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禁不起誘惑

說起張耳和陳餘老哥倆,那可是鐵打的交情。兩人都是魏國大梁人,脾性愛好一般無二,連身世都雷同。兩人都是愛讀書、有智慧的窮屌絲,同樣逆襲白富美成功而改變了命運。

張耳的妻子,是個富戶的女兒,因為嫁的丈夫沒文化,缺乏心靈交流,這女人巨苦悶,於是就改嫁給張耳,給張耳帶來了巨額嫁妝。陳餘的情況也差不多,雖然他很窮,卻被一家富戶相中,堅決要把漂亮女兒外加巨額嫁妝送過來。兩名窮屌絲逆襲白富美的故事,頓成大梁佳話。

但等到秦始皇掃滅六國,追殺各國優秀的知識分子時,張耳陳餘大名鼎鼎,名列海捕公文榜首。於是兩人結伴逃到了陳縣,在縣衙門裡當看門員。每天兩人面對面站立,看了好幾年的門,一扇門板也沒丟。曾有一次,小官吏因陳餘的小過錯就抽打他,陳餘大怒,當場要動手殺官吏,被張耳勸止。當時張耳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要愛護自己的有用之身,以求將來一抒青雲之志。」

再後來,陳勝起事,直入陳縣為王。張耳陳餘終於出山,雖然沒有能夠阻止陳勝稱王,但他們跟著陳勝的部將武臣,打到趙國,並勸說武臣做了趙王。此事激怒陳勝,險些殺掉武臣全家,經人勸乃止。再此後,兩人又共同經歷了因武臣姐姐而惹出來的李良之亂,兩人齊心協力,擊退李良,重新建立了趙國。

總之,張耳陳餘,這兩人生死與共,並肩作戰,正所謂張不離陳,陳不離張,其相互信任的程度,已經超越了同胞兄弟。

但正因為兩人關係太好,所以才會對對方期望過高,一旦期望落空,就難免生出齟齬。此番鉅鹿之役大勝,張耳終於長長地鬆了口氣,與陳餘相見,責怪說:「老陳,你讓我好失望呀,手中握有幾萬精兵,卻坐視秦兵攻打鉅鹿,你有負我們昔日生死與共的諾言。」

被張耳責怪,陳餘也不敢吭聲,因為這事確實是自己理虧。可張耳憋的氣太大,不是你不吭聲就了事的。張耳一定要找陳餘的麻煩,逼陳餘承認錯誤。

於是張耳就問:「對了老陳,我派了張黶、陳澤兩人來向你求救,怎麼沒見他們兩人回來呀,他們兩人現在哪裡?」

張耳是知道張黶、陳澤衝陣而死的事情的,但他假裝不知道,目的就是為了逼陳餘窘迫。

陳餘只能說:「張黶、陳澤,他們兩個衝陣死了。」

張耳哈哈大笑:「別逗了老陳,這怎麼可能?我是讓他們兩個去向你求救的,又不是讓他們兩個去衝陣。假如他們兩個真的要衝陣,你還不會攔住嗎?對吧老陳?」

陳餘:「你這……」陳餘發現,自己說不清楚了。見陳餘說不清楚,張耳大喜,反覆追問張黶、陳澤二人何在,並暗示是陳餘殺死了這兩人。就這樣反覆無休地窮詰追問,問得陳餘爆發了。

陳餘憤怒地說:「沒想到你怨恨我這麼深啊,難道你認為我捨不得交出將軍印嗎?」

陳餘這個表現,是典型的惱羞成怒,因為他有錯在先,所以被張耳吃死。但對於自己的過失,他也有其合理解釋。陳餘的解釋,就是要等趙王歇和張耳死後,由他來復興趙國。但這個解釋只能說給自己聽,卻不可能得到張耳的認可,如果張耳聽到會更加惱火。

總之陳餘認為自己沒錯,卻得不到張耳的諒解,所以憤怒之下,就解下大將軍印,推給張耳。

沒想到陳餘急眼了,張耳也尷尬了,正不知所措之際,陳餘憤怒起身,揚言去廁所。實際上是想借此逼迫張耳,讓張耳也尷尬一下。可不承想,他前腳走開,後腳冒出來個傢伙,對張耳建議說:「我聽說,天予不取,反受其害。現在陳餘把大將軍印交回來,你如果不接,就不是很吉利的事情。」聽了這話,張耳乾脆一咬牙,真的把大將軍印收了起來。

稍過一會兒,陳餘晃悠晃悠回來,驚訝地發現,張耳居然真的收走了他的大將軍印。當時陳餘心裡一陣冰冷,心說扯什麼生死與共的好兄弟,都他媽的不是好東西。這時候他更擔心張耳發狠殺了他,快步出來,帶著自己的一百多名親信,逃到黃河邊的沼澤中,從此狩獵為生。

張耳陳餘把關係弄僵,是人類社會最常見的現象。起初兩人誰也沒想到會有這個結果,只是為了宣洩自己心理的不平衡,不斷地責怪對方。責怪來責怪去,終於逼得對方失去理性,翻臉攤牌。

在張耳陳餘這件事情上,陳餘最大的錯誤,是不應該把大將軍印解下來,他這樣做,是認為張耳愛惜聲名,必定不敢收回大將軍印,於是這一局自己就算贏了。他卻忘了人性是喜歡抬槓頂牛的,也是禁不起誘惑的。張耳知道陳餘認為自己不敢收印,於是偏偏收印,借賭氣之機收回權力,結果把一段原本可以流芳青史的兄弟之情,徹底給搞砸了。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中稱,早在劉邦還是一介平民的時候,就曾與張耳交往,還曾在張耳家裡住過幾個月。這表明劉邦也是很欣賞張耳陳餘的智慧的,但張耳陳餘的智慧,多是來於書本,對於人性的現場博弈態勢,這方面還差得遠。而劉邦,才是真正洞悉人心人性的智慧大師。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張耳陳餘是書本型智慧,而劉邦的智慧則是來自實踐。所以劉邦的人生,不斷拉出小陽線,逐步抬升。而張耳陳餘,卻漸漸淡出世人的視線,淪為劉邦人生舞台上的配角。

《識時務的陰謀家: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