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佟生口述

第一次

時 間:2009年1月8日

地 點:北京市海澱區百旺家園某居民樓

訪談者:定宜莊、邢新欣

第二次

時 間:2016年2月13日

地 點:同上

訪談者:定宜莊

[訪談者按](2016年)這篇口述做於上一篇的數年以後,牽線人還是宋會強。當時他與幾個朋友經常在圓明園附近一個茶館聚談,談話內容往往涉及圓明園。我就是在那裡見到王佟生先生,並與邢新欣一道為他做了訪談的。由於當時《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已經付梓,這篇訪談未及收入書中,遂一直擱置至今。此次適逢本書出版,我於是將王先生請到家中,一是請他細讀了前次訪談的整理稿,二是就初稿中一些不清楚的問題對他進行了核實查詢。現在的這篇稿子,仍然以第一稿也就是2009年年初訪談的稿子為主,只是在某些具體問題上進行了修改與補充。與李中信、陳克明的訪談對比,二者各有側重,所述具體事實也互有歧義,由於許多問題都無文字資料可資參證,且親歷者早已遠逝,發聲者均屬耳食,也只能知其大略而已。

王佟生在訪談中(定宜莊攝於2009年)

定:您今年(2009年)多大歲數?

王佟生(以下簡稱王):我五十八了,我就生在寒山。

定:寒山這個地方在哪兒我到現在也沒找著,圓明園那四十景裡沒有寒山啊。

王:寒山就是紫碧山房。紫碧山房實際上就是望月的,賞月的地方。嘉慶老在那兒住。另外就是皇宮裡頭到九九那天登高就到那兒去。圓明園總體是這麼建設的,它起自於西北,然後到東南,北面是紫碧山房。紫碧山房是崑崙山的象徵。紫碧山房什麼時候改稱寒山了?就是從1860年火燒完了以後。

定:1860年(圓明園)被燒了以後就改叫寒山了?

王:對。因為嘉慶那會兒在那兒住時,主要還是住宮裡。南面不是鴻慈永祜嗎?就是安佑宮。鴻慈永祜這兒屬於圓明園裡建築面積最大的、最豪華的,因為它是放老祖宗牌位的地方,還有華表什麼的,反正我小時候記得全是漢白玉的橋,那殿也大啊。注179

20世紀20年代的寒山,可見殘存的山石旁建起的農舍注180

1.最早來到圓明園的人——奶奶的父親

王:我有身份證為證,我是圓明園裡的,我的家就在圓明園。

(出示身份證,其中住址一欄為「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89號」)

定:您生在寒山,那你們家祖上就在寒山?

王:祖上就在。因為我有一個太姥爺,就是我奶奶她爸爸。他那時候隨慈禧太后西行,就是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以後,她帶了27個貼身侍衛,他就是27個之一。27個侍衛死了20個,剩下7個。1902年慈禧太后從西安回來了,那時候圓明園又被第二次燒了。慈禧太后到萬壽山一看,東邊這一大片毀成這樣了,她那會兒不是老說要建這個圓明園嘛,建不成了,後來她就說奴才們,咱們家也散了,沒錢養活你們了,你們誰會種地?我那姥爺是種地出身的,他趕緊跪那兒說:「老佛爺,奴才會種地。」(慈禧)說:「小林子你會種地?圓明園紫碧山房120畝地我賜予你,你上那兒種地。」這就蓋上印。我那太姥爺1902年進的圓明園,那時候他還吃著俸祿,實際上讓你鎮園去了。他們連種地帶保護圓明園。鎮園的就是這些太監們,也有的不是太監,當時護圓明園的挺多的,都是六品七品,都是這樣的。這是1902年嘛,1903年就已經定了,這些管事太監必須得撤。撤完以後圓明園歸誰管呢?就出現這麼一個問題,當時我那太姥爺不就進來了麼,他們進來以後,那些人就陸續往外撤了。

定:1903年定了什麼事?

王:1903年不是我姥爺他們這幫人過來了嗎?管事太監後來陸續地就撤園。

定:您奶奶的父親是旗人還是漢人?

王:不是旗人,是漢人。

定:漢人怎麼給慈禧當侍衛啊?

王:就是我那太姥爺在河北惹事了,因為他武功好,砍死了幾個人,沒辦法了跑去進宮了,進宮就當侍衛了。

定:不是太監吧?

王:不是太監,叫太監,但是他有孩子。以後就太監太監老管他叫太監,林太監,林老爺,他名叫林福長。

定:您太姥爺原來是什麼地方人?

王:河北南皮。

定:噢,張南皮,張之洞的故鄉。

王:對,這不都沾著親嘛。

定:所以說你們家跟張之洞有關係?

王:我太姥爺那會兒在南皮挺厲害,武功厲害,在南皮教了一幫弟子。像張之洞的貼身侍衛叫大根,那不是他侄子嘛,他侄子一直跟著他(指張之洞),這都是從我太姥爺那兒教出來的。王家跟張家都是15代以前的老輩了,都是從山西洪洞搬到通州漷縣,從通州漷縣就搬去(南皮)。

定:您說的王家就是你們家?

王:對。像王懿榮注181這都是我們親戚。因為河北都連著呢。像鹿傳霖注182,他不也是軍機大臣嘛。張之洞、王懿榮他們這些都是親戚。我們那個家族一個是武功特別厲害,再一個都是開錢莊的。那時候張之洞也好,沒有民間這些錢支持你,你幹什麼呀?光靠那點兒俸祿,也幹不成事兒。

定:那後來您太姥爺就留在那兒種地了?

王:對,就在那兒種地。

定:是不是不止他一個,好多侍衛都在那兒種地了?

王:還有幾個是從故宮那邊過來的,都是河北的,有獻縣的,太監,在宮裡他歲數小啊,沒有安排啊,所以都上這裡種地來得了。1903年到1904年大批人撤了以後,在圓明園裡最後留下的是四個太監,其中第一就是我這個太姥爺,他進得早,1902年就來了。另外還一個孟太監,好像就住在福海西沿兒,雙鶴齋那兒吧,注183他歲數小點兒,來的時候二十幾歲吧,進的這園子。還一個周太監,他在小宋(指宋會強)他們家的東邊一點兒。

定:小宋家不就是福緣門那兒嗎?

王:福緣門東邊,屬於新宮門,因為他那會兒也要走,後來不是沒走麼,他們是獻縣的人。後來包括到民國的時候,護園,打那些土匪什麼的,(那些土匪)搶圓明園的東西嘛,都是他們這幫人。還有一個李太監,李太監是住在北邊,一共是四個太監。

定:這四個太監的事您是聽誰說的?

王:我爸爸那時候就說啊。

定:他們這些太監都有後人?

王:……都有後人。但是後人不一樣。像李家跟孟家啊,都勾著,包括插兒他們家……

定:插兒是誰?

王:他名字叫周某某。為什麼把周家弄過去?因為我太姥爺他進宮以後,就拜周太監為師傅,人家在宮裡時間比較長,我那太姥爺得管人家叫師傅啊。(溥儀出宮以後)他一看這怎麼辦,得先把師傅照顧好啊,所以就把師傅他們家弄了過來,讓他們種了塊地。周某某他們家那是純太監,沒有後,他爺爺是太監抱的義子。

定:他們是什麼地方的?

王:也是獻縣的。那時候不是有120畝地嘛,靠西邊的這一片地離家比較近,就交給周家來種,然後把那好房子讓給他師傅一家住。那時候紫碧山房的房子好著呢,我太姥爺去的時候,好像最早的老房就剩了9間。讓給人家4間,剩了5間房子。

福海那兒啊,當時也算一個村了,後來為什麼劃分生產隊的時候單作一個隊啊,就在雙鶴齋這一片這兒,也算一村,就是孟家、周家、李家。這三大家兒。

1902到一九二幾年,圓明園裡沒多少人。後來就陸陸續續地……什麼南皮的、獻縣的、高陽的,注184都是這幫人進了圓明園了。那時候到民國,特別亂的時候,為什麼民國最亂?皇帝都給轟出宮了,園子就沒人管了。真正他們進來的時候都是1937年以後了,鬧日本嘛,當時整個國民黨和日本打的時候,先打的河北,河北人到處跑,就跑北平去吧,跑到北平到哪兒能躲起來?就跑到圓明園裡頭了,在那個期間進來的。到1938年進圓明園的就100多戶。

定:日本人沒進圓明園?

王:日本人沒進。後來進圓明園的人就不好說了,(一九)五幾年又進去一批人。

邢新欣(以下簡稱邢):當時進去的這部分人都是什麼人?

王:大部分是比較窮的……

定:那就比你們晚多了。

王:他們比較晚。我們家是最早的。因為當時圓明園不讓進哪,進不去啊。原來孫中山跟皇室簽的那協議,說這園子包括皇宮是任何人不能進的。園子還是皇家的園子,皇宮還是皇帝跟那兒住。政府這邊是變了,特別是袁世凱以後打起來了,亂了。完了以後像張作霖從東北跑到北京來了,奉系跟直隸這邊打啊,這一打,像王懷慶注185他們都屬於軍閥。軍閥怎麼著?有的建自己的園子,有的修自己的碉堡。為什麼現在圓明園裡頭有幾個碉堡。

定:王懷慶?

王:達園。那園子是拆圓明園裡好多東西蓋的。

邢:就從圓明園外頭進去的還是?

王:從河北。這一批是面兒比較大的一批。

邢:這些是您父親講的?

王:對。這些都是我父親我母親講的。我們家住的正好是紫碧山房正殿,因為它從中不是有條河嘛,這個河,登山有山道,我們家是在山道的兩側。

定:我記得紫碧山房都是假山石,堆得特高。

王:原來紫碧山房上面有橫雲堂,我們家就住在橫雲堂下面,這不都燒了嘛。

定:你奶奶的爸爸早前當侍衛,在圓明園那兒分的地,後來生的您奶奶,那您奶奶也是在寒山生的嗎?

王:不是,她是在老家。因為我這太姥爺,就是這個林老爺,林太監,是沒進宮之前生的這孩子,他就這麼一個閨女,所以他就把這個女兒帶到身邊,好侍候他啊。我奶奶跟著他的時間比較長,從一九零幾年就一直跟著他,在這邊種地種了9年,後來(一九)三幾年的時候太姥爺歲數也大了,都七十多了,老家家裡還一大堆事,那邊還一大片地,那不都有錢莊……滄州那邊,我奶奶就回去了。

定:那您奶奶回去了,太姥爺留在這兒,誰侍候他呀?

王:我爸爸侍候。我爸也一直在這兒。為什麼我那太姥爺老說「我就這麼一孫子」啊,其實是他外孫子。

定:就是說,這個太姥爺到了圓明園這兒以後就沒離開?

王:一直沒離開。他一直在這園子裡頭。我太姥爺一百多歲死的,就死在這紫碧山房。圓明園東邊有4棵大的桑葚樹,他埋到那兒了,就紫碧山房東邊。

定:寒山那兒當時除你們家之外還有幾家?

王:最早的時候就是兩家,主要是林家,我們家是王家,是跟著林家走的。劉家是後來以後過去的,(一九)四幾年過去的,把他們弄過來之後他們自己蓋的房,就靠近東邊。還有一郝家,郝家那老頭是在北大教學。還有一個,我那時候管她叫姑奶奶,她在北大南面有一大院子,那是她們家的,那老太太有錢,也是沒有後人。圓明園紫碧山房那兒就這麼幾家。

2.另一個太姥爺

王:我兩個太姥爺,一個太姥爺在宮裡當侍衛,就是這個林太監;一個太姥爺是張之洞。就是我奶奶那邊是一支,我母親這邊是一支。

定:您老姥姥這又是一家了,不是王家也不是張家,是……

王:李家。那時候張之洞四個媳婦,第一個是石夫人,然後唐夫人、王夫人,王夫人就是王懿榮他妹妹,不是都死了嘛,然後還有我那老姥姥李佩玉。

定:她是什麼地方人?

王:是山西人,太原。她一直住在太原的晉祠,她爸爸一直是在那兒教學的。李佩玉是張之洞到山西以後納的妾。其實說納妾他也沒納妾,張之洞不是到山西當巡撫去了麼,那會兒王夫人不是死了麼,到山西他就算了一命嘛,人家就說張之洞,說你這一輩子啊,你骨太硬,你以後不要娶妻,不要納正室的人,你就娶妾。正好他在山西不就碰見我這太姥姥李佩玉嗎,我太姥姥彈琴彈得特別好,她跟張之洞從感情上又特別好,張之洞又剛死了夫人,又不願意再娶個夫人,後來不是給他調到兩廣去了,到兩廣當總督去了嗎,這樣,就把李佩玉帶到兩廣去了。帶兩廣去以後李佩玉就給他生了幾個孩子,老二叫挺,我姥爺是老三,叫侃,還有老四,叫實。好幾個呢,還有老六也是,叫張仁蠡。要說起這個就太複雜了,就跟圓明園都沒關係了。後來這個挺不是死到湖北新軍了嘛,張之洞練湖北新軍的時候他死在湖北了。我親姥爺叫侃,他是生在廣州。張之洞死的時候把他弄回來了,讓他回南皮去,回老家隱姓埋名。張之洞他們家的(行輩字)原來是按金木水火土走的,洞是水,然後下面是木,我姥爺應該在木字上頭,這才對。張之洞就讓家裡以後改成「仁厚尊家法,忠良報國恩」,往下這麼排。我姥爺後來單起了一名(張)丹亭,亭不也是木頭嘛。實際他叫仁侃,張仁侃,是李佩玉生的。我母親過去叫張厚賢,就是按「仁厚尊家法……」按這個排的。

定:您這個親姥爺生了幾個女兒是吧,沒有兒子?

王:對,都是女兒。張之洞所有的孩子們,就是他的兒子生的,都是女孩。就是到老六,老六納了一個妾,完了以後生了兩個男孩,有一個就老到南皮去。南皮不是有一個張之洞研究會麼,南皮有時候我也去,叫我過去。但是家裡事兒沒法說,說不清楚。因為我姥爺跟老四,他們倆就隱姓埋名了。就沒跟著原來那幫清朝的人走。等於老五老六就跟著那幫人走了,到東北去了,到滿洲國去了嘛。後來老五就餓死在日本了,老五沒有後。老六呢,等於在滿洲國也比較有名,在天津,副市長吧,那時候天津不是也歸滿洲國管嘛。到1953年天津鎮壓一批那什麼,反革命,就給鎮壓了。天津鎮壓了好多人呢。他有幾個孩子,有倆兒子,有姑娘,他姑娘我管她叫小姨啊。

我姥爺回(南皮)以後就教孩子去,在慈恩學堂。我母親、我大姨都雙手寫字,棒著呢。我母親是張之洞的親孫女。她們姐妹多,親姐妹4個,我大姨,我二姨,我母親,我小姨,我母親大排行老六,要是按她們4個姐妹,她排行老三。大姨也在南皮九撥那個村,我二姨(一九)三幾年就參加革命了,我小姨參加革命也比較早。我大姨家是地主,老姨是老革命,我二姨也是老革命。

邢:然後你們就不和大姨來往,因為她是地主?

王:對,那會兒不是講階級鬥爭嘛,不敢來往太近,來往太近就出麻煩了。

邢:你這些姨都沒在北京定居?

王:對,都在那邊。我姥爺還有一兒子,就是我舅舅,屬於他二房生的。他原來好像一直在十九軍當兵,就國民黨時候。北平解放以後到(一九)五幾年,他回老家了。從小他就好吃懶做啊,他沒有任何生活來源,也不會種地,什麼都不會,就今兒倒騰點兒油,明兒倒騰點兒糧食,1959年好像是,最緊張的時候,他好像是倒騰油,當地老百姓看不慣,生生把他打死了。

定:天哪,還有這事兒!

王:(笑)啊,侃就這麼一個兒子。我姥爺是1885年出生,到1956年死的。一輩子隱姓埋名,所以現在張家的族譜就跟原來1937年6月份的族譜都不對。

定:就是缺你姥爺?

王:它不是缺,它是有名沒孩子,生的全是閨女,就我舅舅這麼一個男孩。

定:侃為什麼要隱姓埋名?

王:因為快民國了。張之洞死的時候不是被氣死的嘛,主要原因就是黃興在日本有同盟會,講話在報紙上登,說我們革命黨人要感謝張之洞,因為第一張之洞輸出三千多弟子到國外去學習,一半以上全是革命黨人,想推翻清朝政府。張之洞是護著清朝政府的,不能讓它倒台。第二是張之洞建的是亞洲最大的鋼鐵廠,製造槍炮,為咱們革命黨人提供了武器。漢陽造的那槍打清朝政府。說應該給張之洞花一百噸黃金給他鑄一個大的獎牌。張之洞一看,這日本報紙,香港報紙全登了,就氣死了,氣死之前就安排所有的孩子,該上哪兒上哪兒。

3.父親和母親

定:接著一個問題,就是您爺爺和您爸爸是怎麼回事兒?

王:我爺爺他一直在老家。他就不過來。

定:老家在哪兒?

王:現在不是歸山東了麼,東阿。跟南皮特別近嘛,隔著一條河。注186

定:那奶奶和爺爺是在東阿那兒結的婚?

王:對,在老家結的婚。我母親是1913年生人,我父親是1917年生人,我母親比我父親大,我們家都是大媳婦。我父親結婚那會兒十七,那是1934年結的婚。

邢:您姥姥家怎麼就把您母親給您父親了?

王:我們跟張家歷史上就有關係。

邢:您母親結了婚就跟著來圓明園了?

王:沒有,那會兒在老家。先過來後又回去了一陣,我姐姐她們都生在老家。真正過來是1946年。我姐姐她們都來了,我就是在這兒(寒山)生的。

定:您父親哥兒幾個?

王:我父親哥兒仨。父親是老大,老大跟這邊,我兩個叔叔都在河北。就我父親一個人在這兒。我父親是1929年過來的,12歲,正好是民國完了以後。我父親過來的時候先住的掛甲屯那園子。

定:您倆叔叔都沒過來?

王:沒過來。

定:現在也沒過來?

王:現在都死了。

定:那您爸爸為什麼12歲就自己過來呢?

王:就因為我奶奶嘛,她老跟這兒住著,得把自己這長子帶在身邊啊。我奶奶得侍候這林太監啊。把我爸爸叫過來了一塊兒侍候。我爺爺就始終沒過來。

定:那您父親怎麼又不願意在圓明園待著又跑到西苑去了呢?

王:因為我父親這人啊,小時候一直讀書,七八歲就開始讀書了,他上過4年私塾,完了以後不是我奶奶非得給他帶過來嘛,那時候正好從宮裡頭,就是從頤和園裡頭,出來了好多過去的工匠,這些人到外面來開買賣,他們也得維持自己生活啊,就在西苑街那兒有一個鞋鋪。是我太姥爺一看這孩子,就說:「光種地,你能有什麼出息啊。」那時候種地有好多人幫著,我太姥爺說你別種地了,學徒去得了,就跟一個專門做鞋的一個太監,就跟著他學徒,我爸爸16歲學徒,學了3年。後來那太監就把鞋鋪整個交給我爸爸了,我爸爸就在西苑街開一鞋號,他那個鞋號為什麼改叫履祥號啊,祥就是我爸爸的名兒。我爸爸在那兒不是一直做鞋嘛,正好西苑那兒有一個兵營,不是有一個師部在那兒麼,他就負責給部隊修鞋,做鞋。跟那後勤處處長好著呢。做大量的鞋,給部隊,系鞋襻兒的那種鞋。包括1937年盧溝橋事變,還往那邊送鞋哪,推著小車往那兒送去。

定:那你家都在西苑了應該?

王:是,西苑那邊都是親戚了。那是一九二幾年到一九三幾年。後來日本(人)一來了以後,整個這兒都關張了,到1945年、1946年我爸就回來在園子裡種地了。

定:(一九)四幾年回圓明園種地以後,這輩子就一直種地了?

王:一輩子就種地了。我那太姥爺呢,他歲數也特別大了,也動換不了(liǎo)了,得,你就種地謀生吧。反正我們家地也多啊,這都是地啊,沒別的啊。

邢:您這一輩兄弟姐妹幾個?

王:我先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我最小。原來我下面還有個妹妹,後來死了。原來我們住在紫碧山房那兒,紫碧山房前面全是水,從北邊棲雲樓這麼過來,原來吃水是那兒有個井,自己往出冒泉水,井外面是河,她就落到那河裡去了,因為我妹妹那時候小,3歲,我母親那會兒吃完飯就上那兒刷碗去,那孩子沒回去,就掉那河裡去了。

我母親來北京後就是家庭婦女嘛。反正我大姐的孩子、我二姐的孩子、我哥的孩子、我的孩子都是她帶大的,9個孩子。那時候北京電視台搞了一個片子,1986年。第一次金婚獎,50年不是金婚嘛,就找了我父母親,他們是當時金婚獎唯一的農民代表。

邢:當時你們家是農民?

王:對,那時候還沒轉。

邢:您能講講1986年電視台找您父母給金婚獎的故事嗎?

王:那是全國第一次金婚獎。

邢:怎麼就找到了您的父母?

王:我父親那會兒是海澱區的蔬菜大王,種菜棒,種的那菜有名,每畝地那白菜都在120斤以上。他不是農民嘛,總得有點特殊的,種菜種得有名,家庭歷史比較……我父親那人比較隨和,鄉長他們都對他特別好,典型一農民代表,就找上他了。說倆人相敬如賓,一輩子恩恩愛愛,共同吃過很大的苦。

邢:您記憶裡您父母一輩子沒有吵過架嗎?

王:沒有吵過。

邢:一輩子也沒吵過?

王:一輩子沒吵過。

邢:那是您父母脾氣都好。

王:真的,不知道人家怎麼不吵架。

邢:您母親是什麼時候去世的?

王:1995年3月份,我父親是1994年的12月,中間我母親跟我父親不到100天。

4.被劃為佃中農

定:那你們家算農民?不是城市戶口?

王:戶口是農民。後來種地了,一直沒離開過。

定:你父親是地主還是貧下中農?

王:最後給定一佃中農。1951年、1952年就有土改的工作隊過去了,一直到1953年,整個是四野派去的工作隊。圓明園裡土改的時候沒有地主,圓明園裡面地再多不叫地主。最大的就是富農,因為那是皇家的地,不是說你自己買的。地契拿出來了,是慈禧給的這地,有慈禧的印,蓋在地契上,賜給你的,不是剝削來的,這定成什麼?我們家有一小鐵盒子,盒子裡是慈禧的大印,後來全燒了。這個成分不好定,土地是皇家的,地是皇家賜予的,只能說是佃戶,所以我們家就屬於佃戶,就說給你們家定一佃中農得了。佃中農相當於下中農了,像劉家都是貧農。圓明園裡沒地主,地主都在外邊,外邊後搬去的那是地主。

宋會強:福緣門那兒有,我們家是地主,李中信他們家是地主。

王:土改分了我們家38畝地,安佑宮南邊這一大片,原來有河,以河為界到紫碧山房是旱地,20畝;水地是從北邊,從紫碧山房以東到碑亭北面那一片是分了18畝水田。

1956年的時候北京就把圓明園的土地給收回了,作為遺址公園進行保護,這些地就都是北京市政府的了。那會兒成立綠化隊搞綠化,都種小樹苗,那人山人海,連學生都到那兒種了,不讓老百姓跟裡頭種地了,這不就跟當地農民發生矛盾了?你把土地都給收了,完了你種樹了,裡邊住的這些老百姓吃什麼?老百姓就偷偷在裡面種麥子什麼的,那會兒圓明園不讓你種麥子,這就與圓明園發生了矛盾。那時候也是工作組吧,就組織起來,夜裡去刨樹、割麥子。

邢:雙方有了矛盾,工作組割你們的麥子,你們去刨了他們的樹。

王:那沒吃的啊,地也沒了,雙方就發生了矛盾,北京市政府也想在這裡邊的土地收回來了,裡邊的人沒得吃,就還讓他們種得了。到1957年、1958年那會兒又重新種了。1976年好像是又收回去了一次。1976年收回去說是作為遺址保護。還有矛盾,但那會兒也沒辦法,到了(一九)八幾年吧,就聯合共同開發圓明園,北京市就交給海澱區了。農民種不了了,就成立聯合公司,到了1989年、1990年吧,到1991年徹底解決,都給轉成工人了。

邢:就都給遷出去了?

王:遷出去是2001年。1991年那會兒北京市想搞一個圓明園的微縮公園,就把建微縮公園那兒的18戶給遷走了。

邢:那你們家是什麼時候遷走的?

王:我們家是最後了,2001年遷走的。

邢:從1958年到1976年近20年時間裡你們家一直在那兒種地?

王:對。

邢:「文革」期間也繼續種地?

王:對。圓明園比較大,5700多畝。原來最早沒有嚴格的劃分。1958年以前都是互助合作社,沒有隊,生產隊的正式劃分是在1958年、1959年那一段。那時候就兩個隊,一是福海,這是一隊,二是西大地是一隊,就東西兩隊,後來一畝園這兒成立了一個隊。那時候圓明園裡就一個食堂,就是福海,我小時候上學,我父親那時候有病,我天天上那兒打飯去。

定:那得跑多遠啊上福海打飯去。

王:那沒多長時間,幾個月就完了。後來劃分,圓明園裡面分8個隊。

定:8個隊,那人口也不少了。

王:一畝園劃分一個隊,西大地劃分一個隊,福海劃分一個隊,西宮門劃分一個隊。這在圓明園裡頭就開始。福緣門這一片是福海隊了,算7隊、8隊。1隊在西宮門,3隊、4隊在圓明園外,1隊有一部分在圓明園裡,一部分在圓明園外。3隊是暢春園那一大片。4隊是西苑,西苑街這一片。

邢:你們家當時屬於哪個生產隊?

王:我們家屬於西大地隊。西大地是靠西邊這一片。後來我當兵回來跟著叫5隊了。那會兒1隊是西宮門,2隊是掛甲屯,西苑那操場是3隊,西苑是4隊,就是從頤和園外頭一直到中醫研究院這一塊兒,5隊是西大地隊,6隊是一畝園隊,7隊是福海。福海那是兩個隊,7隊、8隊。7隊是從北遠山村算到南邊福海這兒,8隊是福海以南。這生產隊在圓明園裡邊的是5隊、6隊一部分,5隊全在圓明園裡邊,6隊一部分。圓明園這幾個隊的事我講清楚了,沒錯,因為我一直在公社啊,它怎麼變更的,包括海澱鎮怎麼建立的,剛開始海澱鄉怎麼建立的,我相當清楚。「文革」期間圓明園毀得比較厲害。我當年就當兵走了。

邢:您什麼時候當的兵?

王:1968年。

5.圓明園及其附近

定:你們家和李中信家是什麼時候認識的?你們兩家有親戚關係嗎?

宋會強:他們都是親戚。

王:解放前吧。他們是獻縣的吧,(一九)三幾年他們過來的。李中信他們家他媽姓劉,是我姥爺給弄過來的,我們是沾遠房的親戚。李家也算大戶啊,在圓明園周邊,他們家主要是通過鹿傳霖,鹿傳霖的家不是獻縣的麼,鹿傳霖他弟弟原來是幾師的師長,跟徐世昌他們後來進的宛平。

宋會強:那陳克明他們家呢?

王:陳克明他們沒進園子啊。

定:他(陳克明)屬於福緣門,都屬於圓明園外頭。進園的沒多少戶。

王:他們都在牆外邊,那會兒進圓明園很嚴格的,誰都不敢進,那大高牆,有門,進不去。圓明園整個是18個門。

圓明園那時候是兩道牆,就是西、南都有,靠南面一道牆,城牆特別厚,牆跟牆之間隔了12米。裡面是虎皮石,中間是走巡更的,更道,走大車的地兒。我小時候因為就靠那個圓明園西路,這條路就在老的圓明園外圍牆的那個牆脊上建的。我小時候沒有這條路,老是在外圍牆上走,外圍牆有4米多高,這道牆後來就沒什麼遺跡了。現在內圍牆種樹的地兒原來全是道兒。就是現在修的這條路,原來在牆基那兒修的,這邊全是河。

定:我沒見過那兩道牆。

王:(一九)五幾年就沒了。中間後來種樹了,原來好像沒有樹,原來全是道兒。

邢:當時圓明園裡有旗人嗎?

王:圓明園周圍比較複雜,辛亥革命以後你不能再叫旗人,那姓整個都改了,這一改姓,旗人跟漢人就分不出來了。過去旗人比較多的一個是大有莊,再一個是肖家河北邊,屬於正黃旗。原來是肖家河南邊這河為界,分河南河北啊。北邊是正黃旗,往這南邊叫河南新營。那時候有河北新營,河南新營。注187整個兒八旗的設置啊,它是由西苑這條直線,從香山一直到藍旗營,這是弓弦,弓背在哪兒?就在北部。是一個半月形的,從東邊數,藍旗開始,然後鑲白旗、白旗,然後鑲黃旗、黃旗,紅旗,大有莊那兒就是紅旗,鑲紅旗,哎,就到頭兒了。過去叫營子。

定:對,都叫營子。

王:因為它是由五營產生的,圓明園原來不是由五營來管理嗎。嘉慶以後把五營就給變了,由五營衍生的這八旗。注188

定:大有莊住的是漢人還是旗人?

王:當時都是旗人。它不是西所東所嘛,就是皇子們住的地方,叫所。它為什麼是兩個所,因為是兩個皇子跟那兒住。

邢:這兩個皇子是誰的孩子?

王:是乾隆的。圓明園裡也有,像十三所,都是他們住的。就是那十三個皇子分別住的。

然後像北邊的騷子營,最早是屯兵的地兒,南邊是火器營,北邊是騷子營。騷子營的八旗子弟後來都沒了,有些文人墨客就跑那兒去了。

定:騷子營和大有莊這兩個什麼關係?

王:它是兩個概念,過去老的叫大有莊、後來等於讓紅旗給佔了,紅旗剛開始設置的時候等於就是伺候皇帝的,最早它為什麼叫哨子營啊?它是巡更的。後來演變成甩那鞭子,就是這個鞭哨啊,以後還叫過哪。到咸豐以後叫燒紙營,為什麼?死的人太多啦,這人好像就成堆地往出埋,騷子營北邊這一片全都是墳,死的什麼宮女什麼,多啦,你不能埋在圓明園裡啊,都得埋外面去。

定:您說的這是什麼時候啊?

王:就是咸豐以後啊。後來八國聯軍以後又改回來啦,慈禧完了以後就改回哨子營去啦,中間改過好幾次名兒。

定:它跟大有莊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兒?

王:大有莊這名兒一直保留啊,一些貝子跟那兒住,騷子營在後邊,就是紅旗。為什麼好多人問:「正紅旗跟哪兒啊?」沒人知道。就都知道鑲紅旗跟哪兒。注189

定:大有莊現在還留著呢嗎?

王:村還留著呢,下一步也要拆。黨校想把那片全給佔了。

再像東北義園注190,原來分東靜園西靜園。它中間是達園。注191西靜園在達園的西邊,按照原來的規制,老軍機處什麼的都在那兒,後來張作霖來了,把那一片地都給買了嘛。後來到1928年張作霖死了,張學良回東北了,他們死的將領太多啦,好多打仗的將領死在北京了,那裡都埋著東北軍的一些將領。西靜園跟東邊現在不是全都是墳嘛,特別大那大棺材。

定:現在東北義園歸誰管?

王:民政局。

定:已經不是陵園了吧?

王:沒動,還是陵園。好多大的那個(墳)沒人認領,你不敢動它。

宋會強:想修一個現代化的陵園,修半截兒,不讓動。

王:你不敢動,因為很多大的那個什麼也不知是誰的,也沒碑。

定:碑是都砸了還是原來就沒有?

王:有的是上面寫著誰誰誰,有的是沒有。達園西邊是老的一些墓,原來有桃樹。「文化大革命」小孩子去了以後扒出鼻煙壺往碑上摔,摔不動就砸。

紫碧山房這兒有3棵特別大的樹,那楊樹將近有400年的歷史了,都長得特別棒,從下邊到上邊十幾米沒有一根分叉。每棵楊樹都有一條蛇,那是帝王樹,那蛇每到這個月的十四、十五月亮圓的時候就下來上那井上喝水,我那會兒小時候我也不怕,一直到(一九)六幾年還有一條那麼粗的大蟒。1957年、1958年鋸樹,那時候不是大煉鋼鐵麼,上那兒弄這樹燒那什麼,煉鋼去嘛,這3棵樹就給幹掉了。101中學那兒也有3棵樹,我說這邊是帝樹,那邊是妃樹,帝妃。現在那3棵樹為什麼破壞不了?那會兒都想鋸了,這是青楊,那時候不知道,上那兒一鋸去往出流血,嚇得這幫人趕快跪下了。現在唯獨我們家住的靠西邊還有棵樹沒鋸掉,因為鋸的時候它流著紅的湯,害怕呀,這都是,這幫鋸的人趕緊跪了,樹神。

定:聽說您寫了幾本書,我能看看嗎?

王:還沒完全定稿呢,我這兒老是事兒多。

定:您寫圓明園主要是寫什麼呢?跟我做的這東西不一樣吧?

王:不一樣。我是寫我從小時候的記憶,另外也查一些史料,從圓明園山、水的形成開始寫,因為圓明園像寒山這個地兒呀,它不是像咱們好多專家寫的這個,是石疊起來的山,不是,它是礫石結構,從大青山山脈下來以後,分4個疊次下來的,包括像玉泉山,它不也是礫石結構的一種產生嗎,突然間它就起來了。像萬壽山,也是。像紫碧山房這個,它原來是一個山包,圍著這個小山包啊,周邊全是水,就突然起來這麼個山包。清朝時候繞著這個山包呢,特別是到了嘉慶朝的時候,就大量地在這兒建築,原來北邊這一片就有橫雲堂,這是主殿,橫雲堂,齊雲樓,都是在山頂上起的這個樓,本身跟圓明園它是隔開的。從它往東這一片,全是平原,是綠洲,這麼設計的。北部全是馬場。從雍正開始,外國不是進了好多馬嗎?沒地兒放啊,北邊包括樹村南側,就全是馬場,皇上和太子都上那邊騎馬去。

定:您的意思就是說,後來修圓明園的時候都是根據它原來的地勢,不是人工地把它造出來的?

王:不是人工的。因為你一看它北山啊,就能看得特別清楚。


《城牆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