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傳

王筠字元禮,又有一字叫德柔,幼年就聰敏靈悟,七歲能寫文章。十六歲寫了《芍葯賦》,其中詞藻十分華美。長大以後,清靜好學,和他的堂兄王泰齊名。沈約見了王筠,認為很像他的外祖父袁粲,便對僕射張稷說:「王郎不僅額頭像袁公,連風韻也都相似。」張稷說:「袁公見人總是矜持嚴肅,王郎見人必定歡樂喜笑。只是這一條,不能酷似。」

做官為尚書殿中郎,王氏從過江以來,沒有人擔任郎官,有人勸他不要去上任。王筠說:「陸平原是東南的優秀人才,王文度在江東是首屈一指。我能夠和以前的人相比,有什麼更多的遺憾呢?」於是欣然就職。

沈約每當看到王筠的文章就嗟歎,曾對他說:「從前蔡伯喈見到王仲宣,稱讚他是王公的孫子,我家的書籍應當全部贈送。我雖然並不聰敏,請附上這些話。自從謝紿等幾位賢人去世,平生的好友幾乎斷絕,沒想到疲憊的暮年又遇上了您。」沈約在郊區住宅的齋房裡,請王筠寫了草木十詠抄錄在牆上,都是直接書寫文詞,不加標題。沈約對別人說:「這些詩指言物體,呈現形態,不用借助於標題。」沈約寫了一篇《郊居賦》,構思了很長時間,還沒有寫完,把草稿拿給王筠看。王筠讀到「雌霓(五的反)連蜷」,沈約高興地拍著手說:「我常常怕別人念作霓(五兮反)。」其次讀到「墜石..星」和「冰懸聐而帶坻」,王筠都擊掌稱讚。沈約說:「知音的人很少,真正的鑒賞幾乎斷絕,所以要邀請你看,正是在這幾句罷了。」王筠又曾經寫詩拿給沈約,沈約馬上回信詠歎,認為年青人特有其美。王筠又能使用強韻,每次宴會一起作詩,辭句必定妍靡。沈約曾經啟奏皇上,說後來的名家沒有超過王筠的。又在皇帝舉行的宴會上對王筠的伯父王志說:「賢侄的文章之美,可以說是後來人中的冠軍。謝紿常常對我說:『好詩圓美流轉好像彈丸』。近來看到他的幾首作品,才知道這話是真實的。」

他經過多次調轉做了太子洗馬,中舍人,並且掌東宮管記。昭明太子喜愛文學人士,常常與王筠以及劉孝綽、陸翱、到洽、殷鈞等在玄圃游宴,太子特別拉住王筠的衣袖,撫著劉孝綽的肩膀說:「這就是所謂『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他就是如此看重他們。王筠又與殷鈞大方文雅地見禮。後來做了中書郎,奉了聖旨寫了開善寺寶志法師碑文,文詞十分清麗俊逸。又皇上命令他撰寫《中書表奏》三十卷,和他所上奏的賦頌合為一集。

後來擔任太子家令,同時又掌管記。普通元年(520),因為給母親服喪離職。王筠有孝順的品性,哀傷消瘦超過禮法的要求。中大通二年(530)擔任司徒左長史。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讓他寫作哀悼的策文,又受到歎賞。不久出京擔任臨海太守,在郡上聚斂苛嚴,回來時候的資產有草鞋兩船,其他東西也和這相似。被有關部門檢舉,多年沒有調動。後來歷任秘書監、太府卿、度支尚書、司徒左長史。等簡文帝即位,擔任了太子詹事。

王筠家積累錢財千金,性格儉省吝嗇,服裝粗破,所用的牛喂的是青草。等遇到了動亂,舊宅院首先被賊人焚燒,他便寄居在國子祭酒蕭子雲的家中。夜間忽然有盜賊襲擊,他因為恐懼掉到了井裡,死去,當時年齡六十九歲。家人十三口同時遇害,那些人就把他們的屍體扔下堆積在空井裡。

王筠體形醜陋矮小,高不到六尺。性格寬厚,不因為能寫詩文自高。少年時期就獨佔才名,與劉孝綽同被當時的人所看重。他的《自序》中說:「我少年的時候就好抄書,老年的時候更甚,雖然是偶爾讀到、斜眼看見,都把它們記錄下來。後來重新翻看,興致更濃。習性養成了,便不覺得手累。從十三四歲,建武二年(495)乙亥,到梁朝的大同六年(540),四十六年了。幼年讀《五經》,都是七八十遍。喜歡《左氏春秋》,吟詠常常作為談話材料。刪簡挑選,共過了三次、抄了五遍,其餘各《經》以及《周官》、《儀禮》、《國語》、《爾雅》、《山海經》、《本草》都是抄了兩遍,子史各集都是一遍。不曾讓別人替代,都是親自抄錄,大小一百多卷。不足以傳給好事者,只是用以防備遺忘罷了。」他又曾給幾個兒子寫信論述家門的文集說:「史傳上稱讚安平的崔氏和汝南的應氏都是幾代有文才,所以范蔚宗說崔氏雕龍。然而不過是父子兩三代罷了,並沒有七代之中,名聲道德光耀,爵位相繼,人人有文集,像我們家族這樣。少傅沈約常常對別人說:『我少年喜愛百家學說,自身是四代史臣。自從開天闢地以來,沒有蟬聯爵位、文學人才相繼像王氏這樣興盛的。』你們仰觀祖宗遺業,要各自考慮如何努力。」王筠自己編撰了他的文章,以一種官職為一集,《洗馬》、《中書》、《中庶》、《吏部》、《左佐》、《臨海》、《太府》各十卷,《尚書》三十卷,共一百卷,流行在世間。

《南史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