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南陵的第二日中午,釋地藏背著憐生、領著善聽行至青陽鎮內,遙見西南方向一列大山聳入雲霄,宛若翠屏橫空,連綿不絕。經打聽,名為九子山[39]。於是,他們連午飯都沒有乞討,直奔九子山而去。他連續跋涉了三四個時辰,到天黑時走到了九子山北麓松陽裡的老田吳村。在這整整一天裡,中午的時候他將僅有的一塊乾糧給了小憐生,而他則粒米未進。因而,他在村頭的水井旁停下歇腳時,腹中飢火燃燒,臉色泛青,渾身乏力,噁心乾嘔,已是不能動彈了——
長期的艱苦跋涉,近來又拖著一個孩子,不但早已經拖垮了他的身體,而且幾乎消耗盡了他的心力。而今驟然間接近了自己的理想之地,所以精神一放鬆,身體也就徹底垮了下來。
幼小的憐生自然不知道師父的狀況,但那條跟隨了釋地藏多年的老狗善聽頗通人性,撒腿向村中跑去。它來到村裡最高大顯赫的一座門樓前,一邊抓門,一邊汪汪叫了幾聲。
這九子山北麓的老田吳村,是江南有名的千年古村。西漢時期吳氏始祖吳棟材棄官隱居於九子山下,世代繁衍生息成為一大望族,俗稱“老田吳家”。而白犬善聽所找的這戶人家,主人名叫吳用之,是吳家的族長,也是村裡最富裕的大戶人家。他平時樂善好施,聽到門口有動靜,以為是有討飯的乞丐上門,就走出來查看。可是,門口除了一隻毛色灰撲撲的大白狗,並無一人。那狗看見他,人立起來,兩隻前爪合在一起,衝他拜了拜,調頭向村外跑去。吳用之雖然覺得蹊蹺,但沒在意,轉身回到家裡。然而,就在他剛要關門的時候,那只白犬又轉了回來,再次前爪合十,向他拜個不停。
吳用之心中一動,感到這只白犬彷彿要帶自己去什麼地方,而那個地方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他決定隨它去看個究竟。
吳用之跟著白犬小跑著來到村口,在水井旁發現了昏昏欲睡的釋地藏和一個小娃娃。他趕緊把釋地藏攙扶起來,領著小娃,連扶帶扛地把釋地藏送到了附近的吳家祠堂。然後自己趕回家,拿來齋飯素菜,供一老一幼充飢。
人是鐵,飯是鋼。吃飽喝足之後,釋地藏恢復了一些精神。他雙手合十,對吳用之說:“阿彌陀佛,素昧平生,施主慈悲相救,貧僧真是感激不盡。”
吳用之連忙回答:“法師,您太見外了,我也信佛,咱們是一家人。再說,您的白犬乖巧精靈,頗通人性,是它領著我找到您的。”
釋地藏愛撫著善聽說:“它是我從新羅帶來的,已經跟隨我很多年了。這些年來,不知遭遇了多少危險,不管是遇見劫道的土匪,或者碰到兇猛的野獸,都是它衝在前面,幫我應對化解。”
“真乃神犬啊!”吳用之由衷地讚歎道。他接著又說:“您是從新羅航海來的高僧?村夫能與您結緣,真是三生有幸。敢問大和尚,您這是要到哪裡去?”
釋地藏道:“貧僧不遠萬里,就是要到貴地的九子山修行。吳施主,前面的路途還有多遠?”
吳用之十分興奮地說道:“不遠,不遠,再走十五里就到了!大和尚能在九子山修行,是我們這一帶百姓的福氣。”
釋地藏問道:“不知九子山的情況如何?”
吳用之詳細介紹說:“九子山方圓上百里,有九座主要山峰巍然聳立。其中一座山,峰上又有尖峰,其數也是九,如同小兒環列向背,聚在一起戲耍玩鬧,故名九子峰,又稱九子巖。全山也就因此稱為九子山。九子山大部分的山場、土地、叢林,都歸閔家所有。不過,閔家也是大善之家。您入山修行,他們家也一定會非常歡迎。”
“那就好,那就好。”
吳用之看了看他病懨懨的身體,說道:“大和尚眼下身心疲憊,弱不禁風。加之初來乍到,水土不服,如果強行住山,恐怕難以承受。您若不嫌棄,最好在這吳家祠堂休養幾日,等恢復了元氣再入山也不晚。”
釋地藏聽他說得很有道理,點點頭:“那就打擾吳老居士了。”
第二天一大早,吳用之送來了一種他從未吃過的米飯——黃精米飯。吳用之指著漆黑油亮的黃精給他介紹說:“這黃精是九子山的特產,九蒸九曬之後,吃了強壯體魄,益壽延年。”
釋地藏自然是感激不盡:“有勞吳居士。貧僧一定將修行的功德回向給你,請佛菩薩保佑你全家福壽安康。”
從此,吳用之每天給他送兩次吃喝,並變著花樣讓他補充營養。休息了幾天,再加上吳用之的細心照料,釋地藏恢復得很快。
此後,吳用之經常專程入山,給釋地藏送米送菜,供養各種所需。釋地藏曾經專門為此寫了一首《酬惠米》的偈子。
再後來,吳家後人為了紀念祖先與釋地藏的這一段交往,於宋代在村口修建了一座“九華行祠”。大殿前的石碑上,鐫刻著釋地藏的那首偈子:
棄卻金鑾納布衣,浮海修行到華西。
原身自是酋王子,慕道相逢吳用之。
未敢叩門求他語,昨叨送米續晨炊。
而今饗食黃精飯,腹飽忘思前日饑。
九子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境內,北帶長江,南鄰黃山,億萬斯年,元氣凝結,形成九十九座山峰,而以天台、蓮花、天柱、十王等九座高峰最為著名。天台峰雖略低於十王峰,卻以雄渾壯麗見長,所以乃九子山主峰,俗稱天台正頂。如果用一個字來充當九子山之魂,那就是“翠”!朝朝暮暮,峰頂雲霧繚繞,青山隱隱,蒼翠欲滴;碧樹凝煙,綠草蔥蘢,可謂:
“雲氣沾衣濕,風光著樹濃。玲瓏三襲幻,空翠滴芙蓉。”
九子山之所以流碧積翠,源自靈動的溪水與無處不有的甘泉。龍溪、縹溪、舒溪、雙溪、瀾溪五溪之水於六泉口處匯合成為一溪,其水流至梅根,然後匯入長江。因而,五溪實為九子山的門戶。傳說五溪是五條龍蜿蜒而過所留下的痕跡。站在五溪交匯處仰望,秀峰疊翠,煙霧縹緲,遠山近樹,流水行雲。五條銀龍從九華群峰之中奔騰而下,輾轉騰挪,時隱時現,噴雲吐霧,淌漾有聲,恰似長蛟鬧海,神龍耕雲——五溪山色,美不勝收。
釋地藏告別吳用之,離開老田吳村,第二天就上了九子山。他跨峰越壑,遍閱各處,終於在深山之中找到了一塊面陽的平谷。其東邊,有崖橫截如屏,名曰“東崖”。崖上有一個巖洞,深廣如屋。於是,釋地藏與小憐生、善聽最初就棲息於巖洞內。
這一年是為天寶元年(公元7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