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載:「當帝堯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後來黃河氾濫,洪水滔天,四岳推舉鯀治水。鯀為人剛毅有膽量,但不知水性,他採用壅塞的辦法,哪裡出水堵哪裡,致使洪水四溢橫流,這樣過了九年水害不但絲毫沒減,災難反而更加深重,舜就在羽山將鯀處死了。聽族人說鯀的兒子寬仁有德善於治水,舜回朝向帝堯推薦他,帝賜名為「禹」,讓他繼父之職。
塗山氏有一名女子叫僑,賢淑而有才德,舜將她迎娶為禹的正室。新婚第四天禹就接到了任命,於是告別妻子,與佐臣益、稷一起踏上了治水的杳杳路途。後來僑生下兒子啟,啟自幼不謀父面,在家呱呱而泣,但禹因為父親治水無功而受誅感到傷心,又為天下人民廣遭水害而憂患,所以三過家門而不入。
禹薄衣粗食隨處而居,與災民同甘共苦。他覺得水流歸海乃其本性,所以他下令將壅塞之土全部挖去,逢山開石打通水道,築堤導流以瀉其勢,四溢暴漲的洪水慢慢退下,順堤岸東流。受災之處水多地濕,人民缺衣少食,禹就叫益教人民種植耐澇的水稻,讓稷將難得的食物分給人民,還教人民鑿井取水而飲。洪水退去後露出肥沃的土地,人民辛勤耕種,漸漸地又迎來了五穀豐熟,禹根據各地物產與便利的條件定下貢賦之物,人民都仰禹活命之恩。
帝堯增五弦瑤琴為七弦,以合君臣之德。當帝堯彈起瑤琴時,群臣歡愉,獨缺禹。聽探望之人回來說禹因為長年累月泡在水中,小腿上的毛和腳趾甲蓋都脫落了,帝堯無限感慨,就命契帶去一張瑤琴和一把寶劍賜給他。大禹治水的精神不光感動了萬國君民,也感動了天神:南極應龍以尾劃地導三江之水出祁山;西王母的女兒召來六丁神人,化作九頭黃牛,崩崖裂嶺,開長江三峽七百餘里,至今黃牛峽壁上猶有遺影不滅;古神水精子送來定海神針,能隨意無限長短,以助測量山川湖海之深淺(禹功成後將此物投入東海尾閭穴,後被孫悟空所起用,即是「如意金箍棒」也,《山海經》及《神仙傳》中皆有記載)。世人呼為「神禹」。
禹身高九尺,為人聰敏機智,吃苦耐勞;又遵守道德,仁愛可親,言語可信。他勤勤懇懇,莊重嚴肅,堪稱是百官的典範。
禹在接受了舜帝的任命後,與益、後稷一起開始治理九州土地。當時的洪災十分嚴重,分佈很廣,那時的人們大約是湖居的。
禹首先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地貌。他不辭勞苦,穿山越嶺,樹立木樁作為標誌,以測定高山大川的狀貌。他常常左手拿著准和繩,右手拿著規和矩,身上還裝載著測四時定方向的儀器。他逐步地開發九州土地,疏導九條河道,修治九個大湖。自己節衣縮食,住在簡陋的地方,把所有的資源都用來治理河川。他治河的十三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在考察、治河的同時,他還分發稻種給民眾,教他們種植在低窪潮濕的土地上。糧食缺乏時,把一些地區的餘糧調濟給缺糧地區,使各諸侯國的人都有糧食吃。
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黃河、淮水;南至荊州,治理了長江、漢水;西至敦煌,治理了黑水、渭水;東至揚州,治理了松江、錢塘江、浦陽江。禹主要採用疏導的方法治理河流,共疏導了九條大河,還在一些地區修築了堤防。上述地區的河流被疏通後,人們安居樂業,在周圍肥沃的土地種植了各種農作物,心悅誠服的向天子進奉當地特產。禹還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在治水的過程中,平定了南方九黎三苗的侵擾。從此,黎、苗不敢再侵犯,長江中游處於安定時期。
經過禹十三年的努力,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海之內都可以居住了。其它部族的首領也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禹制定了貢賦的制度,還在華夏境內九州之中分封諸侯,賜給土地,賜給姓氏,要求他們:「要恭敬的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違背天子的各種措施。」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業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稱。
禹帝舉用皋陶為帝位繼承人,但是皋陶沒有繼任就死了。禹把帝位傳給益。禹帝死後,益服喪三年後,把帝位讓給禹的兒子啟,自己躲避到箕山之南。終究還是禹的兒子啟繼承了天子之位。王位的繼承法由此改為父子或兄弟相傳,實行世襲制度,從此,真正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王位由「父子相傳」的先河。 開始了「家天下」時代。
此後的歷代王朝,基本上延續了這一繼承法則。啟繼位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夏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原始的、鬆散的部族社會結束,夏朝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自禹至履癸(桀),共十四世、十七王,夏朝前後經過了四百多年。
中國的別稱「華夏」,與夏族和夏王朝有著一定的聯繫: 「華」是指禮很盛行,「夏」指國家很大。黃河流域是華夏文化的搖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一直是古代文化的中心。古人把中國稱為「華夏」,其中深藏著為燦爛文化而自豪的情感。古文獻中「夏」有三種主要含義:一是華夏族人。二是華夏族人的文化。三是夏王朝及其前身大禹所封夏國。夏王朝的建設成就,確立了華夏族的中心地位,夏王朝的根基地在豫西地區。此後,任何想要奪取天下者的政治勢力,必須奪取這一核心地區後,才算真正擁有控制天下的實際地位。商、周兩大王朝也不例外,後繼王朝的統治者也毫無例外地承認自己是夏文化的繼承者,是大禹所劃定「九州」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