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擭的女兒,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權術。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武氏以美貌應召入宮,開始是才人,賜號武媚,時年14歲。649年,太宗死,武媚入感業寺削髮為尼。當時王皇后正與蕭淑妃爭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貌,轉移高宗對蕭氏的厚寵。遂令武氏暗中蓄髮,獻給高宗,封為宸妃。第二年生長子李弘,晉為昭儀。

武氏再次入宮,得力於王皇后,開始對王皇后卑躬屈膝,極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后與蕭淑妃有矛盾,便聯合王皇后,奪去高宗對蕭氏的寵愛。當蕭氏失寵後,她認為自己要當六宮之主,必須把王皇后打下去。654年,武昭儀產下一女兒,深得高宗喜愛。有一天,王皇后閒得無聊,到昭儀宮中逗小公主玩了一會,然後離去。武氏在王皇后來時,故意避開,等王皇后走後,竟將小公主弄死,嫁禍於王皇后。655年,王皇后被唐高宗以殺死小公主的罪名,廢去後位,立武氏為皇后。此後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賢(章懷太子)、李顯(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見其專寵之地位。

武氏自立為皇后後,開始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683年,高宗死,李顯繼位為中宗,尊武氏為皇太后,由太后臨朝稱制。第二年,武氏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睿宗,武太后掌實權。690年,她又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

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但是,武則天逼害王后蕭妃,殺害親子,大封武氏諸王,重用酷吏,嚴刑峻法,冤獄叢生,也受到歷史的譴責。

705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唐代詩人李白曾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全唐詩》等錄有她的詩58首,多為廟堂祭奠之作,也間有記游抒情詩篇,其《如意娘》詩云: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從這首詩中可以窺見,雖然作為女皇的武則天,是一個鐵腕人物,給人留下女中鬚眉的印象,然而作為女人,她也有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一面。

武則天是盛唐時期的女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也是一位高壽的皇帝,經歷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四代帝王。

(趙永偉)

《中國文化常識》