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中古史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明朝雖然驅逐胡元,把中國恢復過來,然而論其一代的政治,清明的時候,卻是很少的。這個推原其始,亦可說是由於太祖詒謀之不臧。

太祖初定天下,即下詔禁止胡服胡語,把腥羶(shān)之俗掃除。注595所定制度,亦頗詳備。邊防的規模,亦是很遠的。然而專制的氣焰太盛,私天下之心又太重。只要看其廢除宰相,加重御史之權,及其所定的兵制,就可知道了。注596而其詒害尤巨的,則為封建之制。

太祖定都金陵,稱為應天府。以開封為北京。又擇名城大都,分封諸子,共計二十五人。雖定制不許干預政治,然而體制崇隆,又各設有衛兵,在地方政治上,總覺得不便。而燕王棣(di)在北平,晉王(gāng)在太原,均得節制諸將,威權尤重。太祖太子早死,立建文帝為太孫。太祖崩,建文帝立。用齊泰、黃子澄之謀,以法繩諸王。燕王就舉兵反。太祖時,功臣宿將,殺戮殆盡。這時候,更無能夠抵禦的人。燕兵遂陷京城。建文帝不知所終。燕王即位,是為成祖。改北平為北京,於一四二一年遷都。

成祖是個暴虐的人,當其破南京時,於建文諸臣,殺戮甚慘。後來想遷都北京,營建宮室,又極擾累。在位時,北征韃靼、瓦剌;南平安南,又遣鄭和下南洋,注597武功亦似乎很盛的。然而太祖時所定北邊的防線,到成祖時,規模反縮小了。原來明初北邊的第一道防線,是開平衛。這就是元朝的上都。據此,則可以俯臨漠南,宣、大都晏然無事了。後來元朝的大寧路來降,又設泰寧、朵顏、福余三衛。其地直抵今吉林境。都隸北平行都司。使寧王權居大寧以節制之。注598明朝這時候,東北方的防線,實在超越遼河,而達到現在的松花江流域。所以對於女真人,威力所至,亦極遠。一四九年所設的奴兒干都司,遠至黑龍江口;庫頁島亦來臣服。注599成祖起兵,怕寧王議其後,誘而執之,而徙北平行都司於保定。把三衛地方,給了兀良哈。注600開平衛的形勢就孤了。一四二四年,成祖崩,仁宗立。在位僅一年。宣宗繼立。就徙開平衛於獨石。注601於是宣、大的形勢赤露,而兀良哈為瓦剌所脅服,其勢愈張。遂有土木之變。

明太祖定制,內侍本不許讀書。成祖起兵,頗得閹人內應之力。即位後,就選官入內教習。又設京營提督,使之監軍。又命隨諸將出鎮。並有奉使外國的。當太祖時,以錦衣衛治詔獄,本已軼出正式司法機關之外。成祖又立東廠。以司偵緝,亦命宦官主其事。於是自平民以至官吏,無不在宦官伺察之中。終明之世,毒害所及,真乃不知凡幾。宣宗崩後,英宗即位。年幼,寵信司禮太監王振。此時瓦剌強盛,王振不度德,不量力,輕與挑釁。瓦剌酋長也先入寇,王振又勸帝親征。至大同,知不敵,急班師。又因振家在蔚州,想邀英宗臨幸,定計走紫荊關,後來又變計走居庸關。迴旋之間,遂為敵兵追及於土木堡。注602英宗北狩。振死於亂軍之中。警報達京師,議論蜂起。侍講徐有貞等主張遷都。侍郎于謙則主張堅守。到底于謙一派戰勝了。於是以太后之命,奉英宗的兄弟郕(cheng)王監國。旋即位,是為景帝。尊英宗為太上皇。也先挾太上皇,自紫荊關入攻京城。于謙督總兵石亨等力戰,總算把他擊退。謙乃整頓邊備,以重兵守大同、宣府。也先屢入寇,總不得志,乃奉太上皇還。

這是明人一天之喜。君主被擄,仍能安穩歸來,和西晉、北宋,可謂大不相同了。然而政變即因此而起。徐有貞因于謙有功,自覺慚愧。石亨亦因恃功驕恣,為謙所裁抑,內懷怨望。乃和太監曹吉祥等結托,乘景帝臥病,以兵闖入宮中,迎接太上皇復位。是為「奪門」之變。于謙被殺。有貞旋為石亨所排擠,貶死。亨又以謀反伏誅。英宗復辟之後,亦無善政。死後,憲宗立。寵任太監汪直。於東廠之外,別立西廠,使直主其事。憲宗崩,孝宗立。任用劉健、謝遷、李東陽等,政治總算清明。孝宗之後,武宗繼之。則其荒淫,又較前此諸君為甚。初寵東宮舊豎劉瑾,日事遊戲。別立內廠,使瑾主其事,並東西廠亦在監察之中。武宗坐朝,有人投匿名書於路旁,數瑾罪惡。瑾便矯詔,詔百官三百餘人,跪在午門外,加以詰責。至於半日之久,然後把他們送入獄中。其專橫如此,朝臣自然無從舉發他的罪惡了。後來安化王寘(zhi)璠,反於寧夏。都御史楊一清,前往征討,把他打平。凱旋之日,楊一清勸監軍太監張永,舉發劉瑾罪惡。武宗才算省悟,把他除掉。又有個大同游擊江彬,交結內監家奴,以蹴鞠(cu jū)侍帝。導帝出遊宣、大、延、綏等處。於是人心惶惶。寧王宸濠,又因此反於南昌。幸得南贛巡撫王守仁,起兵躡其後,總算一戰而平。武宗卻又借親征為名,出遊江南而還。此時畿南、山東,盜賊橫行,連年不得平定。其不至於土崩瓦解,只算僥倖罷了。一五二一年,武宗崩。無子,世宗入繼大統。世宗頗知學問,性質亦近於嚴厲。駕御宦官頗嚴。明自中葉以後,宦官的斂跡,無過於世宗時的。然嚴而不明。中年以後,又溺於神仙,不問政事。嚴嵩因之,盜竊朝權,一味蒙蔽。內政既壞,外患又深,明朝遂幾成不可收拾之局了。

【註釋】

注595 見第四十七章。

注596 見第四十五章。

注597 見第四十二、四十三章。

注598 泰寧衛在元海西的台州站。海西為元代行政區域之名,就是後來扈倫四部之地。見第四十四章。朵顏衛,在今吉林北珠家城子附近。福余衛,在今吉林省農安縣附近。大寧在今熱河省赤峰、承德之間。見《清朝全史》第二章。

注599 《明會典》:永樂七年,設奴兒干都司於黑龍江口。清朝曹廷傑,以光緒十一年,奉命視察西伯利亞東偏。曾在廟爾以上二百五十餘里,混同江東岸特林地方,發現明代《敕建永寧寺記》及宣德六年《重建永寧寺記》,均系太監亦失哈述征服奴兒干和海中苦夷的事情。苦夷,即今「庫頁」的異譯。永樂,成祖年號。宣德,宣宗年號。其七年,為公元一四三二年。

注600 保定,今河北清苑縣。兀良哈,即今烏梁海。

注601 獨石口,在今察哈爾沽源縣南。其南十里,有城,為明代所建。清獨石口廳治所。

注602 蔚州,今察哈爾蔚縣。紫荊關,在今河北易縣西。土木堡,在今察哈爾懷來縣西。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