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子顯字景陽,是蕭子范的弟弟。幼年聰慧,蕭嶷很偏愛他。七歲的時候,封為寧都縣侯,梁朝天監初年,降為子爵。位居太尉錄事參軍。
蕭子顯身高八尺,狀貌很文雅,好學,很善於寫文章。曾著有《鴻序賦》,尚書令沈約見到後稱讚說:「可以稱得是明道的高級文章,屬於《幽通》一流。」他又采錄眾家《後漢書》考正異同,成為一家之書。又開始撰寫《齊史》,書寫成以後上表奏明皇上,詔令存放在秘閣之中。逐步陞遷為邵陵王友。後來任命為黃門郎。
中大通二年,調為長兼侍中。梁武帝平時很喜歡蕭子顯的才華,又很稱讚他的舉止談吐,每當舉行御宴他在座的時候,武帝都要到他那裡一起交談。武帝曾經從容地對他說:「我要編一部《通史》,這部書如果寫成,其餘的書都可以廢除了。」蕭子顯回答說:「孔仲尼讚頌《易》道,貶斥《八索》,講述職方,刪除《九丘》。聖上的製作與此相同,又在今天。」當時認為是著名的對答。
中大通三年,以本官兼國子博士。武帝寫成了《孝義經》,沒有列入官學科目,蕭子顯在職時,上表請求設助教一人,學生十人。又上表請求編撰武帝文集和《普通北伐記》。調任國子祭酒,加任侍中,在學校逐次講述武帝的《五經義》,調任吏部尚書,侍中職務依舊。
蕭子顯風度瀟灑,文雅大方,很少和賓客來往,不怕鬼神。生性愛好山水,寫了《伐社文》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飲酒數鬥,很有才氣。等他負責選拔人才以後,見了九流賓客,不和他們交談,只是舉扇一揮而已,官員們私下怨恨。然而簡文帝平時很重視他的為人,在東宮的時候,常常邀請他一齊宴飲。蕭子顯曾經起來解手,簡文帝對座上的客人說:「常常聽說奇異的人是相間出現的,今日才見到,知道是蕭尚書。」他就是這樣地被看重。後來出京為吳興太守。死時年齡四十九歲,詔令贈他為侍中、中書令。後來請求謚號,皇上發下手令說:「他恃才傲物,謚號應該為驕。」蕭子顯曾經寫過一篇《自序》,其中大略說:「我是邵陵王友,回到了京城,遠想從前的可比之人,就是楚國的唐、宋,梁國的嚴、鄒。追尋平生,頗喜歡詞藻,雖然名聲沒有成功,而心裡已經滿足。至於登高望遠,臨水送歸,風動春晨,月明秋夜,早雁初鶯,開花落葉,有來即應,常常激動不止。而且前代的賈、傅、崔、馬、邯鄲、繆、路之徒,都是以文章顯耀,所以屢次奉獻歌頌,自比古人。天監十六年(517),才參加了初九的朝廷宴會,人多坐廣,自己獨個接受了聖旨說:『今天的雲彩景物很美,卿怎可不斐然賦詩!』詩成以後,又降下聖旨說:『真是一位才子。』我退下來後對別人說:一顧之恩,並非盼望就能得到,於是自比賈誼怎麼樣,也不一定恰當。每次有所創作,特別缺少構思的功夫,總是它自己來臨,不以氣力拼合。少年以來所寫的詩賦中,有《鴻序》一篇,體式兼有各種特點,文風具備多項長處,很被喜好者所傳寫,所以虛名遠揚。」
蕭子顯的著作有《後漢書》一百卷,《齊書》六十卷,《普通北伐記》五卷,《貴儉傳》三卷,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