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夏朝

公元前2033 ── 公元前1562

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洩→不降→扃→廑→孔甲→皋→發→履癸(桀)

啟

禹的兒子啟繼位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啟很賢德,天下人心都向著他。啟繼承了大禹的事業,並以德化來治理天下。夏朝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王」或「後」。 啟登臨帝位,在鈞台大宴各地首領。有扈氏不歸服,拒不出席。啟決定前往征伐。在戰鬥開始之前,啟作了一篇誓辭叫做《甘誓》,並召集來六軍將領進行訓誡。啟向六軍將領們宣言:「有扈氏蔑視仁、義、禮、智、信五常的規範,背離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斷絕他的大命。如今我恭敬的執行上天對他的懲罰。聽從命令的,我將在祖先神靈面前獎賞他;誰不聽從命令,就在社神面前殺掉他,把他們的家屬收為奴婢。」在啟的帶領下,消滅了有扈氏。自此天下都來朝拜。

啟死之後,他的兒子太康繼位。太康整天遊玩打獵,不顧民事,被有窮國君主后羿趕走。人民和權力落后羿手上。太康死後,后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夏王,但實權仍操縱在后羿手中。又立仲康的兒子相繼位。仲康死後,后羿因為荒於遊獵,被臣子寒浞(音濁)所殺,寒浞又殺相自立。當相被殺時,相的王后緡(音民)懷著身孕,逃回自己的娘家有仍(今山東濟零縣),她生下兒子少康。少康長大後,匯聚了夏殘存的勢力,消滅寒浞,光復了夏王朝。歷史上稱為「少康中興」。少康之子杼(音注)在位時,徹底消滅了寒浞的勢力,並征伐東夷,使夏王朝發展到了鼎盛階段。其後的五代六王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以持續地發展。

這時夏王朝的疆域,東至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從傳世文獻看,夏朝的治國體系相當龐大,在繼承五帝時期體制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

夏王朝一直沿用禹在世時對九州的劃分標準和五服貢賦制度的劃分,對地方的管理是以部族首領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夏王的政令,對王朝承擔貢納、朝見、服役和隨從征伐的義務。諸侯之下,有大夫,即各大家族的族長。所以,古人說,夏王有天下,諸侯有國,大夫有家。

此外,夏王朝已經有了初步的「德治寬刑」思想。就是治理國家,要文治與刑罰並用。已經有了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的認識。法律也隨著夏王朝的建立而產生。夏朝的農業生產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產量迅速提高,當時的飲酒風氣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相傳最初的貨幣產生於夏朝,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稱為「三品」。

帝位傳至第十五代,因為夏王孔甲婬亂,夏後氏的威德日漸衰微,引起了諸侯的反叛,夏王朝也逐漸走向衰敗。

桀

孔甲死後,又三傳到夏桀。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修德,奢侈無度。從各地搜尋美女,藏於後宮,日夜與寵妃妹喜及宮女飲酒作樂。他的酒池很大,可以航船,喝醉淹死人的事情時常發生,這些荒唐無稽的事,常使妹喜歡笑不已。民眾的生活則十分困苦,人們每年的收成難得溫飽,遇上天災則妻離子散。夏代臣民指著太陽咒罵夏桀說:你幾時滅亡,我情願與你一起滅亡。

夏王朝有一個大夫叫關龍逢,手捧「皇圖」來見桀。「皇圖」也稱作「黃圖」,是古代王朝繪製有帝王祖先功績的圖,給後代帝王看,從中傚法祖先治理國家。關龍逢捧去的「皇圖」繪有大禹治水等圖像,要桀傚法先王,像始祖大禹一樣節儉愛民,以長久享國;像眼下這樣揮霍無度,任意殺人,亡國的日子就不遠了。桀對這樣的忠言不僅不聽,反而將關龍逢殺害,並警告朝臣們說,今後再像關龍逢這樣來進言,一律殺頭。於是賢臣絕跡,勸諫消失,桀愈加驕橫。

桀又四處用兵,勞民傷財,以致民眾反抗,諸侯叛離。

夏朝末,河水斷流,又發生過兩次大地震。 天災是上天對人不遵循天理的警告與懲罰。

商湯見夏桀暴虐、荒婬無道,引起天下百姓不滿,諸侯也紛紛背叛。夏桀已是人心背向,天地不容。商湯看到伐桀的時機已經成熟,乃以「天命」為號召,要求大家奮力進攻,以執行上天的意志。鳴條之戰,湯在伊尹的輔佐下,率領由70輛戰車和5000名步卒組成的軍隊與夏王朝的軍隊在鳴條相遇,展開了一場大決戰。夏桀全軍崩潰。桀出逃後死於南巢,夏王朝從此滅亡。

《秦前歷史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