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光緒皇帝向太后告辭出來,便往保和殿受賀。然後各親王大臣們都到寧壽宮叩賀皇太后。太后受賀已畢,命眾人進去,太后又邀著幾個福晉打起牌來。這寧壽宮中,自正月初一日,至初六日為止,每天除吃喝玩樂以外,就是賭錢。正月初七日閩浙總督進獻了一副麻雀牌,是牙面金底,細刻成功的,非常精緻。皇帝帶著進宮,面呈太后。並將奏片呈上,那附片上是說明打麻雀牌的方法,並且說這麻雀牌,是浙江寧波新出的玩藝,太后大喜。看完了附片,已知道打這麻雀牌的方法了。即命皇帝賞閩浙總督雙眼花翎。皇帝遵旨退下,太后便與福晉們打起麻雀牌來,眾人總想法子叫太后贏錢,博得太后歡喜。
直到正月初十日,太后駐蹕三海。到了十五日元宵節,各府福晉格格們又到瀛秀園中請安。太后於是日在三海大放花盒凡屬三品以上,王公文武百官,都准其赴三海觀看花盒。一律吉服,由福華門進,都到太后面前,進奉禮物,叩頭賀喜,太后大悅。到了晚膳以後,太后率領眾人,就在中南海觀看煙火。
這一年的煙火,是由兩廣總督進獻的,比往年又好又多。而且有西洋的藝術在內太監們督促著工匠,將花盒架子搭好,搭在海的中間,先放一掛長鞭,約有一百萬頭,然後放起各種花炮,煙火、花盆、葡萄架,各種鳥獸花炮。這些放完,便是束鹿縣進的花炮是用各種花炮起光,紮成果樹木亭台花柵欄,彷彿花園子似的。始而由火燃起,引到花廳草亭子,鉅炮一響,由房頂上落下幾個紙人來,由紙人手中,引出火線,燃首各花各炮,此時最是好看,樹上現出各色燈兒,花盒發現噴花轉花起燈。火樹兒將滅,各色起花,飛滿天空,草亭花廳,亦同時起花,照得全海如同白晝,好像百萬流星,在半空飛舞。
再往海中一看,那水裡的光彩,與天空彼此相照,最是奇觀。這束鹿花盒放完,便是廣東花盒了那廣東花盒,更為奇巧。內中有滑鐵盧大戰,是仿照法王拿破侖大戰的歷史造成的,千軍萬馬,炮火紛飛,真令人看了,可驚可樂。光緒皇帝見了這花盒,想起法王拿破侖來,心中暗道,我也是一個皇帝,拿破侖也是一個皇帝,怎麼我就不如他呢?孟子雲,舜人也,我亦人也,吾何異於是?我必要轟轟烈烈,也做一番大事業總好!因此光緒皇帝變法自強的心,更進一步。花盒放完,太后賞吃元宵,王公大臣們,都要吃兩碗。其中又有件可笑的事,那些蒙古王公,穿著蟒袍貂褂,竟將太后賜的元宵,連湯帶水,望懷裡倒。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愛惜衣服,他說太后賜的元宵吃了一年不病,帶回去與家中分吃,太后聽太監們說起這事,笑不可抑,傳旨另賞各親王大臣們每人十個元宵,帶回府去,元宵吃完,接著又是看燈,那些燈都是內務府預備的,精巧玲瓏、千奇百樣,做工極細,書法尤精,紮成各種飛禽走獸,魚龍嚇蟹等類。飛禽燈繫在樹上,走獸燈放在平地,水族燈列在水上,其餘房屋殿角牆壁各處,滿掛著各種紗燈,又製成兩條龍燈各長十餘丈,由太監們舞著。兩條龍互相戲鬥,鑼鼓喧天,笙歌聒耳,真是銀花火樹,宮廷開不夜之天。玉笛清歌,殿陛奏長春之曲。這時戲台上的戲已經開演,太后坐著看戲,皇后同福晉格格命婦們陪著,太后看到陳德霖演綵樓配,便向大公主說道:「古時的人,以綵球訂婚,實在荒謬,將終身大事,以綵球亂撞,豈不是笑話嗎?」
大公主奏道:「老佛爺的話甚是。」
太后又問道:「你看那些阿哥們,在那裡幹甚麼?」
大公主用目向東廊去望,只見那些阿哥們,在那裡你推我,我推你的嘻笑。大公主道:「這些阿哥們,不好好地聽戲,反這樣的推嚷,未免太不尊重了。」
太后便命李蓮英傳旨下去告訴各府的阿哥們,不許在東廊下看戲,都到殿上來。站在殿廊上,分左右排班立著。聽完了戲,我還有旨意。李蓮英答應著下去傳旨,那班阿哥們遵旨,由載洵領著頭,跟著就是恩公府的榮俊,柏王府的博迪酥,阿穆爾錄圭,福文襄王府的松椿,西太后的內侄,兆公府的德大爺,佳公府的德二爺,肅王府的善二爺,善四爺,壯王府的德大爺,那王府的祺二爺等共有三十餘人,都上殿請安,分左右站立。太后也不注意他們,只睜著眼睛看戲,那些阿哥們站了半日,兩腳都站酸了,太后又聽了兩出戲,這才退座,命賞那些阿哥們,每人一個花包,十兩銀子叫他們退下,太后又笑著對大公主說道:「你知道我適才命那些阿哥們,在殿前聽戲是什麼意思?」
大公主道「老祖宗的意思,奴才們怎能看得出來呢?」
太后道:「是因為看了那出綵樓配,我心中想起這些格格們,都到了歲數啦,古人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所以我將他們叫到跟前瞧瞧我想替他們計劃那婚姻的事。」
大公主道:「這是老佛爺的恩典,但不知老佛爺怎樣辦呢?」
太后道:「今天不談,明天再說,你們到那時瞧著吧,怪可樂的呢。」
大公主聽了,莫名其妙,也不便問。等了一會,各王公大臣們都上來謝恩告退。太后也倦了,眾官眷們也辭出一夜無話。第二天早晨,太后清晨起來,傳命恭王府大格格,二格格,太后內侄女方家圓的二格格,慶王府的三格格,等一齊傳到殿中。又將戴洵等一班阿哥們,都到殿上來了。太后命男左女右分班站立,太后對皇后說道:「戴洵肥肥大大的,與肅王府二婭兒差不多,可以配得。」
皇后道:「是的,老佛爺的話不錯。」
太后又道肅王府的大婭兒,長得很窈窕,與溥偉可以相配。皇后道:「合式倒是很合式的,無奈親姐妹與叔侄,輩行不對。」
太后道:「皇室定婚,向來是不拘輩行的,瑜貴妃與穆宗皇后,豈不是親姑姑與叔嫂嗎?」
皇后不敢再說太后又道:「東佛爺的內侄孫,他叫什麼?」
大公主奏道:「恩壽之子,名叫榮泉。」
太后道「榮泉這孩子,我看他生得方面大耳,將來必有點造化,可配恭王府的二格格。」
大公主忙跪奏道:「奴才看來,也是很好。」
太后道:「你是他的親姑姑,你可再斟酌。」
大公主道「奴才替他父母謝恩了。」說著磕下頭去,太后叫她起來。又說道:「慶王府的三格格,與方家圓的二阿哥差不多,年貌相當,可以配得。」
皇后忙跪奏道:「奴才的兄弟,蒙老祖宗指婚,奴才謝謝老祖宗的恩典。」
太后又道,「善銓的二婭兒,可配與柏王府阿哥博迪蘇」。太后指婚已畢,遂命敬事房梁太監,將當日指婚阿哥格格們的姓,開寫清楚,送到皇帝那邊閱看,以便傳知各府第。這裡皇后命各位格格阿哥們都上前謝恩,頓時殿上跪下一大堆的男女,太后大喜,命他們退下。太后又與福晉們打麻雀牌去了。
次日各府格格阿哥的父母,都入宮捧摺謝恩。又忙了一日,太后命已經指婚的五位格格,隨著她們的父母回府。每人賞了一對珠花,兩個鑲寶石的戒指。五位格格隨同父母謝恩,出宮回府,書中交代,太后命他們回府,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滿清皇室婚禮節,都載在滿洲通禮之上。十分鄭重,凡是皇子或親王之子,或由皇帝指婚之子女,在指婚後一個月以內,擇定吉日,由皇太后或皇后,派福晉命婦二人穿補掛帶鈿子,僕婦捧著如意一柄,乘坐車轎,前往女家,名為放定。
這日女家須請貴婦十餘人,在宅中等候,等男家放定的福晉命婦到時,迎於大門之外彼此拉手行禮,將放定的福晉命婦,迎至中堂侍茶。此時那位受聘的小姐,身穿大紅吉服在炕上盤膝而坐,放定的福晉命婦,用茶已畢,又被延至炕前,口中念著吉祥的話。一位福晉,擎著如意柄兒,一位命婦,拉著如意上的線子,將如意柄輕輕放於在受聘的小姐懷內,然後道喜,行禮已畢,然後飲酒,飲畢,告辭回府。
接著便是過禮,有四十八抬的,都是豬、羊、魚、鵝、酒、饅首、尺頭、棉花、綢緞、金銀器之類。過禮後又過嫁妝,多的有五六百抬,少的也有一二百抬,這五位格格都是有錢的,嫁妝自然十分豐富,可以不必細表。
單說太后對於恭王府二格格,是最歡喜的,本想替她指婚一門門當戶對的好人家,就沒有想到太后的內侄孫榮泉,是一個家貧清苦的門戶,大公主知道,便奏明太后,太后說這算什麼,只要小孩子有出息,就得啦。說罷,便命賞給榮泉之父恩壽,內庫銀十萬兩,命其修造府第。又賞給木器傢俱銀子二萬兩,恭王亦知恩府極窮,也拿出三萬兩銀子相贈。其他如瀅貝勒等又賞二格格嫁妝,不說別的,就是鞋襪也有五六百對。太后又賞二格格嫁收一百二十抬。皇后二十抬,恭王自備一百二十抬,皇帝賞二十抬,其餘各王府公送一百二十抬,儘是珠寶鑽石,古玩字畫,細毛皮衣,綢緞綾羅之類,做書人一支筆決也寫他不盡到吉日,五位格格一齊出嫁,說不盡的熱鬧,不必細表。那四位格格完姻之後,都是郎才女貌,感情極好。惟有二格格所配的榮泉,外貌雖然溫文儒雅,卻是胸無點墨,每日專好和馬伕僕役,在一處混,二格格自然與他性情不投,只得仍到宮中,陪伴太后,後來二格格僅生一女,就抑鬱而死。此是後話。
且說光陰迅速,又過一年,已是光緒二十年了,是年慈禧太后正值六十壽誕。有一日皇帝跪請太后恕安,退了下來。李蓮英忽遞過一個黃紙匣子,請皇帝閱看。皇帝打開匣子一瞧,是榮祿奏請舉行皇太后萬壽典禮的奏摺,皇帝也不說話,點點頭,仍將黃紙匣了,交還李蓮英,竟自回乾清宮去了。
次日皇帝便下了一道上諭,述說皇太后撫養穆宗及今上皇帝之德,並述平定發捻,捕殺三奸建立中興之大業。本年為六旬大慶,恭照孝聖寫皇后萬壽成例,著各衙門杳例具奏,並派禮親王世鐸,慶親王奕匡,大學士福昆、昆剛、翁同孫毓汶、內務府大臣崇禮,施增,充恭辦萬壽典禮大臣。這一道上諭下來之後,奕匡又奏請皇太后、皇上,擬將宮內起,由西苑門,經過御河橋,出西安門,過西四牌樓,西直門沿御路通海澱,直到頤和園東宮門,沿途按段,設立景點,以示與民同樂之意。皇太后都依奏,著奕匡會同恭辦壽典各大臣,商酌辦理具奏,奕匡奏旨,就請李蓮英來商議。
李蓮英想起同酥木廠的大掌櫃徐誠,前次因運動四川監茶道,被皇帝摘去頂子,不能到任,損失頗巨,這一次辦理萬壽慶典,何不替他設法,讓他賺回些錢,彌補損失呢?想好之後,便到慶王府,見了慶親王。談起沿途按段,點綴景致的事,李蓮英便對奕匡說道,我有一個盟兄弟,名叫徐誠,他是木廠的掌櫃,曾放過四川監茶道,被文廷式那小子,在皇上跟前說了壞話,將他摘去頂戴,不能赴任,此人頗受損失,求王爺栽培,就將沿途綴景的工程賞給他辦吧,奕匡道,徐誠那件事,我也知道,他既受了這一番損失,又有總管的面子,這些工程,就叫他去辦吧。李蓮英代徐誠謝過慶王爺,告辭回宮,次日派小太監出宮,到同酥木廠將徐誠請來。李蓮英將這些話,一五一十對徐誠說了,末後又說道,兄弟,你是一個明白人,這沿途點景的工程,包了下來,至少也得賺個十萬八萬的,你的損失,可就彌補上啦,若有富餘的錢你要送些給王爺才是呢。徐誠道:「這個自然。」
又謝過李蓮英,告辭出宮,不到三日,徐誠果然包了工程,便忙著佈置起來,由西苑門起,至頤和園東宮門止,沿途都用大木頭搭架子,做成左右兩邊布長廊,這兩道長廊,共有十六里之遠,全是木頭紮成的。木頭上面又滿纏著紅綠綢子,將木頭包裹起來,同綢柱子一樣。每二里路,搭成一座戲台,准人民在台下聽戲。那戲台也是木頭搭成的,四面用琉璃窗子,就這一項工程,少說些也得五十多萬。徐誠報銷上去,加了二十萬,共七十萬元。皇帝閱看奕匡奏請報銷沿途點景報銷的摺子,心中未免不快。覺得用款至七十萬元之巨,似乎有些不實,但是皇太后命他批准,也不便駁回,只得准了。
皇帝准了之後,奕匡領到七十萬元與李蓮英代徐誠送了慶親王五萬,自已留下五萬,只交了六十萬元與徐誠,徐誠還裝著賠本的樣子向李蓮英訴苦,其實已賺了十萬元。這一日工程告竣,徐誠忙著穿起二品銜的官服,紅頂花翎,補褂朝珠的。跑到西苑門外,行皇工落成大禮。西苑門外,早攏著香案,案上供著蜜供果品,兩條紅燭,一柱大香,點得光華耀目。徐誠到了西苑門外,就香案前,叩頭行禮,正磕下頭去。忽然有人上來,對徐誠說道:「徐掌櫃的,您別磕頭啦,老佛爺的萬壽,還不定做不做呢。」
徐誠大為訝異,忙站起來,也不便多說,只得退回去。回到家中,才知道,方才李蓮英派人來送信說是日本人大鬧朝鮮,老佛爺大怒,又派兵去打日本,勝負尚未可知,須候前方戰勝之後再行慶祝萬壽,若是敗了,萬壽就不做了。徐誠只得候著不提。正是:強鄰窺弱來侵侮萬壽承歡樂未央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