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出任臨時主帥的智慧 1

在恆州城中的人們確信契丹人再也回不來了。

在夾雜著抽泣的歡呼聲中,馮道也抹著額頭上的汗,慶幸著麻答們的遠去,但馮道並沒有放鬆他心中那根懸著的神經。

契丹人是被打跑了,但眼下的局勢並不樂觀。城中無主,謠言四起,百姓人心惶惶,未安生產,再加上總會發現一些來歷不明的遊兵在四處遊蕩……

現在最重要的是穩定軍心與民心。

在人心惶惶的混亂時期,穩定人心最好的辦法,就是由群眾廣泛認可的德高望重人士出面,馮道、李嵩、和凝等高官顯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天下聞名的馮相公來到咱們村了,人們奔走相告。

從《資治通鑒》第二百八十七卷「馮道等四出安撫軍民」的記載來看,馮道是親自走進基層的。就像周世宗柴榮是以皇帝身份躍刀殺敵、南征北戰,而不是指揮下屬去做事,事成之後,功勞全是自己的。

馮道和農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每看到這些身上汗兮兮的泥腳農夫,馮道都感覺異常的親切,他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而一個為人臣不忠者,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忠於一家一姓,何如忠於萬民?

老百姓是樸素而真誠的,他們不會跟著道德家們站在維護封建政權穩定的立場上去詆毀馮道。他們會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道德家們的立場,和老百姓的立場,有時是嚴重對立的。

看到年近七十的馮相公每天忙裡忙外,有時熱飯都沒吃上幾口,大家都感動了。在目前群龍無首的局面下,需要推舉一位臨時主帥,穩定住混亂的局勢。

無疑,沒有人比馮道更適合這個位置。

馮道有三個優勢:一、德高望重,眾人皆服。二、有過出任大鎮的經歷,兩任同州,一任鄧州,地方管理經驗豐富。三、純文人。

特別是第三條。圍在馮道身邊的,多是赳赳武夫。都說文人相輕,武人同樣如此,為了爭蛋糕打得頭破血流是家常便飯,誰也不服誰。如果推舉一位武人為大將,其他武人如何心服?

這次驅逐契丹,武人中立功最著者,是李筠,但李筠職位不高,推舉李榮,會有更多的人不服。而留守恆州的武人中,白再榮職務最高,但從「眾推道為節度使」來看,大家對白再榮同樣沒興趣。

不能推舉武人,那就只能推舉文人了。

出任節度使,其實對馮道來說並不算是難事,畢竟之前有過三次經歷。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馮道婉言謝絕了大家的推舉。

馮道告訴大家:「謝謝大家如此看得起老朽,但你們也知道,我不過一介書生,管理文翰事宜,我能勝任。現在形勢混亂,還是推舉一位將軍出來主持局面更合適。」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