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 病榻傷心書密詔 寢宮開嘴犯慈威

話說慈禧太后秘密商議立嗣的事,只等皇帝賓天,便可依計而行。誰知三五天以後同治皇帝的病,危險的時候已過,那痘瘡也慢慢結起痂,神志也清醒了。這時皇帝面前,只有慧妃一人伺候。那宮女們和太監們,都瞞著慈安太后和孝哲皇后,不讓她二人知道。皇帝清醒之後,只向著人索飲食,皇帝一切飲食,都是由慧妃一人調理的。皇帝素來不愛慧妃,雖在神氣清醒之後,也不同慧妃說笑一句。慧妃不在皇帝面前的時候,同治皇帝便招招手,把小太監喚到跟前來,解下自己小衣上的金印,交與小太監,叫他悄悄地到皇后宮中,把皇后請來。這時候正是清早,慧妃回宮梳妝,又到慈禧太后那裡去了。孝哲皇后見小太監將皇帝的金印送來,請皇后立刻到皇帝宮中去,孝哲皇后哪敢怠慢,就急急忙忙地趕過來。這時慧妃正不在皇帝面前,孝哲皇后見了皇帝,病臥在床,骨瘦如柴,十分憔悴,不覺哭起來。皇帝也因許久不和皇后見面,見皇后也十分清瘦,不覺悲從中來,拉著皇后的手,不住地流淚。他二人哭了半天,倒是孝哲皇后,先住了哭,勸皇帝不必悲傷,皇帝才止住眼淚。他二人就談起兩地相思的話,說不盡千愁萬苦。皇帝又說起慧妃如何討厭,如何離間他母子夫妻的壞處。孝哲皇后見皇帝又大發牢騷恐怕傷了皇帝的身體,就有意逗著皇帝開心,對皇帝說道:「臣妾常在東太后那裡聽得陛下幼時的聰明,那時陛下年紀只有八歲,天天在南書房唸書,陛下常不愛讀書,師傅便跪下來哭諫,陛下不聽,師傅對著陛下,痛哭不息,陛下急了,便拿一本論語,翻出君子不器一句,把手掩住那器字下面的兩個口,去叫師傅讀,師傅讀成君子不哭,那師傅也忍不住笑起來了。」

孝哲皇后說到這裡,同治皇帝歎了口氣說道:「咳,這時還說他幹什麼,那都是小時淘氣的事,如今再沒有那種聰明,也沒有那般快樂了。」

說著又掉下眼淚來。孝哲皇后忙拿手巾替皇帝擦眼淚,皇帝見孝哲皇后的臂膀,瘦得同枯柴一樣,便也伸出手來撫摩著,低低地問道:「你真可憐啊,怎麼也瘦到這般的田地呢?你在宮裡冷靜麼,西佛爺待你怎麼樣?」

孝哲皇后一聽提起西太后,那兩掛珠淚,忍不住撲簌簌地落下來,落在皇帝的手背上那皇帝見了,又是一陣傷心,便伸手將皇后的手摟在懷裡。皇后霍地站起身來,說:「臣妾要回宮去了。」

皇帝捨不得她去,只是喚皇后坐下。皇后搖著頭,說道:「怕額娘知道了,要責罰我呢。」

皇帝說道:「你坐下吧,我有話同你說。」

皇后只得坐下,同治皇帝對著皇后又掉下眼淚來,說道:「我的病是眼看不濟事的了,我死之後,可憐你孤苦伶仃,怎樣的過啊。」

說著又哭個不止,皇后再三勸慰,皇帝才止住不哭,又對皇后說道:「我有一道遺詔想把李鴻藻召進宮來,當著你的面寫了。」

皇后說道:「皇帝御體不安,不必勞動,等病好了再寫罷。」

皇帝再三不肯,叫不太監傳旨下去,召軍機大臣侍郎李鴻藻進宮。那李鴻藻正在軍機處,還不曾退值,聽得皇帝召他,連忙跟著小太監進去。走到寢宮門外,便站著候旨。小太監替他通報皇帝知道,皇帝命李鴻藻進宮。小太監就掛起簾子,讓李鴻藻進去。李鴻藻一腳踏進房門,見皇后站在皇帝床前,好像在那裡擦眼淚,皇后便要迴避。皇帝卻一手拉住皇后的衣袖,叫她不必避開,這是李師傅,是我的老師,又是先帝的舊臣。你是李先生的門生媳婦,先見過師傅,我還有話要對師傅說,你也可以聽得的,將來你全靠著師傅照應呢。說著又喘咳不止,眼淚直流下來,孝哲皇后走過去拜見李鴻藻,李鴻藻慌得脫下大帽,在地下磕頭。同治皇帝說道:「師傅快些起來,這時候不能再講禮節了。」

一面喚小太監上前,將李鴻藻扶起,小太監扶起了李鴻藻,皇帝又叫小太監端了一張椅子來,喚李鴻藻坐下。李鴻藻叩頭謝坐,皇帝伸出手來,捏住李鴻藻的手,兩眼望著李鴻藻直流眼淚,歇了一刻,才說出一句話道:「朕的病是不能好的了。」

李鴻藻聽了,也忍不住哭起來,那孝哲皇后更哭得同淚人一般。三個人六掛眼淚,哭得甚為淒慘。小太監在門外,偷瞧著,也不知是為了什麼事,皇帝哭著又說道:「朕死之後,既無親生的太子,那西太后又與皇后情性不投,叫朕如何瞑目呢?咳,朕別的沒有什麼不放心,只怕她……」說著又用手指著皇后說道:「孤苦伶仃,要吃虧啊。」

孝哲皇后聽了皇帝的話,更悲痛萬分,越發悲悲切切地哭起來。皇帝又伸出手來,拉住皇后的玉腕說道,「你也不必哭,孔子雲死生有命,現在哭也無益,咱們商量大事要緊。朕若有不測,第一件要事,就是立嗣皇帝。你現在心中愛誰,就立誰為嗣皇帝,快對朕說,朕可以和師傅商量寫遺詔。」

孝哲皇后聽說這話,忙跪下說道「國賴長君,臣妾不願居太后的虛名,誤國家大事,請皇上作主。」

同治帝聽了,微笑點頭對李鴻藻說道:「好一個明理的皇后,朕無憂了。」便和李鴻藻低低地商量了一會,決定立貝勒載澍為嗣皇帝。同治皇帝便叫小太監拿筆墨紙張來,小太監拿過紙墨筆硯,李鴻藻便跪下,爬在御榻之前,皇帝口中說著,李鴻藻寫著,寫了一大篇,那遺詔寫成了。文字很長,上面所說的都是預防西太后的話,十分嚴厲,皇帝又細看一遍,說聲很好,便流著眼淚,在遺詔上蓋了金印,交與李鴻藻。李鴻藻一時無處收藏,皇帝叫他藏在大帽子裡,命他退出。又說師傅明天再來,我還要與師傅再見一面呢。說罷,又嗚咽起來。李鴻藻流著眼淚,叩頭退出。正走到宮門外,忽見一群太監宮女從前面走來。李鴻藻留神一看,嚇得魂飛天外。原來是慈禧太后與慧妃來了,慈禧太后見李鴻藻從宮內出來,不覺滿目怒容,喝一聲:「李鴻藻,你進宮來幹什麼?」

李鴻藻大驚,忙跪在地下,脫下大帽子來磕頭,誰知大帽子一脫,那張遺詔便掉下來,落在地上,慈禧太后見了,問是什麼東西,李鴻藻嚇得渾身大戰,不敢回答。慈禧太后喚太監取餅來,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張遺詔,太后看了,氣得滿身索索抖起來,自言自語地說道:「好呀,你們唱的好逍遙津。」

太后氣憤極了,就把那遺詔扯得粉碎,摔在地下,怒目圓睜地瞧著李鴻藻嚇得李鴻藻連連磕頭,如搗蒜一般,頭上磕得鮮血直流,口中不住地哀求道:「臣罪該萬死求老佛爺念先帝之恩,賜臣一個全屍罷。」

那慈禧太后見李鴻藻求得可憐,又因他是先皇的舊臣,不便立刻叫他下不去,隔了一刻,便罵了一聲,「老糊塗的人,快些起去,」

李鴻藻又磕了幾個響頭,謝恩退下。這時小太監在門外偷瞧著,嚇得忙去告訴皇帝與皇后,說老佛爺來了,碰見李師傅,李師傅嚇得脫下大帽子,跪在地下直磕頭呢,不知為了什麼事,老佛爺很氣的。皇帝聽了,嚇得面白如紙,孝哲皇后更慌得手足無措。倒是皇帝有主意,叫皇后藏在屏風後,皇后尚未藏好,慈禧太后已走進來了。慈禧見了同治皇帝,只問了一聲:「你好嗎?」

便一言不發,怒沖沖地坐在椅子上,同治皇帝見太后十分動怒,忙爬在床上磕頭,說道:「額娘,老佛爺,兒子的病只怕不能好了,求額娘恕兒子的罪罷。」

西太后也不回答,忽見屏風後露出一點衣角,就厲聲問道:「屏風裡是誰藏著,快些出來。」

孝哲皇后聽了,嚇得心膽皆裂,想不出去,是不成的,只好硬著頭皮走到屏風外,見了西太后忙跪下磕頭。慈禧太后見了孝哲皇后,一縷無明火,直衝頂門,也顧不得什麼皇后不皇后,臉面不臉面,便上去一把揪住皇后的頭髮,在皇后兩麵粉腮兒上,一連打了十幾個嘴巴,口口聲聲罵道:「好妖狐,你敢是打聽皇帝的病,有點轉機,又來要迷死了他嗎?」

打得那皇后雲鬢蓬鬆,嬌啼宛轉。慈禧太后,還氣憤憤地喝令宮女拿大棍來,急得同治皇帝昏暈過去,那滿屋子的宮女太監,都一齊跪下磕頭,聲聲喊著:「老佛爺。」

孝哲皇后也一面叩頭,一面說道:「老佛爺,姑念我是從大清門進來的,賞我一點面子吧。」

這一句話觸動了慈禧太后的心經,她明知皇后在那裡譏笑她自己不是從大清門進來的,又因清朝的祖訓,皇后從大清門進來的,只能廢黜,不能辱打。這一氣把個慈禧太后氣得發昏,一言不發,摔起袖子,就轉身回宮去了。宮女太監們忙將皇帝喚醒,又將皇后扶起來,皇帝又與皇后痛哭一場。慈安太后得了這消息,也忙趕過來,見慈禧已去,皇帝也醒了,便切切實實地安慰了皇后一番。又勸了皇后幾句,將皇后帶出宮去。皇帝疑惑這一場是非都是慧妃挑撥出來的,更把慧妃恨入切骨。再也不與慧妃說話,連一點好顏色都不給慧妃看。那慈禧太后回到西宮,怒又未息,便請慈安太后,並召集近支親王開會議商量立嗣。卻把慧妃也宣召在內,偏不召孝哲皇后,這就是報復皇后從大清門進來的一句話意思。慈禧見了慈安,便淌著眼淚,先開口說道:「皇上的病,眼瞧著是不成的了,但嗣皇帝尚未定立是國家一件大事,大家想想,是誰立嗣皇帝的好。」

慈安太后一聽,忙道:「國賴長君,古有明訓,在我看傅倫和載澍,年紀都長大了,最好立傅倫,班輩又相合,不然就立載澍。」

慈禧太后聽了,不覺顏色大變,厲聲說道:「你也說立長君,他也說立長君,立了長君,咱們這兩老婆子,還有日子過嗎?」

這句話說出,把個慈安太后嚇得忙閉著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停了一刻,慈禧太后又說道:「俺家溥字輩,沒有一個可以立為嗣皇帝的,依我意見,親王的大兒子載,今年已有四歲了,和皇帝血統很近,我想立他做嗣皇帝,況且親王的福晉,原是我同胞妹子,載就是我的姨侄兒,大家都有一個照應。姊姊的意思怎麼樣呢?」

慈安太后只得答應一聲好。慈禧太后便接著對大家說道:「你們聽見了嗎?東太后的懿旨要立親王奕環的兒子載為嗣皇帝。六爺,你快些擬上諭吧。」

當時恭親王只得領旨,便寫下兩宮皇太后的懿旨,立載為嗣皇帝。慈禧便命各位王大臣,在諭旨上簽了名,才散出宮去。可憐那同治帝病在床中,哪知外間大事。這半日之間,慧妃不在皇帝面前,皇帝暈去三次。都無人知道,也沒有人送湯送藥,那病榜外沉重,到夜半十二時,氣急痰湧,又暈過去了。慧妃忙請御醫來看,已齒關閉緊,不能進藥。延至夜深,就龍馭上賓,魂歸天府去了。慧妃趕緊派太監去請慈禧太后來,慈禧來了,就吩咐太監們替皇帝沐浴穿戴,把屍身陳設在寢宮裡。諸事停妥,才請慈安太后與孝哲皇后來,那孝哲皇后撫屍痛哭,哭得死去活來,幾次三番地要撞死殉君,都虧得慈安太后救住。叫宮女們扶著皇后,宮中一陣慌亂。天色尚未天明,恭親王奉詔入宮,一個太監提著宮燈引路,恭親王推開一重一重的宮門,進到皇帝的寢宮,只見皇帝的屍身,直挺挺地擺在床上,慈禧太后手中拿著一個燭台站在一傍,慈安太后站在孝哲皇后的右邊,孝哲皇后披散了頭髮,跪在地下痛哭不休。恭王過去向兩宮皇太后及皇后請安,慈禧太后對恭親王說道:「大事已到如此地步,六爺怎樣辦呢?」

恭王便點頭奏道:「臣是沒有不奉詔的。」

慈禧太后聽了,說道:「六爺肯奉詔,大事就有辦法了。」

當時便命恭親王到親王府,將王之子載抱進宮來。這裡慈禧太后又忙傳旨召親王孚郡王惠郡王和幾位親信的大臣進宮。親王先進宮來,跪見兩位皇太后之後,又見過皇后,才跪在同治皇帝御榻之前,見同治皇帝的屍身,骨瘦如柴,頭頂上頭髮都禿完了,不覺傷心,也伏地痛哭。王正哭之際,那恭王已將載抱到,慈禧太后接過來,抱在懷中,見載睡在小被褥裡,便不去驚動他。等到天色大明才發出上諭大略說道:「皇帝龍馭上賓,未有儲貳,不得已以親王奕護之子載,承繼文宗。入承大統,俟生有皇子,再承繼大行皇為嗣。」

等語,此乃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之事也。正是:母子異心傳衣詔君臣同德防雌威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皇清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