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正傳

周弘正字思行。父親周寶始,是梁朝的司徒祭酒。周弘正幼年成為孤兒,和弟弟弘讓、弘直都為伯父周捨所撫養。十歲時,通曉《老子》、《周易》。周捨每當和他談論,就感到非常詫異,說:「看你談話說理精闢,後世知名,一定會在我以上。」河東的裴子野對他非常賞識,請求把女兒嫁給他。十五歲,召為國子生。他在國學裡面講《周易》,學生們便傳習他的解釋。他在晚春入學,初冬應舉,學司因為日子太短不允許。博士到洽說:「周郎二十就能講經,難道還需要等待策試?」

普通年間,初設司文義郎,在壽光省值勤,以周弘正為司義侍郎。周弘正丑而不陋,吃而能談,詼諧如同優人,剛腸好似直生,善談玄理,為當世所推崇。有個藏法師在開善寺演講,門徒數百人,周弘正年少,還不出名,穿著紅褲子,錦帶紮著頭,坐在門口聽講,眾人都很蔑視,但是並沒有譴責他。隨後他就抓住機會進行駁難,在座的人都被吸引,法師懷疑他不是世間凡人,等認清以後,非常欣賞和親近。劉顯將到尋陽去,朝廷的賢士們都去為他餞行。劉顯拿了絲帛十匹懸賞,約定說:「有誰穿著奇特的衣服前來,就把這些帛賞給他。」眾人都爭相改變常規服裝,但不過是長短的區別。劉顯說:「將會有比這更奇特的。」隨後周弘正綠絲布褲,繡假種,軒昂而至,奪標取帛。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去世,他的後代華容公不得立位繼承,便以晉安王蕭綱為皇太子。周弘正上奏記入史冊,請求寫上「超越目夷仁義風範,堅持子臧大賢節操」。他就是這樣地耿直剛正。

他常常自稱有才無相,僕射徐勉掌管選拔官員,因為他長得醜陋,不能充當尚書郎,他便上書給徐勉,其中言論十分懇切。後來逐步調任國子博士。學校中有宋朝元兇劭講《孝經》碑,歷代不改,周弘正剛剛到任,就上表刪除。當時在城西立有士林館,周弘正住在那裡進行講授,聽講的人傾盡朝野。周弘正上表提出《周易》疑義共五十條,又請求解釋《乾》《坤》二《系》,武帝復詔作了回答。

後來他做了平西邵陵王府咨議參軍,因為犯了罪應該流放,詔令賜他前往干陀利國。沒有前往,囚禁在尚方獄中。他在獄中給武帝呈上了一首《講武詩》,降旨赦免了他的罪過,仍然恢復本來的官位。

周弘正知識廣博,懂得玄象,善於占候。大同末年,他曾經對弟弟周弘讓說:「國家的困厄就在數年之間,當會有兵亂出現,我和你不知道往哪裡逃走。」後來武帝招納了侯景,周弘正對周弘讓說:「禍根就在這裡了。」台城陷落,周弘正諂附王偉,又和周石珍合族,避侯景的忌諱,改姓姬氏,任命為太常。侯景將要篡位的時候,讓他掌管禮儀。

後來王僧辯東討,元帝對王僧辯說:「君王的軍隊駐紮近處,朝中的士人誰會首先過來?」王僧辯說:「可能是周弘正吧。周弘正智力不落後於時機,體力能夠勝利到達,無妻子兒女的顧慮,有獨自決斷的精明,其餘的碌碌之輩不能相比。」很快前面軍中傳稟周弘正到來,王僧辯飛馬迎了上去。見了以後,極為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王僧達不是落後於時機的人,您可以坐在我的膝蓋上。」回答說:「可以說進前,而如果是坐在膝蓋上,老夫怎麼能當得起?」王僧辯當天就啟奏元帝,元帝寫了手書送給周弘正,便派使者前去迎接,然後對朝士說:「晉朝平定吳國,喜獲二陸,現在我來討賊,也得了兩周。」來到以後,禮儀十分隆重,朝臣們無可比擬。授予他黃門侍郎,值勤侍中省。隨即升為左戶尚書,加官散騎常侍。他夏天只穿犢鼻褲,朱紅衣,被有關部門所彈劾。他就是這樣地放達。

元帝曾經著有《金樓子》,並說:「我在諸僧中特別看重招提寺的琰法師,在隱士中特別看重華陽的陶真白,在士大夫中特別看重汝南的周弘正,他對於義理清轉無窮,確是一時的名士。」

當時朝廷議論遷都,但是元帝兩次來到荊陝一帶,前後二十餘年,感情上安寧留戀,不想回建鄴。加上舊時府中的臣僚都是楚地人,都想定都江陵,他們說:「建康因為是舊都,已經極其凋敝荒蕪。而且王氣已盡,加上與北國只隔著一條長江,如果有什麼意外,後悔莫及。而且我們又聽說荊南有天子氣,現在就要應驗了。」元帝沒有離去的意思。當時尚書左僕射王褒及周弘正都在旁邊,元帝回頭對他們說:「你們的意思如何?」王褒等人因為元帝猜忌,不敢在眾人面前公開說明,點頭答應而已。王褒後來因為清閒,秘密勸諫遷回丹陽十分迫切,元帝雖然聽從了,但臉上卻很不高興。到了第二天,他在眾人面前對王褒說:「您昨天勸諫返回建鄴,不是沒有道理,我昨天夜裡想了,還是懷有疑惑。」王褒知道不會採納,才放下了。後來的一天,周弘正就正色勸諫,一直提了兩三次,他說:「如象士大夫,專聽聖王選定都城,便認為不是天子,好像是列國諸王。今天順應百姓的心願,不可不歸建鄴。」元帝當時很表示同意。周弘正退下以後,黃羅漢、宗懍便說:「周弘正、王褒都是東方人,勸告東下,不是為國家考慮。」周弘正暗中知道了他們的話,一天便在皇上面前當面質問他們二人,說:「如果東方人勸遷往東方,是為了私利,那麼西方人勸留在西方,也是為了私利嗎?」眾人都不說話,而人們的情緒,都在勸告遷都。皇上又曾經在後堂大集文武官員,參加聚會的人四五百人,元帝想普遍地測試人們的心情,便說:「勸我遷走的袒露出左臂。」隨後袒露左臂的超過半數。武昌太守朱買臣,是皇上從前的侍從,是個太監,很有幹才,所以皇上提拔重用他。到了現在,他勸告皇上遷都,說:「我朱買臣家在荊州,難道不願意皇家常住?但卻恐怕是買臣富貴,而不是官家富貴!」皇上深深為他的話所感動,而到底也沒有採用。

等魏朝平了江陵,周弘正逃歸建鄴。太平元年(556),任命他為侍中,兼任國子祭酒,調為太常卿、都官尚書。陳武帝被任命為太子詹事。天嘉元年(560),調任侍中、國子祭酒,前往長安迎接宣帝。三年,從周朝返回。廢帝繼承了皇位,由他兼任都官尚書,總管五禮事務。宣帝即位,調任特進,兼任國子祭酒,加派扶掖人。太建五年(573),他被任命為尚書右僕射。不久下詔令讓他去到東宮講《論語》、《孝經》。太子因為周弘正德行名望一向很重,對他有著如對師長的敬意。

周弘正特別善於玄談,又兼懂得佛典,即使是大賢名僧,無人不向他請教疑難問題。太建六年,周弘正死在官任上,終年七十九歲。追贈為侍中、中書監,謚號為簡子。他所著的《周易講疏》十六卷,《論語疏》十一卷,《莊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經疏》二卷,文集二十卷,流行於當代。

兒子周豫玄,十四歲的時候,和他一齊到東方去,乘小船靠岸,看見了籐花,周弘正用手去牽引,船翻了,都墜落在水中,周弘正勉強脫險,周豫玄則由此得了心驚病。次子周墳,為尚書吏部郎。

《南史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