是一種突破,所以需要一個人有創新的思維和創新的激情。創新能力往往是一種自我悟性,是對原有知識體系和自我能力的一種突破。
第五是管理和領導能力。
管理能力和上面所說的其他能力沒有必然的聯繫。所謂的管理能力,是指一個人有能力把一幫人聚集起來一起把一件事情做好。管理能力主要體現在對做事情的計劃、程序和結果的控制能力上。這需要這個人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協調別人做事的能力。一個人的管理能力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通過實踐不斷地學習和摸索出來的。
我在做新東方以前只是一個老師,在做新東方以後開始慢慢學習做管理。先從一個人管起,後來新東方的工作人員越來越多,我就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吃了很多苦,但也有很多收穫。現在新東方已經有了近兩千名員工,我還在盡力而為地做著管理工作。
只要個性開朗,做事有條理,有合作精神,願意比別人更多地付出,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有一個日本的MBA畢業生進入一個公司幹活的時候,認為自己能力很強,結果老闆給他分配的工作是辦公室的雜活兒,擦桌子啊,整理文件啊,很小的活。人家是MBA畢業生啊,所以感到很委屈。過了兩個月老闆也根本不理他,他就決定辭職。辭職前他到另外一個朋友家去聊天。這個朋友碰巧是個老闆,知道老闆對員工的心態,所以就說:「你再干三個月,這三個月你什麼也別計較。我知道你有能力,再主動一點兒,把文件做得再漂亮一點兒,主動完成老闆交給你的各種工作,把辦公室收拾得乾淨、漂亮、更有創意一點兒。主動幫助辦公室的其他人做一些事情,在各方面都關心他們一下。三個月內不要去抱怨你的工資,不要抱怨任何事情,微笑著工作。三個月後如果老闆看不到你的努力,就算老闆瞎了眼,你再辭職出來!如果現在你什麼工作都沒幹好,就想讓老闆欣賞你,是不可能的事。」這個傢伙聽了覺得有道理,所以就拚命幹了三個月,特別主動積極,把什麼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條,把每一份文件都做得極其漂亮。三個月後,老闆把他提升為辦公室主任,工資漲了一倍。10年後他就變成了這個公司的總裁。
其實成功的訣竅很簡單,但我們有多少人掌握了這樣的做事訣竅呢?管理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就應該成為管理者,成為管理者就必須要有領導能力。管理是一種程序,領導是一種藝術。
領導能力的定義,迄今為止沒有比劉邦所下的定義更加好的了。當劉邦的手下問他為什麼面對項羽這樣的對手,還能打下天下時,劉邦說了這段話: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這段話是對領導能力的重要總結,其中包含了領導能力的三大要素。
第一是作為管理者的個人魅力和自信。根據劉邦自己所言,他在各方面都不如張良、蕭何、韓信,但這三個人都願意跟他走,聽他的調度和指揮,如果他沒有個人魅力和自信,他是絕對不可能指揮他們打天下的。因此,劉邦首先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能用未來去激勵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人。
第二是劉邦知道打天下絕非一人就能為之的事情,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團隊,必須能夠利用別人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可以說從一開始,劉邦就知道項羽必然會敗在他的手下。項羽雖然有扛鼎之力,但卻只有婦人之仁,心胸狹窄,容不得人。
第三是劉邦知人善用,他不但能用人,而且能夠看出每個人的長處,把人放在正確的位置上,用人用得恰到好處。試想一下,要是讓蕭何帶兵,韓信管糧,最後會是一種什麼情況?
不具備以上三種能力的人很難成為真正的管理者。
每個人都要、每個人都應該認真分析一下自己到底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應該向什麼方向去努力。能力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而提高的。如果你只是坐在家裡空想著成功,你一輩子也成功不了。你必須面對變化的社會,根據社會的變化不斷地改變自己,不斷地更新自己,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取得成功和幸福。
在變化的世界裡改變自己
講到「變化」,以及什麼叫改變自己,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有的人改變生活道路是主動的,有的人是被動的,我就是被迫改變了我的生活道路。
儘管我當初是被動地離開了北大,但今天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次改變,都是主動的選擇。我已經從一個被動的人轉變成了主動的人。一個主動的人是能更好地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有一本書叫《誰動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在北美發行了1000萬冊,在中國短短的幾個星期銷售量就達到了200萬冊。這是一本薄薄的書,是一個小小的寓言故事,為什麼銷量會這麼大呢?
故事講的是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兩隻小老鼠,一個叫匆匆,一個叫嗅嗅;兩個小矮人,一個叫哼哼,一個叫唧唧。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一起出發到迷宮中去找奶酪,他們確定迷宮中有奶酪,但在哪裡誰都不知道。他們找啊找啊,找了很長時間,經過了很多困苦,終於在迷宮中的一個房子裡找到了奶酪。大家非常高興地一起分享這些奶酪,一起吃了很多天。突然有一天早上他們發現奶酪完全沒有了。是丟了?還是被人偷走了、搶走了、拿走了?還是被誰藏起來了?還是被他們其中的一個偷吃掉了?誰都說不明白。但事實是奶酪沒了。面對這一事實,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都做出了不同的反應。兩隻小老鼠的反應速度最快,覺得問題很簡單,既然沒有了奶酪,就必然要去找新的奶酪,在這沒有奶酪的房間裡耗時間一點兒意義都沒有。於是兩隻小老鼠背上包又出發去找新的奶酪了,後來終於又找到新的奶酪。哼哼和唧唧這兩個小矮人就不一樣了。人的頭腦比較複雜,就在那裡反覆思考為什麼奶酪會沒有了,會不會有一天奶酪會重新出現?覺得這個世界怎麼會那麼不公平,好不容易找到一點兒奶酪,還沒怎麼吃就沒有了。他們費盡心思,想要找到丟失的奶酪,但一無所獲。唧唧到最後終於明白,奶酪肯定沒有了,再不找新的奶酪就會被餓死,於是下定決心也去尋找新的奶酪。經過了很多艱苦的努力,最後也和兩隻小老鼠一樣,找到了新的奶酪。而那個叫哼哼的人就待在老地方,天天抱怨世界對他的不公平,天天刨地挖牆腳,最後一無所獲。
這個故事想要說明的是,當一個人面對變化時,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當你發現本來擁有的東西已經沒有了的時候,必須趕快去尋找新的東西。我們在生活中常常不願意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就是我們正在過著的生活已經變成了一座被挖空了的金礦,儘管原來我們有所收穫,但現在我們必須改變,否則我們從此將終生一無所獲。
請你拋開過去,走向未來,未來儘管不確定,但一定有新的東西在等著你。世界上的機會是無窮無盡的,你找到機會的可能性也是無窮無盡的。但只要你停止努力,你的生命就會萎縮。
1991年,我從北大被踹出來,感覺就像掉進了冰窟窿一樣。北大第二天就把我住的房子收回去了,我從北大出來時沒有錢,沒有房子住。怎麼辦呢?
人被逼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勇氣和智慧,就會由被動轉化為主動。
像我這樣一個北大的門都很少出的人,居然一下子鼓足了勇氣,跑到北大周圍的農村去找房子。北大的西邊有一個叫六郎莊的地方,據說是當年楊六郎抗金的地方。我到這個村裡轉悠,終於找到一家願意租房子的農民,談好了每月房租50塊左右。那時的50元是相當大的一筆開支。我當時在北大的工資是120元一個月。談完後,我發現房東家有個孩子在做作業。我想我可以和房東做個交換,如果我輔導孩子作業,也許房租就能免了。我就和房東說,我把你的孩子輔導到全班前10名,你能不能免了我的房租,沒想到他很爽快就答應了,因為他家並不十分貧困,不至於等著房租來下鍋,而孩子的教育比房租要重要得多。我在他家住了一年半,我每天晚上出去上課,我妻子輔導他的兒子,結果把他兒子輔導到了全班前5名。後來我們要搬走時,這對農民夫妻死活不讓我們搬,說要讓我們住正房,繼續輔導孩子。當然後來我們還是搬走了,但兩家人從此變成了好朋友。
這件事說明了兩點:第一,只要有勇氣,就能找到機會;第二,天無絕人之路,一個人再困難也會有出路。
現在的年輕人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記住我上面所說的兩點,生活就一定會慢慢好起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夠走出困境,相信自己能夠創造財富和成就,相信別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到,相信這個世界依然是光明燦爛的。另外,我們一定要深入社會、瞭解別人。
一個人最可怕的黑暗是內心的黑暗,一個人最可怕的靈魂是封閉的靈魂,一個人最絕望的狀態是失去對別人的信任。只有主動地去瞭解別人,和別人交朋友,我們才會有更光明的生活和更多的機會。
少一點疑慮,多一點信任
我這裡有兩句話年輕人一定要記住。第一句是: Don』t wait to be loved, to love. 第二句是:Don』t wait to have a good job, to start to work. 這兩句話包含了幾層意思:一是我們要有自信,相信我們能夠愛別人,相信我們能夠把工作做好;二是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一定是主動地獲得的,只有我們愛了別人,別人才會愛我們,只有我們做出了好工作,我們才會擁有好工作;三是世界是美好的,我們要對世界充滿信心,因為我們愛了別人,別人必然會愛我們,我們做好了工作,一定會被別人承認。
有人說,我愛了別人,別人不愛我;我做好了工作,別人不理我怎麼辦?這依然是你的心態不對。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即時的回報,這是一種自私,是一種沒有遠見的心態。一個急功近利的人是沒有人會喜歡的。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生活中有好多事情是你的心態正確了,事情才能做正確,生活才能向好的方向改變。
有一個佛教故事,講的是六祖慧能有一次來到嶺南的一個寺廟,寺廟裡正在舉行佛事活動,旗旛飄揚。慧能聽到兩個和尚在討論旗旛為什麼會動,一個和尚說,這是旗子在動;另一個和尚說,這哪是旗子在動,明明是風吹動了旗旛。六祖慧能接過話茬兒說,這既不是旗動,也不是風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這個故事說明了如果人心動了,外界的一切都會隨之改變。
我們覺得這個世界浮躁,是因為我們的心浮躁;我們覺得這個世界平庸,是因為我們的心平庸。只要改變了心態,我們的生活就會不一樣。我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loser(失敗者)。高考考了三年才考上,我是個loser;進了大學沒有一個女孩愛上過我,我是個loser;大學三年級得了肺結核,我是個loser;在北大教了7年書沒有什麼成就,我還是個loser;在北大10年沒參加過任何活動、任何團體,我是個loser;被北大開除出來無處安身,我更是個loser。在30歲以前,我幾乎從來沒有嘗到過成功的喜悅,我的自信心被現實不斷地摧毀。後來我到外語培訓部去上課,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上課水平,終於逐漸在課堂上、在學生的眼神中找回了一點兒自信。當我對培訓越來越有興趣的時候,我就下決心做自己的學校。在做學校的過程中,在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不斷地失敗,不斷地成功,又不斷地失敗,再不斷地成功。在這種過程中造就了我自己堅韌不拔的性格。
我的好朋友王強曾這樣評價過我:俞敏洪像蘆葦一樣堅韌!意思是我的性格儘管柔韌,但卻不容易屈服。後來我發現,我周圍許多成功人士的個性裡都有著非常柔和、非常剛強的兩面性。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少一點兒膽怯,多一點兒勇氣;少一點兒自卑,多一點兒自信;少一點兒疑慮,多一點兒信任。多相信世界一點兒,多相信別人一點兒,對自己沒有什麼壞處。
當然,相信別人的前提是首先要相信你自己的判斷力,判斷所交往的朋友對自己有無好處,所處的環境對自己有無好處。但我們必須對這個世界表示信任,否則我們會寸步難行。
讀書只是做事的準備狀態
人們往往會在人生道路上為自己設置前進的障礙。一個人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學歷不高、技能不夠、長相不好等等,但成功最大的障礙是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和心態。
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自己設定的障礙。
很多人一開始自己就認為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或者認為這個不吉利,那個不吉利,這樣你的意識和潛意識都會擋住你去做事情。我自己就把自己擋住了很多年,後來解放自己之後,才有了一點點做事的感覺。任何人都不可能先學會了做事情再去做事情,而是一定先把事情做起來,才能從中間學到東西。只有當你真正去解決問題的時候,你才進入了做事的境界,才開始鍛煉自己的能力。
讀書只是你做事的一種準備狀態,任何時候,讀書都不能使你的人生走向完美或成熟。有的人活到了90歲,除了年齡什麼也沒有得到;有的人並不長壽,卻為世界留下了豐功偉績,像亞歷山大大帝,30歲去世時就把希臘文明的種子帶到了全世界。
生命的質量沒有辦法用時間來衡量,我們所希望的是我們越老越有智慧,活得越開朗,同時希望老了依然能對人類有所貢獻。著名的中國文化研究專家南懷瑾就是個例子。他專門研究《老子》《莊子》《論語》以及佛學,並且把自己的體會和領悟講給別人聽,讀他的書常常使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但他並不是一個書獃子,在年輕時,他經歷了很多人生苦難,在迷茫之中不斷地摸索,達到了一種領悟境界。他這一輩子要比我們活得豐富得多!
用努力贏得自尊
人們為了生存,首先追求的一定是物質的東西,衣食足而知榮辱,精神的東西一定是在物質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才會去追求。當然,什麼叫物質滿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反正最低標準是能活下去。
用自己的力量獲取財富是人類最崇高的目標之一。在獲取財富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獲得自尊。自尊在於你光榮地獲得財富,而不是卑鄙地獲得財富。比如你到外面去搶,那是沒有自尊的。
有人說成功的人是運氣好。其實是錯的,至少我所看到的成功的人,都不是靠運氣,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如果說是運氣好,那叫偶然,撿到一萬美金是運氣,但花完了就沒了,所以不叫成功,也不會增強一個人的自尊。
在我周圍有一些人是高官子弟,他們一生出來嘴裡就含著糖。他們不需要拚命奮鬥來獲得在這個社會上哪怕一點點的地位。我曾經羨慕過他們,特別是當我不成功時。
我在北大讀書時,周圍就有部長們的孩子,他們好像過得很順利,但他們缺乏很多東西,缺乏人生奮鬥的智慧,缺乏接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所以,他們一旦遇到困難,往往措手不及。有時候,他們曾經擁有的東西還會在一夜之間就消失。
我知道的一個高官子弟,家裡有很多很多錢,這些錢都來路不正。他靠著父母過得很舒服,大學畢業後娶了一個很好的老婆,還生了一個可愛聰明的孩子。這個家開始生活得很幸福。但是有一天他的父親突然出事了,大家都明白在中國出事意味著什麼。一夜之間這個家就分崩離析,家裡所有東西都被沒收了,他什麼都沒有了,所有的朋友都不再來找他了,他老婆也在三個月後帶著兒子跑到了美國,再也不回去了,連離婚都懶得離。半年後,這個人就精神失常進了精神病院。他為什麼不能承受這種打擊呢?因為他從小就很順利,順利到了我們普通老百姓都很羨慕的程度。
我曾經也羨慕過這樣的人。我曾經覺得我怎麼就那麼苦,父母連一個字都不認識,一分錢都沒有,為什麼世界那麼不公平,他們就那麼有錢,那麼自在,當全中國人民都還沒有walkman的時候,他們的walkman已經掛在了身上,當全中國人民都坐不上汽車的時候,他們居然是奔馳車接送。但是,現在我不再羨慕了,我相信,這個世界對任何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世界上任何人的努力都是有回報的,沒有經過努力得到的東西永遠不屬於你自己。
用能力創造財富
世界上沒有人可以靠著父母或別人一輩子活下去。
一個人只有明白了財富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才能真正擁有財富。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是你的運氣,但運氣不可能持續一輩子,能幫助你並持續一輩子的東西是你個人的能力。
個人能力的證明體現在追求兩種東西的能力上,一種是有形的東西,一種是無形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追求有形的東西常常更有吸引力,比如有一個美女在你面前,你就很想追,因為有直觀上的吸引力。但要讓你追求美本身,就要難得多,因為那是抽像的東西。財富是有形的東西,你肯定也想要。追求這些有形的東西是人類重大的目標之一,只要是正當的獲得,也是十分崇高的。而且在對有形東西的實現過程中也體現了我們的無形價值。
有形的東西在一定意義上會給我們帶來自尊和驕傲,而自尊的體面生活表明你比其他人過得更好。但如果一個人只追求物質生活,而沒有任何精神上和靈魂上的追求,人的一輩子就會過得既不充實又不划算。
被物質所奴役的人就像被戴上了鼻環的牛一樣,永遠失去了在人生的原野上奔跑的機會。像《醒世恆言》中的那個老頭,在死的時候,因為有兩根燈草點著還不願意死掉,非要把一根燈草吹滅才死去;像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小說裡的葛朗台,滿屋的金銀放在那兒,可就是因為一根蠟燭點著就不肯死去。這樣的人,就是被物質所奴役的人。
真誠的微笑是你無形的資產
我碰到不少人說中國人好像不太會笑。
我們中國人愁眉苦臉的時候比滿面笑容的時候要多。其實,不是中國人不想笑,而是我們笑不起來。為什麼呢?我們太長時間生活在壓抑之中、生活在太沉重的文化負擔之中、生活在太多的貧困之中、生活在太多的無用的壓制性教育之中,以至於即使到了美國、加拿大等開放的環境中,依然感到很沉重,額頭上依然佈滿了皺紋。
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我自己就是滿臉苦相,沒有辦法。我想甜蜜地微笑,但就是笑不起來,一笑就變成了苦笑,因為在我背後有一個太沉重的中國,留給我太沉重的文化。
但真誠的微笑是如此重要,它簡直就是我們成功的敲門磚。
你微笑的時候,對方看到的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友好和親切。你笑得好看一點兒,或者笑得燦爛一點兒,你生活中可能就會出現很多好的朋友,而任何一個朋友給你的幫助可能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即使我們的苦難再深重,我們也要學會真誠地微笑。
我現在跟西方人打交道比較多了,特別是我們在北美有很多合作,我在跟西方人打交道的時候就注意觀察他們的言行,他們看到陌生人以後的微笑、態度以及講話的技巧。中國人有時候是習慣性粗魯,比如我們在飯店吃飯,常常會對服務員說:「我點的菜怎麼還沒來?」這在中國似乎很正常,你感覺不到粗魯,服務員也不一定在乎。但到了這裡你就有感覺了,你肯定不會直接說:「為什麼我點的菜還沒有上?」因為這樣太粗魯了。你首先應該說:「您好!」完了之後,你一定會面帶微笑、語調輕柔地再往下說:「請問可以稍微快點上菜嗎?」
微笑和友好的態度是你擁有的最重要的無形資產。所謂無形資產就是你不需要花錢就能擁有的東西,不需要花錢就能和別人進行交換的東西。比如你的誠信,就是和人做生意時最重要的無形資產。而微笑留在了你的臉上,溫暖就留在了別人的心裡。
我們中國人的天性是不太開朗的,所以好像老是有心事的樣子。心態決定著我們每天生活的質量。我們擁有的東西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比如和殘疾人相比,我們就擁有健全的眼睛、健全的耳朵、健全的雙腿、健全的頭腦,所有這一切都構成了你未來成功的基本保證。
很多美好的東西就在我們周圍,就在我們身上,但我們卻習以為常,不以為然,反而把我們所面臨的困難和麻煩成倍地放大,使自己變得愁眉不展,變得越來越自卑。自卑的結果是否定自己,自我否定再加否定,只會越來越否定,不會變成肯定,只是在辯證哲學中,否定之否定才會變成肯定。因為哲學意義上你否定過去的思想意味著你思想的進步,但在人生意義上你一再否定自己就變成了你一無是處,你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要把自己當人看
一個人如果想成功,首先要肯定自己。
那怎麼肯定呢?
以我自己為例吧,我就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從自我否定走向了自我肯定。我在北大上學的時候就感到特別自卑,沒跟任何女孩子說過話、談過戀愛,實際上我到今天還對女孩子常常敬而遠之,失去了很多和女孩子交流思想的機會。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太自卑了,覺得自己沒有學識、知識淺薄、長得難看、土裡土氣,總之,覺得自己沒有一點長處。所以,在大學的時候我看到漂亮女孩就發抖。你要知道,追求女孩的前提條件一定是自信。
大學裡追求的東西一般有三種:知識、友誼和愛情。我在大學對知識和友誼的追求還是可以的,但在愛情上是一片空白。北大幾乎所有的女孩子都是從城裡來的,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剛從農村來到城市的小農民,每一個女孩子都長得像天仙一樣,天仙是只能遠看不能近瞧的。因此,只要我一想起和女孩子打交道,就會想起一連串的恐怖場面。比如我要是跟某個女孩說「I love you」,她是不是會給我一個耳光,會不會把我罵得半死。罵我沒關係,打我也沒關係,不答應我也沒關係,但是更加恐怖的是,她會不會到全班同學面前去說:「俞敏洪那頭豬,居然還敢追我!」我越想越恐怖,越恐怖就越不敢去做,因此美好的青春戀愛歲月就這樣給耽誤了。
把一件事情想像得太恐怖了,你就再也不敢去做這件事情了。
有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有一隻小老鼠興奮地跑來對大老鼠說:「好消息!獅子把貓逮住了,我們都可以出去玩了。」大老鼠說:「你不用這樣高興,如果這兩個傢伙打起來,獅子是一定會送命的,再也沒有比老貓更強大的了。」這個故事很能說明恐怖給人帶來的威懾作用。
當你的實際能力是10分,卻把自己貶低到了零分,這個世界就不再會為你而存在了,因為你太不把自己當人看了。不把自己當人看的人,別人也不會把你當人看。當然,如果你實際能力是10分,卻把自己看得過高,看到20分的時候,這個世界也同樣不再為你而存在了,因為你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明明是隻貓,偏偏把自己看成是獅子,這樣的人是屬於沒有自知之明的人,誰也不願意和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打交道。
因此,一個人對自己有正確的評估,並且根據正確的評估去做事情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本身是10分,你可以把自己提高到12分,也可以把自己降到8分,不要太低估自己,也不要太高估自己,這樣就沒有問題了。低估太多,會使自己失去無數機會;高估太多,就會爬得越高摔得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