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

後周世宗柴榮病逝之後,他的兒子柴宗訓即位為恭帝。當時,柴宗訓才七歲,朝中大事全由符太后和宰相范質做主。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曾被柴榮打得潰不成軍的北漢和遼國再度起兵攻打後周。符太后心急如焚,偏又無計可施,只能向宰相范質求助。范質認為,要拯救後周於水火,只能寄希望於禁軍統帥趙匡胤。

趙匡胤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他的父親本是李存勖麾下的一員猛將,在與朱溫率領的後梁軍隊作戰的過程中屢立戰功,深受李存勖賞識。後來,李存勖在兵變之中慘死,趙匡胤的父親隨即失勢,開始四處流浪,賣藝為生。趙匡胤跟隨父親流落民間,吃盡了苦頭。

成年之後的趙匡胤身強體健,又學會了一些武藝,便跑去從軍。他一開始效力於後漢大將郭威麾下,郭威十分器重他。在郭威建立後周,稱帝以後,趙匡胤也得以加官進爵。等到柴榮即位,趙匡胤更成為皇帝親軍的最高將領。

作為一名武將,趙匡胤卻非常喜歡讀書。他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充實和提升自己,等到後來時機到來時,才能把握住機會,登上帝位,進而統一全國。

柴榮在位期間,曾有人向他檢舉趙匡胤,說趙匡胤搜刮來的財寶要用幾輛大車來運送。柴榮派人前去搜查,卻只在車裡發現了大量的書籍。後來,趙匡胤建立北宋,做了皇帝,尤其喜歡重用文人。不僅如此,他還鼓勵將領和大臣們都要多讀書。

趙匡胤不僅兼具文才武略,還非常有野心。後周世宗柴榮死後,原本繁榮穩定的後周開始出現動盪,時任禁軍統帥的趙匡胤便和弟弟趙匡義,聯合禁軍將領石守信等人開始謀劃造反。

趙匡胤的野心是范質沒有想到的,當范質來請求他出兵迎戰北漢和遼國的軍隊時,遭到了他的拒絕。趙匡胤的理由是自己統領的兵太少,然而,軍情緊急,拖延不得,范質無可奈何地將後周的最高軍權都交給了他。如此一來,趙匡胤便掌控了全國的軍隊。

正月初三,趙匡胤率軍從開封出發,晚上,軍隊就在陳橋驛安營紮寨。趙匡胤早將一切都安排好了,這晚便假裝不勝酒力醉倒了。隨後,在軍隊之中就有這樣一種言論傳播開來:當今皇帝年紀還小,無法親政,將士們在陣前奮不顧身地殺敵,功勞又有誰能知道?既然這樣,不如在出征之前,先擁立大將趙匡胤做我們的新皇帝,等到我們上陣殺敵時就更有動力了。

傳播這種言論的自然都是趙匡胤的心腹。沒過多久,全軍上下蠢蠢欲動,兵變蓄勢待發。趙匡義和心腹趙普看準時機,就慫恿大家將一件黃袍披在了趙匡胤身上。接下來,將士們全都跪在了趙匡胤腳下,衝他高呼“萬歲”,聲音甚至傳到了幾里開外的地方。趙匡胤裝模作樣,表示難以接受,推辭一番過後,最終只好“勉為其難”地做了這個皇帝。不過,趙匡胤有個條件,將士們既然執意要擁立他做皇帝,那麼就必須聽從他的一切命令。將士們表示一定會對他言聽計從。於是,趙匡胤又率領軍隊返回了開封。

開封的守城將領石守信等人都是趙匡胤的同夥,等趙匡胤率軍來到開封城門下時,他們馬上便將城門打開了。很快,整個開封城都被趙匡胤的軍隊佔領。朝中的文武百官明白後周大勢已去,遂宣佈柴宗訓將帝位禪讓給趙匡胤。後周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落入了趙匡胤手中,陳橋兵變也以趙匡胤的勝利而告終。

即位以後,趙匡胤改國號為宋,歷史上習慣於將趙匡胤建立的宋朝政權稱為北宋。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