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穆獻皇帝的陵墓修到第四個年頭上,安陸府周邊府縣的人民被橫攤硬派,強征暴斂鬧得雞飛狗跳,人們不堪忍受,紛紛逃荒到外地。剩下的老弱病殘更加淒涼,地痞流氓更加橫行。
在一個山區小村。一個三十多歲的瘸腿婦女帶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兒,可憐巴巴的在向村長求情:「村長,我一個瘸腿女人,又帶著一個孩子,家裡連個銅板也沒有,哪來十兩銀子呀?你就饒了我們吧!」
村長五十多歲,帶著兩個村丁,拉著臉說:「我饒你,誰饒我呀?」說著,他看了看婦女身邊的女孩,又嬉皮笑臉起來:「沒錢也行,你這妮子也有十四歲了吧?我把她拉去賣了,不就是十兩銀子嘛!」
女孩發育不良,面黃肌瘦。她聽了村長的話,嚇得只往婦女的身後躲。婦女氣憤地說:「你這是人說的話嗎?我不相信,光天化日之下,你敢無法無天?」
村長嘿嘿地笑著:「老子不敢?為修皇陵,縣裡派糧派捐,有人的出人,沒人的出錢。老子奉命行事,有什麼不敢的?」對兩個村丁:「把這個小妮子給我拉走。」
兩個村丁上前拉人。女孩嚇死了,抱著女人大哭:「媽!媽!」
婦女急了,她一邊抱著自己的孩子不放,一邊也放聲大哭。幾個人拉拉扯扯哭聲動地,驚動了一個正在路上行走的男人。男人三十多歲,腰裡佩著劍,行人打扮,一看就是那種江湖遊俠。他見兩個村丁推倒婦女要搶走女孩,路見不平,大喝道:「住手。朗朗乾坤,你們竟敢如此無法無天!」
村長見來者不善,不敢造次。他說:「這位壯士有所不知,縣太爺派下捐來,為修皇陵,我們村分了兩百兩銀子的捐,按人頭每人五兩。她們不交,我有什麼辦法。」
遊俠扭頭看了看:這是一個在生活線上垂死掙扎的農家,兩間茅草棚,一間裡面用草鋪了一個地鋪,上面放了兩床破棉被;幾截木樁看來既是桌子也是凳子;一邊用土磚支著兩塊木板,算是案子,上面有幾隻破碗。旁邊放著幾件簡單的農具。另一間是廚房,裡面堆了些枯枝柴草,葫蘆水瓢破了一個口,一擔小水桶邊放著一根木棍,兩頭有繩子拴著木鉤,顯然是在當扁擔使。
遊俠看了,心裡一陣發酸。他對村長說:「你看這孤母寡女的,像是拿得出十兩銀子的家庭嗎?全村那麼多人,你不能找別人多攤一點嗎?」
村長說:「壯士有所不知,三年來,村裡的青壯男人都被抓丁抓夫抓走了,相當一部分都做了他鄉之鬼。活著的走的走逃的逃,村裡就只剩下幾十個老弱病殘了,我找誰去多攤呀?」
「那你也不能強搶民女呀!」
「沒辦法,這是皇差,誰也告不了。」
「你先放了她們,我去找縣太爺說,盡量免了你們村的捐銀。」
「行。你可不能一走了之呀!三天之內,你若不回來,我就得將這個妮子抓去賣了。」
遊俠半夜潛入縣官家裡,逼著縣官減免老百姓的捐銀。縣官訴苦道: 「全縣不足一萬人,欽差大人派糧派丁又派款,你就是殺了我,我也沒有權力免掉一分啦!」
遊俠是外地人,他到鄰近幾個府縣一看,原來都是這種情況。由於連年乾旱,出官差的青壯年死的死了,活著的又不能回家耕種,致使大量土地荒蕪,哀鴻遍野,滿目瘡痍。人民對嚴嵩無不咬牙切齒,受到責罰的官員個個忿忿不平。他們說安陸府受了災,他們這裡就沒受災?安陸府人民不但三年免稅,又三年半稅,修皇陵錢、糧、丁什麼都不出,難道我們就該出?遊俠聽了,心裡甚為不平。決定殺掉嚴嵩,為人民除害。
一天,嚴嵩和幾名官員在工地上邊走邊看,身邊一下級官員說:「欽差大人,今天工地上又死了十幾人。這些人大多都是飢餓而死,下官斗膽請求,能否發一些糧食給他們?」
嚴嵩說:「各州、府、縣一提糧食無不叫苦連天,本欽差又不會生糧食,你讓我到哪裡去弄糧食發給他們?還有半年陵園就竣工了,讓他們再堅持一下。」
下級官員:「欽差大人,安陸府今年大獲豐收,是否可就近徵集一些糧食?」
嚴嵩:「安陸府三年免交稅賦,你想抗旨?」
正說著,遊俠從人群中突然躍出,手持鐵鍬直奔嚴嵩。嚴嵩的侍衛何等機警,見狀急忙迎擊,遊俠由於兵器不稱手,在侍衛和官軍的圍攻下最終被扭到了嚴嵩的面前。
嚴嵩驚恐甫定,問:「你是何人?為什麼要刺殺本欽差?」
遊俠:「嚴嵩,你這個狗官,多少人被你害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你知道嗎?」
嚴嵩大喝道:「胡說,本欽差奉旨在安陸府監修恭穆獻皇帝陵園,何時害過人家家破人亡?」
遊俠大叫:「正是因為你要修建皇上他老子的陵園,才使鄰近府縣的老百姓民不聊生,很多人家妻離子散。你若不懸崖勒馬,繼續禍害百姓,我雖沒能殺了你,一定會有人再來要你的狗命!」
嚴嵩惱羞成怒,下令殺了遊俠。後來不同層次的人站在不同的層次評價修建恭穆獻皇帝陵墓的事。像這個遊俠,他站在幾個府縣受害百姓的一面,嚴嵩無疑是應該千刀萬剮的。但也有人則認為嚴嵩是有功的。理由很簡單,如果不是嚴嵩讓恭穆獻皇帝的陵墓就近建在安陸府,嘉靖皇帝和張太后繼續在朝中僵下去,國家很可能招致大亂,那時百姓受害的恐怕就不是幾個府縣了。如果從全國調集民夫征運錢糧共同修建這個帝陵,其災難也是很大的。讓幾個府縣受難而顧全大局,就像戰場上,留一百人掩護一千人平安的撤退。眾說紛紜,角度不同,各言其理。
俗話說,不怕要賬的凶,就怕欠賬的窮。當嚴嵩感覺到依靠鄰近州縣的力量再也堅持不下去了的時候,他便讓安陸府的人民上陣了。安陸府的人民在經過了三年的休養生息後,早已倉滿袋鼓,這時他們不要任何府縣協助,一鼓作氣將這座皇陵修好了。
恭穆獻皇帝陵墓臨近竣工時,嚴嵩回京向嘉靖皇帝請示一些事情,他對嘉靖皇帝說:「皇上,恭穆獻皇帝陵園即將竣工,微臣回來請求具體事宜。太祖定都南京,取名應天府,乃應天時之意。成祖遷都北平,更名順天府,有順從天時,光大大明之意。今皇上生於安陸府,恭穆獻皇帝陵墓又建於此,安陸府理應更名,恭穆獻皇帝陵園也應按帝陵規制建制。」
嘉靖皇帝說:「朕父皇生前曾說安陸府背靠大洪山,前望江漢平原,西倚漢水,東通漢口,是鍾聚祥瑞之地。朕早就想將安陸府更一更名了。」
隨後,嘉靖皇帝為彰顯恭穆獻皇帝生前的豐功偉績,賜名恭穆獻皇帝陵園為顯陵;松林山為純德山;擢升安陸府為承天府,與應天府、順天府同為國家三大直轄府;承天府所在地賜名鍾祥縣;設顯陵衛,建留守司,常駐官兵六千,保衛顯陵園安全。
幾個月後,顯陵竣工。它佔地二千二百四十七畝,陵園門口有嚴嵩親筆所書的 「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閒雜人等不得擅入 」的石碑,威赫而肅穆。陵園內的神道兩旁有石翁四對,氣度非凡,石獸八雙,栩栩如生。除陵碑上 「恭穆獻皇帝之陵 」七個遒勁大字是嘉靖皇帝御筆親書外,其他的都是當時的書法、繪畫名家的傑作,它們筆力雄健,氣韻酣暢,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一百多年後即1642年,李自成率起義軍十萬來打承天府,首攻顯陵衛,明將宋一鶴、錢中選會同援軍兩萬餘人殊死抵抗,使起義軍蒙受重大損失,八大將之一的袁宗第險些命喪此地。李自成大怒,下令火燒陵園。明軍既要救火,又要應戰,首尾難顧,結果顯陵被燒得面目皆非,最後失守。李自成攻下顯陵後,為破明朝 「帝氣」,下令數百人掘陵尋棺以斷「龍脈」,竟一無所獲。幾個月後,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在北京煤山自縊身亡,經歷了二百六十七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這是不是跟顯陵的 「帝氣 」破了有關,那就誰也不知道了。
修建顯陵共牽動全國五十多個州、府、縣,動用勞力約四萬人,死亡民工三千餘人,耗費白銀六十萬兩,受到懲治的府縣官員二十多個。民間傳說:顯陵建成時,陵園內雕欄玉砌,琉璃瓊花五光十色,雲龍丹墀,金碧輝煌目不暇接,這一切無不展示著當時的建築藝術風采。建築家說它遠看像個精緻的工藝品,近看像一座皇宮;軍事家們說,裡面透露出一股殺氣;星相家說,裡面藏有無限玄機。
民間還傳說,為了保守顯陵內的秘密,八百民工和官軍在顯陵竣工時被外面的人堵住出口成了殉葬品。僅有一個建築設計師預知了這種結局,暗中挖了一條秘密小道,這才死裡逃生。
顯陵不但外表威赫,裡面還陪葬了難以勝數的金銀財寶、珍珠瑪瑙。近五百年來,顯陵數十次被各種起義軍、官軍、土匪和不法之徒掘墓盜寶,皆因結構複雜、情況不明而失敗。後來有人推測,「恭穆獻皇帝 」是不是葬在顯陵墓下,這尚是一個不解之謎,說不定這裡僅僅是一個衣冠塚也未可知。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人們信仰自由,顯陵成了旅遊區。每逢農曆三月三、九月九,國內外善男信女紛至沓來,日游量達二十萬人次以上。1996年,鍾祥市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顯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顯陵墓下的秘密總有一天會大白於天下的。
卻說顯陵竣工,嚴嵩就要回京城了,他的心裡很不平靜。他站在純德山上,眺望著顯陵,心裡默默地說:顯陵,你是我嚴嵩的一件傳世之作,也包含了我嚴嵩四年來的所有酸甜苦辣。承天府的山山水水呀,從此你的懷抱裡又多了一顆璀璨的明珠。恭穆獻皇帝呀,我嚴嵩對得起你了,此一別不知何時再能回來看看,但願你和你的兒子也能對得起我嚴嵩,讓我一生平安,高官厚祿!
承天知府見嚴嵩站在那裡久久不說一句話,便招呼道:「嚴大人,嚴大人!」
嚴嵩回過神來:「哦,顯陵修得很好,知府大人功不可沒。」
承天知府:「哪裡哪裡,這都是嚴大人的功勞,下官豈敢居功,豈敢居功。」
嚴嵩:「知府大人,請找一個優秀的畫師,畫一幅顯陵全景圖,本官要帶回京城交旨。」
承天知府討好地說:「欽差大人放心,下官早就著手準備了。不出半個月,顯陵全景圖準能畫好。」
嚴嵩:「好,知府大人真是想得周到啊。」
顯陵歷時四年終於竣工了,在這四年裡,嚴嵩為了討好蔣太后和嘉靖皇帝,為承天府人民確實做了不少好事。他在離開承天府的這一天,不但承天府的官員熱烈相送,就是老百姓很多也自動走上街道相送。嚴嵩面對歡送的人們,特別是那些自發上街歡送的老百姓,他流下了一串激動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