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與借景

在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中國古典園林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營造出一幅把自然景物與人造山水以及植物、建築融為一體的游賞畫卷。在這具有濃厚詩情畫意的佈置和造景藝術手法中,「借景」是非常重要的一種。

中國古典園林由於長期受到封建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絕大部分是封閉的,即園林的四周都有圍牆,景物藏於園內。而且除少數皇家宮苑外,園林的面積一般都比較小。要在一個不大的範圍內再現自然山水之美,如何突破空間的局限,表現無限豐富的園景,就是一個需要創新的問題了。在這方面,中國古典園林之所以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就在於它採用了曲折而自由的佈局,採用劃分景區和空間以及「借景」的藝術手法。

「借景」是把園林以外或近或遠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使之成為園景的一部分。這種手法在我國古典園林中運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現存蘇州古典園林中建園歷史最早的滄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於借景。由於園門外有一泓清水繞園而過,滄浪亭就在這一面不建界牆,而是把有漏窗的復廊對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園內。再如北京的頤和園,為了「借」附近玉泉山和較遠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為「湖山真意」處充分發揮借景手法的藝術效果,在其他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設計。如在頤和園的西堤一帶,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橋點景外,沒有高大的建築遮擋視線。昆明湖的南北長度也正適合將園內看得見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時,兩堤的垂柳,恰到好處地遮擋了圍牆,使園內外的界限無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巒、兩堤的煙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結合成一體,成為園中的景色,園的空間範圍無形中擴大了,景物也更加豐富了。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以萬壽山佛香閣為近景、兩堤和玉泉山為中景、西山群峰為遠景的錦繡湖山、詩境畫卷。

中國古典園林的這種借景手法,在《園冶》一書中,總結為五種方法,即「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

「遠借」是借園外之景,如上述之例。

「鄰借」是借園內距離不遠的景物,彼此對景,互相襯托,互相呼應,如頤和園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橋、柳、石等互相鄰借,顯得協調而優美。

「仰借」一般是指園林中的碧空白雲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過,像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蒼松勁柏、宏偉壯麗的建築也可稱為仰借。如進入北京北海公園的正門,抬頭即可仰望出類獨秀的白塔。

「俯借」是指憑欄望湖光倒影、臨軒觀池魚游躍等。

「應時而借」是指善於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間不同的時辰景色的變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樹陰、秋天的紅葉、冬天的雪景,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陽餘暉等,都可應時而借。如蘇州以精巧幽深見長的網師園,園中的重要景區「殿春鋎」就是根據宋人芍葯詩裡的兩句「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葯殿春風」,借春末的芍葯花來造景的。

(張雨)

《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