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藍田人的發現

「藍田人」是繼「北京人」之後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又一直立人化石,因發現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的藍田縣而得名。

196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考古人員到藍田縣野外考察,在藍田縣西北13公里的洩湖鎮陳家窩村附近發現了一個完整的老年女性下頜骨,這引起了古生物家的關注。1964年,賈蘭坡又在藍田縣城東北18公里處的秦嶺北麓公王嶺村發現一個人頭骨化石。經鑒定,公王嶺的人頭骨化石和陳家窩發現的人下頜骨化石同屬一個類型,因此,根據國際慣例,就以藍田所發現的猿人化石命名為「藍田人」。

在陳家窩除發現一個下頜骨外,還發現有屬於它的13顆牙齒、一件打制較精細的小型砍砸器以及石片和石核等。另外,在此處還採集到大型砍砸器、小型刮削器、石核和有使用痕跡的石片等,製作粗糙。在公王嶺除發現人頭骨化石外,也發現有刮削器、石片和石核等。同時還採集到大尖狀器、多邊或單邊砍砸器、刮削器等10多件石器及在地表採集的石製品50多件。

從藍田人下頜骨、頭蓋骨和牙齒的標本看,藍田人頭骨的形態既與北京人有相似之處,又在一系列特徵上表現得比北京人原始。藍田人的眉間部突出,眶上圓枕比北京人粗大且外側比北京人更向外延伸。藍田人生活的時期處在一個間冰期,當時的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到處是一派亞熱帶風光。在藍田由於沒有發現天然的洞穴,因此推測藍田直立人白天在森林和草原上狩獵、採集,晚上居住在樹上,以保全生命。

藍田人的發現,對研究藍田地區新生代的構造運動、地層地貌、沉積環境及古人類進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高江濤)

《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