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之戰

  1161年,金廢帝完顏亮大舉進攻南宋。金軍行至安徽採石磯時,與文臣虞允文率領的南宋軍民正面交鋒。此前一直咄咄逼人的金軍卻在這場交戰中大敗而歸,完顏亮想消滅南宋的計劃也宣告破滅。此次戰役在宋金戰爭史上意義重大,被稱為“採石之戰”。

“紹興和議”簽訂後,宋金兩國便進入了長期的對峙狀態。然而,貪得無厭的完顏亮並不滿足於南宋向金國稱臣、割地、賠款,他想徹底消滅南宋政權,然後將富庶的江南地區據為己有。即位十二年後,完顏亮開始蠢蠢欲動。他派出使臣到南宋,要求南宋政府將淮漢流域割讓給金國,並對高宗惡言相向,極盡挑釁之能事。

此事再度引發了南宋朝中的抗戰派和投降派的爭論,投降派主張對金國妥協退讓,以宰相陳康伯為首的抗戰派則堅持主張抗金。最後抗戰派的呼聲壓過了投降派,膽小怕事的高宗也不能倒行逆施,便下令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1161年九月,完顏亮親自率領六十萬大軍南下進攻。在強大的金軍面前,宋軍簡直不堪一擊。金軍長驅直入,很快就抵達了長江北岸,逼近南宋的都城臨安。

南宋朝堂一片混亂,高宗想要逃跑,卻被陳康伯等人勸阻。與此同時,金國境內發生了兵變,完顏雍被擁立為帝。消息傳來,完顏亮大怒,不過,他並沒有馬上班師回國平定叛亂,而是繼續對南宋發起猛攻。在抵達安徽採石之後,完顏亮便預備從這裡渡過長江,一舉消滅南宋。

當時宋軍的主帥李顯忠尚未抵達採石,宋軍群龍無首,軍心渙散。文臣虞允文為了能讓宋軍將士重新振作起來,便對他們說:“眼下長江還控制在我們手中,要知道長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金軍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難順利渡江。只要我們死守長江不放,就一定會迎來新的轉機。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為了保家衛國,就算要我們付出性命又有何妨?但若是金軍渡過了長江,國家都滅亡了,我們這些人如何還能繼續活下去?

”將士們聽到這番話,馬上便振作起來了。虞允文乘機將長江沿岸的宋軍全都聚集起來,最後總共得了一萬八千名宋軍,在採石磯和十五萬金軍正面交鋒。虞允文是個文臣而非武將,指揮戰爭對他而言還是頭一回,但他並沒有因此膽怯。宋軍將士在他的指揮領導下,最終成功戰勝了人數遠勝過己方的金軍。

兵敗之後,完顏亮匆匆撤兵,朝揚州的方向逃亡,虞允文乘勝追擊。沒過多久,完顏亮就在瓜洲被自己的部下所殺。趁著這個機會,宋軍將被金軍佔領的淮河流域收復。失去首領的金軍不再戀戰,匆忙撤回了金國。

“採石之戰”保全了南宋政權,使江南百姓免遭金兵鐵蹄踐踏。作為這場戰役的指揮者,虞允文自然功不可沒。金軍北撤後,南宋軍民皆對虞允文交口稱讚。直到今天,虞允文的英雄事跡依然廣為流傳。“採石之戰”結束後,虞允文與南宋大將吳璘率軍北伐,收復陝西六郡,並想進一步收復整個中原地區。然而,當時在位的孝宗因為聽信了小人的讒言,命令虞允文撤兵,讓此次北伐最終不了了之。

後來,孝宗再次下令讓虞允文率軍討伐金國,虞允文卻偏巧在這時因病去世了。虞允文死後,孝宗再也無心興兵討伐金國。

時任金國皇帝的金世宗完顏雍因為治國有道,被尊稱為“小堯舜”。在他的統領下,金軍的實力相較以前更為強大。孝宗放棄北伐,一方面是因為虞允文的死感到心灰意冷,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當時南宋的實力確實不足以抵擋金國。孝宗在位期間,勤政廉明,將南宋的國力推向了頂峰,可惜他生不逢時,恰好遇上了金世宗。“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劇在孝宗身上重演,不過後人並沒有因此否認孝宗的功勞,後世公認的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正是孝宗。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