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傳

楊素字處道,弘農華陰人。

祖父楊暄是魏朝的輔國將軍、諫議大夫。

父親楊敷為北周的汾州刺史,死於北齊。

楊素小時候窮困失意,不拘小節,有遠大的志向。

世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書僕射楊寬認為他很不一般,常對子孫說:「處道不是一般的人,他日一定出類拔萃,無與倫比,不是你們趕得上的。」楊素後來和安定人牛弘志同道合,他們勤奮好學,研究探討精心專誠,從不感到疲倦,因而很多方面都精通或者涉獵。

他善於寫文章,善長草書、隸書,很留心通過觀察風向占卜吉凶。

楊素長髯豐額,有一副英雄豪傑的儀表。

北周大塚宰宇文護召他當了中外記室,後轉任禮曹,升任為大都督。

周武帝親自統領一切事務後,楊素因父親堅守氣節在齊喪生,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就上表申述道理。

武帝沒有應允,他又一再堅持。

武帝大怒,命令左右將其斬首。

楊素理直氣壯地說:「我給無道的天子做事,死是應該的。」武帝壯其言,於是追封楊敷為大將軍,謚號「忠壯」,並拜楊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逐漸被禮遇。

武帝命令楊素起草詔書,他一揮而就,而且詞藻文義均美。

武帝嘉獎他,對他說:「好好努力,不愁日後沒有榮華富貴。」楊素應聲回答說:「我只怕富貴來逼我,我卻無心謀取盎貴。」平定北齊時,楊素請求率領父親先前的部下作先鋒。

武帝應允了他,並且賜給他一條竹鞭,說:「我正要驅使天下,所以把這件東西賜給你。」楊素跟隨齊王宇文憲在河陰和齊人交戰,因戰功被封為清河縣子,食邑五百戶。

這年武帝又授予楊素司城大夫之職。

第二年,楊素又跟隨宇文憲攻取晉州。

宇文憲屯兵於雞棲原,北齊國主率領大軍攻來,宇文憲因害怕連夜逃走,齊軍緊追不捨,宇文憲部下大多失散。

楊素和十多位驍勇之將竭力苦戰,才使宇文憲倖免於難。

這以後,楊素屢建戰功。

北齊平定後,楊素被加官為上開府,改封為成安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並賞賜給他糧食、布帛、奴婢、牲畜。

後來楊素跟隨王軌在呂梁擊敗陳將吳明徹,管理東楚州的事務。

武帝又封他的弟弟楊慎為義安侯。

陳將樊毅在泗口築城,楊素擊走了他,並蕩平了他所築的城牆。

周宣帝登基後,楊素繼承了父親臨貞縣公的爵位。

宣帝又封他的弟弟楊約為安成公。

不久跟隨韋孝寬巡行淮河以南,楊素又單獨攻下了盱眙、鍾離兩地。

高祖當丞相時,楊素便與高祖深深交好,高祖很看重他,派他做汴州刺史。

赴任途中,走到洛陽,恰逢尉遲迥叛亂,滎州刺史宇文胄佔據虎牢和尉遲迥相應,楊素不能前行。

高祖拜楊素為大將軍,調發河內之兵進攻宇文胄。

打敗宇文胄後,楊素升為徐州總管,又進位為柱國,加授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戶。

他的弟弟楊約也被封為臨貞縣公。

高祖受禪後,加封楊素為上柱國。

開皇四年(584),拜他為御史大夫。

楊素的妻子鄭氏性情凶暴蠻橫,楊素曾怨恨地說:「我如果當了天子,你一定不能作皇后。」鄭氏把這話奏給高祖,他因此被免官。

高祖正想謀取江南,這之前,楊素曾多次進獻奪取陳國的計策,沒多久,高祖就拜楊素為信州總管,賞賜給他錢一百萬、錦一千段、馬兩百匹而派他去信州。

楊素住在永安,造了一種大船,名叫五牙,上面建了五層高樓,高達一百多尺,前後左右共配置了六部名為「柏竿」的戰具,都高五十尺。

船上可容納八百多名士兵,旗幟放在上邊。

另外一種船,稍稍小一些,起名黃龍,可配置士兵一百來人。

其餘的平乘船、舴艋舟,各有不同。

等到大舉伐陳時,高祖封楊素為行軍元帥,率領水軍奔赴三硤。

大軍行至流頭灘,陳將戚欣憑借一百多艘青龍船,屯兵幾千人駐守在狼尾灘,阻擋大軍去路。

那裡地勢峻峭險要,將領們都憂心忡忡。

楊素說:「成敗在此一舉。

如果我們白天乘船而下,他們就會看見我們,灘險水急,天制不由人力,那麼我們就失去了有利的條件。」於是決定在夜裡攻其不備。

楊素親自率領上千艘黃龍艦,命令士兵把枚銜在口中,悄悄順流而下,並派遣開府王長襲率領步兵從南岸進攻戚欣另外的營寨,命令大將軍劉仁恩率領披甲持械的騎兵進攻白沙北岸。

天快亮的時候,隊伍都抵達了目的地。

進攻敵軍,戚欣大敗而逃,他的部下全部被俘。

楊素安撫俘虜後送走了他們,秋毫無犯,陳國人非常高興。

楊素率領水軍繼續東下,大小戰船鋪滿了整了江面,旌旗盔甲在陽光下鮮艷耀眼。

楊素端坐在平乘大船之上,容貌體魄雄健魁偉,陳國人望而生畏,都說:「清河公就是長江之神啊!」陳國南康內史呂仲肅屯兵岐亭,正好佔據了江峽。

他在北岸鑿穿岩石,連接了三條鐵鎖鏈,橫斷長江上游,用來阻擋戰船前進。

楊素和仁恩先登陸攻打呂仲肅的營寨,呂仲肅的隊伍夜裡潰逃,楊素從容地除掉了那些鐵鏈。

呂仲肅又佔領荊門的延洲。

楊素派巴..之地的士兵一千人,分乘四艘五牙船,用船槳擊碎了十多艘敵艦,於是大破敵軍,俘虜敵兵兩千多人,呂仲肅一人逃脫。

陳後主派信州刺史顧覺鎮守安蜀城,荊州刺史陳紀鎮守公安,他們都因害怕楊素而退走。

從此,巴陵以東無人敢守。

湘州刺史、岳陽王陳叔慎派使節懇請投降。

楊素順流而下,直抵漢口,和秦孝王會合。

班師回朝後,高祖拜楊素為荊州總管,晉封郢國公,食邑三千戶,實食長壽縣的一千戶。

高祖又封他的兒子玄感為儀同,封玄獎為清河郡公。

並賞賜綿絹一萬段,糧食一萬石,還有一些黃金、珠寶,又把陳後主的妹妹和女樂十四人也賞賜給他。

楊素對皇上說:「鄉里名叫『勝母』,孝子曾子就不進去;叛逆之人王誼,以前曾分封於郢地,我不想和他一樣。」於是高祖改封他為越國公,不久又拜納言之職。

一年多後,轉任內史令。

不久,江南人李稜等聚眾叛亂,多的達幾萬人,少的也有幾千人,互相響應,殺害官吏。

高祖任命楊素為行軍總管,率眾討伐。

叛賊朱莫問自稱南徐州刺史,以重兵佔據京口。

楊素率領水軍從揚子津攻入,進而擊敗了他們。

晉陵的顧世興自稱為太守,和他的都督鮑遷等又來拒戰。

楊素迎戰破敵,活捉鮑遷,俘虜敵兵三千多人。

楊素又進而攻打無錫叛賊葉略,又剷平叛軍。

吳郡的沈玄憎、沈傑等人派兵包圍了蘇州,刺史皇甫績屢戰不利。

楊素率部援助他。

玄憎情勢窘迫,逃奔南沙賊首陸孟孫。

楊素在松江和孟孫交戰,大破叛軍,活捉了陸孟孫和玄憎。

黝、歙的賊首沈雪、沈能憑借營寨獨自堅持,楊素又將其掃平。

浙江的賊首高智慧自號為東揚州刺史,有上千艘戰船,駐紮在險要的地方,兵力很強。

楊素軍進攻他,戰鬥從早晨一直持續到下午申時,終於苦戰破敵。

高智慧逃到了海上,楊素緊追不捨,隨著余姚漂洋過海來到了永嘉。

高智慧前來拒戰,楊素打跑了他,擒獲了賊兵幾千人。

叛賊之首汪文進自稱天子,佔據東陽,任他的黨徒蔡道人為司空,派他據守樂安。

楊素前往討伐,全部平定了他們,接著又擊敗了永嘉賊首沈孝徹。

然後,楊素從陸路來到天台,揮兵直指臨海郡,追捕那些漏網的叛賊。

這次出征前前後後共經歷了一百多次戰鬥,只剩下高智慧還逃守在閩越之間。

高祖因為楊素長期在外,征旅勞累,下詔命令他駕乘驛車回朝休息。

加封他的兒子楊玄感為上開府,賞賜彩色的絲織品三千段。

楊素因為叛賊還沒有消滅乾淨,怕養成後患,又請求出征。

高祖下詔書表彰了他的功績,又委任以元帥之職,命令他統管前方軍民事務,率領大軍,捕拿那些逃散的叛賊。

於是楊素又乘驛車來到會稽。

這之前,泉州人王國慶,本是南安的豪族,他殺死了刺史劉弘,佔據泉州叛亂,眾多逃亡的叛賊都歸附了他。

他自以為海路險阻,北方人不習慣,就沒有設置海上防禦的隊伍。

楊素卻偏偏從海上掩襲而至,王國慶驚慌失措,棄州而逃,餘黨逃散海島,或者據守山洞。

楊素派人從水陸兩路分頭追捕,並且暗中叫人對王國慶說:「你的罪狀,累計起來處以死刑還不夠。

只有斬送高智慧,才可以抵塞罪責。」王國慶於是把高智慧押來,在泉州將其斬首。

其餘那些被打散的黨羽,也都來投降,江南大為安定。

高祖派遣左領將軍獨孤陀到浚儀迎接犒賞楊素。

等楊素回到京城,來問候他的人每天都有。

高祖拜楊素的兒子玄獎為儀同,賞賜黃金四十斤,外加一個銀瓶,裡面盛滿了金錢,細絹三千段,馬兩百匹,羊兩千口,官田一百頃,住宅一處。

並且任命楊素取代蘇威做了尚書右僕射,和高赹一同執掌朝政。

楊素性情粗疏而口才好,尊卑貴賤都放在心裡,朝廷大臣之中,他非常推舉高赹,敬重牛弘,深交薛道衡,而對蘇威卻不屑一顧。

朝中其餘的權貴大多被他欺凌。

他的才學、本領、氣度、風格比高赹要強;至於用自己的誠心體察國事,處理事情公平適當,有宰相的見識氣度,就比高赹差遠了。

不久,高祖命令楊素監管營造仁壽宮,楊素指揮平山填谷,督促勞役十分嚴急,做工的很多都累死了,宮殿旁邊經常聽到鬼哭聲。

仁壽宮修好後,高祖命令高赹前往察看,高赹報告說宮殿修得過於綺麗,損失民工太多,高祖心裡頗不高興。

楊素憂慮懼怕,卻想不出什麼辦法,只好在北門啟奏獨孤皇后說:「帝王理當有一些行宮、別墅,現在天下太平,我們僅僅修造了這麼一座宮殿,哪裡就談得上浪費了呢!」皇后把這番話轉告高祖,高祖這才消除了心中的不快,於是賜給楊素一百萬錢,三千段錦絹。

開皇十八年(598),突厥達頭可汗進犯邊塞。

高祖拜楊素為靈州道行軍總管,出塞討伐,並賜給他織物兩千段、黃金一百斤。

這之前,眾將和突厥人作戰,總是擔心胡人的戰馬橫衝直撞,都把戰車和步卒騎兵相互摻雜,與形似鹿角的障礙物一起布成方陣,騎兵在方陣之內。

楊素對別人說:「這只是鞏固防禦的途徑,而不是奪取勝利的方法。」於是全部廢除了原來的作法,命令諸軍布設騎兵方陣。

達頭聽了非常高興,說:「這是天助我!」並且下馬直拜上天,然後率領精兵十多萬攻來。

楊素奮力出擊,大敗敵騎。

達頭受重傷逃走,其餘被殺死殺傷的不計其數,倖存者都哭號著逃跑了。

高祖下詔書大大表揚楊素,賞賜給他細絹兩萬匹,外加一條萬釘寶帶,加封他的兒子玄感為大將軍,玄獎、玄縱、積善一併升為上儀同。

楊素很有隨機應變的謀略,總是把握好時機去同敵人作戰,他應對情況的變化並不拘泥於一定的方法,而控制軍隊嚴厲有序,如果有誰違犯了軍令,他就立即斬首,沒有寬容的。

每次臨戰之前,他總是尋找別人的過失而將其殺掉,多時達一百來人,少的時候也不下十來個,血流滿地,他仍然談笑自如。

等到兩軍對壘,他總是先命令一兩百人前去和敵人交戰,攻破敵陣倒還罷了,如果沒能攻破敵陣而敗回來的,不管有多少人,他都一律處死。

然後再派兩三百人繼續進攻,作法和先前一樣。

將士們兩腿發抖,害怕至極,認為進退大不了都是一死,因而戰無不勝,楊素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名將。

楊素當時受到重用寵信,他說的話高祖沒有不聽的。

那些跟隨他出征討伐的人,只要有一點點小小的功勞,就會記載下來,至於跟隨其他將軍的,即使立了大功,也多被文官所排擠掉。

所以楊素雖然嚴厲殘忍,士兵們還是願意跟著他。

開皇二十年(600),晉王楊廣為靈朔道行軍元帥,楊素為長史。

晉王降低自己的身份交結楊素,後作太子,也是楊素的主意。

仁壽初年,楊素取代高赹做了尚書左僕射。

高祖賞賜給他好馬一百匹、母馬兩百匹、奴婢一百口。

這一年,高祖又拜楊素為行軍元帥,前往雲州攻打突厥,連連破敵。

突厥逃跑,楊素率領騎兵緊追不捨,到夜裡終於趕上。

楊素想再次進攻,又怕敵人分散逃跑,就命令騎兵稍稍跟在後邊。

他於是親自帶領兩名騎兵和兩個投降的突厥人潛入敵陣,同敵人一起前行,敵人沒有發覺。

等到敵人停下來,止宿屯駐的地方還沒安排好,楊素命令後邊的騎兵突然襲擊,大敗他們。

從此,突厥人逃得遠遠的,磧南再沒有他們的蹤跡了。

因為這次的戰功,高祖讓楊素的兒子玄感進位柱國,玄縱為淮南郡公,並賞賜給他織物兩萬段。

文獻皇后去世後,墓葬的規模制度,大多出自楊素之手。

高祖認為很好,下詔書大大表彰他的功勞,封他的一個兒子為義康郡公,食邑一萬戶,世代承襲,並賞賜給他良田三十頃,絹一萬段,米一萬石,金缽一個,裝滿了金子,銀缽一個,盛滿了珠寶,外加綾、錦共五百段。

當時楊素一天比一天顯貴榮耀,他的弟弟楊約、叔父楊文思、楊文紀以及族父楊異,都是尚書,位列公卿。

諸子雖無汗馬之勞,也都官至柱國、刺史。

楊素家童幾千人,後院披羅掛綺的樂妓小妾就以千計。

府第華麗奢侈,規模體制摹仿皇宮。

當時有一個叫鮑亨的人,很會寫文章,還有一個叫殷胄的,精通草書、隸書,都是江南的讀書人,卻因為高智慧的緣故埋沒為楊素的家奴。

楊素的內外親戚和過去屬下的官吏,都位列清靜顯要之職。

楊素的顯貴,近代無人可與他相比。

煬帝剛做太子的時候,非常顧忌蜀王楊秀,就和楊素謀劃陷害他,最後使楊秀被廢黜。

朝臣之中如果有違背冒犯他的,即使其非常忠誠地為國事著想,像賀若弼、史萬歲、李綱、柳..等,楊素也在暗地裡中傷他們。

如果歸附奉迎他或者是他親戚,即使無才可用,他也一定加以推薦提拔。

朝廷內外沒有不怕他、不歸附他的。

只有兵部尚書柳述憑著自己駙馬的身份,多次在高祖面前說楊素的壞話。

大理寺卿梁毗上書高祖,說楊素作威作福。

高祖於是逐漸疏遠和猜忌楊素,後來下來力令說:「僕射是朝廷的輔政大臣,不可親自處理那些細小的事務,只須三五天到官署一次,討論一些國家大事就行了。」表面上顯示對他的尊崇、優待,實際上剝奪了他的權力。

直到仁壽末,楊素不再處理事務。

高祖曾賞賜王公以下的人射箭,楊素名列第一,高祖親將外國進貢來的金精盤,價值萬兩,賜給了楊素。

仁壽四年(604),楊素跟隨高祖駕臨仁壽宮,高祖又多次賞賜宴席。

等到高祖病重,楊素和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等人入宮侍候。

當時皇太子楊廣住在宮內的大寶殿,怕高祖有什麼不好的消息須要預先防備,於是親自寫了一封信,封好送出來問楊素。

楊素記下宮外的形勢,來報告太子。

宮人卻將回信誤送到了高祖的住處,高祖見信大怒。

這時,高祖寵愛的陳貴人又說太子對她無禮。

高祖於是大發脾氣,要召見已廢的皇子楊勇。

太子與楊素謀劃對策,楊素假傳聖旨派東宮的士兵入宮守衛,出入都由宇文述、郭衍決定,又命令張衡守候皇上的病情。

高祖就在這天去世了,因此朝廷內外有很多非議。

漢王楊諒謀反,派蠕蠕天保佔領蒲州,燒斷了河橋,又派王耳冉子率領幾萬人與他合力防守。

楊素率領五千輕騎前去偷襲,他先隱蔽在渭口,夜間悄悄渡河,黎明時發動進攻,蠕蠕天保大敗而逃,王耳冉子因害怕而開城投降。

煬帝下詔書召回楊素。

起初,楊素出發之前就計算過幾天可以打敗敵人,結果不出所料。

煬帝又拜楊素為并州道行軍總管、河北安撫大使,率領幾萬人討伐楊諒。

當時晉州、絳州、呂州州城都被楊諒守住,楊素各派兩千人去牽制他們。

楊諒命令趙子開擁十餘萬之眾,佔領了所有的道路,盤踞在高壁,擺開五十里的戰陣。

楊素命令部將帶兵正面對敵,自己則率領一支隊伍潛入霍山,沿著懸崖深谷前進,直搗叛軍老巢,一舉擊敗了他們,殺死殺傷的數以萬計。

楊諒所任命的介州刺史梁修羅駐守在介休,梁修羅聽說楊素來了,非常害怕,棄城而逃。

楊素繼續前進,到達清源,離并州還有三十里。

楊諒率領部將王世宗、趙子開、蕭摩訶等將近十萬人馬,前來迎戰。

楊素又打敗了他們,活捉了蕭摩訶。

楊諒退守并州,楊素進兵包圍了他,楊諒無計可施,非常窘迫,只好投降,其餘黨羽也都一一剷平。

煬帝派遣楊素的弟弟修武公楊約攜帶親筆詔書慰勞楊素,楊素見詔後也上表陳述了自己的謝意。

這個月楊素回到京城,跟隨煬帝駕臨洛陽。

煬帝任楊素為營建東京的大監。

因楊素平定楊諒有功,煬帝拜他的兒子萬石、仁行,侄子玄挺都為儀同三司,並賜給他們織物五萬段、綺羅一千匹,賜楊諒妓妾二十人。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又升楊素為尚書令,賞賜給他東京上等府第一處,織物兩千段,不久又拜為太子太師,其他職務不變。

前後賞賜給他的東西不知有多少。

第二年,煬帝拜楊素為司徒,又改封他為楚公,食邑兩千五百戶。

這一年,楊素死在任上。

謚號叫「景武」,追封他為光祿大夫、太尉公、弘農河東絳郡臨汾文城河內汲郡長平上黨西河十郡太守,賜給他載喪的鍂車、為他執斑劍的儀仗四十人,以及鍂車前後的儀仗隊和樂隊,還賜給谷子小麥五千石、織物五千段,派鴻臚卿專門監督辦理喪事,並且下詔書表示哀悼。

楊素曾經作了一首共七百字的五言詩送給番州刺史薛道衡,氣勢非常宏大,風韻出眾,堪稱一時的上乘之作。

寫後沒幾天,楊素就死了。

薛道衡歎息說:「人快要死的時候,他的話語也變得很友善了,難道就是像這樣的嗎?」楊素留有文集十卷。

楊素雖然有輔佐高祖建國立業的謀略,並且有平定楊諒的功績,然而卻深為煬帝所忌。

煬帝表面顯出對他特殊的禮遇,實際上恩情卻很淡薄。

太史官說隋地所屬的分野將有重大的喪事發生,煬帝因而改封楊素為楚公,因為楚地和隋地屬同一分野,煬帝想借楊素來攔擋遭喪的運氣。

楊素臥病在床的時候,煬帝常派一些有名的醫生前去診治侍候,並且賜他許多上好的藥品,然而卻總在暗地裡問醫生,總怕他不死去。

楊素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極限,不肯吃藥,也不想謹小慎微地活下去了,經常對弟弟楊約說:「我難道還要活下去嗎?」楊素依仗自己富足的錢財,廣求家產,東西二京他的居宅奢侈華麗,早晨拆毀晚上重建,營造修繕從不停止,在各方的大城市,他的旅店、水磨和肥沃的田地、華麗的房子都以千百來計算。

當時人們議論紛紛,並且因此而瞧不起他。

楊素死後,他的兒子玄感繼承了他的爵位,玄感另外有傳。

其餘幾個兒子後來因受玄感的牽連都被殺死。

史臣說:楊素年輕的時候輕生而俠義,灑脫而不受羈絆,兼有文才武略,志向遠大,常以立功揚名自期。

高祖初舉大事,將要掃清宇內、奪取天下的時候,常把一些關係重大的機密要事托付給他,總是讓他承擔起協助、輔佐的重任。

他在宇內掃盡妖孽的氣焰,使四海之內風平浪靜,沒有一點波瀾;在邊疆摧毀敵人矯健的騎兵,迫使匈奴遠逃。

推究他剷平兇惡殘暴的敵人平定叛亂,有功之臣沒有誰能比得過他;看他那些神奇的計策和高妙的文章,堪稱一代英豪。

然而他一味地憑借自己的聰明和欺詐自立於世,不走仁義的正道,阿諛奉迎皇上,使皇上的行為有些偏離;修築建造離宮鋪張浪費,使皇上陷於奢侈的名聲;策劃廢除皇上的嫡親長子,使國家到了快要傾覆的危險境地。

最終使國家破滅,皇家的祖廟變為一片廢墟,在市井裡每天受到風霜雨露的侵蝕。

探求這禍害衰敗的源頭,實在是楊素的罪過啊!幸好他死了,而他的兒子又犯上作亂。

他墳上的新土還沒有被風吹乾,就遭致滿門抄斬,墳墓也被挖開,全族的人都被誅死。

這才知道壞事做多了會留下禍害,這話並非瞎說。

不守禮法的事做多了就會殃及自身,指的就是這一類的事啊!

《隋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