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子嬰向秦二世進言規勸說:「我聽說,過去趙王遷殺死賢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顏聚,燕王喜暗地裡採用荊軻的計謀而違背與我國的盟約,齊王建殺死他的忠臣而改用後勝的計策。這三位國君,都是各自因為改變舊規,而導致他們亡國喪命的。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國舉足輕重的大臣和謀士,皇上您打算一下子就處死他們,於國於您我私下認為都是不利的。我聽說,草率考慮問題的人治理不好國家,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人也保護不了您的。誅殺忠良臣子而用沒有品行節操的人,使朝廷內的大臣們互相懷疑猜測,不能團結為您解憂,而朝廷外會則造成戰士們鬥志渙散,暴民和邊患就有嚴重的趨勢,我認為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但是,胡亥並沒有聽進子嬰的規勸。
蒙毅之死
胡亥派御史曲宮乘坐驛車前往代郡,對蒙毅說:「先主要冊立胡亥為太子,你百般阻撓,如今丞相認為你對先皇不忠誠,罪過牽連到你們家族,當今的皇上不忍心當眾處死你,賜你自殺。這也算是很幸運了。你自己看著辦吧!」蒙毅回答說:「我年輕時就承蒙皇恩坐上了高官的位置,我自認為是博得先帝的歡心,才得到先帝如此的器重。直到先主去逝,可以說我最瞭解先主的心意。我以前不瞭解太子的才能,可我也看得出來,只有太子能陪侍先帝的身邊,周遊天下,其他的公子和這相比,相差太遠了,我怎麼敢懷疑太子繼承大統的事實呢。先帝何等的英明,選用誰當太子,那是多年的深思熟慮,我還有什麼話敢進諫,還有什麼計策敢謀劃呢!不是我借口來逃避死罪,只怕說我干預先帝立儲的罪名,只怕會牽連羞辱了先帝的名譽,希望大夫認真考慮,我根本就沒有罪的。況且有道義的人崇尚力之所及的幫忙,解救他人於危難之中,不能容忍嚴刑殺戮。從前秦穆公殺死車氏三良為他殉葬,判處百里奚以莫須有的罪名,他死後被定為『繆』的謚號。昭襄王殺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死伍奢,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這四位國君,都犯了重大的過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對他們的非議,認為他們很不賢明,這幾位國君在各諸侯國中可謂名聲狼藉了。所以說:『用道義治理國家的人,不殺害沒罪的臣民,而刑罰不施於無辜的人身上。』希望大夫認真地考慮!」使者曲宮知道胡亥的意圖,聽不進蒙毅的申訴,就把他殺了。
臨死進諫
秦二世又派使者對蒙恬說:「將軍的過錯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牽連到您。」蒙恬說:「從我的祖先到後代子孫,為秦國效忠建功,已經三代了。如今我帶兵三十多萬在外駐守,即使是我被囚禁,我也有足夠的勢力叛亂朝廷。然而,我知道必死無疑卻堅守節義沒有反叛,是不敢辱沒祖宗的教誨,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寵。從前周成王剛剛即位,還在襁褓之中,周公旦背著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見,終於平定了天下。成王病重時,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黃河,祈禱說:『國君年幼無知,是我當權管理朝政,如果有什麼地方做錯了,上天要懲罰我,那麼就應該由我承受,請您保佑我的國君平安無事。』他把這些禱詞寫下來,收藏在檔案館裡,可以說是非常虔誠了。到了成王能親自治理國家時,有奸臣造謠說:『周公旦早就想作亂了,大王若不戒備,一定要發生大亂。』成王大發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國。成王到檔案館審閱檔案,發現周公旦的禱告書,流著眼淚說:『誰說周公旦想要作亂呢!』他殺死了那個造謠生事的大臣,把周公旦請回來。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沒有二心,而事情最終落到這樣的結局,這一定是謀亂之臣叛逆作亂、欺君罔上的緣故。周成王犯有過失卻能知錯能改,終於使周朝興旺昌盛;夏桀殺死關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干而不後悔,最終身死國亡。所以我說犯過錯可以改正重新振作,聽人規勸可以察覺自己的不足,多方聽取意見,是聖明國君治國的原則。我之所以說這些,不是逃避罪責,而是要以死相諫,希望陛下為天下黎民百姓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