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生活
劉邦去世以後,惠帝繼位,他對叔孫通說:「關於先帝的陵園和祠廟中的相關禮儀,群臣還不是很熟悉,你把這份重任擔起來吧。」於是,叔孫通被調任為太常,負責制訂宗廟的禮儀制度。此後,漢朝的各種禮儀制度的制訂,都是叔孫通在擔任太常的時期所論述、著錄的。
惠帝到長樂宮朝拜太后,或者出宮巡視往來,每次都要禁止人民通行,實行所謂的清道,十分擾民。於是,朝廷專門為此修建了閣道,正好建在未央宮武庫的南邊。一次,叔孫通奏請公事的時候,乘機請求與天子密談,得到了允許。他對惠帝說:「陛下為什麼私自修建閣道並且把閣道建在武庫的南邊呢?您難道不知道,高皇帝陵寢中的衣冠每個月出遊到高帝廟,必定會經過這裡嗎?高帝廟,是我朝始祖的宗廟。陛下怎麼能夠讓後代子孫在宗廟交通要道的上空行走呢?這是對先帝神靈的不尊敬!」惠帝萬分地恐懼,便打算將閣道立即拆毀。叔孫通則說:「君主的行為不能有過失。如今,陛下做了錯事,百姓們也都知道此事。如果您將閣道拆毀,就會彰顯自己的過失。因此,希望陛下在渭水北岸另建一個別廟,讓高皇帝陵寢的衣冠每月出遊到那裡,這樣,閣道便可以不必拆除;同時,進一步擴大、增加宗廟,也是孝道的根本。」於是,惠帝高興地下令相關部門另建了一個別廟。可見,別廟的興起,原本是因為閣道的緣故。
惠帝曾經在春天出遊,到離宮去。叔孫通進諫說:「古時候,君主要在春天品嚐鮮果。現在,櫻桃成熟了,可以用來進貢。希望陛下出遊的時候,順便帶些櫻桃來敬獻宗廟。」惠帝答應了叔孫通的請求。所以,後代君王用各類鮮果敬獻宗廟的禮儀由此而興起。
申培公及其學門
申培公是魯地人。漢高祖經過魯國時,申培公以弟子的身份跟隨自己的老師在魯國的南宮拜見了劉邦。呂太后時期,申公到長安交遊求學,和劉郢同拜一個老師。不久後,劉郢被立為楚王,他請申公做太子劉戊的老師。劉戊不喜歡學習,申公管教十分嚴厲,還經常責罰太子,太子為此非常憎恨這個老師。劉郢死後,劉戊繼位為楚王。於是,為了發洩過去的積怨,便把申公禁錮起來進行報復。後來申公逃脫了,但是心裡為此感到十分羞恥,便回到魯地的家中教書,終身不出家門,謝絕與賓客交往,只有魯王傳令召見他時,他才出門。由於申公學問大、名氣大,所以有一百多位學生從遠方專程趕到他這裡來求學。申公的教學只是對《詩經》作解釋,沒有寫專門的著述來闡發經義,而教學過程裡碰到有自己有疑義、拿不準的地方,他從不講授,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也就是這樣他的學生思維能力和個性都十分突出。
蘭陵人王臧向申公學習《詩經》後,獲得了侍奉孝景帝的機會,任太子太傅,後來免職離去。漢武帝劉徹繼位後,王臧上書請求做皇帝身邊的顧問。此後,他多次陞遷,官運亨通,一年之內就官至郎中令。代國的趙綰也曾經向申公學習《詩經》,與王臧是師兄弟,關係很好。後來,他官至御史大夫。王臧、趙綰曾經建議天子修建明堂,用來召集諸侯朝會,但事情沒有辦成,他們便向朝廷推薦了自己的老師,希望申公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於是,天子派使者帶著束帛和玉璧,駕著四匹馬拉豪華的車,去迎請申公。申公被接到京師,拜見了天子。當時,申公已經八十多歲了,年紀太大了,人也有些糊塗了。劉徹問起他有關國家安危的事,他回答說:「當政的關鍵不在於多說話,主要看當政者實幹能力與效果罷了。」此時的劉徹正傾心於文辭,聽到申公這樣簡單的回答,心裡有些不高興。但是,既然已經把人家召來了,劉徹便任命申公為太中大夫,讓他住在魯王在京城的館舍裡,商討建立明堂的事宜。
太皇太后竇氏喜歡老子道家的學說,不喜歡儒學,對於儒生所提的建議嗤之以鼻,她用趙綰、王臧的過失來責備年輕的皇帝。於是,在太皇太后的壓力下,劉徹停止了修建明堂的工程,並把趙綰、王臧交給司法部門處置,他們兩人害怕便畏罪自殺了。而申公也因為生病免官回家,在幾年後也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