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德王楊雄傳

觀德王楊雄,初名楊惠,是隋高祖的族子。

其父楊紹,仕北周,歷任八州刺史、儻城縣公,被賜姓叱呂引氏。

楊雄長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舉止有度。

周武帝時,楊雄任太子司旅下大夫。

武帝巡幸雲陽宮,衛王宇文直造反作亂,率其徒眾襲擊肅章門,楊雄迎戰破之。

他因此升任上儀同,封為武陽縣公,食邑千戶。

累功升任右司衛上大夫。

大象中(579~580),晉爵為邗國公,食邑五千戶。

隋高祖為北周丞相時,雍州牧畢王宇文賢謀劃造反,楊雄當時作宇文賢的別駕,知道他的陰謀,告訴了高祖。

宇文賢被殺,楊雄因功拜授柱國、雍州牧,仍兼任相府虞侯。

周宣帝被安葬時,為防備諸王有變,高祖令楊雄率領六千騎兵護送靈柩到宣帝陵墓,後升任上柱國。

高祖受北周禪位,楊雄任左衛將軍,兼宗正卿。

不久升任右衛大將軍,參預朝政。

進而封為廣平王,食邑五千戶,另封一子為邗公。

楊雄請求封他的弟弟楊士貴任邗公,朝廷同意。

有人上奏高赹結朋黨,皇上在朝廷上問楊雄可有此事。

楊雄說:「我忝衛宮廷,朝夕在皇上左右,若有朋黨,怎會不知道!皇上聖明睿哲,萬機親覽,高赹用心公平,奉法行事。

這是愛憎的道理,但願陛下明察。」高祖深以為然。

楊雄當時顯貴受寵,冠絕一時,他與高赹、虞慶則、蘇威並稱「四貴」。

楊雄為人寬容,禮賢下士,朝野傾心,矚目於他。

高祖厭惡他得眾人之心,私下裡忌恨他,不想讓他執掌兵馬。

於是下策書,授楊雄為司空。

外表上好像是提拔他,實際是上奪他的兵權。

楊雄沒有實際職務,於是閉門謝客。

不久改封他為清漳王。

仁壽初,高祖說:「清漳王這個名號,與楊雄的聲望不符合。」讓職方進上地圖,皇上指著安德郡,對群臣們說:「這個名號,才與楊雄的名德相符。」於是改封他為安德王。

大業初年,授楊雄為太子太傅。

及元德太子去世,楊雄檢校鄭州刺史事。

過了一年多,授他懷州刺史,不久又授他京兆尹。

皇上親征吐谷渾,下詔楊雄總管澆河道各路軍馬。

到回京時,改封他為觀王。

楊雄上表辭讓王位,說:「我早年恰逢隋朝興起,有幸被列入官列之末。

有此天命,有此時運,憑借的是風雲際會;我無德無才,忝列公卿之首。

承蒙先皇帝的特別賞賜和陛下的特別恩典,我長久地混在台省中作官,常常擔心我得到的賞賜太多了,哪裡夠再叨鴻恩,重竊大名?我實在應該面牆自省,冒昧地想按以前的通例辦事;我實在冒受了陛下的寵愛,因此十分擔心自己履行不了職責。

過去劉賈封王,哪裡具備三階的重任?曹洪任上將,怎能超過五等的爵位?我的官服超過了帝子,我任京兆尹僅僅次於皇室子孫,賜我疆土,讓我作藩王,我官服上以金為紐扣,開國治事,這讓我這個做臣下的何以自處,在他人看來肯定會說我得到了非分的官爵。

因此我表示我的愚誠,求恩讓我固守。

請陛下特別關照,特別考慮我的一片誠心。

我屢屢麻煩聖上,惶恐得直流冷汗。」詔書不許他辭王位。

遼東之戰,楊雄檢校左翊衛大將軍,出遼東道,部隊在瀘河鎮駐紮,他發病而去世,當時七十一歲。

煬帝因他去世而不上朝,讓鴻臚監護他的喪事。

有關部門考查他的行事,請求給他「懿」的謚號。

煬帝說:「觀王德性高於凡俗,品德超過生民。」於是賜給他「德」的謚號。

追贈他司徒之職,和襄國、武安、渤海、清河、上黨、河間、濟北、高密、濟陰、長平等十郡的太守。

《隋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