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思道傳

盧思道字子行,范陽人。

祖父盧陽烏,是西魏的秘書監。

父親盧道亮,隱居不願做官。

盧思道聰明善辯,通達脫俗。

十六歲那年,有一次,碰上中山人劉松替別人寫碑銘,劉松把文章給他看,思道讀了,有很多地方不理解,因此感觸很深而受到激勵。

回家閉門不出苦讀經書,並拜河間人邢子才為師。

後來,思道再寫文章給劉松看,劉松也不能透徹理解。

思道於是感慨地說:「學習很有益處,不是沒有道理啊!」因此找魏收借閱奇書,幾年裡,學識才智有明顯長進。

但是,他不講品德,喜歡輕視侮辱別人。

齊天保中(550~560),《魏史》還沒有發行,思道已先誦讀了,由於這個原因多次被鞭笞受辱。

思道因前後多次違犯禁例,所以長期沒被調用。

後來左僕射楊遵彥向朝廷推薦了他,才由平民百姓升做司空行參軍,長期兼任員外散騎侍郎,在中書省值班。

文宣帝去世,當時朝廷文官各作輓歌十首,供皇宮擇優錄用。

魏收、陽休之、祖孝征等人只被選其一二首,惟獨盧思道被錄用了八首。

所以當時人稱他「八米盧郎」。

後因洩漏省中機密,調出中書省而擔任丞相西閣祭酒,歷任太子舍人、司徒錄事參軍等職。

每每做官,常常遭譴受辱。

後來因擅自動用庫錢,被罷官回家。

他曾在薊北感歎萬千,寫了一首五言詩表達心中的情思,人們都認為寫得很好。

幾年後,又做京畿主簿,歷任主客郎、給事黃門侍郎,待詔於文林館。

周武帝平定北齊時,授他儀同三司,趕赴長安,與同輩陽休之等各寫了《聽蟬鳴篇》。

思道所作詞意清切,被當時文人所推崇。

新野人庾信看完他們同題詩作後,驚歎不已,並高度稱讚。

不久,思道因母親有病而回鄉了,正好遇到同鄉的祖英伯和他的堂兄昌期、宋護等率兵叛亂,思道參與了這件事。

北周派柱國宇文神舉前往討伐,一舉平定。

依法論罪思道應判死刑。

但神舉平時知道思道的名氣,從俘虜中把他提出來,讓他撰寫佈告。

思道提筆成章,文不加點,神舉很賞識他的才華而寬恕了他。

後來思道提升為掌教上士。

一年多後,思道被調回京師,奉皇上命令在郊外慰勞陳國使者。

不久,他因母親去世而離職,沒多長時間,又出仕做散騎侍郎,代理內史侍郎事。

此時,朝廷商議設置六卿,將廢除大理寺。

思道陳奏皇上說:「省設駕部,寺存大僕,省有刑部,寺撤大理,這是重畜產而輕法度,的確不合適。」還申述:朝廷大堂不是杖罰臣子的地方,朝臣犯法受笞,應允許贖罪。

皇上都高興地採納了。

這一年,思道在京師去世,死時五十二歲。

皇上很惋惜,派使臣弔唁祭奠。

思道有文集三十卷,流傳於世。

兒子盧赤松,大業年間(605~617)官至河東長史。

《隋書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