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怎樣形成的

文字的誕生是人類從蒙昧、野蠻時代走入文明時代的標誌。中華民族早在5000年前就進入文明社會,漢字的早早誕生功不可沒。

關於漢字的起源,眾說不一。大致有如下幾種:

結繩說

結繩是一種原始的記事方法。戰國時期的著作《周易·系辭下》中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東漢文字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敘》中也有「接繩而治」的說法。東漢經學家鄭玄的《周易》注說:「古者無文字,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也說:「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新中國成立前,我國西南邊陲雲南還有結繩記事的情況存在。顯然,結繩還不是文字,它並沒有記錄語言。不過,結繩無疑是漢字誕生之前的一種替代記事方法。

古代陶器上的刻畫符號

契刻說

這是與結繩說相提並論的傳說,也是古代廣泛地使用過的方法,即「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的「契」。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種痕跡、記號,即是契刻。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來記錄數目。人們訂立契約關係時,數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爭端的因素。於是,人們就用契刻的方法,將數目用一定的線條作符號,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為雙方的「契約」。這就是古時的「契」。後來人們把契從中間分開,分作兩半,雙方各執一半,以二者吻合為憑。

關於古代契刻的情況,《列子·說符》記載有:有個宋國人,在路上拾到一個別人遺失的「契」,回到家中便把契藏了起來,並偷偷地數契上刻的齒數,以為這些齒數代表的錢數不少,非常高興,情不自禁地對鄰居說:「我很快就要發財了。」這段故事說明古代的契上刻的是數目,主要用來作債務的憑證。

倉頡造字說

關於倉頡造字的說法影響最大,古代典籍有很多記載。《呂氏春秋·審分覽·君守》講:「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後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鯀作城。」《荀子·解蔽》有:「好書者眾,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又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應,故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簡化文字,命用小篆編寫識字課本,於是丞相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西漢時改為隸書,合為一本,仍稱為《倉頡篇》。

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傳說他有四隻眼睛,他看見地上的獸蹄、鳥爪的痕跡,獵人根據這些痕跡告訴他是什麼獸、什麼鳥留下的,倉頡受到啟發,想到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徵,畫出圖像,大家就都能認識了。於是倉頡開始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並按其特徵,畫出圖形,造出許多象形字來。到了漢代,倉頡被神話,《淮南子·本經訓》中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為,人有了文字,會變機靈,爭著去做賺錢的商人,辛苦種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夠吃的,所以降下米來給他們救急;而鬼也怕變機靈了的人用文字來治他們,所以夜裡嚎哭。但倉頡造字說是到戰國末期才有的,那時人們並不太相信,所以《易》裡就只說文字是「後世聖人」造的。「後世聖人」可能是許多人,因為文字不太可能是一人獨創出來的。作為記錄語言符號系統的文字,是先民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不斷創造、逐漸積累而形成的。各朝代都有新字,後一朝代的字數要比前一朝代的字數有所增多,就足可以證明這一點。比如「氫、氧、氟、氮、鎢、硅」等字,就是近代才產生的。

倉頡造字的傳說雖近於神話,但合理的地方在於,這就是文字從日、月等圖畫中來,最早出現的文字是圖畫文字,也可說是象形文字。同時,把史官和整理漢字聯繫起來,也有一定的道理。在漢字由原始文字發展至成熟文字的過程中,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巫和史,大概起過重要的作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顯然與巫、史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河圖洛書與八卦說

這種傳說認為文字是神的恩賜,這可能是獨立發展的文字所共有的說法。相傳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始祖伏羲即根據這種「圖」和「書」畫成八卦,創始了炎黃文化。因此,古時常把龍馬、神龜與圖、書結合一起的圖畫來象徵我們文化的古老源頭。「河出圖、洛出書」只是初民的神話,它可能反映文字或先於文字的某種符號最先發生在河洛一帶,但並不反映文字的真實起源。後世宣揚的文字神賜說,則是為了增加文字的神秘性。

但「八卦說」後來仍有人加以發揮,八卦是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種特殊符號,具體是指《易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由整線」——「(代表陽)和中斷線「--」(代表陰)組成。每兩卦相互對立,其中,陰陽的對立是根本。宋朝的鄭樵在《通志·六書略·論便從(縱)》中說:「文字便從不便衡(橫)。坎、離、坤,衡卦也,以之為字則必從。」按鄭樵的說法,由於八卦符號的縱橫變化,便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漢字。這種看法很難令人相信。有限的卦爻符號,不管是八卦,還是八八六十四卦,是難以演化出眾多的原始漢字的。不過,我們不能排除漢字構形與八卦爻像在文化方面的某些聯繫。

隨著仰韶文化陶器記事符號的發現,不少專家認為那是具有漢字性質的符號。這種看法雖然也還不是定論,但比以上的傳說要科學了許多,使人們看到了解決漢字起源問題的曙光,最終的解決還得寄希望於有更多的出土資料和更多的研究成果。

(趙海燕 湯耀國)

《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