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子路和顏回

孔子要推銷出去的第一個人是子路,這倒不是他認為子路最有才能,而是出於感情因素。子路跟隨他的時間最長,最忠心最直爽,出力也最多,歲數又老大不小,如果再不能推銷出去,這輩子就算是廢在自己手中了。所以,於情於理,都要首先幫助子路找到出路。

孔圉是衛國的卿,一向非常好學,跟孔子的交往很多,時常向孔子請教學問,因此兩人的關係很好。好到什麼地步呢?或者說孔圉好學到什麼地步呢?

按《論語》。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這段話什麼意思?就是在孔圉死之後被謚為孔文子,子貢問孔子為什麼孔圉被謚為文,孔子說了:「因為孔圉聰明而且好學,又不恥下問。」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兩個成語都來自這裡。

孔圉是衛靈公的女婿,是現任國君衛出公的姑父。因此陞遷機會比較多,這個時候已經成了衛國的卿。

公叔戍佔領的蒲地已經被衛國奪了回來,現在是孔圉的封地,而蒲地恰好缺一名地方官員,也就是令,換現在說法,就是蒲縣縣長。

「我給你推薦一個人吧,子路這人不錯,好學忠誠,沒有私心雜念,還在季孫家當過管家,人品能力都是上佳,怎麼樣?」孔子向孔圉推薦,兩人都姓孔,雖然不是一個來源,可是還是覺得比較親切。

「好啊好啊,我面試一下。」孔圉知道子路的經歷,也認識子路,不過還是要面試一下。

面試的結果是孔圉非常滿意,於是子路成了蒲令。

【子路治蒲】

臨行之前,子路來向孔子道別。

「由啊,你將要去當蒲令了,老師送給你車呢,還是送給你忠告呢?」孔子問。他為子路高興,雖然他也只有一輛車,也願意送給子路。

「忠告吧。」子路沒有猶豫,他不能要老師的車。何況,上任之後,就會有車。

「那好。」孔子其實願意送的也是忠告,他早就想好了。「蒲這個地方是衛國的主要兵源地,壯士很多,很難治理。不過我告訴你,只要恭敬客氣,就能讓勇者服氣;只要寬容公正,就能與人相處融洽;只要謙恭廉潔,就可以親近尊長。」

「嗯,還有嗎?」子路覺得老師說得挺好,還想聽。

「以身作則,然後可以勞民。」

「還有嗎?」

「不要怠惰。」

「還有嗎?」

「等你做一陣再來問吧。」孔子笑了,子路就是這樣的人,問起來沒完,有時候也挺讓人煩。

按《論語》。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子曰:「無倦。」

子路帶著老師的忠告上路了。

從楚丘到蒲,子路在石門這個地方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離開的時候,因為時間很早,守門人覺得這個人行色匆匆,有些可疑。

「請問,你是從哪裡來的?」守門人問。

「啊,從孔丘那裡。」

「孔丘?就是那個明知沒戲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哈哈哈哈。」子路笑了,點點頭,上路了。

按《論語》。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不可為而為之,這個常用語,就來自這裡。

子路在蒲地的治理不錯,他一切按照孔子的標準去做,公正無私,工作努力,一門心思為老百姓做實事,因此子路在蒲的名聲非常好,老百姓喜歡他,孔圉對他也很放心。

時間不長,子路又把高柴引薦給了孔圉,擔任了孔圉封地的士師,也就是執法官。對此,孔子還有些意見,覺得子路應該推薦更優秀的師弟。可是沒辦法,子路就跟高柴的關係鐵。

子路常常會派人看望老師,同時也向老師請教。而孔子也非常關注子路,有時候也會派弟子去看望他。

有一次,子路讓人來問一個問題。

「什麼是君子?」

「修養自身,保持謙恭。」

「這就行了?」

「修養自身,以幫助別人。」

「還有嗎?」

「修養自身,以造福百姓。」孔子說,不過隨後加了一句。「這一點,堯舜還擔心自己做不到呢。」

按《論語》。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又有一次,孔子得了重病,看樣子就要過去了。於是子路就派自己的屬下去伺候孔子,按照家臣規格要求他們。後來孔子病好了,對子路的做法很不滿。

「太過分了吧。」孔子說。為什麼這樣說呢?「子路是在忽悠我啊。我本來沒有家臣,他給我弄幾個假的家臣來,讓我騙誰啊?騙老天爺?況且說了,讓我死在家臣手中,還不如死在學生們手中呢。再者說了,就算我不能得到風光大葬,難道還會死於道路嗎?」

其實,子路也是好意,一般的大夫家中沒有家臣,一定要是很有勢力的卿大夫才有家臣。子路知道孔子好面子,所以派來幾個手下假扮家臣,也是為了讓孔子死得有面子。

誰知道,孔子反而不高興了。

看來,子路天生不是個拍馬屁的料,費了半天勁,最終還是挨罵。要是子貢做這樣的事情,估計孔子不會這麼說。要是顏回做這樣的事,大概要受表揚了。

按《論語》。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閒,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不管是請教也好,拍馬屁也好,孔子說歸說,心裡還是挺高興,他也知道子路是好心。不過,最新的一件事情真的讓孔子緊張得不得了,以至於立即派子貢去找子路。

什麼事?說起來,是件好事,好人好事,放在今天,算是感動中國的事情。原來,子路看到蒲地的農村水利系統不完善,擔心暴雨來臨造成水災,因此在春忙之後,組織當地百姓興修水利,挖溝造渠。看到當地百姓生活普遍比較困難,子路於是從自己的俸祿裡拿出糧食,每天向修水利的民工提供一頓免費的午餐。按照當時的規矩,午餐都應該是自己攜帶的。子路這一舉動受到當地百姓的交口稱讚,換了今天,也同樣會受到廣泛讚揚。

這一天,子路又率領百姓挖溝,子貢來了。

「子貢,你怎麼來了?老師身體還好嗎?」看見子貢,子路非常高興,先問候了老師。

「老師身體很好,不過心情不好。」子貢說,對子路笑笑。

「為什麼?」子路有些奇怪,老師心情不好,有什麼好笑?

「老師很擔心你,讓你立即停止供應免費午餐。」子貢說。

「為什麼?我這是施行仁德啊。老師平時總是叫我們要仁德,可是真正做起來又要阻止我,為什麼?」子路很不解,甚至有些氣憤地問。

「老師這麼說。如果你認為老百姓確實不夠吃的,應該上報給孔圉大夫或者國君,然後從公家的倉庫裡拿出糧食來救濟大家。如今你私自用自己的糧食給大家,是要讓百姓怨恨君主,而感激你。你想想,後果是不是會很嚴重?」子貢回答,這是孔子教給他的。

「是哦。」子路恍然大悟。

所以,仁德不仁德,還是要服從於政治的。坐而論仁,往往是不考慮當權者的利害的。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在當權之前愛民敬民,當權之後就變成了另一個樣子,這未必就是他的思想改變了,而是情勢所迫。

屁股決定腦袋,這條真理千古不變。

【顏回少白頭】

在孔子的弟子中,論管理才能,冉有是獨一無二的,孔子準備第二個推銷出去的就是冉有。為此,孔子曾經問過冉有有沒有興趣在衛國找一份工作,冉有婉言謝絕了,他說他還想學習。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冉有的家族都在季孫家做事,而冉有本人和季康子的關係不錯,因此,冉有相信,他遲早會回到季孫家。

冉有謝絕了在衛國做官,孔子第三個準備推銷誰呢?顏回。

孔子最欣賞的學生自然是顏回,連孔子自己也說顏回賢於自己。

有一次孔子問子貢:「你覺得自己和顏回哪個要強一些?」

「我哪裡能和顏回相提並論呢?顏回能夠聞一知十,我不過是舉一反二。」子貢說。其實,他對顏回的品德很敬佩,對顏回的學習態度很佩服,卻未必對顏回的能力認同。

「是啊,你不如他,我跟你都不如他。」孔子說,說得很誠懇。

按《論語》。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

孔子認為顏回比自己還要賢,並不是假意謙虛,而是出於真心。為什麼一向驕傲的孔子這樣高看顏回呢?因為孔子是理想主義者,顏回則比他更理想主義。孔子想把自己的理想主義加於這個世界,顏回則願意首先自己來實踐這個理想主義。有的時候孔子對自己的話都有些懷疑,可是顏回堅決信從。

可以說,顏回就是孔子的完美版。或者說,孔子所標榜的,就是顏回所實踐的。

孔子說:君子無憂。

「如果君子的修行沒有成功,就樂在過程;如果成功了,就樂在結果。所以,君子一生都是快樂的,沒有一天是憂愁的。可是小人不一樣,成功之前憂慮能不能成功;得到之後又憂慮會不會失去。所以,小人一輩子都在憂愁,一天也不能快樂。」孔子這樣說。

按《說苑》。子路問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無也。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則樂其意;既已得,又樂其知。是以有終生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則不然,其未之得則憂不得,躍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所以,儘管顏回很窮,但是他樂在其中。換今天的話說,就是窮開心。

對此,孔子大為讚賞:賢哪顏回。每天就吃一頓飯,住在貧民窟,別人都憂愁得受不了,可是他每天還是那麼快樂。賢哪,顏回。

按《論語》。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也正因為如此,孔子對顏回的教導往往都是高屋建瓴,站的高度明顯比別人要高得多。

一次,顏回問什麼是仁。

「仁,就是克己復禮。」孔子回答。這個詞後世常常被用到。「一旦克己復禮了,天下的人就會說你是仁人了。所以,成就仁在於自身,難道還要仰仗別人嗎?」

克己復禮,這個詞的解釋一向五花八門。大致的意思,就是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法的規範。

「那,具體怎樣實行呢?」顏回問,他很少這樣問問題。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用了一個排比句。這裡的非禮,不是現在的調戲婦女的意思,而是不符合禮法。

「我雖然不夠聰明,我會按照老師的話去做的。」顏回說。

其實,這樣的標準,連孔子自己也做不到。這,也是孔子認為顏回比自己賢的原因。

按《論語》。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儘管看上去安於貧窮,內心裡,顏回對於出仕還是很渴望。說來也是,如果不想出仕,學這些禮法又有什麼意義?

整個《論語》,顏回只向孔子問過兩個問題,除了上面一條問仁,就是另一條問治國的。

「老師,該怎麼治理國家?」顏回問,鼓足了勇氣。

「嗯,用夏朝的曆法,乘坐商朝的車,戴周朝的帽子,樂曲用《韶》《舞》。不要聽鄭國的歌曲,遠離奸佞小人,因為鄭國的歌曲很淫蕩,而奸佞小人很邪惡。」孔子這樣說。基本上,顏回就是孔子談論人生理想的最佳人選了。

孔子這樣的回答,就如同現代人問怎樣生活,於是孔子回答:「娶日本老婆,找法國情人,開德國車,看美國電影,請中國廚子。」

好是好,可是怎麼能實現呢?

按《論語》。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孔子知道顏回的理想,也知道顏回的心思。他當然希望顏回能夠成為一國君主的輔佐,可是看來這太不現實。如果再不為顏回找一條現實的出路,就耽誤了這個孩子。再者說了,顏回父子都是自己的學生,如果顏回的問題解決不好,自己的良心也說不過去。

因此,在安排好了子路之後,孔子主要就在幫顏回物色工作了。

孔子為顏回介紹了幾份工作,可是,每一次的面試結果都是失敗的。

「你準備怎樣幫我管理封地?」一個大夫問。

「克己復禮啊,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只要我做好了,三年之內整個封地就都克己復禮了,之後三年,整個國家就都克己復禮了。」顏回回答,用老師的話。

「那什麼,你看,多麼藍的天啊。」大夫岔開了話題。大夫心說:「我關心的是你能不能管理我的屬民,提高我的封地的糧食產量,處理好我的財務。克己復禮,復你個頭啊。」

面試失敗。

「你覺得管家應該怎麼當?」另一次面試。

「用夏朝的曆法,乘坐商朝的車,戴周朝的帽子,樂曲用《韶》《舞》。不要聽鄭國的歌曲……」顏回這一次換了一個說法。

「啊,那什麼,我還有點事處理,你先回家等消息吧。」這位大夫直接趕人了。顏回走了之後,大夫對他的朋友說:「顏回腦子不是有毛病吧?夏朝曆法幹我們鳥事?鄭國的歌曲那麼好聽,為什麼不聽?」

面試失敗。

經歷了多次的面試失敗之後,顏回自己也很沮喪,不過他還要努力讓自己感覺快樂。

孔子對此也很無奈。

按《論語》。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技焉,億則屢中。」

按過往的譯法是這樣的:顏回應該說很出色吧,可是他總是缺衣少食;子貢不信天命,去經商,結果常常能夠預測准行情。

這樣的譯法是錯誤的,是為了掩飾孔子和顏回的失敗。

正確的譯法應該是:顏回難道注定只能是個平民了?他出仕總是落空;子貢沒有按照老師的意願出仕,選擇了經商,總是賺大錢。

孔子這兩句話顯然是對照著來說的,如果說顏回出色,那麼下一句就應該是子貢不出色。就如現在常說「壞學生發財了,好學生反而受窮」。所以,傳統的譯法是不正確的。

實際上,孔子想要說明的:想當官的當不了官,不想當官的卻發了財。

隱隱然,孔子替顏回抱不平。但實際上,孔子應該為此負主要責任。顏回之所以沉醉於理想國的狀態中,與孔子的循循善誘是分不開的。

「師兄,你怎麼頭髮都白了?注意休息啊。」這一天,胡亂看見顏回情緒不佳,前來勸解。顏回的頭髮兩年前就有些花白,如今已經全部白了。根據傳說,這都是學習太刻苦的原因。

「唉,胡亂,你是後人,不妨跟你說句實話,我這頭髮,都是愁白的啊。自古以來,誰聽說過學習刻苦頭髮就會白的?」顏回說,一臉愁容。

「愁什麼?」

「愁什麼?你不知道嗎?」顏回反問。

胡亂儘管是後人,也不是個傻瓜,他很容易就猜出顏回在愁什麼,人生愁苦,無非是愁情愁財愁前途。

「師兄,我覺得吧,老師都把自己的理想標準降低了,你為什麼不多跟子貢師兄和冉有師兄學學,少講點理想,多學些現實的技能呢?」胡亂出於好意,卻忘了自己改變不了歷史。

「你真是胡言亂語隨便說啊,老師把我當成了仁德的標桿樹在那裡,我要是倒了,老師多沒面子?我多沒面子?唉。」顏回歎口氣,搖搖頭,走開了。

「面子,又是面子。自古以來,面子害死了多少人?唉。」胡亂自言自語,也歎了一口氣。

《賈志剛說春秋之七·孔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