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知道,從族源來看,滿族是我國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先秦古籍中所記的肅慎人,就是滿族最早的先人。在此之後,挹婁(漢、三國)、勿吉(北朝)、靺鞨(隋、唐)、女真(遼,宋、元、明)以至於滿族,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如果單就滿族自身的歷史而言,滿族又是一個年輕的民族。
明代後期,清王朝奠基人努爾哈赤以建州女真為基礎,統一了散佈於白山黑水間的大部分女真族人,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至於這個新民族共同體的名稱,直到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即汗位以後,才用行政命令的辦法確定為「滿洲」。今天所謂的滿族,實際是滿洲族的簡稱。但究竟為什麼以「滿洲」為族稱?近世以來,眾說紛壇,凡清史大家,多有論列,直到如今,學者們仍對滿族族稱之謎興趣盎然。
清太宗皇太極在位時修撰的《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說,努爾哈赤的始祖愛新覺羅。布庫裡雍舜定國家之名為「滿洲」。布庫裡雍舜系天女佛庫倫食神鵲所銜朱果感孕而生。這是對滿洲一詞來源的最早的官方解釋。不難看出,布庫裡雍舜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史前人物,不僅我們以為荒誕虛妄,就是努爾哈赤的後人乾隆帝也不相信。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乾隆帝欽定的《滿洲源流考》認為,滿洲源於佛號「曼殊師利」。據說,當太祖努爾哈赤龍興東土之際,每年西藏獻丹書開首便稱「曼殊師利大皇帝」,滿洲一詞的滿文讀為「滿珠」,即本於「曼殊」,乾隆帝此說一出,在有清一代也就成了不刊之論。
民國以後,學者們當然不理會前朝皇帝什麼欽定的解釋了,在滿族族稱這個禁區裡開始了真正的百家爭鳴。
有的學者指出,當努爾哈赤在世時,還沒有正式與西藏政教領袖溝通聯繫,可見「滿洲」並非由於達賴喇嘛來獻丹書而得名。這樣一來,乾隆帝的「佛號說」便很難令人信服了。
於是又有「滿洲」源於努爾哈赤尊號的說法。據到過努爾哈赤駐地費阿拉的朝鮮人記載,女真人尊稱努爾哈赤為「滿住」。「滿住」與「滿洲」、「滿珠」同音,這就是滿族族稱的由來。這種解釋有漢文史籍為根據,具有相當的說服力。除上述「尊號說」外,主張「滿洲」源於地名的說法也有一定影響。鴨綠江支流佟家江又稱婆豬江、蒲州江,是明代建州衛治所住地,或以為「蒲」與「滿」字形相近,或以為「滿洲」系「婆豬」的音變,由此而判定「滿洲」源於蒲州江、婆豬江。
在解釋滿族得名緣由諸說當中,以為「滿洲」乃女真人對建州之稱恐怕是最簡單明快了。這一說法有朝鮮史料為依據,推理也很嚴謹。按照上述觀點來看清人纂修的官書、檔案,可以找到不少佐證。建州本是明代主要的一支女真人,到皇太極時,建州已將女真各部征服,遂以他們對建州的稱呼「滿洲」代替女真舊族稱。上述說法在對「滿洲」的各項解說中獨樹一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不過,在沒有看到未經篡改的真正原始的《滿文老檔》時,還很難對這種說法作出最後的評價。
如果說在乾隆朝對「滿洲」一稱的確切來源已經不得其詳,那麼,至今也還沒有一個盡善盡美的答案。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滿族族稱充滿了如此撲朔迷離的神秘色彩?
一個原因恐怕是政治方面的,在中國歷史上,女真貴族征服了漢族,金滅亡了宋,撫今追昔,明朝人對女真、金國有一種難以忘懷的民族宿怨。皇太極要入主中原、君臨天下,就沒有必要用「女真」、「金」之類的舊稱刺激廣大漢人。另外,努爾哈赤先人從明初以來,世代為明廷任命的建州左衛長官,到17世紀30年代中期,皇太極代明帝為華夏之主已成必然之勢,過去一段為明臣屬、世奉朝貢的歷史是他的自尊心所不能容忍的。鑒於以上考慮,皇太極武斷地將族名改為滿洲,緊接著又將大金國號改為大清,在纂修太祖努爾哈赤實錄時把「建州」、「女真」、「金」之類的名稱一概抹煞。
既然要掩蓋真相,那麼,新編撰的滿洲發祥史就難免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不可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得一清二楚。近世以來對滿族族稱的研究雖說已有了進展,但從根本講,還沒有從皇太極布下的疑陣中走出來。
另一個原因恐怕是滿文原始史料不夠充分。努爾哈赤時代形成的老滿文原始檔案到皇太極時已屢加改動,今天行世的《滿文老檔》更是乾隆朝大臣們奉旨整理而成的,凡認為有罣礙之處,早已刪削殆盡。因此,在確定「滿洲」族名以前,滿文原始檔案中究竟有沒有Maniu(「滿洲」)這個詞就成了問題。如果有的話,它的涵義是什麼,現在還不得而知。《滿文老檔》的原本現保存在台灣台北市的故宮博物院,現在刊行的兩冊《清太祖朝老滿文檔冊》(荒字檔》、《昃字檔》)也經過篡改,並非原檔。為了徹底搞清「滿洲」一詞的來源,我們只能期待著台灣繼續出版未經篡改曲飾的老滿文原檔。
這個願望若能實現的話,將可能最終判斷「滿洲」的確切涵義,到那時這件數百年未了的公案也就可能真相大白了。
(郭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