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失誤即為成功

  這期間,我通過研究和老師的對局並不斷反推對局,得出了 這樣的結論:“圍棋競技的勝利屬於少失誤的一方。”

  

  這便是我盡量迴避對殺的本質原因。迴避對殺並不是因為害 怕對殺,而是害怕對殺過程中的諸多變化會導致不能預見的失誤。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 者也。”《孫子兵法》如是說。意思是:通過戰爭,百戰百勝讓敵 人屈服,並不是最好的方法。不進行戰爭便使敵人屈服才是上策。

  

  通常,在一決勝負的時候,人們總會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 盡可能地小心翼翼。需要前進的時候要考慮周到,動作細緻綿密;需要靜止不動的時候要謹慎地等待。一旦前進就不能失敗, 因而不動時不能顯露絲毫的蛛絲馬跡,要慢慢地牽制對手。

  

  從圍棋入門開始,通過不斷學習,我在有意無意當中樹立了 穩固的價值觀,那就是“厚實”。

  

  圍棋評論家評價我的策略是“不斷擴大起火面積”。一開始 的時候我並沒有以此為明確的出發點,而且也不具備這樣條理清 晰的理論。但事實上我是憑感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我意識到 並確實是沿著這條路走的。我所追求的“厚實”是足以抵擋攻擊 的堅固,同時它又包含了明確的“實地”的概念。

  

  後來隨著“厚實”成了我的代名詞,我時常被問道:“厚實” 和“實地”您更偏好哪一個?我認為“厚實”的最終目的就是 為了得到“實地”,因而兩者說到底是一樣的。從這個角度來看, 我其實是喜歡“實地”的。

  

  許多前輩棋手們這樣評價我:“剛入棋壇的時候李昌鎬的棋 很弱。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足以引起人們注意,非常平凡。” 但是,僅僅一年之後,像這樣的看法都轉變了。職業棋手都是靠 成績來說話的,而當時的我取得了頗受矚目的成績。

  

  關於我的圍棋,人們的評價有一個共同點:老棋;不像是孩 子下的棋;給人一種歷經人生滄桑的老者的感覺。

  

  每次對弈結束我都會得到一個新的別名。比如“石佛”、“姜 太公”、“撲克臉”……而我也不滿足於打入決賽,1987年,我以 四段以下勝局第二名〈44勝1敗〕、年終勝率第一名(80%)的成績提交了年終成績單。

《不得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