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的傳說從何而來?

關於香妃,百餘年來,民間廣泛流傳著她的傳奇性的故事,野史中也有許多文筆哀艷的記述。大意是說,清乾隆年間,遠處祖國邊陲的新疆天山南路,有一位回部王妃,長得非常美麗,身上還散發出一種異香,因此被人稱為「香妃」。乾隆中葉,清兵入回疆,定邊將軍兆惠將香妃俘獲後,送往京師。乾隆帝弘歷有意將她納入後宮,但這位艷如桃李的王妃對弘歷卻冷苦冰霜。她身上藏著一柄匕首,表示寧死不屈。弘歷對她無可奈何,經常到她的住所小坐,希望她能回心轉意,但她絲毫不動心。年復一年,香妃思鄉心切,每逢時令佳節,不禁淒然淚下。她想一死了之,但左右監視她的人寸步不離,無隙可乘。弘歷的母親——皇太后知道這件事後,勸弘歷說:「她不肯相從,不如殺了以成全她的名節,或者把她送回鄉里。」弘歷明知香妃志不可屈,又不忍加害。有一天,弘歷為了到天壇圜丘祭天,先住到齋官齋戒。這時,皇太后急速使人把香妃召來,對她說:「你不肯屈志,究竟作何打算?」香妃回答說:「唯死而已。」太后說:「那麼今日就賜你一死。」香妃聽了大喜,再拜頓首,說:「太后這樣成全我,真是恩情天高地厚,我死之後,在九泉之下也感激您。」說罷泣下數行。太后乃命人引入旁室中將其縊死。弘歷在齋宮聞知,急忙趕來,見太后寢宮大門已下鍵,在門外痛哭失聲。俟門啟時,香妃已經氣絕,然而膚色如生,面猶含笑。弘歷乃厚其棺殮,以妃禮送往新疆安葬。

就是這則淒惻動人的故事,長期以來,引起不少文墨之士的雅興,從野史、小說到詩詞、畫卷,以及戲曲說唱,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竟使不少人以為確有此事。只是到了近年,這個關於香妃之謎才解開。

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清東陵埋葬弘歷的裕陵附近,有一座裕妃寢園,是弘歷30多位妃嬪的墓葬群。1979年10月,在其中的容妃墓中出土一批殘碎物品。考證這批物品,並和傳世的史料相對照,可以證實弘歷確實有一位回妃,她就是容妃和卓氏,但和「香妃」毫不相干。

和卓氏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她世居葉爾羌,屬和卓旗,因此稱和卓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定邊將軍兆惠平定回部振旅凱旋,她的親屬因受封隨同到京師定居,屢次受到皇帝賞賜。以後,和卓氏被選入官。乾隆二十五年六月,福建巡撫吳士功進獻的18棵荔枝樹結了200多個荔枝,弘歷賞賜給后妃們品嚐,和卓氏當時是貴人,年27歲,也按例分到一份。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弘歷奉太后諭旨,冊封和貴人為容嬪,時年29歲。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太后命升容嬪為妃,這時她已經35歲了。容妃深得皇帝的寵愛。她曾隨同皇帝南巡江浙,東巡到泰山、曲阜,也到過盛京(今瀋陽)拜謁清太祖的福陵。她在宮中被允許穿著本民族的服裝。在封妃前夕,特地給她製作全部妃子冠服,如天鵝絨朝冠、染貂朝冠、吉服袍褂以及項圈、耳墜、數珠等飾物。為尊重她的民族習慣,宮內專為她設有回回廚師。容妃多次把回回廚師的拿手名菜呈獻給皇帝品嚐,皇帝也深知容妃的喜愛,每逢宮內賞賜哈蜜瓜時,總是把最上等的花皮回子瓜單賞給她,其次妃嬪則賞給二等青皮瓜。容妃50歲生日時,賞給古玩、錦緞、銀元寶、藏香等物。乾隆五十三年,容妃病逝,終年55歲。死後,以妃禮入葬。她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在棺木上特地刻著《古蘭經》的經文。

清朝皇帝的妃嬪本來是滿、蒙、漢各族都有。弘歷有后妃36人,只有這一名回妃。野史上傳說「香妃」在宮中身藏匕首,最後遭到太后賜死,與容妃的真實史料不符,純屬無稽之談。容妃死後葬在遵化清東陵的妃子寢園,也是確鑿無疑的。揆諸情理,當時宮闈各種定制極為苛嚴,皇帝的妃子也不可能在死後送往萬里之外的新疆下葬。

傳奇性的故事不能代替真正歷史。那麼,關於香妃的傳說是什麼人編造的呢?是怎樣流傳開來的?編造這一傳奇性的故事用意何在?這仍然是未解開的謎。(芷菁)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