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潛伏在董卓身邊

再把視線轉向朝廷西遷後的關中。

關中歷來是兵家要地,東有潼關、函谷關,又有黃河天險,南面是秦嶺,西面和北面都是邊塞。董卓到了長安,開始憧憬起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可是有一些人不想看到惡貫滿盈的董卓也有一個幸福的晚年,他們無時無刻不想把這個禍國殃民的匹夫除掉,他們就是從洛陽被裹挾至此的士人們。

在這些士人中,反董意志最堅決的是當初何進引進的那批人,他們和袁紹等人都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繫,在伍瓊、周毖被殺後他們繼續忍辱負重,一面迎合著董卓,一面繼續在董卓身邊當臥底。他們認為現在的亂局都是董卓一個人造成的,如果把他殺了,然後奪取兵權,就可以趁著涼州軍群龍無首,佔據函谷關,以獻帝的名義統領全國,所以他們開始了謀劃除掉董卓的行動。

初平三年(192)春天,一連下了60多天的雨,在春季的關中地區,這比較反常。這一天,王允主持一個祈禱雨停的儀式,完事之後跟幾個同僚在一起走,之中有尚書僕射士孫瑞、護羌校尉楊瓚。他們幾個人之前秘密討論過剷除董卓的事,看到現在天氣這麼異常,士孫瑞說:“自從去年底到現在,太陽不照,霖雨不停,星宿運行紊亂,晝陰夜陽,霧氣交侵,這種混亂的日子應該有個盡頭,如果不把握天機,先發制人,恐怕後患無窮啊!”

士孫瑞勸王允早下決心,王允答應了。

為此,王允去找鄭泰商量。鄭泰是個老官僚,又最善於忽悠,尤其在忽悠董卓方面比較有經驗,他出了個主意,由王允出面向董卓建議,任命楊瓚為左將軍,士孫瑞為南陽郡太守,讓他們二人領兵由武關道出兵攻擊袁術,這個主意的要點是盡可能抓兵權,一旦手裡有了兵權,就有了突然向董卓發難的條件,武關道是關中通往南陽郡的捷徑,控制了這條戰略要道,進退都行。鄭泰的這個建議說是征袁術,關鍵時刻把袁術從武關道放進來才是真。

然而這條建議被董卓否決了,並非董卓識破了鄭泰等人的密謀,而是他現在腦子裡只想閉關自守,對主動出擊沒有興趣。

董卓這個人看來相當狡猾,行動一籌莫展,百官焦急萬分。

有個人等不及了,乾脆直接對董卓展開了刺殺行動,這個人名叫伍孚,豫州刺史部汝南郡人,跟袁紹是老鄉,擔任過何進大將軍府裡的人事處副處長(東曹屬),和袁紹、袁術、曹操這些人應該都挺熟。董卓掌權後他也潛伏了下來,一直不露聲色地尋找機會。

由於偽裝工作做得好,董卓沒有識破他的身份,職務反而不斷陞遷,先後擔任了侍中、河南尹等重要職務,目前的職務是北軍五營之一的越騎校尉。北軍曾是中央軍的主力,駐紮在京師附近,但此時的北軍基本上是個擺設,所有的軍權都在董卓手裡掌握著,長安城內外防守歸涼州軍,伍孚要刺殺董卓,只能憑一己之力。

這天,伍孚在朝服內暗穿小鎧,又身藏一柄短刀,藉故向董卓匯報事情。董卓對伍孚十分客氣,說完事還把他送到院中,邊走邊說,還親熱地拍了拍伍孚的後背。離得這麼近,正是下手的好機會,伍孚見四下無人,拔刀便刺!

雖然是越騎校尉,但畢竟是個文人,這一刀滿懷著仇恨而出,力氣卻明顯不夠。董卓是個武人,人高馬大反應敏捷,力氣還大得驚人。伍孚沒有刺中,反被董卓一把扭住,聞訊趕來的人把伍孚拿下。董卓咆哮道:“你小子要造反嗎?”伍孚雖然被擒,仍很英勇,他大聲喊道:“你非我君,我非你臣,何反之有?”伍孚只求速死,為此他繼續激怒董卓:“你亂國篡主,罪盈惡大,今天是你死之日,所以來誅奸賊,恨不車裂你於市朝以謝天下!”

董卓怒不可遏,當場殺了伍孚。

事後董卓應該感到後悔,董卓應該把伍孚抓起來好好審審,看看他還有哪些同夥。一般來說,像這樣的刺殺行動絕不會孤軍作戰,伍孚的後面還有人。

果然,伍孚倒下後,更多的伍孚站了出來,領頭的人是何顒,他跟袁紹關係密切,曾是袁紹的智囊,袁紹逃走後,不知為何董卓聘他當了自己相國府的長史,何顒秘密聯絡了很多反董的人,準備尋找時機對董卓下手。何顒聯絡的人裡有荀爽、王允,還有鄭泰、種輯、荀攸、華歆等人。王允、鄭泰不用說,一直想下手但苦於沒機會,荀爽當時擔任司空,荀攸是荀爽的侄孫,擔任黃門侍郎,華歆的職務是尚書郎,都屬於秘書一類的中層幹部,種輯的地位比荀攸和華歆高一些,擔任侍中,屬於部長一級的高官。

他們這些人在一起密謀的時候,荀攸曾說過:“董卓無道,天下人都怨恨他,雖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勇夫而已。我們應該刺殺他以謝百姓,然後借皇帝的詔令來號令天下,事情如果成功,這將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王之舉!”

眼看這一回要大幹一場,但就在這時,荀爽去世了,接下來他們的密謀也暴露了,對於如何暴露的這個重要情節史書均無交代。一般來說,如果沒有人告密,董卓不可能知道得那麼及時和準確,但誰告的密呢?無法猜測。董卓隨即展開了大搜捕,鄭泰、華歆動作快,連夜逃出了長安,輾轉由武關道投奔南陽郡的袁術去了,荀攸、何顒沒那麼幸運,他們被董卓抓了起來。

董卓這一回學聰明了,沒有馬上殺了他們,而是展開了審訊。何顒不招,董卓給他用上了刑,何顒不堪酷刑,在獄中自殺。荀攸大概也被用了刑,但他比較經打,沒招供也沒自殺,在獄中活得倒泰然自若,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荀攸一直坐牢到董卓被殺後,他出獄時看到了勝利的那一刻。

而王允和種輯卻僥倖沒有暴露,繼續潛伏了下去。

士人們的密謀一次又一次失敗了。

惡人難除,自己的同道反而死的死、逃的逃、抓的抓,僥倖漏網的王允、種輯感到非常著急。王允雖然獲得了董卓的信任,但他這時已經55歲了,作為政治家是一個成熟的年齡,但是搞暗殺卻總有些力不從心。但從此收手的話又很不甘心,這樣做既對不起伍孚、何顒這些烈士,也辜負了漢室重臣的責任。每當看到惡人董卓繼續逍遙地活著,繼續危害國家社稷,王允的心裡都充滿了仇恨,心緒難平。

要接著干就得有人,王允看了看身邊能幫上忙的,除種輯以及在尚書檯供職的士孫瑞外,也就是楊彪、黃琬這幾個人了,但他們年齡也普遍偏大,黃琬、楊彪比自己小幾歲,但也超過了50歲,搞暗殺也都沒有經驗。

這時一個人進入王允的視線,這個人是他的同鄉李肅。李肅跟王允一樣都是并州人,出身於丁原的并州軍,現在像他們一樣在長安的并州人還有不少,當年丁原手下人多勢眾,在呂布的帶領下都歸順了董卓,並且一同來到了長安。

但是來了以後卻感到很失落,與涼州軍相比,并州軍得不到重視,以李肅為例,不僅在并州軍倒戈事件中立有大功,而且協助涼州軍與關東聯軍作戰,在抗拒孫堅的戰鬥中再立戰功。但是,他的職務升得很慢,勉強當了個騎都尉,不僅與董家的弟兄子侄不能比,與涼州軍的牛輔、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也差得遠。李肅如此,并州軍的領頭人呂布也好不到哪裡去,他曾殺了丁原,為董卓立下的功勞更大,但職務也僅比李肅高一點兒,是個師長(中郎將),并州軍其他人的情況便可想而知。

因為同鄉的關係,李肅和王允有了一定交往,言談間常流露出不滿和牢騷,這讓王允重新看到了希望,覺得可以爭取李肅,繼而爭取到呂布和并州軍。王允於是不露聲色加緊了與李肅的往來,並通過李肅聯絡上了呂布。大家既然都是并州老鄉,搞個同鄉會什麼的,一塊吃吃飯、郊遊郊遊,總還不至過於引起太多的注意。

一來二去,他們越說越投機,越說越能說到一塊。

他們在一起談話的中心議題是董卓太不夠意思,太對不起并州軍的弟兄們了,大家捨生忘死、背井離鄉跟隨董卓到長安來,頭上頂著忘恩負義、賣主求榮的罵名,為董卓的事業出生入死、玩命打拼,到頭來得到的卻是如此不公。

說心裡話王允對呂布的為人倒也未必能看得上,僅是“賣主求榮”這一條王允就能鄙視他一輩子。但現在為了反董大業,王允也跟呂布套上了近乎,說到對董卓的不滿時,王允隨聲附和,添油加醋,有時還會編一些不利於董卓和呂布團結的小道消息,讓呂布越想越恨,越想越覺得跟董卓這一步棋錯了。

這時又發生了兩件事,堅定了呂布反董的決心。

第一件事情是,董卓曾經為小事和呂布翻臉,並差點兒把呂布殺了。董卓這個人性格急躁,衝動起來做事不計後果,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對呂布不滿意,拔出手戟就朝呂布扔了過去。手戟是一種防身的短兵器,類似匕首,可以隨身攜帶,或刺殺或投擲,都可以立即要人命。

幸好呂布號稱飛將,身手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躲過了。事後呂布主動承認錯誤,董卓的氣也消了些。對董卓來說這事可能就過去了,對於呂布,心有餘悸之下增添了新的許多不滿。

第二件事情是,呂布勾引了董卓身邊的侍女,心裡很不安。

董卓讓呂布負責自己的安全保衛工作,這樣呂布就可以經常出入董卓的內室(中\"\")。從這個安排看,董卓其實還是信任呂布的,這與呂布自己的內心感受有差別。

董卓曾明確呂布是自己的養子,他從來沒有否認過這件事,只有最信任的人才能放在最關鍵的崗位上,這就是疑人不用,董卓做到了。問題是董卓的領導藝術過於粗放,如果信任呂布,就應該讓呂布感到安心,既要疑人不用,更得用人不疑,對手下的人既要嚴厲,又要關心和愛護,隨時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

董卓哪懂得這些?董卓一方面重用呂布,另一方面表現得很嚴厲,說打就打,說罵就罵。呂布利用工作方便,一來二去跟董卓的一個侍婢好上了,呂布很擔心這件事最終會被董卓發現,所以很緊張。

在王允的努力下,呂布、李肅被成功策反,呂布開始還有些猶豫,對王允說:“我也想殺董卓,怎奈我們還有父子這層關係!”王允覺得他的話可笑,勸他說:“你姓呂,不是董卓的骨肉。現在大家都愁著怎麼讓他死,還說什麼父子呢?”

呂布最終答應參與王允的刺殺行動,除掉董卓。

當時為防備關外武裝,董卓把涼州軍的主力都佈防在了陝縣、潼關一線,長安的勢力相對薄弱,這為王允、呂布下手提供了機會。

初平三年(192)4月23日,董卓進宮參加朝會,呂布安排李肅以及秦誼等10多名勇士穿上衛士的衣服守在董卓必經的宮門附近,待董卓在此經過時將其刺殺。消息傳出,長安城裡壓抑已久的人們終於揚眉吐氣,大家載歌載舞,舉行了盛大的狂歡。有人賣掉了珠寶首飾和漂亮衣服,換來酒肉進行慶賀,長安城大小街道上都是歡樂的人們。

王允隨即下令釋放監獄裡的荀攸等人,把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子董璜等董氏家族成員全部誅殺,把董卓的屍體拖到長安城裡最熱鬧的集市上示眾。又派人去郿塢,把那裡的董氏族人就地處死。

《三國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