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的征途 4.臉皮最厚是朝廷

五十四歲那年,曾國藩宣佈退出江湖紛爭。

此時曾國藩位高權重,哪怕是打個噴嚏,都會引發朝野震動。所以他的退出,自然也不同於常人,照樣是引發一輪權力波蕩。

第一步:奏請停解部分釐金,就是放棄手中收過路費的權力。

所謂釐金這怪東西,是咸豐三年時一個叫錢江的師爺創造的。因為朝廷要練兵對抗洪秀全的太平軍,卻沒有費用,錢江開創性地推出向老百姓徵收過路費,於路上建立關卡,此路是你開,此樹是你栽,我堵你家門,收費發大財。錢江的這手明顯是黑社會老大的絕活,立即被朝廷採用,風靡大江南北。駱秉章、胡林翼、曾國藩等人紛紛學了這個辦法,到處設卡堵路,截道收費,聚斂了練兵的第一桶金。

就為了這筆過路費,曾國藩和許多人都翻了臉,最典型的是沈葆楨,兩人曾為了江西的厘捐,吵得臉紅脖子粗。現在曾國藩削利權,頭一樁先把江西的厘捐抽取及軍餉發放,全部塞給沈葆楨。

第二步,裁撤部分湘勇。

利權而後是兵權,這是重中之重。朝廷疑忌曾國藩,世人均認為曾國藩有可能造反,原因就是他手裡握有兵權。現在他把自己手中的兵權主動削掉,大家自然無話可說。

說到裁撤湘軍,這恐怕是曾國藩最渴望最渴望的事情。從他為母親治喪歸鄉、接到朝廷之命出山辦團練之前,他就對此充滿了厭惡,一味地迴避搪塞。他只是個飽讀二十三史、希望抱著小女生吟風弄月的書生,率領虎狼之師上戰場打群架,這事可不是他的特長。但大時代無可爭議地把他推上了頂峰,他沒辦法,也只好在頂峰上鬱悶地呆坐。但對於湘軍所流露出的暴力因子,他卻是切齒痛恨。

湘軍與太平軍在暴力的屬性上是沒有區別的——如果有區別,湘軍也就無法消滅太平軍。湘軍必須要比太平軍更暴力,才有可能戰勝太平軍。而這就意味著,二者在殘暴上是沒有區別的,甚至湘軍會更殘暴。

在曾國藩的日記中,記載了幾樁湘軍犯下的殘忍罪行:

咸豐十年三月二十七日,是日,節字營勇傷殺人又打傷縣官。是日,節字營勇鬧事,殺一人,枷二人。因一人買帽子,訛奪店子之帽,又打店家之眼,又糾眾入縣署打破轎子,打傷縣官也。近日,節字營名聲甚壞,俟九弟到,當商換營官。

曾國藩日記中提及的節字營,是隸屬於曾國藩的吉字大營的,湘軍將領蕭孚泗、朱洪章先後出任過該營營官。蕭孚泗是天京破城之後劫掠最嚴重的。而朱洪章則是打頭陣的。有記載稱,天京城破之後,朱洪章雖然率先攻入城中,但蕭孚泗卻因為俘獲了李秀成,奪得頭功。朱洪章不服,去找曾國荃理論,曾國荃解佩刀交給朱洪章,說:「論功之事,是我大哥帳下幕僚李鴻裔排的,他居然把你排在蕭孚泗之後,真是太不像話了,你拿著我的刀,去殺了李鴻裔!」朱洪章聽了,翻翻白眼,哈哈大笑,遇到這種賴皮老闆,只能自認倒霉。

曾國荃耍賴皮,那是因為他也沒法子擺平這個節字營,可知此營之難纏,那是從基因裡帶來的暴力元素。當年曾國藩初練湘軍,就曾被提標兵打爛轎子,還差點要了他的命。現在曾國藩的兵練成了,就該輪到別人倒霉了。所以湘勇訛奪帽子,打傷縣官,這不過是湘軍的暴力屬性使然,如果把這個屬性取消,湘軍就不復為軍事武裝,變成書院了。

而書院是無力與洪秀全對抗的,這就是曾國藩馭虎伏狼,無奈的選擇。

同治三年五月十七日,曾國藩日記:「聞熊禮元之子與婦在江中為游勇所殺。殺數人,搶去銀物而鑿沉其船以滅跡。游勇之凶悍如此,可畏也。」

這時候的湘軍已經失去控制了,江心殺人,毀船滅跡。而攻破天京城後,湘軍大營中藏滿了劫掠來的婦女,這時候如果不速速裁撤,勢必倒噬其主,釀成大禍。

而且這時候裁撤湘軍也容易,湘勇們搶得盆滿缽滿,正等著領取路費回家呢。曾國藩放開手腳,立下狠手,一口氣將湘軍裁得只剩老湘營六千餘人。

第三步:把親弟弟曾國荃打發回家,讓他退休養老。

曾國藩首先裁掉曾國荃,那是他真心替曾國荃著想。打下天京,這功勞太大,曾國荃已經成為國人之大敵,人人都想在他身上找出點毛病,以宣洩心中的嫉恨之火。偏偏曾國荃這廝還真是一身的毛病,所以對他來說,最好不過的法子,就是立即銷聲匿跡,躲回老家過土財主的日子,等過段時間,再出來招搖過市。

而且,曾國藩認為曾國荃是應該知道他的苦心的,此前,他一再告誡曾國荃:「萬一金陵克復,擬引退,避賢者路,非愛惜微名,而求自全也。」

話說得好好,可等到真要曾國荃回家時,曾國荃卻不幹了,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衝著曾國藩發起飆來,大吼大叫,大吵大鬧,讓曾國藩極是尷尬。

曾國藩無奈,在曾國荃四十一歲生日的當天,派了趙烈文前去慰問,慰問品就是曾國藩親寫的十二首詩,其中有一首曰:「河山策命冠時髦,魯衛同封異數叨。刮骨箭瘢天鑒否,可憐叔子獨賢勞。」有記載稱,曾國荃讀到這首詩的後兩句,竟號啕大哭,以洩胸中抑鬱之氣。

曾國荃真的生氣了,他悲憤地回到老家,大病了一場。不久,慈禧召他入京,想瞧瞧他長的是什麼模樣,被他斷然拒絕。而後朝廷又授予他山西巡撫,他拒絕赴任,幸好這個朝廷臉皮巨厚,曾國荃如此不給面子,朝廷卻非要安慰他不可,同治五年又調任他為湖北巡撫,曾國荃這才不服不忿地去上任。

《笨人的成聖之道: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