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皇盛世

公元581年,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的禪讓,登基為帝,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楊堅就是隋文帝。

就在楊堅登基後不久,突厥人便以北周兄弟之邦自居,打著為北週報仇的旗號,攻入長城,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實,突厥人是因為漠北草原遭遇災荒,無法生存下去才到中原來搶東西的。在隋朝建立之前,北週一直與突厥交好,每年都會向突厥納貢。楊堅建立隋朝後,既不向突厥進貢,也沒有為處於困境中的突厥提供援助,這使得突厥的沙缽略可汗非常生氣,所以才命令突厥騎兵進入關內燒殺搶掠。

楊堅接到消息後,立即調兵遣將,抵禦突厥騎兵的騷擾。但是,隋軍與突厥騎兵交戰多次,勝少負多。楊堅正打算要吞併陳朝,如果不能徹底地征服突厥,那麼他吞併陳朝的大計必然受到影響。

就在楊堅為此煩惱的時候,北周將領長孫晟出現了。長孫晟曾送過北周的公主去突厥和親,在突厥人的領地裡生活過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裡,他結識了很多突厥貴族,突厥的沙缽略可汗有一個德高望眾,非常有心計的弟弟,名叫處羅侯。沙缽略可汗妒賢嫉能,總是擔心他的弟弟會對他造成威脅。處羅侯知道這件事後,便來找長孫晟幫忙。他希望借助隋朝的力量,幫助他對付他的哥哥。長孫晟見到楊堅後,提出了利用突厥各部落之間的矛盾,扶持勢力小的部落,以此抵制強大部落的策略。楊堅覺得這個方法可行,便決定按照長孫晟的方法來對付突厥。

此後,楊堅派使者前往西域,與那裡的突厥達頭可汗結交。為了離間突厥各部落之間的關係,楊堅還故意賞賜給達頭可汗狼頭纛和其他財物。沙缽略可汗知道這件事後,果真對達頭可汗產生了猜疑。楊堅還派長孫晟攜帶著大量金銀珠寶,去結交契丹、奚等部落。長孫晟還去與處羅侯見面,挑撥他與沙缽略可汗的關係,希望他能夠與隋朝站在一邊。

沙缽略可汗被一步步孤立起來。他非常生氣,打算率領大軍教訓一下隋朝。在這個時候,長孫晟卻散佈謠言說,臣服於突厥的鐵勒部落派兵對突厥的牙帳進行了襲擊。沙缽略可汗對此深信不疑,很快就率領大軍返回了漠北。

公元583年,楊堅看到時機已經成熟,便下達了向突厥反擊的命令。隋朝數萬大軍兵分八路,向漠北挺進。雙方主力部隊在白道川(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西北)相遇。沙缽略可汗佔據著地利優勢。他認為隋軍的戰鬥力薄弱,根本就不敢向突厥大軍發動進攻。可是,隋軍很快就讓他為輕敵付出了代價。隋軍主力向突厥的軍營發動猛烈的攻擊,打得突厥軍隊潰不成軍。此後,隋軍乘勝追擊,將突厥各部可汗一一擊敗,取得了對突厥戰爭的重大勝利。突厥各部逐漸衰落下去,再也無法對隋朝構成威脅了。

此後,楊堅又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變,使得隋朝的國力不斷提升。

隋朝建立後,楊堅就發現,地方官制存在著編製混亂,官員隊伍臃腫的弊端。當時有些地方的居民只有幾百戶,竟然歸兩個郡管轄;有些地方不足百里,卻設置了好幾個縣;有些縣竟然只有三四戶百姓。很多年輕人進入官場之後,面對著名目繁多的行政區劃和官職名稱,竟然不知所措,往往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夠熟悉。

面對著如此混亂的局面,楊堅並沒有退縮。他制定了「存要去閒,並小為大」的原則,開始大規模地整頓地方官制。

首先,楊堅取消了郡制,將前朝沿用已久的州、郡、縣三級制度改變為州、縣二級制度,縣直接歸州管轄。後來,楊堅又把州改為郡,形成郡、縣二級制度。

其次,楊堅又創製了很多制度來防止地方官員勢力過大,貪贓枉法等問題出現。比如規定地方官員的任期為三年,三年之後必須離任;規定官員要「異地為官」,不能在自己家鄉所在的州縣做官;禁止官員在地方兩次擔任相同的職務,等等。

第三,將漢代以來形成的地方官員自主選擇用手下的制度廢除。在隋朝之前,地方官員有自主設置官吏的權利,如此一來,那些地方官員很容易形成主僕關係,地方割據勢力便會出現,不利於朝廷的統治。楊堅將這一制度廢除,並讓吏部掌管地方官員任命和考核的權力,各級地方官員便只能聽命於中央了。

第四,楊堅還規定地方的太守或者副手每年年底都要進京述職,從而加強了對地方官員的控制。

除了改革地方官制,楊堅還在中央確立了三省六部制,使得皇權得到加強。

經過楊堅的努力,隋朝在建立後的二十年裡,出現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局面。這種局面被稱作「開皇盛世」。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