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雖然是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功臣,他的政治主張也奠定了中國之後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但是,他也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李斯剛在秦國站穩腳跟、步步高陞的時候,一個競爭對手的出現引發了他內心深處強烈的危機感。那麼,這個競爭對手是誰?他究竟具備怎樣的能力和才華,就連一代名相也望而生畏?李斯又會怎樣對付這位競爭對手呢?
被碩鼠刺激出的人生觀
大商人呂不韋因為扶植子楚當上了秦王有功,被封為秦國的丞相。
當上丞相之後,他也學戰國四公子的樣子,養了大量的門客。在他的門客當中,出了一位著名的人物——李斯。李斯對於以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貢獻良多。
李斯是楚國人。他年輕的時候,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這個差事一沒錢二沒地位,一直在這地方待著的話,想混飽肚子都很困難。
有一次,李斯跟著上級去倉庫檢查。剛一進去,就看到了很令人驚訝的一幕:一群胖乎乎的大老鼠當著他的面跳到倉中啃食穀物,小眼睛盯著李斯咕嚕咕嚕轉,根本就不怕人。甚至還有一隻老鼠,跳到李斯的肩膀上,簡直是膽大妄為。老鼠不但不怕人,還主動挑釁,等李斯揮手要打它的時候,才往下一躥,跑走了。
李斯頓時心頭火起:「這糧倉裡的碩鼠如此厲害,真是比我這個刀筆小吏都強!」
他忽然又想起,以前在廁所裡也見過老鼠,瘦得簡直成了袖珍鼠,吃人的糞便,遇到人來就驚慌逃竄。而這倉庫中的碩鼠,一尺來長,而且根本不把人放在眼裡,這簡直是天壤之別。看來老鼠也有等級之分,由此他想到人有君子和小人的地位,就跟老鼠一樣,全看你處在什麼環境當中。
李斯由此得出了教訓,生在茅廁邊自然是不怎麼樣的,但是先天不足可以通過後天來彌補。這地方風水不好,我大不了搬家。
李斯覺得現在的楚國,就是這麼一個大茅坑,到哪兒都沒出息。在他看來,當今天下的大勢,統一的情況不可避免。於是李斯就下定決心要在統一的局面出現之前,學習如何服侍未來帝王的學問,然後出人頭地。
李斯下定決心後,就離開了楚國。他游名山、訪大川,到了齊國求學,拜荀況為師。荀況就是荀子,他是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與孟子齊名。
荀子雖然是儒學大師,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樣墨守成規。孟子完全是繼承了孔子那一套思想,荀子卻從當時的政治形勢出發,對孔子的儒學進行了發揮改造。比如說,他強調「制天命而用之」,不是什麼都要順應天命,而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儒家向來主張人性本善,但是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必須要用法律來約束。
荀子的這些思想主張,其實接近法家思想,很適合當時新興統治階層的需要,也更適合用來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
李斯想學帝王之術,找荀子算是找對人了。李斯拜在荀子門下,刻苦攻讀。經過了幾年學習,他小有成就,該走進廣闊天地大顯身手了。
在選擇去哪兒時,李斯對各國情況進行了一番分析比較。他覺得楚王無所作為,而其他各國也都在走下坡路,只有秦國是大倉庫,可以養他這只肥老鼠。考慮妥當之後,他就去拜別老師。
臨行之前,荀子問他:「你為什麼非得去秦國?」
李斯就把他受到刺激的故事講給了荀子聽,然後說:「一個人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地位的卑賤,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生活的困厄。長久處於恥辱的卑賤與悲哀的困厄之中,原本自認為清高的讀書人,到最後就只會剩下憤世嫉俗了。」
讀書人往往就這樣,餓著肚子耍清高。他們要麼恥於跟當官的來往,要麼恥於跟商人來往。實際上是沒那個本事,只能餓著肚子耍清高,到最後可不就只剩下憤世嫉俗了。
李斯執意要去秦國,要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掙一個轟轟烈烈的人生。荀子聽完,似乎也沒有任何表示。李斯就這樣來到了秦國都城咸陽。
從此宮廷免門票
李斯到了咸陽之後,四處尋找機會見秦王。可是沒等到這個機會,秦莊襄王子楚就死了。
要說這子楚也是個苦命的主,好不容易熬上了王位,沒幾年就死了。十三歲的太子嬴政繼位,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李斯到這兒不湊巧,老秦王死了,而新王的年齡又小。他就算說得再天花亂墜,十三歲的小孩也聽不懂啊!李斯正無可奈何之際,偶然間打聽到一個震耳欲聾的名字,就是丞相呂不韋。
嬴政即位之後,呂不韋獨攬秦國大權,終於實現了自己早年的抱負。嬴政很有可能是呂不韋的兒子,而呂不韋當年的老情人趙太后這個時候還跟他藕斷絲連。呂不韋有太后情人、兒子國王,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愜意。
呂不韋大力延攬各國賢能之士,培養自己的私人力量。李斯就來到呂不韋家中,要當他的門客。
一番交談後,呂不韋對李斯很欣賞,就給了他一個處級幹部的職位。李斯就此步入秦國政壇。
戰國時候很流行養一大堆門客,不光戰國四公子這麼幹,就連那個馬服君趙奢也養了一大堆吃白飯的,只不過沒那四位多。他們招募了一大堆門客後,又從這些人當中,挑出自己信任的人,安排到朝中做官,這就是自己的黨羽。
李斯因為受到呂不韋的器重,開始在秦國的政壇上嶄露頭角。李斯搭上了呂不韋,相當於得到了一張進出王宮的免費門票。時間一長,他自然就有機會見到當時的小秦王嬴政。
李斯第一次見到嬴政,就抓住了機會,向秦王建言獻策。他說:「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之所以無所作為,是因為該幹事兒的時候沒幹。等到再想幹的時候,已經沒機會了。
「當年秦穆公稱霸的時候,沒有向東兼併各國。因為當時諸侯都在崛起,而且周朝的尊嚴和德望尚還有那麼點兒意思,所以最後形成了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五霸相抗衡的局面。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周朝已經沒了,被你老爺爺滅掉了。
「秦國經過六代君王勵精圖治,相比其他六國已經形成了絕對的優勢。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以秦國目前的實力,應該趁此機會滅掉六國。」
李斯這一番談話,讓秦王嬴政非常激動,所以他任命李斯為長史。沒過多久,李斯再次見到秦王,他繼續向秦王建言獻策:「秦國當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暗中派遣有謀略的說客,帶著大量的錢去賄賂、拉攏或幹掉各諸侯國的官員、謀士和名人。聽話的饋贈金錢,不聽話的胸口上來一刀。」
這一次之後,李斯的地位又升了,成了秦國的客卿。
外來的和尚會唸經
正當秦王嬴政下定決心要統一六國的時候,七雄當中國力最弱小的韓國因為怕被秦國幹掉,派了一個叫鄭國的水利工程師,到秦國鼓動興修水渠。
這條水渠就相當於當時的三峽工程,投資巨大。韓國人的目的是想以此削弱秦國的人力和物力。
鄭國來到秦國後,跟秦王一通分析,將山河地利分析得頭頭是道。秦王接受了他的建議。但不久之後,鄭國幫秦國修渠的目的就暴露了。
這時候,東方各國紛紛派間諜到秦國做賓客,很多這樣的間諜案相繼被國家安全部門破獲。這樣一來,秦國群臣對外來的客卿議論很大。
這幫人跟秦王講,各國來秦國的人,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沒安什麼好心。咱們國家要想強大,還得老秦人自己說了算,乾脆把他們全部驅逐。這就有了秦王的逐客令。
李斯是楚國人,他當然也在被驅逐的行列當中。李斯剛要達到人生巔峰的時候,就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兒,非常鬱悶。但是光鬱悶也沒用,總得想法子解決問題。於是,李斯給秦王寫了一封信,勸秦王不要逐客,這就是有名的《諫逐客書》。
在信裡,李斯是這麼說的:
從穆公起到現在,什麼百里奚啊、公孫鞅啊、張儀啊,還有那個差點死在糞坑裡的范雎,以及操縱秦國儲君業務的呂不韋,哪一個不是外國人?哪一個不是客卿?客卿沒有什麼對不起秦國的,反而是現在的秦國要對不起客卿。
秦國在西北,這地方土地有限,物產也不豐富,美女、好馬、財寶都來自東方各國。要是完全抵制齊貨、楚貨,秦國還有什麼?
李斯這一封上書,不僅言詞懇切,而且確確實實地反映了秦國的歷史和現狀,代表了當時有識之士的見解。
秦王嬴政幾乎一口氣讀完了李斯這篇文采飛揚、邏輯嚴謹的《諫逐客書》。他預感到,這將是一篇千古不朽的經典佳作,所以讓史官將這篇文章加以珍藏,然後下令收回逐客令,派人快馬去追已經走了的李斯。
李斯走是走了,但一路上磨磨蹭蹭,走三步退兩步的。剛到驪山腳下(離咸陽沒多遠),他就等到了秦王的使臣。看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就這樣,李斯重新進入咸陽,成了司法部長。
而這個時候,秦王親審鄭國一案,鄭國表示,韓國讓秦國大興水利建設,最初的目的確實是要消耗秦國,但是水渠修成之後,確實對秦國有利。秦王嬴政覺得鄭國的話很有道理,就繼續讓他主持修水渠的工程,成全了後來聞名於世的鄭國渠。
鄭國渠的建成,把關中變成了八百里秦川沃野,對於發展和繁榮秦國經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經過這次反覆,秦王仍然堅持招攬並重用外來客卿。這些外來的客卿也在秦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取消逐客令之後不久,魏國的大梁人尉繚來到秦國。當時的形勢是秦王已經把呂不韋幹掉了。因為呂不韋權力太大,威脅到了秦王。特別是呂不韋跟自己的母后整天勾三搭四的,傳出去也不好聽。因此秦王就把呂不韋給幹掉了,還幽禁了自己的母后。
內憂解除了之後,嬴政開始積極向外擴張,東方各國人人自危。這時候,尉繚向秦王嬴政建議道:「以秦國當前的力量,消滅東方各國是毫無問題的。但是如果各個諸侯國聯合起來,那結果就不好說了。所以現在咱們不要吝惜財物,得積極地向各國掌權的豪臣行賄,破壞他們的聯合。」
秦王採納了尉繚的計謀。在跟各國進行鬥爭的過程中,此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秦王追星引發的血案
李斯正在步步高陞的時候,忽然發現秦王對他有些冷淡,一打聽,原來是因為秦王這時候開始追星了。
他追的這顆星,李斯很熟,就是韓非。韓非是李斯的同學,同時也是韓國的貴族。他也是荀子的學生,但他不但繼承了荀子的學說,還在此基礎之上結合法家的思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專制理論。
韓非是戰國末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學問比李斯大多了,但是他說話有點兒結巴,不善於言談,就是能寫。
從荀子門下回到韓國以後,韓非看到韓國實在太弱了,就多次上書獻策,但都未能被採納。韓非發奮著書,寫了很多名篇。
秦王嬴政在破獲鄭國這一間諜案之後,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了韓非驚世駭俗的文章,佩服得五體投地,就產生了想要跟韓非見一面的願望。
嬴政本來以為寫這篇文章的人已經死了,但是一打聽,這人現在在韓國活得好好的。於是,嬴政動用三十萬大軍急切攻韓,非要見韓非不可。
這一仗,韓王被打得稀里糊塗。等秦國使臣把要求一提,韓王這才明白。他擦了擦額頭上的虛汗,二話不說,就派韓非出使秦國。韓王心想:「不就要個人,至於這麼嚇唬我嗎?」
韓非一答應去秦國,三十萬秦兵如潮水般退去。連韓非也覺得,秦王的這個歡迎儀式搞得太誇張。後來的事實證明,韓非之於秦王、秦國和即將到來的嶄新時代的重要性,完全配動用這麼大的陣勢。
有人認為,韓非的理論不僅作為秦王的治國方略,在統一天下的實踐中大獲成功,而且還主宰了中國兩千多年以來封建王朝政權的運作,是中國專制君主時代,除了孔子以後的另一位聖人。
孔子倡導的儒家思想的仁政,被歷代君主尊崇。韓非的法治思想和一整套君主專制的政治策略,與孔子的思想其實相輔相成,有利於專制時代的政權鞏固。只不過韓非的理論一般都是被帝王們暗箱操作的,不像孔子的道德文章,總是被處處彰顯。
嬴政花了這麼大力氣,終於見到了韓非。雙方一見面,秦王高興是高興,但沒有用韓非。因為韓非是個結巴,秦王跟他交流有語言上的障礙,當時的場面很尷尬。
這麼一來,秦王的心理就有了巨大的落差。他想像中的韓非應該是神采飛揚,口若懸河,指點江山的,沒想到眼前的韓非半天也說不出來一句話。
這時候,有個人暗地裡對韓非的到來給予了密切的關注,這人就是李斯。李斯知道韓非思想深刻,學術才華也在自己之上。他一來,就對自己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如果秦王重用了韓非,那李斯好不容易爬進的糧倉,就得讓給韓非了。
於是,李斯就有了除掉韓非的想法。當他得知嬴政還沒有決定重用韓非後,就趕緊在秦王面前大肆詆毀韓非。
李斯對嬴政說:「韓非和我不同。我是楚國小吏出身,而他是韓國的貴族。楚國君臣本來就不怎麼待見我,所以我很樂意幫助秦國滅掉楚國。但韓非就不一樣了,他跟韓王是一個祖宗生的,他又怎麼會真心替秦國出力呢?而且這個人很有本事,不論是放他回去,還是留在秦國,都是麻煩。不如給他定個罪名,殺了算了。」
秦王可能還在失落之中,一時腦袋沒轉過來,覺得李斯的話有道理,就把韓非下獄囚禁了。莫名其妙的韓非趕緊請求面見秦王,但是沒有見到,只等到了李斯送來的毒酒。
秦王很快就後悔這個決定了,急急忙忙派人去赦免韓非,但是韓非已經死了。
韓非雖然死了,但是韓非和李斯倡導的法家學說,卻成了秦國統治天下的根本學說。在這之後,清除了對手的李斯,更加盡心盡力地為秦王效忠。
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李斯被封丞相,富貴至極,不但自己榮耀,子女都跟著沾光。他的長子做了郡守,掌握軍政大權,還有好多其他的子女都跟帝室結成了婚姻關係。
當然,這時秦國還沒有完成統一。在以後的歲月中,李斯在秦國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那麼,關於他還有哪些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