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熱河抗戰(1)

五熱河抗戰

一九二九年春,我到十六旅任中校參謀處長。旅部駐在新立屯,後移駐黑山縣。旅長繆流,副旅長杜國恩,參謀長邢培樸,副官長朱逢源。

一九三○年冬,十六旅入關,先在楊柳青駐防約一年,一九三一年夏移駐北平南苑。這時,參謀長改由鄧玉琢擔任,我仍任參謀處長。就在這一年,發生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東北軍撤到關裡,背井離鄉,家破人亡。日寇逐步佔領了東北三省。民族危亡迫在眉睫,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日益高漲。當時,蔣介石對東北軍減發軍餉,他的嫡系軍隊發百分之百,對我們先是二八,而後三七,待遇很不平等。我們受打擊,遭歧視,又受“亡省奴”之辱,全軍將士對蔣介石極為不滿。加上共產黨關於抗日主張的影響,以及東北抗日將領馬占山、李杜等帶領義勇軍英勇抗戰的推動,特別是江橋一戰,消滅日軍一個聯隊,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對東北軍有很大震動。因此,有志之士強烈要求抗日,打回東北老家去。

“九一八”事變後,華北的局面有了變動,於學忠代王樹常為河北省主席,宋哲元代劉一飛為察哈爾省主席。於學忠和宋哲元都是山東人。於學忠在河北,態度強硬,日本人不敢輕舉妄動。宋哲元是東北軍名將,頗具深心,察哈爾省與日軍一時尚無正面衝突。形勢嚴重的是熱河省。日本人已將東北三省,強行分為南滿北滿,同時又以東北四省的口號,將熱河包括進去,並且擴展偽滿洲國外圍,隨時可沿錦州、朝陽一線,從錦州進犯朝陽,深入熱河腹心。如果熱河失守,北平以及整個華北的形勢就將變得異常嚴重。因此,要保衛北平,保衛華北,就必須堅守熱河。當時熱河省主席是湯玉麟,他在熱河普遍種罌粟花,公開販賣大煙土,張學良幾次想更換他,只是沒有適當機會,又恐生硬更換,使之倒戈,甚而投降日本。宋哲元主政察哈爾,過一段時間,當可取代熱河。

張學良對“九一八”後的形勢,看得比較清楚,他屢次電催南京,調動勁旅,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全力抵抗,再也不能拖延遲疑,誤國誤民。但在南京方面,雖然也喊抗日,也知道時局的嚴重,卻只是發些空論,實際上並未發過一兵,也未撥過軍餉。蔣介石曾有密電,說是局部戰事,不可把平津陷入漩渦。當時,北平、天津都在東北軍軍事範圍以內。蔣介石甚至在手令中說:“中國的武裝不行,越打失地越多。”一九三三年初山海關失守,日軍開始進攻熱河。二月間,蔣介石也只是讓宋子文北來一看,掩人耳目。時值塞上嚴寒,下了很厚的雪。張學良特為宋子文製作了皮大衣皮帽子,並親自陪同他到熱河承德,察看形勢。同去的有杜重遠、王卓然,以及很多抗日人士。在承德與湯玉麟談到作戰問題,宋子文拍著胸膛,說軍費包在他的身上。然而當他回到南京,軍費一事則杳無消息。此時,日軍已在熱河發動大規模的攻勢,飛機、坦克,上下齊攻。日軍尚未到承德,湯玉麟就不戰而退,潰不成軍。張學良只好派劉一飛到古北口堵擊,形勢極為緊張。萬福麟部,紛紛從葉柏壽、平泉一帶向長城喜峰口後撤。繼之喜峰口失守,又被宋哲元的大刀隊奮戰奪回。

《呂正操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