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巴佬」

張榕的父親是遼東有名的財主,廣有田產、商號、燒鍋和當鋪,僅在奉天就置有房產一兩百間。和張作霖的「安大哥」安遇吾一樣,張榕雖然家財萬貫,但卻專愛行任俠尚義之事。他很早就在關外進行革命活動,1905年更與吳樾聯手謀刺出洋考察的五大臣,在那次轟動一時的謀刺案中,吳樾當場犧牲,張榕逃脫後化名潛往天津,但隨即被偵探識破身份並遭到抓捕。張榕的姐姐張煥桂聞訊,趕緊通過關係向太監李蓮英賄送重金,經李蓮英跪求慈禧太后,才將死刑改為永久監禁。被監禁期間,又由其姐姐重金買通獄長,從而得以成功越獄。

越獄後,張榕東渡日本求學。他本人精通劍術,曾為了給一名下女爭取自由,而同日本武士比劍,最終比劍獲勝,使那名下女得到了解放。當然,張榕不會僅滿足於當一名普通的江湖俠客,在日本的時候,他會見孫中山並加入了同盟會。從士官學校畢業後,張榕即奉孫中山之命回國,與張紹曾、藍天蔚等共同策劃反清事宜。

當時以大連為跳板,可以北往奉天,南達上海或遠赴日本,交通非常便利,所以同盟會在東北的活動主要以大連為中心,張榕也一直在大連對革命黨人和關外的武裝力量進行聯絡。

1911年9月,也即武昌起義爆發前一個月,張紹曾的第二十鎮被調入關,駐紮於灤州一帶,奉命與駐石家莊的吳祿貞所轄第六鎮一齊進行秋操演習。按照計劃,張紹曾、吳祿貞將借秋操的機會發動起義,而張榕則率部從大連出發,經錦州入關襲擊北京。因武昌起義突然爆發,清廷臨時叫停了秋操,原計劃被迫變更,張榕遂來到奉天倡言革命。

辛亥革命開始時,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正在黑龍江視察防務。趙爾巽是翰林院出身的老臣,因其身材瘦小,且生活儉樸,平時如果不著官服的話,很容易被別人誤認為是個「鄉巴佬」。在清末官僚中,「鄉巴佬」官聲卓著,尤其是首次執政東省期間更是為人所稱道。

在清朝前期,作為所謂的龍興封禁之地,漢人被禁止移住東北,這成了奉天省人煙稀少、財政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到了清朝中葉,封禁政策被逐漸打破,「闖關東」的漢人多了起來,政府也開始實施課稅,然而財政上仍是入不敷出,每年國庫用於補助的資金都高達百餘萬兩。

歷任奉督均在改善財政上動過腦筋,但都沒有什麼成效。趙爾巽繼增祺之後出任盛京將軍,他在那一任上著力整頓財政,除設置財政局外,還創辦了東三省官銀號,用於鑄造銀圓、發行紙幣。因其措施有方,且為政清廉,在任兩年間,便使奉天省的財政得以根本改觀。當他離職轉任中央時,奉天省金庫儲藏現金已有六百多萬兩。

可問題是,你前面即便留下一座座金山,也吃不消後面那些敗家的折騰。接替趙爾巽的徐世昌雖然表面提倡新政,開發實業,但卻也被外界指責為「用人不當,賄賂橫行」,加上頻繁用兵剿匪,趙爾巽留下的庫存很快便被揮霍一空。

接班徐世昌的錫良一看財政又困難了,趕緊採取極度緊縮政策,一邊設立奉天清理財政局,對財政進行整理,一邊裁汰冗員,以節約經費。可就這樣,財政上仍大大超支。錫良挽救乏術,回天無力,只得辭職而去,這才有了趙爾巽的第二次督奉,他也成為清代最後一任東三省總督。

趙爾巽上任後盡其所能要拯救經濟,重現昔日輝煌,但他這次的運氣不好,在任期間,奉天連遭自然災害,當時中央國庫又一貧如洗,無力對地方財政進行彌補。趙爾巽巧婦終究難為無米之炊,非但不能改變財政窘迫的狀況,眼看著連地方政府的日常開支都沒法維持了,最後他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向日本正金銀行借款二百萬兩,以資補助。

儘管如此,海內外對趙爾巽的評價仍非常高,認為他在財政困頓並被俄日兩國包夾的情況下,「既敢於抵抗沙俄的橫暴,又不甘居日本下風」,是一位「屈指可數的硬骨權臣」和「頂天立地的人物」。

得知爆發了武昌起義,趙爾巽料定奉天一定會人心動盪,於是連夜就趕回了省城。從1911年10月15日起,他下令拒收密碼電報,並將最早公開披露起義消息的奉天《大中公報》予以查封,以便盡可能隔絕內外消息,同時不斷召集會議,傳見文武官員,力圖穩定人心。可是東三省的革命浪潮不但沒有因此平息,反而聲勢越來越大,藍天蔚、張榕迅速成為領導這場革命運動的中流砥柱。

《張作霖大傳:一個亂世梟雄的崛起與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