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高陽聚,劉邦率師西行,步步血戰,步步艱難。
前面是開封城——劉邦面對的這座開封城,距離現在的開封有五十多里。秦將趙賁,統一隊兵馬,阻於前方。
劉邦仔細觀察——主要是觀察兩件事:一是趙賁軍是不是孤軍,附近有沒有其他秦軍相互配合。二是觀察趙賁的兵員人數有多少,比自己人多就趕緊走開,比自己人少,那就不客氣了。經觀察,趙賁是一支孤軍,前後沒有與之相呼應的秦兵,而且兵員人數少於自己。
群情激憤,人人請戰,劉邦也很激動,於是兵分三路,奔襲趙賁。
第一路是靳歙,他的任務是直闖趙賁大營,與之對決。
第二路是賣絲繒出身的商販灌嬰,他不賣絲繒好多年,已經成為了戰場上威名赫赫的猛將。他的任務是側擊秦兵大營。
第三路是魏國的騎兵,由傅寬統率,從另一個側面重擊趙賁,務欲使其崩潰為快。
餘者統統由劉邦統領,以曹參、樊噲為先鋒,以夏侯嬰的兵車為主力,趁趙賁力絀之際,從後面包抄,並迅速搶佔開封城。
大戰開始了,號角驚天,戰鼓齊鳴,四路人馬發瘋一樣向秦兵衝了過去。趙賁不察,頓時陷入了慌亂之中,但此人臨危不亂,居然不戰而走,立即卷旗入城,被靳歙銜尾追殺,直砍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據不完全統計,這一仗,靳歙共斬殺了秦軍騎兵十人,斬殺大將一人,割下秦兵的首級五十七顆,而且還捎帶俘虜了七十三名秦兵。
這個靳歙不是人。他連殺帶抓,搞掉了秦兵一百四十一人——但如果他手下有千數來人,搞出這麼個業績來,是很正常的。
這麼大的戰功,非得獎勵不可,劉邦賜靳歙為臨平君。
唯一能夠與靳歙比拚的,只有樊噲。樊噲第一個登上開封城牆,殺死一個偵察兵的小頭目,斬敵首六十八顆,俘虜敵兵二十七人。但是趙賁已經退入城中,劉邦不明城中情形,生恐有失,急令樊噲撤回。
這時候劉邦的心裡,已經對守城的百姓產生了重重顧慮。他覺得,是應該再提醒百姓們一次:經由秦始皇的成功改造,你們百姓只是工具。誰在城裡管制,你們就得替誰守城。秦兵在城裡,你們替秦兵守。倘我劉邦進了城,你們就得替我劉邦守。替我劉邦守的時候,認真點沒關係,但替秦兵守的時候,能不能別這麼較真?能不能?畢竟這座城,跟你們沒半點關係。
攻開封而未克,是劉邦的第十九場仗了。
這場仗不好說是輸是贏,雖然擊敗了秦將趙賁,但開封未能如願攻克,部隊找不到個落腳休整的地方,這讓劉邦心裡很上火。
只能繞過開封,向西而行——希望趙賁不要突然從後面追出來才好。
行至白馬,再遇秦將楊熊阻路,一場激戰又開始了。
楊熊之戰,晦澀難明。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一點又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上半場在白馬打過之後,雙方狂奔到曲遇這麼個小地方,又展開了下半場的賽事。
曲遇之戰,大概應該還是四路人馬:
劉邦親統一路,樊噲與曹參為先鋒。這一戰立功的是曹參,俘虜了秦司馬及御史各一人。
傅寬統領的魏國騎兵,表現極凶,斬殺敵首級十二粒,劉邦賜予爵位。沒說是什麼爵位,但應該是個楚國的五大夫。
夏侯嬰的兵車戰隊打得最狠,戰報上說,夏侯嬰俘虜敵兵六十八人,收降士兵八百五十人,還繳獲金印一匣。
第四路的灌嬰,表現也很不錯,因其奮力拚殺,受到劉邦通報嘉獎,被賜予執帛的爵位,號為宣陵郡。
注意這場戰事中曹參的收穫,他居然俘虜了御史一個。御史可是朝官,這說明了什麼呢?
這分明是一支領導幹部考察團,正在附近一帶的按摩房裡親切慰問女群眾,不幸遭遇劉邦。所以楊熊才會白馬不戰而走,應該是他負有保護領導的重大責任,不敢輕易開戰,逃到了曲遇,還是被劉邦捉走了一名小領導。
確證此事的最大證據,就是秦二世在第一時間知道了這場戰役——能夠把消息報到秦二世的辦公桌上,這名領導的級別小不了。奈何劉邦眼拙,不識領導真面目,只緣身在戰場上。再加上讓領導先走的傳統作祟,所以劉邦打了半天,只抓住了個小領導,卻讓大號的領導溜了。而且時過境遷,因為劉邦沒有下令復原曲遇之戰,所以此事湮沒於史。
但領導受到了驚嚇,是很悲憤的。楊熊保護不力,自然要追究刑事責任。御使從咸陽出發,不辭辛苦來找楊熊,最後在滎陽找到了正在積極備戰,準備對抗劉邦的楊熊。
失職的楊熊,被當場斬首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