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吳亡

楚國內亂,吳王夫差有了想法。

「我要趁楚國內亂討伐他們,各位看怎麼樣?」夫差提出來,吳國已經很多年不打仗,又想起來了。

「好啊好啊好啊。」伯嚭為首,一致通過,大家只管拍馬屁。

事情就這麼定了。

吳王夫差養了一幫各國來的人,叫做舍人,暫時沒有安排工作,都住在王宮附近一個院子裡。

這天早上,夫差去這個院子看望大家,看見一個叫少孺子的舍人手拿彈弓在那裡轉,衣服弄得很濕。

「喂,你過來,衣服怎麼弄這麼濕?」吳王夫差覺得這人太不注意個人衛生了。

「我早上打鳥,被露水沾濕了。」少孺子回答。

「打著了嗎?」

「剛要打,結果發現一個現象,我正思考呢。」

「什麼現象?」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少孺子說了這樣一番話,意思是:蟬在樹上飲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後面;螳螂準備捕蟬,卻不知道黃雀就在旁邊;黃雀準備吃螳螂,卻不知道我在後面用彈弓瞄著他。我說的這三樣,都是只看見眼前的利益,卻不顧身後的危險。

「善哉。」吳王夫差說了這兩個字,然後決定不攻打楚國了,因為他知道越國也許正惦記著吳國呢。

這一段,出自《說苑》。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就出於這裡。

【笠澤之戰】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明白這個道理當然很好,但是,螳螂沒有捕蟬的時候,黃雀就不在後面了嗎?

黃雀要吃螳螂,和螳螂捕不捕蟬沒有關係。

吳王夫差顯然沒有明白這個道理。

從黃池回來之後,吳王夫差實際上作了反思,他並不認為自己當初放過勾踐就是錯誤的,自己的錯誤在於對外戰爭太頻繁了,國家沒有休養生息的機會,這才給了越國人機會。

「休養吧。」夫差決定休養生息,於是馬放南山,士兵們都放回家種地去了。

《吳越春秋》記載:「吳王還歸自池,息民散兵。」

那麼,夫差自己幹什麼?跑馬打獵,享受西施並且和西施一同享受。

他不擔心越國嗎?不擔心。

根據駐越國地下辦事處的情報,越王勾踐現在也在跑馬打獵,耽於酒色。

於是,夫差安心地享受生活。

跟夫差一樣,吳國的大臣們也都開始享受生活。

窮兵黷武,固然是不對的;忘記戰爭,也是危險的。

可是,夫差又一次低估了勾踐,低估了越國人。

一切都是范蠡的詭計,他讓勾踐跑馬打獵,但不要真正沉湎在狩獵上;讓勾踐飲酒尋歡,但不要真正沉湎在酒色上;讓勾踐和臣僚們大吃大喝,但不要忘記國家的正事。所有這些,都是做一個假象給夫差。

與此同時,范蠡讓計然想辦法,通過越國的商人在吳國買空賣空,哄抬吳國的糧價,攫取吳國的財富。

所以,儘管吳國不打仗了,卻依然無法恢復元氣。一來是吳王夫差缺乏具體的辦法,二來是越國人在暗中搞鬼。

黃池之會之後四年,吳國竟然年年鬧饑荒,到吳王夫差十八年春天,也就是白公勝叛亂的第二年,越王勾踐決定討伐吳國。

吳越大軍在笠澤(今吳淞江)隔水紮營。

這是吳越兩軍主力在夫椒之戰後的首次對決,雙方都很小心。這一場戰爭,很可能決定今後的命運。

吳軍在失去孫武和伍子胥之後,戰術水平明顯下降。

而越軍由范蠡指揮,戰術水平在吳軍之上。

黃昏時分,范蠡派出上下兩軍分頭去上游五里和下游五里,悄悄渡河。到下半夜,上下兩軍打著火把,擂鼓前進,夜戰吳軍。

吳軍什麼時候夜戰過?多年不打仗,大家都心慌。

「越軍兩路夾擊我們,趕快,我們分兩路迎擊。」吳王夫差下令,也是慌了,深更半夜的,本來應該固守大營,等待天亮。

吳越兩軍兩側開戰,完全靠火把照明,根本看不清人。因此,雖然吳軍人數多,可是有勁使不上。

這個時候,范蠡命令越軍中軍悄悄過河,之後派遣五千敢死隊襲擊吳軍中軍。為什麼說襲擊?因為沒有擂鼓,完全出其不意。

吳軍中軍受攻,一下子亂了陣腳,這等於被越國人分割包圍了。

吳軍一亂,越軍中軍擂響了戰鼓,隨後衝鋒。

黑夜之中,吳軍被沖得七零八落,也不知道來了多少越國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包圍。

崩潰,吳軍崩潰。

天亮的時候,滿地的死屍,都是吳軍士兵。

「撤軍。」勾踐下令。

這一仗,吳軍主力大半被殲,不過按照范蠡的說法,這時候越國還不具備滅掉吳國的力量。所以,越軍撤軍。

【最後的忽悠】

吳王夫差二十年(前476年),越軍入侵楚國。不過,這只是范蠡的計策,用來麻痺吳國人。等楚軍救兵一到,越軍主動撤退。

這一年,從時間上算,已經不是春秋,而是戰國的第一年。不過,要把吳越之間的恩怨講完,需要佔用戰國幾年時間。

第二年,吳國再受天災,百姓竟然到了吃野菜和到海邊撿牡蠣等充飢的地步。別以為那是海鮮,古時候沒人愛吃那個。

「可矣。」范蠡知道已經到了和吳國人清算一切的時間了。

秋收結束,越軍全軍出動,討伐吳國。這一次,吳軍根本不是楚軍的對手,五戰連敗。到十一月,越軍包圍了闔閭城。

越軍並沒有攻城,按照范蠡的策略,就是兩個字:圍城。

越軍沒有攻城,吳軍來約戰了。

「回去,我們不打。」范蠡拒絕。

一天之內,吳國使者來了五次,要求決戰。范蠡毫不動搖,拒絕了五次。

「范先生,打吧,難道還怕他們?」勾踐有點沉不住氣了,他想決戰了。

「大王,出兵之前咱們不是商量好了嗎?只圍不打。怎麼到了戰場上就變卦呢?得到了時機就不能怠慢,時機一失就不會再來。上天賜予而不接受,災難反而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進退變化之中如果拿不準主意,一定會後悔的。」范蠡還是很堅決,《國語》原話是這樣的:「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

時不再來,這個成語出於這裡。

天予不取,反受其害。這句名言,同樣來自這裡。

「好吧。」勾踐同意范蠡的看法。

范蠡的策略是非常有道理的,從當時的情況看,吳軍儘管連敗,但是戰鬥力還在,此時背城一戰,一定死拼,越軍未必就能取得勝利。再則,吳國比越國大,越軍拿下闔閭城,很難避免當年吳軍在郢都所做的事情,反而會激起吳國人的憤慨,逼迫吳國人團結起來驅逐越國侵略者。

所以,范蠡一邊包圍闔閭城,用時間來消磨吳軍的士氣;另一邊,闔閭城以外的地區,賑濟吳國百姓,來感化他們,用時間來同化他們。

以時間換空間,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范蠡不擔心吳國人向其他國家求救?

當時天下有能力救吳國的其實只有三個國家,楚國、秦國和晉國,楚國和秦國都是吳國的敵人,自然不會救他們。那麼,晉國呢?

吳王夫差知道,這樣被包圍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條了,因為越國人耗得起,自己耗不起。

到了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求援了,求誰?算來算去也只有晉國,其餘的大國楚秦齊都是仇人。

於是,吳國特使前往晉國求救。

「哎喲,盟主有難,八方支援啊。」趙簡子當場表態,可是,隨後說了:「可是,實在不好意思,你看,我們國君剛剛去世,國家還在喪期,不能打仗啊。」

一個「可是」,葬送了吳國的希望。

其實,就算晉定公沒死,晉國人也不會來救吳國的。

「那什麼,這樣吧,為了表達我們對盟主的敬意和我們不能救盟主的愧意,我把飲食標準再降低一檔。」趙簡子假模假樣很慚愧的樣子,因為國君死了,飲食標準已經降低了。

「元帥,您這樣懲罰自己,讓吳王知道了,一定很感動啊。」一個叫楚隆的手下急忙拍起了馬屁,其實他知道趙簡子每天晚上躲在暗室吃好東西。

「真的?那你去趟吳國,跟他說說。」趙簡子挺得意,於是派楚隆跟著吳國使者去了吳國。

到了闔閭城外,到處是越軍包圍,吳國使者偷偷溜進了城。楚隆不怕,他去找到了勾踐。

「大王,吳國這樣的流氓國家,早就該收拾他們了。聽說貴國討伐他們,中原各國歡欣鼓舞。我國特地派我來看看這裡的情況,看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再看看吳國人有多悲慘,好讓大家更高興一點。」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那行,你進去看看吧。」勾踐一聽挺高興,放他進了包圍圈裡。

於是,楚隆來見吳王夫差。

「大王,您受苦了。」楚隆說著,眼淚都快下來了。之後,把趙簡子怎樣自責、怎樣降低伙食標準等等說了一遍。

夫差不是傻瓜,聽他忽悠,心說:「你就忽悠吧,忽悠死我們,看你們今後忽悠誰去。」

不管怎樣,夫差還算客氣地接待了他,臨行,送了他一小盒珍珠,讓他帶給趙簡子,算是補償他降低飲食標準的損失。

吳王夫差絕望了。

說起來,這也是晉國最後一次忽悠吳國了。

【夫差之死】

越軍圍城,轉眼圍了三年。

吳王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前473年),闔閭城終於崩潰了,城中的軍民不顧一切,開了城門,蜂擁出來投降。

不投降沒辦法了,城裡早已經斷了糧,別說老鼠,就是死人都給吃光了。

吳王夫差帶領著一幫親信近臣,逃上了姑蘇山。

從會稽山到姑蘇山,造化弄人。

到了這個時候,吳王夫差也只能投降了。

「太宰,太宰呢?」夫差想派伯嚭去,他跟越國人關係好。

伯嚭還在嗎?還在就不是伯嚭了。

沒辦法,夫差只好派王孫雒去向越國投降了。

「大王,過去我們在會稽得罪了貴國。現在越王如果肯赦免我們的話,我們願意臣屬於大王,永永遠遠不敢背叛。」王孫雒說得很悲涼很誠懇,文種在一旁看著,不由想起自己當初在吳軍大營懇求吳王夫差的場景。

看見王孫雒,勾踐突然有點心軟,他跟王孫雒還比較熟,很喜歡他。

「這個……」勾踐有些猶豫,似乎想要答應他。畢竟,仇恨已經過去很多年,而三年圍城消磨掉的不僅是吳軍的士氣,也包括勾踐心頭的仇恨。

「大王,我聽說聖人的成功,由於他能利用天時。得了天時還不成功,上天就轉到相反的方面去了。現在大王遲遲不能決斷,難道忘記了在會稽蒙受的恥辱嗎?忘記了在吳國的三年了嗎?」范蠡一看勾踐要犯糊塗,急忙阻止。

不過,當年吃屎的事情就不好當這麼多人面前說了。

「好吧,你回去吧,我們不接受投降。」勾踐於是拒絕了王孫雒。

雖然被拒絕了,王孫雒還是從勾踐的猶豫中看到了希望。

於是,一次又一次,王孫雒往返於姑蘇山和越軍大營。

王孫雒的措辭越來越謙卑,禮節越來越恭敬,勾踐真有些受不了了,文種則早已經走開了不忍心去看,要不是范蠡在旁邊盯著,早就答應了吳國的求和。

「范先生,你看他們怪可憐的,答應他們吧。」勾踐把范蠡拉到了內室,跟他商量。

「大王,這時候別犯糊塗啊。我問你,誰讓我們一早就上朝,很晚才下班?不是吳國嗎?誰跟我們爭奪三江五湖的利益,不也是吳國嗎?我們辛辛苦苦謀劃了十多年,大王臥薪嘗膽,現在卻要前功盡棄,怎麼可以呢?不能答應他們。」范蠡都說得急了,生怕勾踐出了岔子。

「那,我都不好意思拒絕人家了,你去跟他們說吧。」勾踐知道范蠡是對的,可是怕控制不住自己。

說起來,勾踐也算是性情中人了。

范蠡左手提著鼓,右手拿著鼓槌,出來見王孫雒。

「過去上天給越國降下災禍,讓越國落在吳國的手中,而吳國卻不接受。現在上天叫我們報復吳國。我們大王怎敢不聽從上天的命令,而聽從吳王的命令呢?不好意思,你回去吧。」范蠡說話可不像勾踐那麼猶猶豫豫。

「尊敬的范先生,古人有句話說:『不要助天作惡。』現在我們吳國的稻和蟹都被我們吃得絕種,您還要助天作惡,不怕遭厄運嗎?」王孫雒急了,他恨死了范蠡,可是還要竭力地壓抑住。

「尊敬的王孫啊,越國在周朝連子爵都混不上,所以只能住在東海岸邊,和黿鼉魚鱉相處,同水邊的蝦蟆共居。我們雖然看上去像個人,實際上跟禽獸沒什麼區別,您說的道理,我們聽不懂。」范蠡懶得跟王孫雒糾纏,乾脆這樣說。

「那好吧,范先生一定要助天為惡,想要遭受厄運,我也沒有辦法。請讓我再見越王一面,向他告辭。」王孫雒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跟范蠡再說下去毫無意義,所以想找勾踐作最後的努力。

「別介,大王已經把這事情委託我了,你要再糾纏,那我就要得罪了。」范蠡發出威脅。

絕望,王孫雒帶著絕望,回了姑蘇山。

王孫雒一走,范蠡沒有通報勾踐,立即下令準備攻打姑蘇山。

戰鼓響起,勾踐才知道越軍要進攻了。

儘管從前勾踐的腦海裡都是在吳國受屈辱的畫面,可是到了這個時候,望著姑蘇山,勾踐卻有些感傷。他想起夫差不管怎樣還是放過了自己,而且後來對自己也不錯,自己回越國之後,吳國也並沒有欺負過越國,可以說還是真心與越國友好的。

「唉,夫差其實是個好人哪。」勾踐心想,他動了惻隱之心。

吳軍就要開始進攻,勾踐知道,一旦戰鬥開始,結果就是玉石俱焚,姑蘇山上將是一片屍體,有夫差的,也會有王孫雒的。

「請范先生。」勾踐突然作了一個決定,派人去請范蠡。

「大王,要不要親自指揮?」范蠡來了,他問,隊伍已經準備好了。

「范先生,不要進攻。雖然不准他們投降,可是我決定給夫差一條生路。」勾踐說。

范蠡沒有說話,其實他料到了。

「給他一塊地,給他幾百家百姓,讓他善終吧。」勾踐說。這是他決定的事情,即便范蠡反對,他也不會聽從了。

范蠡並沒有反對,這是可以接受的方案。

姑蘇山上,充斥著絕望的氣氛。

山下的戰鼓聲越來越密。

要麼戰死,要麼自殺,沒有第三個選擇。

夫差是準備自殺的,繩子已經準備好了。

就在這個時候,勾踐的使者到了。

難道,絕處逢生了?夫差的心頭又燃起一點希望,大家的心頭都燃起了一點希望。

「大王,我家大王心懷慈悲,決定在甬東(今浙江定海縣境內)給大王一塊地,享受三百家的稅賦,安度晚年。」使者說話還很客氣。

夫差笑了,苦笑,這不是他的希望。

「多謝越王了,我老了,不能為大王效力了。」吳王夫差拒絕了活命的希望,他決定去死。

臨上吊之前,夫差哭了。

「如果死了也就死了,那還好;如果死後有知,我還有什麼臉去見伍子胥呢?」夫差放聲大哭,到了這個時候,他終於明白伍子胥是對的。

臨死才明白,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

所有人都哭了,所有人都想起伍子胥來。

可是,晚了,一切都太晚了。

吳王夫差自縊身亡,吳國大臣們下山投降。而越王勾踐也很感傷,隆重安葬了吳王夫差。

至此,越國滅亡了吳國。

吳國,從轟轟烈烈征服楚國,到窩窩囊囊被越國所滅,僅僅三十三年。

《賈志剛說春秋之五·吳越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