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到基本的保命技巧,又吃過各種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美食以後,您覺得您在唐朝的穿越之旅就此可以一帆風順了嗎?哼哼,差得遠呢。不好好學習的話,就算您只是出門逛逛大街,去朋友家聊個天吃個飯,都可能鬧出人命來。
比如說,穿越成皇親貴胄世家子弟的您,在春和景明的晴朗日子裡,騎著駿馬,帶著僕從,在長安城裡上門拜訪親友。到人家門前,叫閽者[53]通報進去,不一會兒主人迎出來啦,彼此長揖禮畢,入門進堂,分賓主坐定。
且慢,主人雖然滿口的「請坐請坐」,您舉目四望,偌大一間堂屋裡,椅子在哪兒呢?
如果您穿到了安史之亂前的初盛唐時代,十有八九,青磚地面上,只放著幾座扁扁矮矮的架空方形檯子,檯面上鋪著蓆子褥子,這就是請您坐上去的「榻」了。假如您去拜訪的主人,家道比較清寒,或者是復古愛好者,那可能連坐榻都沒有,地上丟幾方坐席,請吧。
沒奈何,咬咬牙,在自家奴僕的幫助下,您脫了鞋子,穿著襪子上堂,走到坐榻或者坐席前,再謙讓一番,雙膝跪下,屁股壓住自己小腿肚和腳踝,正襟危坐—哎喲,真難受。
這種跪坐、跽坐[54]、正襟危坐的方式,是最隆重端莊的坐姿。正式場合裡,您要在尊長面前坐著,那只能這麼自虐。您的尊長上司要是有心整您,就可以一邊嘮嘮叨叨訓話,一邊命令您保持正坐姿態,眼看著您腿部肌肉壓迫血管造成腰膝酸麻、頭昏目眩,過一會兒栽倒一次,過一會兒又栽倒一次,直到暈過去完事兒。
如果想避免這種慘痛經歷,您最好趕緊跟面前的主人套近乎。奉承話說足了,在您跪暈過去之前,主人親切地提議,我們熟不拘禮,都鬆散鬆散吧(老子也坐得好累了啊)。
於是雙方改換坐姿,把雙腿從身下抽出來,在身前盤成一團,是為「胡坐」或「趺坐」,就像佛教裡眾位大菩薩像的那種坐姿。對於大部分古人來說,盤腿打坐已經是一種比較輕鬆舒適的姿態了,這麼在坐榻或者地上待幾個時辰,壓力不大。
可惜您不是個真古人,您是剛穿過去的、坐慣了椅子的現代人。
跟主人又禮貌地交談了一會兒,您的尊臀硌痛了,腰也酸軟了,整個人止不住地往下萎。主人看在眼裡,一拍手,叫下人給您送個「憑幾」上來。
憑幾是什麼東西呢?
您眼看著主人家奴僕送上來一個像小板凳似的木製品,上面窄窄的一條木板,下面兩條腿或者三條腿,可能是個通體直方的傢伙,也可能呈半圓弧形正好能圍住您的腰。奴僕把這東西放在您的坐榻或坐席上,注意,是在您身前。您往前一趴,手臂擱上去,全身重量都倚在這種憑幾上—哎呀,真是舒服。
在中古跪坐時代,人們的身體重心都是習慣往前壓的,所以憑幾一般都是放在身前。當然,如果您往前趴累了,想換個重心斜歪著,而主人又不介意,您也可以把憑幾挪到身側斜靠著。唐代還有一種布做的,類似於現代抱枕的「隱囊」,也是可以用來斜倚著,只不過那個就更私密,更不嚴肅,一般初次見面的主人家是不會拿出來待客的。
如果您跟主人談得更加融洽了,相見恨晚,傾蓋如故,時不時拊掌大笑,甚至開始稱兄道弟,您就可以趁他不注意時悄悄挪動雙腿,垂下坐榻邊,或者一腿蜷著,一腿垂著,像某些人坐椅子似的。這種在榻邊垂足而坐的姿態,是一種很親熱、很放鬆休閒的身體語言,主人可能由此會覺得「我們已經不是外人了」,也可能會認為你這小子好生無禮竟敢冒犯我—您就賭人品吧。
聊天聊到了飯點,主人表示要留您共同進餐。
按照禮貌的傳統的方式呢,您兩位在室內用餐,主人家會在各人的坐榻前放置一個比榻稍高一點點的小長方桌「食案」,酒菜主食按人分成份,依次往各人面前食案上擺放自己那一份吃食。大手筆的富貴人家,還會請門客們來陪著用餐,命家養的伎人在餐廳中央奏樂歌舞,讓客人一邊享受物質文明,一邊享受精神文明。
不過在這個晴朗的飄散著花草香氣的春日裡,主人興致勃勃地提議:我們拉上幾個朋友,到戶外去野餐吧。
簡單點兒的話,就在主人家後花園裡擺上一桌酒食,賞花作樂;要更時尚更小資一點兒,那我們去城裡最大的野生自然公園曲江池,甚至出長安城到郊外的渭水之濱、終南山腳。春天裡,這些野餐熱點地區,到處可見各貴家圍起來的行障帷幕,裡面全是出來親近自然的貴族男女們。
如果一行人裡有女眷,那麼挑選好野餐地點以後,奴婢們就要動手用圍幕把這塊地方圍起來,或者圍三面,留一面對著河水花樹以便欣賞風景。如果全是灑脫風流的郎君們,圍幕這種氣悶的東西,乾脆去掉算了。
當然,不用圍幕的後果可能是招來一堆鄉人乞丐密集圍觀。
不用理他們,人全到了,酒食也準備好了,我們坐下開宴吧。嗯,坐……坐哪兒?
同樣,如果主人家是個率性簡約的復古愛好者,那蓆子毯子一鋪,各人座位就劃定了。或者再高級點兒,給每人發一具胡床,也就是我們現代還在普遍使用的馬扎子,各人坐著小馬扎,面前擺上食案,一邊看風景聊天,一邊各吃各飯。
在唐代以前,郊遊群眾都是這麼過來的,但是入唐以後,西風東漸,群眾覺得這種「各吃各飯」的分食制不夠熱鬧歡樂。於是,唐代最流行的飯局變成了這樣子:當中擺一張很大很大的高足食案,跟我們現在的餐桌基本無區別了,大家的飯菜全擺在桌上。桌邊放置三條又寬又長又大的坐具,您按傳統規矩叫榻也行,我覺得直接叫大板凳,最是直觀形象。
入席以後,客人們圍坐在桌邊板凳上,那些守禮節的可以盤腿打坐,灑脫放誕的垂腿而坐,不守禮又不敢灑脫的盤一腿垂一腿……總之大家是聚在一起,共同吃桌上那些盤盤碗碗裡的飯菜,由「分食制」變成了「合食制」,並且延續到今天。
以上說的是在外面做客吃飯的情景。您跟狐朋狗友們玩了一天,晚上喝得醉醺醺回家,家裡娘子滿臉笑容地迎上來慰問:郎君辛苦了,是跪鐵板席,還是跪胡床,還是跪坐墩,自己選吧。
唐代前期大戶人家內室裡,除了坐榻、坐床、坐席以外,還有一種現代常見的坐墩,當時叫「笙蹄」,或瓷或木,圓桶狀或月牙狀都有,算是最早出現的高足坐具。家中婦女平時在榻、床、席上坐著的時候,都是盤腿的,只有在使用這種坐墩時,才能垂下雙腿,舒筋活血。
不過呢,習俗的力量是強大的。由晚唐至兩宋,即使高桌靠背椅已經廣泛普及,社會禮制仍然普遍認為,最端莊規矩的坐姿,還是最難受的跪坐法,其次是盤腿胡坐,最後才是顯露出腿部線條的垂足坐。特別是對於受禮制要求苛刻的婦女們來說,在外人面前垂足坐椅子,是一種家教不好的表現。
總之,唐代是一個由坐榻、坐席、低案等矮足傢俱,向桌子、椅子等高足傢俱過渡的時代。前期還是以榻、床、案等低矮傢俱為主,長腿靠背的椅子,基本上您看不到。後期接近五代十國的時候,帶靠背的椅子和高腿桌子,才算在全社會普及了,但即使到那時,甚至到兩宋明清,供人盤腿坐的榻也沒有絕跡,還在社會各個階層裡廣泛地使用著—現在紅木傢俱市場上大熱的「羅漢床」,就是一種供人盤腿趺坐的榻。
所以,某些古裝電視劇裡,無論漢唐三國哪個朝代,一律桌椅板凳亂飛,固然是胡編亂造,但某些號稱「紀錄片風格」的正劇復古復得過了頭,貞觀開元年代的皇宮裡還在坐地席,睡地墊,那也是一種誤導。矮足傢俱雖然矮,那也是傢俱對不,有材料、有架構的純天然木料,環保工藝,純手工打造。
本篇參考文獻&深度瞭解推薦:
高啟安.從莫高窟壁畫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飲食坐姿.敦煌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